首页 / 正文

第二 罗陀相应

第一 初品

[一]第一 魔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时,具寿罗陀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魔,说魔者,大德!以何为魔耶?”

“罗陀!若有色者,即有魔、杀者、死者。罗陀!故于此处,观以色为魔,观为杀者,观为死者,观为病、观为痈,观为刺,观为痛,观为痛种。如是观者为正观。

五~七

受……想……行……

若有识者,即有魔、杀者、死者。罗陀!故于此处,观以识为魔,观为杀者,观为死者,观为病,观为痈,观为刺,观为痛,观为痛种。如是观者为正观。”

“大德!为何是正观耶?”

“罗陀!为厌患而正观。”

一〇

“大德!为何是厌患耶?”

“罗陀!为离欲而厌患。”

一一

“大德!为何是离欲耶?”

“罗陀!为解脱而离欲。”

一二

“大德!为何是解脱耶?”

“罗陀!为涅槃而解脱。”

一三

“大德!为何是涅槃耶?”

“罗陀!此问甚过。于问不能取边际。罗陀!为立梵行者,即入涅槃、趣涅槃,尽涅槃。”

[二]第二 众生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众生,说众生者,如何之说为众生耶?”

“罗陀!于色有欲、贪、喜、爱,染著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众生。

五~七

受……想……行……

于识有欲、贪、喜、爱,染著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众生。

罗陀!譬如,诸小男小女,以尘土之舍宅如嬉戏。于彼尘土之舍宅,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乐,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时,执着、珍重、眈着,爱着彼尘土之舍宅。

一〇

罗陀!然而小男小女,若于彼尘土之舍宅,离贪、离欲、离爱乐、离渴、离热、离渴爱时,即以手足散毁、摧破、放弃彼尘土之舍宅。

一一

罗陀!如是汝等,为灭尽渴爱,以行毁散、摧破、放弃彼色。

一二~一四

受……想……行……

一五

为灭尽渴爱,以行毁散、摧破、放弃彼识。罗陀!渴爱之灭尽乃得涅槃。”

[三]第三 有纲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有纲,说有纲者,大德!何为有纲?何为有纲灭耶?”

“罗陀!于色起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者,说此为有纲,因此之灭,即有纲灭。

五~七

受……想……行……

于识欲……乃至……取着、现贪、随眠者,说此为有纲,因此之灭,即有纲灭。”

[四]第四 所遍知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

“[为汝]说所知法、遍知、遍知人。谛听。”

“世尊请说。”

“罗陀!何为所知法耶?罗陀!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知法。罗陀!如是说为所知法。

罗陀!以何为遍知耶?罗陀!乃贪欲之灭尽,瞋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者是。罗陀!如是说为遍知。

罗陀!以何为遍知人耶?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罗陀!如是名为遍知人。”

[五]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何者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罗陀!诸沙门、婆罗门而对此五取蕴之味、过患、出离,不如实知者,罗陀!我不认许彼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

罗陀!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取蕴之味、过患、出离,如实知者,罗陀!我认许彼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六]第六 沙门(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五~六

罗陀!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出离者……乃至……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七]第七 预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罗陀!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出离故,罗陀!此圣弟子名预流、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八]第八 阿罗汉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罗陀!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出离,无取解脱故,罗陀!此比丘名为阿罗汉,是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弃重担,获得己利,以尽有结,为正知解脱。”

[九]第九 欲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色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于受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今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六~七

于想……行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行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于识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识者……使未来不生。”

[一〇]第十 欲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色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于受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受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乃至……使未来不生。

六~七

于想……行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行者,如断根……乃至……使未来不生。

于识断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识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罗陀相应初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众生有纲

 所遍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品

[一一]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魔、说魔者。大德!如何为魔耶?”

“罗陀!色是魔,受是魔,想是魔,行是魔,识是魔。

罗陀!如是观者,有闻之圣弟子,于色厌患……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二]第二 魔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魔法,说魔法者。大德!如何为魔法耶?”

“罗陀!色是魔法,受是魔法,想是魔法,行是魔法,识是魔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三]第三 无常(一)

一~三

……“大德!无常,说无常者。大德!如何为无常耶?”

“罗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四]第四 无常(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于一面坐之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无常法,说无常法者。大德!如何为无常法耶?”

