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王日休曰】如来。谓真佛也。第五分已言此意矣。于此再言者。为续来听者说。故兼及转轮圣王之说也。

  【李文会曰】空生疑谓众生是有。可他成圣。法身不无。可以妙相而见妙也。

  【川禅师云】错。颂曰。泥塑木雕缣彩画。堆青抹绿更装金。若言此是如来相。笑杀南无观世音。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六祖曰】世尊大慈。恐须菩提执相之病未除。故作此问。须菩提未知佛意。乃言如是如是之言。早是迷心。更言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又是一重迷心。离真转远。故如来为说。除彼迷心。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转轮圣王虽有三十二相。岂得同如来。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须菩提执相之病。令其所悟深澈。须菩提被问。迷心顿释。故云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须菩提是大阿罗汉。所悟甚深。得方便门。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细惑。令后世众生所见不谬也。

  【王日休曰】佛又呼须菩提而言。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且转轮圣王是为四天王。乃管四天下。正五九月照南阎浮提。二六十月照西瞿耶尼。三七十一月照北郁单越。四八十二月照东弗婆提。常如轮之转。以照四天下。察人间善恶。故名转轮圣王。以其福业之多。故色身亦具足三十二相一如佛。佛故谓若以三十二相为佛。则转轮圣王亦当为佛。是不可以三十二相见佛。故继云。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

  【李文会曰】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者。佛以近事质之。令其自解。又云。未达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是心有生灭。生灭即是转轮义。王者。心也。虽修三十二净行。生灭心即转多。终不契清净本来心。故云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

  【川禅师云】错。颂曰。有相身中无相身。金香炉下铁昆仑。头头尽是吾家物。何必灵山问世尊。如王秉。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刘虬云】音声色相。本自心生。分别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见无所见。闻无所闻。知无所知。证无所证。体兹妙理。方见如来。虚皇天尊经章四十四妙行曰。妄为妙相七十二。顶负九色光。诸大仙人。以是睹天尊也。天尊曰。我以非色。汝妄为色。我以非相。汝妄为相。若以九色七十二相观我。即是离无著有。不可与闻。无上之义。

  【疏钞云】佛言善现。汝不可以眼见我之法身。何故。法身无相。云何见得。众生妙性。亦复如是。不可以见之。又言以音声求我者。佛之法身。还可耳音而闻。若以耳闻者。亦非法身。如众生自性。还可以耳闻。若以耳闻者。即非佛性。所以佛言。若以见闻我法身者。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法身者。非色非声。无形无状。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识识。在凡不少。至圣不增。看时不见。悟则全彰。

  【王日休曰】我谓真我。乃性佛也。此如来亦谓真性之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者。谓真性佛。无形无相。故不可以形色见。亦不可以音声求。若以形色见。以音声求。是人所行者乃邪道也。真性乃正。故非邪也。形色音声则为邪耳。故以形色音声求佛。则是所行者邪道。岂可以见正觉常住之真性佛哉。故曰不能见如来。如来。即所谓真我。即所谓性佛也。

  【僧若讷曰】言我者。此是法身真常净我。随流布而说。若以色见声求。心游理外。皆名邪见。不能见法耳。

  【肇法师曰】所谓诸相焕目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法体清净。犹若虚空。无有染碍。不落一切尘境。今且略举声色。

  【陈雄曰】我者。我之性也。法身如来。即我性是。视之不见。以色相取不可也。听之不闻。以音声求不可也。华严经云。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又云。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惟内观返照。即性而修。则如来得之于方寸之间矣。

  【颜丙曰】转轮圣王。外貌端严。具足三十二相。然不明佛性。但享顽福。有时而尽。佛言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后闻佛语。方始称如我解佛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所以世尊为说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我者。有我相也。不得大自在。欲以形色言音而求见我相者。是人乃行邪道。即非正见。不能见如来者。不能得见此如如之性也。

  【傅大士颂曰】涅槃含四德。唯我契真常。(楞严四卷。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注云。非所证法。涅槃四德是也。涅槃是总。四德是别。)齐名入自在。独我最灵长。(忏法云。身常觉诸佛涅槃。入自在触。)非色非声相。心识岂能量。看时不可见。悟理即形彰。

