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品

第一章 不故思论

今称不故思论。此处,无间事是重大,是故为不故思,其等之[无间]事所犯时,[犯者]亦言堕无间,乃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自)不故思杀母亦堕无间者耶?(他)然。(自)不故思杀生物亦杀生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不故思杀母亦堕无间者耶?(他)然。(自)不故思不与取亦……乃至……虚诳语亦虚诳语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不故思杀生亦不为杀生者耶?(他)然。(自)不故思杀母亦不堕无间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不故思不与取……乃至……虚诳语亦不为虚诳语者耶?(他)然。(自)不故思杀母亦不堕无间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不故思杀母亦堕无间者耶?(他)然。(自)言:“不故思杀母亦堕无间者。”有如是之经耶?(他)无。(自)言:“若故思杀母,则堕无间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若“言‘若故思杀母,则堕无间者’,有如是之经”,汝不应言:“不故思杀母亦堕无间者。”

(他)不应言:“杀母者堕无间者。”耶?(自)然。(他)非夺母命耶?(自)然。(他)若“夺母命”,是故汝应言:“杀母者堕无间者。”

(他)不应言:“杀父者堕无间者。”耶?(自)然。(他)非夺父命耶?(自)然。(他)若“夺父命”,是故汝应言:“杀父者堕无间者。”

(他)不应言:“杀阿罗汉者堕无间者。”耶?(自)然。(他)非夺阿罗汉之命耶?(自)然。(他)若“夺阿罗汉之命”者,是故汝应言:“杀阿罗汉者堕无间者。”

(他)不应言:“出[佛身]血者堕无间者。”耶?(自)然。(他)非出如来之血耶?(自)然。(他)若“出如来之血”者,是故汝应言:“出[佛身]血者堕无间者。”

(自)破僧者堕无间者耶?(他)然。(自)一切破僧者堕无间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破僧者堕无间者耶?(他)然。(自)有法想破僧者堕无间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法想破僧者堕无间者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优波利!破僧者堕恶生、堕地狱,一劫住者而不应救者;优波利!破僧者非堕恶生、非堕地狱,非一劫住而应救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不应言:“有法想破僧者堕无间者。”

(他)不应言:“有法想破僧者堕无间者。”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

“破僧者堕恶生者、堕地狱者、一劫住者,

 喜徒党而住非法者远离瑜伽安隐,

 若破和合僧一劫间煮于地狱。”

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破僧者堕无间者。

第二章 智论

今称智论。此处,有二种之智,是世间与出世间。世间[智]是有定智,有依施等而转之业所作智;出世间[智]是有谛所断之道智、果智。然而,不为此区别,唯谛所断智,他为不然。是故,言“凡夫无智”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自)凡夫无智耶?(他)然。(自)凡夫无慧、解了、择、简择、择法、识别、办别、差别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凡夫非有慧……乃至……差别耶?(他)然。(自)若“凡夫有慧……乃至……差别”者,汝不应言:“凡夫无智。”

(自)凡夫无智耶?(他)然。(自)凡夫入初禅耶?(他)然。(自)若“凡夫入初禅”,汝不应言:“凡夫无智。”(自)凡夫入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乃至……入虚空无边处,入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凡夫布施……乃至……施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耶?(他)然。(自)若“凡夫施病缘药资具”者,汝不应言:“凡夫无智。”

(他)凡夫有智耶?(自)然。(他)凡夫依其智而遍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三章 狱卒论

今称狱卒论。此处,言“于地狱,堕地狱者之业以狱卒之形而处刑,称无狱卒之有情”者,乃安达派之邪执。

(自)地狱无狱卒耶?(他)然。(自)地狱无业苛责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地狱有业苛责耶?(他)然。(自)地狱有狱卒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人界有业苛责、有苛责者耶?(他)然。(自)地狱有业苛责、有苛责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地狱有业苛责、无苛责耶?(他)然。(自)人界有业苛责、无苛责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他)地狱有狱卒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

“非毗奢浮,非饿鬼王,

 亦非苏摩、夜摩、毗沙门王,

 于其处者,己业是杀,

 终于此世而达他世界者。”

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地狱无狱卒。

(自)地狱无狱卒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其时,狱卒等名五缚之刑罚加于彼,以炎热铁杖贯手,以炎热铁杖贯足,以炎热之铁杖贯余足,以炎热之铁杖贯胸中央,彼受苦、利、剧、强苦痛,然而彼恶业无尽时彼亦不死。”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地狱有狱卒。

(自)地狱无狱卒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其时,狱卒等令彼横倒以斧削彼……乃至……诸比丘!其时,狱卒等令彼足上首下而立,以锯斫之……乃至……诸比丘!其时,狱卒等将彼系缚于车,令往复于炎炎、等极炽然、灼热之地上……乃至……诸比丘!其时,狱卒等令彼登下大炎炎、等极炽然、灼热炭火山……乃至……诸比丘!其时,狱卒等令彼足上首下而捉投于炎炎、等极炽然、灼热之铁镬,彼于其中而煮,身为泡沫所覆,彼于其中而煮,为泡沫所覆,或浮、或沈、或漂,彼于其处……乃至……诸比丘!其时,狱卒等以彼投于大地狱。诸比丘!彼是大地狱耶?