“罗陀!色是无常法,受是无常法,想是无常法,行是无常法,识是无常法。

罗陀!应如是观之……乃至……更知不受后有。”

[一五]第五 苦(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苦,说苦者。大德!如何为苦耶?”

“罗陀!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六]第六 苦(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苦法,说苦法者。大德!如何为苦法耶”

“罗陀!色是苦法,受是苦法,想是苦法,行是苦法,识是苦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七]第七 无我(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无我,说无我者。大德!如何为无我耶?”

“罗陀!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八]第八 无我(二)

一~三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无我法,说无我法者。大德!如何为无我法耶?”

“罗陀!色是无我法,受是无我法,想是无我法,行是无我法,识是无我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九]第九 尽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尽法,说尽法者。大德!如何为尽法耶?”

“罗陀!色是尽法,受……想……行是尽法,识是尽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二〇]第十 坏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坏法,说坏法者。大德!如何为坏法耶?”

“罗陀!色是坏法,受是坏法,想是坏法,行是坏法,识是坏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二一]第十一 集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集法,说集者。大德!如何为集法耶?”

“罗陀!色是集法,受是集法,想是集法,行是集法,识是集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二二]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灭法,说灭法者。大德!如何为灭法耶?”

“罗陀!色是灭法,受……想……行是灭法,识是灭法。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二品(终)

此品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第三 所问品

[二三]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愿为我略说法要……乃至……精进而住。”

“罗陀!于魔应断欲。罗陀!何者为魔耶?罗陀!色是魔者,于此应断欲。受是魔者,于此应断欲。想……行是魔者,于此应断欲。识是魔者,于此应断欲。”

[二四]第二 魔法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二五~二六]第三~四 无常(一~二)

※四

罗陀!于无常……

※四

罗陀!于无常法……

[二七~二八]第五~六 苦(一~二)

※四

罗陀!于苦……

※四

罗陀!于苦法……

[二九~三〇]第七~八 无我(一~二)

※四

罗陀!于无我……

※四

罗陀!于无我法……

[三一~三二]第九~十 尽~坏

※四

罗陀!于尽法……

※四

罗陀!于坏法……

[三三]第十一 集

罗陀!于集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三四]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愿为……乃至……而住。”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罗陀。以何为灭法耶?罗陀!色为灭法者,于此应断欲,受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想……行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识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第三所问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第四 侍坐品

[三五]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魔应断欲。罗陀!以何为魔耶?罗陀!色是魔者,于此应断欲……乃至……识是魔者,于此应断欲。罗陀!于魔应断欲。

罗陀!于魔应断贪……乃至……

罗陀!于魔应断欲贪……”

[三六]第二 魔法

※四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

罗陀!于魔法应断贪……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贪……

[三七~三八]第三~四 无常(一~二)

※四~六

罗陀!于无常……

※四~六

罗陀!于无常法……

[三九~四〇]第五~六 苦(一~二)

※四

罗陀!于苦……

※四

罗陀!于苦法……

[四一~四二]第七~八 无我(一~二)

※四~六

罗陀!于无我……

※四~六

罗陀!于无我法……

[四三~四五]第九~十一 尽~坏~集

※四~六

罗陀!于尽法……

※四~六

罗陀!于坏法……

※四~六

罗陀!于集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四六]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具寿罗陀曰: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罗陀!以何为灭法耶?

四~六

罗陀!色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于此应断贪、于此应断欲贪。受……想……行……识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第四侍坐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罗陀相应(终)

猜你喜欢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卷·佚名
  致刘甫澄军长及川东各信佛者书·太虚
  卷之下·佚名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佚名
  伏狮祗园禅师语录卷之上·祇园行刚
  御选语录卷十七·雍正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卷四百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李通玄
  卷第四·道原
  第六 利得与供养相应·佚名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法藏
  楞 伽 大 意·太虚
  卷第二十七·佚名
  电告全日本佛教徒众·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贾仲明

    (旦同荆楚臣上,云)小生想来,堂堂七尺之躯,生于天地间,被人如此数说。大丈夫必当立志,况兼朝廷春榜动,选场开,凭小生文学,必夺取一个状元回来。但不知姐姐意下如何!(正旦云)楚臣主见不差,男子汉当以功名为念。你若肯去进取,妾解下

