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蹟;其关係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曾入邑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彰城陷,隻身冒险逃入集集。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牆。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题词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猜你喜欢
  陈以庄·唐圭璋
  虞集·隋树森
  过旧居·戴望舒
  卷一百十二·徐世昌
  巻三十三·胡震亨
  卷495 ·佚名
  卷之八·佚名
  屏山集补钞·管庭芬
  玉山名胜集巻四·顾瑛
  卷八百八十六·佚名
  卷六百九十二·佚名
  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卷中·惠洪
  孟宾于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许太祝桢·顾嗣立

    桢字符干,有壬之子,以门功补太祝应奉。翰林金台王翰称许氏昆季之贤,群从之才俊,有非他人之所能及者。并见于《圭塘欸乃集》中。 次和圭塘杂咏 瑞莲歌次可行叔韵 睡起偶成次韵二首 ○次和圭塘杂咏 【录二。】 日夕观山 月

  • 卷四百十八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起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乙亥,樞密院言:「荊湖北路羅家蠻刼掠財物,焚燒屋宇,申訴多不受理,上下隱蔽,將來減退兵將,糧道恐難通行。詳前此唐義問累奏移廢城寨已畢,而蠻情不能上戴寬恩,輒敢侵犯不已,若不隨宜討

  • 卷一百七十三 皇祐四年(壬辰,1052)·李焘

      起仁宗皇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乙巳,如京使趙瑜為京西鈐轄,專管勾捉賊。   出內藏庫錢三十萬緡、絹十萬匹,下河北助糴軍糧。至和元年八月可考。   丙午,命知桂州余靖經制廣南東、西路盜賊。時諫官賈

  • 卷二十八·吴广成

      元二年、夏天仪治平二年春正月,乾顺受册为夏国主。  初,秉常死,讹传夏国大乱,乾顺虽立,未知存亡。哲宗命边臣体访真实,后行封册。会夏使表献遗物,乃册乾顺为夏国主,如明道二年元昊除节度使、西平王例。上与皇太后降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六·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壬子改南京刑部右侍郎王廷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斥南京户部主事黄鹗为民坐管库出纳不明为尚书黄光昇所劾也先是南京库银监收官例有加耗及鹗败光昇请出

  • 金佗稡编卷四·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四宋 岳珂 撰行实编年一崇寜二年癸未岁先臣和遗事初岁遗事二月十五日先臣生名飞字鹏举按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姓源类谱曰唐尧时有四岳者佐尧理天下因官以命

  •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百官二。○寝园署掌守卫宗庙。 文宗定: *大庙署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 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寝园署属典仪

  • 李冲传·魏收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小便成孤儿,被长兄荥陽太守李承所抚养教育。李承常说:“这孩子器量非同常人,正是我李门的希望之星。”李冲深沉儒雅,心胸宽广,跟随长兄到其任所。当时牧守的子弟大多侵犯百姓,动不动

  • 陈傅良传·脱脱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他年轻时对呆板的科举考试不以为然,因此总是别出心裁地写作文章,自成一家,人们对他的文章争相传诵,大加赞赏,从者如云,陈傅良以文章出名。当时,永嘉县的郑伯熊、薛季宣皆以学识著称于世,特别是郑伯熊

  • 第二十章 3·辜鸿铭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辜讲孔子说:“没有信仰,无法成为聪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艺术及艺术的准则,无法形成正确判断;不知道语言运用,无法判断或了解人的性格。”(最后这一段总结了孔

  • 卷十一·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一    明 夏良胜 撰九经之义【敬大臣 体羣臣 子庶民】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朱熹曰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臣良胜曰干之道易知也

  • (一)性与天道·钱穆

    孔子不言性与天道,庄老始言天道,孟荀始言性。《易传》《中庸》则兼儒道两家,会通天人,和合自然人文,而融一言之。濂溪为宋代理学开山,其学派乃承《易》《庸》一路来。所著《通书》,本名《易通书》,阐申《易》旨,故附有《太极图

  •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一世祖皇帝玉音一百段。出弘教集。实帝师大臣钦承对旨。谨置于编一帝师所说彰所知论。冠于篇者尊之也一吾佛世尊未生以前时代。本不与书。欲便初学。卷自太古始一往古帝王。即位改元崩殂及僭国之主。宰臣护教尊法

  • 北磵集·居简

    诗文集。南宋释居简撰。10卷。一本20卷。居简字敬叟,原潼川王氏子,嘉熙中住净慈光孝寺。因久寓北,故以名集。其集原诗、文各为一编单行,文10卷,诗9集。文集原附嘉定十年(1217)张自明序。二集宋刊本曾存于日本,尚完帙,文集后

  • 运甓漫稿·李昌祺

    明代诗词别集。李昌祺(名祯,以字行)著。7卷。初刻于正统年间。原题“河南左布政使庐陵李祯著,江西吉安府知府江浦张瑄校,江西吉安府儒学教授郑纲编”。集前有正统元年(1436)陈循序,正统三年李时勉序。其集皆古近体诗

  • 南唐近事·郑文宝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初郑文宝著。二卷。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 《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等。另明刊本及《荥阳杂俎》本则作三卷。本书前有作者太平兴国二年(977),即南唐亡后二年所作自序,谓南

  • 归愚词·葛立方

    词别集。南宋葛立方撰。一卷。立方字常之,葛胜仲之子,丹阳人,徙居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隆兴间,官至吏部侍郎。著有《韵语阳秋》等。词集收词三十九首。毛晋发现其中《雨中花》、《眼儿媚》诸调“俱不合谱,未敢

  • 雪压轩词·贺双卿

    词集。清贺双卿撰。一卷。双卿字秋碧,丹阳(今属江苏)人。女词人。适金沙周氏。生活于雍正间。偶作词,无笔砚,以粉书花叶上,后人辑成。此集,收词十六首。即事、即景、咏物、抒怀均有。抒发情怀极有功力。中、长调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