 有四隅,有四门,安布于各各等分,

 铁墙环绕,以铁板被覆,

 其铁地炎炎、光辉而燃。

 周匝百由旬,恒常交彻不息。”

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地狱有狱卒。

第四章 畜生论

今称畜生论,此处,“于诸天,蔼罗伐拏等之天子,有象形马形之变化,彼处无畜生趣,然见彼畜生形之天子,言诸天有畜生”,乃安达派之邪执。

(自)天有畜生耶?(他)然。(自)畜生有天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天有畜生耶?(他)然。(自)天界是畜生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天有畜生耶?(他)然。(自)彼处有蛆、羽虫、蚊、蝇、蛇、蝎、百足、湿虫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天无畜生耶?(自)然。(他)彼处非有称为蔼伐罗拏之龙象、千驾之天乘耶?(他)然。(自)若“彼处有称蔼伐罗拏之龙象、千驾之天乘”,是故汝应言:“天有畜生。”

(自)天有畜生耶?(他)然。(自)彼处有象舍、马舍、秣粮、御者马丁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故,天无畜生。

第五章 道论

今称道论。此处,言“彼先之身业、口业、活命是清净”,依止此经及正语、正业、正命是心不相应,于无限制言“有五支之道”者,乃化地部之邪执。

(自)有五支道耶?(他)然。(自)“有八支道,此即正见……乃至……正定”非世尊所仰耶?(他)然。(自)若“有八支道,即正见……乃至……正定”者是世尊所仰,汝不应言:“有五支道。”

(自)有五支道耶?(他)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

“八支道最妙,

 四句谛最上,

 离欲法最胜,

 具眼者两足最上。”

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八支道。

(自)正语是道支而不是道耶?(他)然。(自)正见是道支而不是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正语是道支而不是道耶?(他)然。(自)正思……正精进……正念……正定是道支而不是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正业……乃至……正命是道支而不是道耶?(他)然。(自)正见……乃至……正定是道支而不是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自)正见是道支而是道耶?(他)然。(自)正语是道支而是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正见是道支而是道耶?(他)然。(自)正业……乃至……正命是道支而是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正思……乃至……正定是道支而是道耶?(他)然。(自)正语……乃至……正命是道支而是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他)有八支道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先彼之身业、口业、命为善清净。如是,彼之此八圣支道应至修习满足。”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有五支道。

(自)有五支道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须跋陀!凡于不得圣八支之法律者,其处亦不得沙门,其处亦不得第二之沙门,其处亦不得第三之沙门,其处亦不得第四之沙门。须跋陀!凡于所得圣八支之法律者,其处亦得沙门,第二……乃至……第三……乃至……亦得第四之沙门。须跋陀!于圣八支道所得之法律者,须跋陀!此处亦[有]沙门,此处亦[有]第二之沙门,此处亦[有]第三之沙门,此处亦有第四之沙门。依他沙门,他说为虚。”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八支道。

第六章 智论

今称智论。此处,指于[初]转法轮[四谛三转之]十二智,而十二事智是出世间,乃东山住部、西山住部之邪执。

(自)十二事智是出世间耶?(他)然。(自)有十二出世间智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十二出世间智耶?(他)然。(自)有十二预流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十二预流道耶?(他)然。(自)有十二预流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十二一来……乃至……不还……乃至……阿罗汉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十二阿罗汉道耶?(他)然。(自)有十二阿罗汉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他)不应言:“十二事智是出世间。”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此是苦圣谛。诸比丘!前未曾闻法于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而应遍知此苦圣谛。诸比丘!我……乃至……诸比丘!我所遍知……乃至……诸比丘!此是苦集圣谛。……乃至……诸比丘!此之苦集圣谛应断。诸比丘!我……乃至……诸比丘!我所断……乃至……诸比丘!此是苦灭谛。……乃至……此之苦灭谛应证。诸比丘!我……乃至……诸比丘!我所证……乃至……诸比丘!此是至苦灭之道圣谛。……此之至苦灭之道圣谛应修。诸比丘!我……乃至……诸比丘!依我而修。[我]于前未曾闻法而眼生……乃至……光生。”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十二事智是出世间。

彼之摄颂曰:

 杀母者是堕无间者,杀父者是堕无间者,

 杀阿罗汉者是堕无间者,出[佛身]血者是堕无间者,

 破僧伽者是堕无间者,凡夫无智,

 地狱无狱卒,天无畜生,

 有五支之道,十二事智是出世间。

第二十品[终]

