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菩萨身密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四万二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是已得神通妙智。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悉从他方诸佛刹中来此集会。已得忍不退转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及三摩地。具无碍辩。能善超度无边佛刹。善于十方无边一切诸佛刹中。建立示现以神通智游戏自在。降伏众魔制诸异论。了知一切众生心意所行。复以胜智善别他根。解入一切波罗蜜多理教法门。具善巧方便。到于究竟最上彼岸。为一切佛共所称赞。于无量无边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中。积集毕竟菩提道行。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风缘虚空无边。善修慈观如理相应。所起一切住著障碍悉能超越。获那罗延妙好身相。具金刚坚固不坏之身。能师子吼宣演法音。善于一切大众会中。得胜无畏。有大光明映蔽日月。已得诸法如其所说三世平等。以决定智善说最上甚深法要。深入一切缘生法门。远离断常二种边见。于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若入若起而悉能知。功德智慧。名闻十方。任持最上正法宝王。能使不断三宝圣种。如是等积集无量福智胜行。其名曰宝上菩萨。月幢菩萨。清凉幢菩萨。光幢菩萨。吉祥光菩萨。吉祥峰菩萨。吉祥密菩萨。那罗延天菩萨。龙喜菩萨。龙上菩萨。龙树菩萨。持妙色菩萨。高天菩萨。德光王菩萨。光明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手菩萨。普光菩萨。星王菩萨。金刚手菩萨。金刚慧菩萨。金刚大慧菩萨。金刚步菩萨。不动迹步菩萨。三界迹步菩萨。无边步菩萨。无边慧菩萨。精妙慧菩萨。坚固慧菩萨。天慧菩萨。炎炽慧菩萨。最胜慧菩萨。增长慧菩萨。常惨菩萨。常喜菩萨。喜根菩萨。灭恶趣菩萨。除盖障菩萨。自相持无垢光菩萨。勇猛精进菩萨。慧积菩萨。常观察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高峰菩萨。虚空藏菩萨。不瞬菩萨。无悕望菩萨。宝上菩萨。宝思惟菩萨。善思惟菩萨。善思义菩萨。决定义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持地菩萨。庄严王菩萨。刹土庄严菩萨。宝积菩萨。秘密岩菩萨。帝释天菩萨。水天菩萨。梵网菩萨。明网菩萨。天冠菩萨。妙臂菩萨。妙眼菩萨。香象菩萨。象中香象菩萨。师子幢菩萨。成义慧菩萨。海慧菩萨。善调御菩萨。寂慧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童真菩萨。如是等八万四千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及此三千大千世界。梵王帝释护世天等。并余大威德诸天王众。或龙王众。夜叉王众。阿修罗王众。迦楼罗王众。紧那罗王众。摩睺罗伽王众。乾闼婆王众。如是等众悉来集会。所谓阿那婆达多龙王。娑伽罗龙王。嚩噜拏龙王。摩那斯龙王。得叉迦龙王。金色龙王。无边色龙王。苏尸摩龙王。是等龙王。与多百千诸龙眷属。来此集会。亲近世尊瞻礼听法。

复次阿修罗王众。所谓罗睺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妙臂阿修罗王。娑罗阿修罗王。多罗阿修罗王。净戒阿修罗王。大笑阿修罗王。广腹阿修罗王。尽边阿修罗王。是等阿修罗王。与多百千诸阿修罗眷属。来此集会。亲近世尊瞻礼听法。

尔时摩伽陀国主阿阇世王。与宫嫔眷属来此会中。亲近世尊瞻礼听法。并余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来集会。