  • 碧云集卷上·李中

    登仕郎守新淦县令知镇事赐绯鱼袋李中春日作和气来无象物情还暗新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染水烟光媚催花鸟语频髙台旷望处歌咏属诗人寒江暮泊寄左偃维舟芦荻岸离恨若为寛烟火人家逺汀洲暮雨寒天涯孤梦去篷底一灯残不是慿

  • 卷一百七十 陳紀四·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五年。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五六七年)   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尚書左僕射袁樞卒。   乙亥,大赦,改元。   辛卯,帝祀南郊。   壬辰,齊上皇還鄴。   己亥,周主

  • 卷十三·黄以周

      哲宗   △绍圣三年(丙子,一○九六)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壬辰朔。庚子,大中大夫、知枢密院事韩忠彦除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先是,枢密院奏事毕,忠彦留身请外,又面请曾布以欲得镇阳,又乞章惇陶铸一善地,遂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己亥朔准代王鼐铉弟新宁王鼐匀暂管府事○加山东参政余寅太常寺少卿令致仕○遣礼部主事王宗蓁郭如川于河南山东选择端秀子弟○初廷川端穆王庶长子倪煋以擅婚停爵其所生第一子已赐名伸顶□土而未有封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天启五年七月丁未朔孟秋 上亲享 太庙○是日大学士顾秉谦上言适见同官魏广微为杨涟等奉旨拟票外另拟一票具揭申救因叹主圣臣直引法执争所从来远矣盖君尊如天雷霆无竟日之怒所以成其威若屑屑然搏击无已则天之威又觉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尚史卷三十一·李锴

    列传九鲁诸臣传【中三桓】公子庆父【共仲】 公孙敖【孟穆伯】 文伯谷 惠叔难仲孙蔑【孟献子】 仲孙速【孟庄子】 仲孙羯【孟孝伯】仲孙貜【孟僖子】 仲孙何忌【孟懿子 仲孙説附】 仲孙彘【孟武伯】 仲孙捷

  • ◎议会门前新绷儿·李定夷

    湖北省议会前,一日清晨九时,有应山县人李某,素充汉口刘园优伶。因其妻身怀六甲,行将分娩,带令渡鄂,租屋居住。夫妇二人,乘车至阅马厂。甫一登车,该妇腹胎已动。及抵省议会门首,呼痛甚惨。急令停车,就地产生一男。衣包齐下,血流如

  • 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八四裔考西域乌斯藏【大宝法王等】【臣】等谨按一统志乌斯藏自本朝崇德七年即遣使归诚其後遣使贡献不絶後复遣大臣驻防其地亦属国也兹附於西域者仍明史之旧耳元世祖至元六年尊乌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七十七·钱若水

    起至道二年三月,尽四月辛丑,朔 上幸晋国公主第省疾也台州言黄 岩县民郭琮年七十四岁兄弟三人事母年一百四岁 终身蔬食为乡里所称诏旌表门闾赐其母米五硕 帛十匹。壬寅,诏曰淮南西川峡路等处州府军监每 岁度僧尼并如江浙

  • 22.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林汉达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

  • 徐崇钦·周诒春

    徐崇钦 字敬侯。年三十九岁。生于江苏昆山。已婚。游美。入威廉哲威学校。得学士学位。入耶路大学。得硕士学位。回国。任上海南洋公学教务长。民国元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学长。给予三等嘉禾章。现时住址。北京东安门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林语堂

    执大象 ,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语译能守大道,天下人都会归从他。因为他不但不会害人,反而能使天下得到太平康乐。悦耳的音乐,可口的美味,只是做客时

  • 禹贡指南卷二·毛晃

    宋 毛晃 撰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州 尔雅汉南曰荆州注云自汉南至衡山之阳李廵曰荆州其气燥刚禀性彊梁故曰荆荆彊也秦为南郡即郢都之渚宫楚之故都也 周礼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颍湛注衡

  •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增上心学分第八论曰。如是已说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何可见。略由六种差别应知。一由所缘差别故。二由种种差别故。三由对治差别故。四由堪能差别故。五由

  • 卷第三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之二庐山栖贤智迁禅师僧问。一问一答。尽是建化门庭。未审。向上更有事也无。

  • 金箓斋投简仪·张商英

    北宋张商英删定。述投山、土、水、龙诸简之科仪。末附张商英序,述奉旨删定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