猜你喜欢
  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的纲领柳田先生·胡适
  卷之八·别庵性统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二卷·正觉
  卷第十六·霁仑超永
  商主天子所问经·佚名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并序·文偃
  浮石禪師語錄卷十·通贤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宗赜慈觉
  卷第十三(弥沙塞)·佚名
  卷第八·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卷第二·佚名
   第四十五則 趙州一領布衫·胡兰成
  卷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三十·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一 【歌兴到即流措辅成响稍涉拟议即非矣故歌言无文不委 歌所贵者二一欲其逸宕而多风一欲其郁屈而多感】 卿云歌【三章】 【乐府集载尚书大传云舜将禅禹於是俊乂百

  • 卷二百六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泉诗集周文璞游洞霄天柱青峩峩石笋危不堕晃晃银云收谁子开玉锁崩腾放闸水煜爚入洞火神境偕灵休乃欲搜碎琐媿此朽浊顔一得在无我致彼老铸疑披褐迎

  • 御选明诗卷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乐府歌行一刘基艾如张有菀者林众鸟萃之我欲张罗榛楛翳之既砺我斧又饬我徒孰是奥秽而不剪除爰升于虚以相乃麓有条我纲载秩我目有鸟有鸟五采其章??喈喈率彼高冈张之弗获忧心且伤寤寐怀思曷云能

  • 杂传第四十一·欧阳修

    ○王景崇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明宗即位,拜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驰诏方镇、监军征伐,必用景崇。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晋亡,萧翰据京

  •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五·宋濂

        康里脱脱   康里脱脱,父曰牙牙,由康国王封云中王,阿沙不花之弟也。脱脱姿貌魁梧,少时从其兄斡秃蛮猎于燕南,斡秃蛮使归献所获。世祖见其骨气沉雄,步履庄重,叹曰:“后日大用之才,已生于今。”即命入宿卫。成宗

  •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六十·柯劭忞

      李忽兰古 郑鼎 甫 昂霄 制宜 阿儿思兰 李进 石抹按只 不老 郑温 釭 铨 石抹乞儿 狗狗   李忽兰吉,一名庭玉,陇西人。父节,仕金,自巩昌石门山从汪世显以城降。   忽兰吉隶皇子阔端为质子,从征西川,以功擢管军总领,

  • 卷六十六·毕沅

      ◎宋纪六十六 ∷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名顼,英宗长子,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庆历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八月,赐名仲针,授率府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二·纪昀

    列传金 【十】○金十富察世杰萧怀忠 伊喇谙达富珠哩阿老罕完颜萨哈庞迪伊喇成 舒穆噜卞 伊喇道 杨仲武 赵兴祥舒穆噜荣敬嗣晖 富察通钮祜禄额特埒富察世杰萧怀忠伊喇谙达富珠哩阿老罕完颜萨哈庞迪伊喇成舒穆

  • 京口耆旧传卷九·刘宰

    顾奎张缜侯晏崔耕李拱赵善泽刘防庆【子宰】顾奎字应文丹徒人防徙金坛好学笃行后进师尊之心地坦夷不立城府而着太一兵机一书凡二十篇以天道叅人事极其机变自防淳澹不蓄妻子行年六十犹有婴儿之色而所着歌词清新绮丽散入

  • 三十五、订婚·包天笑

      我的订婚的年齿,也是在十八岁。在那个时代,婚姻制度是牢不可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呀。我虽然已经读过了不少描写婚姻不自由的著作与小说,觉得婚姻是要自由的,但我对于恋爱,一无对象。在亲戚中,我幼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 洪武十六年二月乙亥朔,上观唐太宗《帝范》,谓侍臣曰:“此十二篇者,虽非帝王精微之道,然语意备至,曲尽物情,使唐之子孙克守其言,亦足为训,自后女主窃柄,有乖君体,骨肉少恩,有乖建亲,谄谀并进,有失

  • 帝学卷七·范祖禹

    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上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初在睦亲宅闭门读书终日未尝燕游慢戏服御俭素如儒者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一曰视二曰聴三曰好四曰学五

  • 论语集注大全卷七·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七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

  • 卷一百五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八存旧礼记正义第四十八昔者舜作五之琴【乐记】考异古本经昔者舜作下有为字足利本同补遗宋板疏本是第二【一叶右九行】二作三 辞未得见也

  • 商书·汤诰·佚名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

  •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如来初成正觉。有一大梵天王。来诣佛所敬礼佛足。而作是言。  南无佛陀耶  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  我礼佛世尊  照世大法王  在于阎浮提  最初说神咒  甘露净

  • 父师善诱法·唐彪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

  • 汉艺文志考证·王应麟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汉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其标某某曰者,则颜师古所集诸家之说。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略疏姓名时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