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高僧传叙

  释迦世尊自周昭王甲寅降生西竺成道涅槃。垂千余载而至汉明帝。摩腾竺法兰始入中国。帝为首创白马寺以居之。自是佛法兴而僧徒渐盛。于是则有吴之康僧会晋之释道安宝志僧倜支遁无谶。神僧名释灵轨芳踪遍于天下。微言道韵高论良谟盈于简牍。作史者岂容己哉。故六朝庐山远公唐宣律师宋赞宁辈乃修僧史及高僧传。各若干卷。又达磨大师遥知震旦机熟。不远数万里而来。特授教外别传之旨。六传而至曹溪其道大振。载传而至青原南岳马祖石头。其枝分[乾-乞+余]布派溢源深。可谓鲁一变而至于道矣。然后百丈出丛林备则。有开堂入室竖拂拈椎一千七百则葛藤蔓延寰宇。首以道原禅师学士杨大年附马李遵勖辈作传灯诸录。各若干卷。入我  国朝 成祖文皇帝于万机之暇。乃于僧史传灯录间采诸灵异者。别曰神僧传。又若干卷。於戏可谓盛典矣。夫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太史公作史传天下不肖者耻。今吾释氏而有是书。则使天下沙门非惟不作师子身中虫。而甚有见贤思齐。默契乎言表得免亡[(ㄇ@人)/弟]者。讵可量哉。然僧史始于汉明。传灯远溯七佛皆终于宋。惟神僧传迄于元顺而止  明兴 太祖高皇帝开国以来。国家之治超于三代。佛法之兴盛于唐宋。独僧史传灯诸书尚寥寥无闻。良可叹也。然吾侪有力者不以为念。有志者无以为缘。而我  国朝人物其果不若唐宋乎。予于庚子校刻前代金汤编。今岁又缉  国朝护法者以补其缺。间于史志文集往往有诸名僧载焉。因随喜录之。自南宋迄今略得若干人。命曰大明高僧传。以备后之修史者采摭。云尔。

  大明万历丁巳仲夏吉旦书于嘉兴楞严之般若堂。

猜你喜欢
  证道歌注(永盛述)·佚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并序·仁岳
  卷之二十二·别庵性统
   第二十五則 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胡兰成
  卷第十四·祖琇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卷第十九·雷庵正受
  彌沙塞五分戒本·欧阳竟无
  卷二十·佚名
  论议品第五·佚名
  譬喻品第五十二·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六·海明
  第八十二章 齿舍利尊神变示现·佚名
  佛说秘密相经卷上·佚名
  卷第十五(本末合)·慧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光祖

    (外扮萧铣同萧虎、萧彪领卒子上)(萧铣云)泰山顶上刀磨缺,北海波中马饮枯。男子三十身不立,枉作堂堂大丈夫。某乃大将萧铣是也。因隋失其政,天下豪杰并起,各占封疆,某聚集军马数万,独占江南九郡之地。某麾下有兄弟二人,乃是萧

  • 卷十·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 宋 王十朋 撰 简寄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於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次公是岁仁宗皇帝嘉佑六年也先生生於丙子时年二十六以颍滨遗老传考之先生与子由俱以贤科中第?除签书

  • 卷263 ·佚名

    欧阳修 病告中怀子华原父 狂来有意与春争,老去心情渐不能。 世味惟存诗淡泊,生涯半为病侵陵。 花明晓日繁如锦,酒拨浮醅绿似渑。 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疑钝若寒蝇。 欧阳修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

  • 卷十八·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  宋 郭知逹 编近体诗奉寄河南韦尹丈人【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孔融公自比也 赵云言见问者何南尹也李膺问河南尹而孔融造门为上客】青嚢仍

  • 卷一百七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溪集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宣和间为太学生与陈东等上书乞斩六贼不报绍兴二年廷对极言授富川簿转古县令以不肯祠秦桧父胡舜陟诬奏下静江狱防舜陟以他事

  • 卷三·沈德潜

    高棅棅字彦恢,长乐人。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卒。林尚默云:“诗始汉魏,至唐极盛,宋失之理趣,元滞于学识,而不由悟以入。自襄城杨士弘始编《唐音》,然知者尚鲜。先生选《唐诗品汇》,议者服其精博。”典籍

  • 第三回 喜成佳偶·蒲松龄

    且不说文箫日日思想,单表彩鸾领了娘娘令旨,一路寻思,这借书是男子做的,怎么叫我去取,我待怎么样借法?一行寻思着,巳到了栖贤山。 [劈破玉]每日家不离娘娘左右,忽叫俺向凡间露面出头,这意思好叫人参想不透。人生面不熟,见了人先

  • 东都事略卷七十五·王称

    列传五十八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也为人质直刚劲举进士为赣县尉书判拔萃改将作监丞知新建县迁袐书丞集贤校理范仲淹以言事忤意宰相贬饶州谏官御史不敢言靖上疏论仲淹不当贬且言陛下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

  • 附录·徐学聚

    平倭錄(無卷數 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紀明任環平倭事蹟萬厯中吏科給事中翁憲祥巡撫陜西監察御史吉人重刊憲祥作前序人作後序亦不言爲誰所作也嘉靖癸丑倭冦由越入吳環時爲蘇州府同知力戰殱之以功晉山東布政司

  • 一四六九 山东巡抚吉庆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等情折·佚名

    一四六九 山东巡抚吉庆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等情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山东巡抚臣觉罗吉庆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发明》、《广义》二条,多有议论偏谬之处,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

  • 一、关于《翦拂集》·林语堂

    据说出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在作者死后,朋友们替他搜集遗著以表示其爱好珍惜者且勿论,在作者生时刊行的,至少也应有悲欢交集的一种感慨,然而在于我却是如枯木似的,一点的蓬勃的气象也没有。我惟感慨一些我既往的热烈及少不更

  • 读例存疑卷四十三·薛允升

    刑律之十九犯奸犯奸纵容妻妾犯奸亲属相奸诬执翁奸奴及雇工人奸家长妻奸部民妻女居丧及僧道犯奸良贱相奸官吏宿妓买良为娼犯奸:凡和奸,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刁奸者(无夫、有夫),杖一百。○强奸者,绞(监候)。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

  • 刘大夏传·张廷玉

    刘大夏,字时雍,湖南华容人。父亲刘仁宅由乡试举人任职为瑞昌知县。一千多家流民匿藏在山中,巡逻兵士索取不到财物,就诬告流民谋反,朝官商议增加军队,刘仁宅单人骑马前去招抚,流民争着出山诉说实情,最后停止出兵,刘仁宅被提升为

  • 郭英传·张廷玉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和哥哥郭兴一起为太祖服务。太祖十分赏识他,命他在军帐里值宿,亲昵地称呼他为“郭四”。郭英跟从太祖攻克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征讨陈友谅,激战鄱阳湖,均立下战功。郭英随大军

  • 序·墨子

    这套“先秦诸子今译”丛书,从时间上看,正赶上由《资治通鉴》白话本出版而激起的古文今译热潮。既是“潮”,那就该归为“显学”,这个名称总是不大入耳的。而且,在有的人看来,将典雅古奥的国粹

  • 卷十四·佚名

    教外别传卷十四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行思禅师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岛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羣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

  • 皇明九边考·魏焕

    明魏焕编。十卷。魏焕,字东洲,湖广长沙(今属湖南)人,历官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明初于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太原)、固原设立军事重镇,称为“九边”,以防御中国北部境内一些游牧民族的攻

  • 解厄学·晏殊

    《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