  【川禅师曰】真饶不作声求色见。亦未见如来在。且道如何得见。不审不审。颂曰。见色闻声世本常。一重雪上一重霜。君今要见黄头老。(黄头老。乃释迦佛也。)走入摩耶(摩耶夫人。乃释迦佛母。)腹内藏。噫。此语三十年后。掷地金声在。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一·佚名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马鸣
  马鸣菩萨传·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八·智圆
  致王森甫居士等书·太虚
  卷第四·佚名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延寿
  卷九·佚名
  选佛谱卷第三·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澄观
  华严经决疑论序·李通玄
  卷二十六·佚名
  卷六·晁迥
  唐诗禅悦集唐僧诗选合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226_1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卷226_2 【卜

  • 序·陈肇兴

    林序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

  • 居竹轩诗集原序·成廷珪

    成君原常之为诗既博取选唐中州而长之故发乎情者虽若愤慨思忧与夫婆娑暇豫也而无不深致其功焉余在广陵时尝与周游乎山僧野士之寓或临大江眺羣峰或升蜀冈坐茂树未尝不诗是作也其或风日之朝灯火之夕樽俎前而几杖后未尝不

  • 第五十六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蔡东藩

      却说世宗即位,才过六日,便诏议崇祀兴献王,及应上尊号。兴献王名厚杭,系宪宗次子,孝宗时就封湖北安陆州。正德二年秋,世宗生兴邸,相传为黄河清,庆云现,瑞应休征,不一而足。恐是史臣铺张语,不然,世宗并无令德,何得有此瑞征?至正

  • 路史卷三十二·罗泌

    发挥一论太极道不可以言,知言之愈希夷。性不可以辨,索辨之益晦惑性与道,固非言与辨之所能竟也。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奚述焉?”其欲闻之也。可谓至矣。而性与天道终不得而闻之,岂非上焉者。示其朕已得于言辨之

  • 六五九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查出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六五九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查出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广西巡抚臣李世杰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应禁各书,粤西节次准咨后,刊刻书目,分发各学教职,令其向本地读书旧家暨绅士人等,逐一细查。如有全部书籍并

  • 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936)·司马光

    后晋纪一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1]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 [1]春季,正月,吴国徐知诰开始建立大元帅府,用他的幕僚分别执掌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及盐铁。

  • 隋纪八 恭皇帝下义宁元年(丁丑、617)·司马光

    隋纪八 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 [1]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阳。 [1]六月,己卯(疑误),李建成等人到达晋阳。 [2]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

  • 目录四·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目録四卷八乐器一朝防中和韶乐麾【一】镈钟第一黄钟【一】镈钟第二大吕【一】镈钟第三太蔟【一】镈钟第四夹钟【一】镈钟第五姑洗【一】镈钟第六仲吕【一】镈钟第七蕤賔【一】镈钟第八林钟【

  • 卷五·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五       宋 苏辙 撰 齐         国风 齐古爽鸠氏之虚武王以封太公望国於营丘而为诸侯伯其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在禹贡青州岱山之隂潍淄之野太公姜姓本四岳之後既

  • 卷四百五十六·佚名

    △第二分同性品第六十二之二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威德力故。摄持一切波罗蜜多。增长一切波罗蜜多。导引一切波罗蜜多。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含藏一切波罗蜜多故。善现,譬

  • 无作品第四十四·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无所作。佛报言:无有作者故。须菩提,乃至诸法亦无所有。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行。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痛想行识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无所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累教品第六十六(丹嘱累品)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如是说、如是答,为随顺法不?为正答不?”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所说所答实皆随顺。”释提桓因言:“希有世尊!须

  •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释迦佛真言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萨哩嚩(二合引)嚩啰拏尾输驮你(引)母吽(引)发吒(半音二)  金刚大佛顶真言曰。  唵(引)萨哩嚩

  • 鲊话·佟世思

    1卷。汉军旗人佟世思撰。为作者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访广东恩平时,记其风土人情政事之书。有 《与梅堂遗集》、《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及《辽海丛书》本。

  • 震泽长语·王鏊

    笔记。明王鏊(1450—1524)撰。二卷。鏊有《王文恪公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嘉靖初。凡分十三类: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伦、仙释、梦兆,共一百六十一条,近三万字。是编言史论致

  •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黄公谨

    宋黄公谨校正。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郭子仪部将温琼修仙,为东岳地祗上将太保事。后有黄公谨纂集《补遗》,述温太保灵验、杀鬼故事。

  • 正一威仪经·佚名

    一卷。收录正一派讲经受职诸法仪则一百三十二条。凡法服、入靖、启奏、读经、讲经、事师、奉斋、受戒、忏悔、礼拜、烧香、燃灯、鸣钟、鸣磬、章奏、醮请、法具、食器、器用、居处、卧具、屨履、井泉、用水、饮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