复有地居诸天。欲色界天。净居天等。诸天子众亦悉来会。亲近世尊瞻礼听法。

尔时世尊处大会中。有无数百千天人大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佛告大众。我有正法。名普摄诸菩萨摩诃萨最上胜行清净妙门。此能圆满一切行故。谓若菩萨修布施行。即能成熟一切有情。若诸菩萨修持戒行。即得一切胜愿圆满。若诸菩萨修忍辱行。即得一切相好具足。若诸菩萨修精进行。即能圆满一切佛法。若诸菩萨修禅定行。能令一切调伏其心。若诸菩萨修智慧行。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若诸菩萨修说法行。即能成就无碍辩才。若诸菩萨修胜福行。即能长养一切有情。若诸菩萨修妙智行。即能成就无碍之智。若诸菩萨修奢摩他行。即能令彼心业调畅。若诸菩萨修妙观行。即能远离一切分别。若诸菩萨修于慈行。即得一切心无障碍。若诸菩萨修于悲行。即得身心俱无懈倦。若诸菩萨修于喜行。即能游戏法喜园苑。若诸菩萨修于舍行。即能断除违顺二法。若诸菩萨修听法行。即能断除一切障累。若诸菩萨修出离行。即能捐弃一切取著。若诸菩萨修住阿兰若行。即得所作善法皆无坏失。若诸菩萨修于念行。即能获得诸总持门。若诸菩萨修于慧行。即获胜慧善别诸法。若诸菩萨修于住行。即得一切无能胜心。若诸菩萨修趣向行。即能随知一切义趣。若诸菩萨修四念处行。即能伺察身受心法。若诸菩萨修四正断行。即能断除诸不善法。圆满一切善法。若诸菩萨修四神足行。即得身心清净轻安。若诸菩萨修五根行。即能善知自他根性。若诸菩萨修五力行。即得不为一切烦恼之所屈伏。若诸菩萨修七觉支行。即于诸法如实觉了。若诸菩萨修八正道行。即能超越一切邪道。若诸菩萨修四谛行。即能成就无动转法。若诸菩萨修四无碍解行。即能断除一切有情疑惑之心。若诸菩萨修归趣行。即得自在之智。若诸菩萨修善知识行。即能积集一切功德。若诸菩萨修意乐行。即与一切世间不相违背。若诸菩萨修深心行。即得一切所向最胜。若诸菩萨修相应行。即能勤勇救拔出离。若诸菩萨修住僧坊行。即得随所闻法而无坏失。若诸菩萨修四摄法行。即能摄受一切有情。若诸菩萨修摄受正法之行。即能不断三宝圣种。若诸菩萨善修回向之行。即能严净佛土。若诸菩萨修善巧方便之行。即能圆满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宣说。普摄诸菩萨摩诃萨最上胜行清净妙门广大正法。当佛世尊说是法时。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现威神力侍佛之右。是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说普摄诸菩萨摩诃萨最上胜行清净妙门广大正法。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如我所得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胜行。皆从福智二行中出。当知随入福智二行。何以故。诸菩萨修福行故。能令一切有情离诸障碍。若修智行。能为一切有情善说法要令生喜悦。世尊。是故诸菩萨摩诃萨。福行智行二应和合。何以故。菩萨修福行故。即能圆满善巧方便波罗蜜多。修智行故。即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故此二行即是菩萨二种圣道。普摄一切道行。菩萨住是道者。即能降伏难降伏者诸业魔众。菩萨已能超出诸恶魔道。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此不退转菩萨。能善开明诸佛如来甚深秘密使不隐覆。

尔时会中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言。大秘密主。汝常近侍诸佛如来。汝能乐说如来所有秘密之法。愿为发起此。非声闻缘觉所入境界。况余凡夫。如是言已。时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默然而住。

尔时寂慧菩萨。知是事已。前白佛言。惟愿世尊。敕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为此众会发明如来秘密之法。令诸菩萨摩诃萨众。闻已欢喜。广大积集菩提分法。成就如来秘密之法。如理而行。

尔时世尊告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言。我今劝请于汝。汝应善为此会大众。宣说菩萨秘密。如来秘密真实之法。此会大众而悉乐闻。

时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承佛圣旨。前白佛言。世尊。如佛教敕。我今宣说菩萨秘密如来秘密真实之法。然此会中若有少能悟入之者。皆是世尊威神建立譬如夜中冥暗所覆。灯光发明普能照现一切色像。今此众会亦复如是。于菩萨秘密如来秘密真实法中。若有闻已少悟入者。当知皆是如来威神之所建立。

尔时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今此众会于菩萨秘密如来秘密真实法中。若能闻已不惊怖者。斯为甚善。

时寂慧菩萨摩诃萨。普告在会诸大众言。诸仁者。如佛所说。有其四种不可思议。何等为四。一者业不可思议。二者龙不可思议。三者定不可思议。四者佛不可思议。仁者当知。于此四中唯佛如来不可思议最上第一。所有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由此四种不可思议共所成立。是故汝诸仁者。于诸菩萨不思议法。如来不思议法。闻已不惊不怖不生畏怯。应生最上广大清净喜悦之心。是时寂慧菩萨以佛威神加持力故。能知此会一切大众。悉于诸佛菩萨秘密法中信乐听受。即时广大散布天花。雨集于膝普伸供养。

尔时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汝应谛听。我今且说菩萨秘密真实之法。寂慧当知。今我世尊。昔于然灯如来法中居菩萨位。从彼佛所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从是以来我常随逐释迦菩萨。而是菩萨所有身业曾无异作。亦不见有邪曲之相。语无异作。亦不曾闻虚妄之言。心无异作。亦不曾知爱著之失。随其身业现威仪相。但为成熟一切有情不自称誉。由彼菩萨身威仪相无其边际。乃至一切有情诸威仪事。悉入菩萨威仪相中。而菩萨不假勤力。亦无发悟安然而住。所谓应以禅定可度者诸有情类。即现禅定而为化度。应以鼓乐弦歌可度者。即现鼓乐弦歌而为化度。应以童男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童女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男子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女人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少年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中年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老年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卑劣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屠脍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喑哑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盲聋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三恶趣相及人。趣身可度者。即皆现之而为化度。应以天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龙及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身可度者。即皆现之而为化度。应以帝释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梵王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护世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转轮王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可度者。即皆现之而为化度。应以声闻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缘觉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菩萨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应以如来身可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非可现者谓除无色。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

猜你喜欢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一(别录之一)·智升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卷三十七(玄奘译)·佚名
  卷第一百四十·佚名
  吉堂禅师传·太虚
  卷第六·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佚名
  观心论疏卷第四·灌顶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二·德然
  等行品第十四·佚名
  筏喻初学·虚舟普度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佚名
  第十三品·佚名
  十四、南泉斩猫·慧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蓝山集巻一·蓝仁

    (明)蓝仁 撰○五言古灵鳯篇鸣鳯岀丹穴五采耀晴旭朝饮瑶池流暮栖昆山木和声六律备灵德百禽伏重华去已久淳风何由复不闻夔乐谐但复楚歌促梧枝霜不蕃竹实冬未熟愧彼梁间燕双双托华屋舟中望长洲田家积流会澄川浮沙亘长洲上

  • 卷三百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刘叉刘叉元和时人少任侠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闻韩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氷柱雪车二诗後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夀遂行归齐鲁不

  •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一月乙巳朔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世祖章皇帝淑惠妃薨辍朝三日  ○丙午。上诣淑惠妃灵前奠酒。  ○谕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曰、朕适往奠时、见一切陈设器皿、及祭品等物、甚觉粗率。尔逐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三二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办理文渊阁书匣章程事致纪昀函·佚名

    一三二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办理文渊阁书匣章程事致纪昀函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启者:大人奏到那改文津阁书匣一折,本日面奉谕旨:此项书匣增改较多,兼有续入之《一统志》、《平台纪略》、《万寿盛典》、《通志》等书,卷

  • 密王朱友伦传·薛居正

    密王朱友伦,小时聪明颖悟,喜爱文笔,懂得音律。到长大后,爱好骑马射箭,有指挥治理的谋略,太祖常感到惊奇,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啊。”年十九岁时,任宣武军军校。景福初年,兼任元从骑军都将,接着上奏朝廷任右武卫将军,逐渐让他参与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四典礼三【祭告二】五月初十日丙戍昧爽钦差致祭官员齐赴礼部领香帛祭文御仗分诣直省礼部祠祭司为钦奉恩诏事礼科抄出本部等部题前事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十六日题本月二十二日奉旨长白山医巫

  • 王绍瀛·周诒春

    王绍瀛 字叔海。年二十九岁。生于广东广州。父逊卿。业商。家中住址。香港德辅道中五十八号二楼。已婚。女一。初学于香港格致书院及唐山路矿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矿科。民国二年。得

  • 卷二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二十四宋 朱子 撰论语子张第十九【凡二十五章】或问首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谢氏尤有力范氏语意繁复葢不可晓而又以已为止非子张之意杨氏分别成人与士之别则已支矣曰其可已矣岂不犹首篇之十五

  • 兵守第十二·商鞅

    题记:兵守即军队防守,这一节商鞅论述了防御的方法。四面受敌的国家重视打防御战,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打进攻战。假如四面受敌的国家喜欢发兵进入自己邻国,国家就危险了。因为四面的邻国一旦不同发起战争,而自己就要四处派兵

  • 跋 檐 葡 集·太虚

    慧心居士诗境清俊,上追太白;书法尤劲秀,深得北海神髓。为人作书,每喜书己诗,故获之者莫不叹为双绝。民七之秋,陈君元白等邀余至汉皋说法,居士自是专意学佛,不复为酬应之作。然是年余留鄂月余,次年秋讲经故都,居士又相随二三月。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宗赜慈觉

    大小便利欲上东司应须预往。勿致临时内逼仓卒。乃迭袈裟安寮中案上或净竿上。问讯而去。即先披挂子。然后左臂搭净巾。不得由尊殿经过。於东司近外净竿上安挂子手巾讫。卷裙迭徧衫。搭东司前竿上。仍置徧衫於裙上。以

  •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下·灯来

    嗣法门人性统编祝延增补朔望祝延(赞)宝鼎爇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皇王祝圣寿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三称)。药师如来药师如来皇帝万岁药师如来。大圆满觉应迹西乾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之圣德难尽赞扬(入乡

  • 第一品 菩提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初成正觉,住优楼比螺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尔时,世尊结跏趺坐,继续坐享七日间解脱乐。七日已,世尊由禅定起,于夜之初分,顺观缘起诸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

  • 鼓山艺文志·佚名

    地方志。本志收载了有关鼓山的诗、词和游记文学作品。

  • 还源篇·石泰

    内丹学著作。宋代石泰撰。本书遵循祖师张伯端金丹内练学说,强调 “还源返本,与道合真”(《还源篇阐微》)。全篇以九九之数八十一章五言绝句,逐一论述丹基、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之大意,反复告

  • 毗耶娑问经·佚名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而有结文。

  • 法界次第初门·智顗

    凡三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略称法界次第。乃智顗为天台之初学者阐述毗昙等之教义及诸法之名目,并兼明诸教之浅深次第以作为习学三观者之阶梯。自初门名色以下至三念处,共计六十门。又卷首之自序列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