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院集要卷一

(宋)晁迥撰

止用无生

一切之事心能忍可令其不生斯最简要空无生中谁是烦恼谁是能治但以无生一方徧治一切又圆顿止观万事来千便视为空何用对治之法色即是空非色灭空事即是空非事过空临机对境常作此观勿以事干虑执以为实使窒碍胸中又念过去之事初未济时无不预懐忧想及事己过杳若梦焉是知忧悲之情到了虚幻谁能于中妄集心苦若忿欲二毒发自外境忽来相干我先觉之则无能为也【圭峰问讯学徒云外事内身觉了不相闗否余谓凡事见闻觉知悉断以太空安心纯熟】

至空至明

禅说甚多余取其要无出于大明了至清净而已内觉身心空外觉万物空破诸相讫自然无可执无可争此是大明了也惟有一真之性即不空勿令有秋毫许障碍微尘许染着此至清净也如此坚久不渝便是无上士不动尊矣心中有微尘许亦不可须廓然如太虚空方是空也又非昏昩断灭之空此名顽空真是灵灵不昩了了常知之空此名真空

心住为如

般若第五百十六内云心住为如禅宗永嘉集中说心法云前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断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知体既已灭豁然如托空寂尔少时间觉无所得予成十字云寂尔少时间无思心正住即此心住之时便是真如本体此心惟寂尔暂住佛心则湛然常住以暂住之心习令渐久【断其相续乐天诗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遣夺功深

金经大乘之法其中有说身心本来虚妄之相三世推求了不可得审思过去人世杳然何有即今人世念念迁谢未来人世决定如是无始以来大梦幻中坚执妄縁结成烦恼圭峯云已曾千万亿刼妄忧之终有何益

三空

古人古事过去空今人今事即今空未来人事决定空江南中书舎人潘佑有文一首送人其文名曰赠别其中有语云事往而记之于心或为喜或为悲或为恨其名虽众然皆一心之变也始则无物终复何有哉又云天下之事其未至也无状也方今无住也已往无物也予今营营复何求耶予详此说益知世间尘事是大虚妄不当执之为有自障真心若能了知自得美名者三也名曰慧眼无上智无碍法门

梦幻归真

身便是幻幻师所化又是幻中之幻世即是梦梦时所见又是梦中之梦展转虚妄如声外有响形外有影形声影响起于一真影外影为三等妄梦中梦是两重虚

縁起知空

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是魔是贼缘起之相其体本幻种种分别无非妄见勿留于心止观纯熟

梦身同空

人生一世中其梦无数无数之梦一一称我一一之我岂非空乎歴刼之中其身无数无数之身一一称我又非空乎梦既是空身亦如梦何以迷着念念争空一生梦想自信同是一我自然歴刼性相同是一我此乃不空之空无我之我故心经以照见五藴皆空为染智入道之要【乐天诗云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无我

谛思身之未生有象乎有名乎有我乎身之既化有象乎有名乎有我乎身前身后两不能知安得于中偏执为我爱恋忧怖自贻戚戚谛观吾身莫能原始空中得有既不知前际空所依有复还空又不知后际空所止身外之事何足介怀一切含灵都是一真法界原无彼我八极之内含灵未生之前已灭之后于此二际有彼我乎未分彼我无有形容其区限大小有似无处不有也既生未灭各为分叚之身乃分彼我此自真心所生妄想也迷真认妄弃本逐末可知矣同归一真之体聊可喻之如室排千烛宁分千烛之光海纳百川岂辨百川之味上古时人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况杳冥恍惚之中岂分彼我哉

觉心萌芽

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且人之未生无名无相何者是我及其既生计我我所人人自以为主宰乃有无数之我何可谓一真法界乎只今梦中之我己与未梦之我稍殊有时梦中不记自身是何名目本为何事欲往何所己为官品出必具仆马或梦徒歩亦不自省又春夏昼寝梦初觉时或迷忘在何处所徐徐顾览方悟未说佗生睡时我已疎远若详此理乃是觉心萌芽其觉转深渐到妙处寳积云譬如有人梦中所作当知诸法亦复如是余悟此语破相尽矣若能观世间之事一切如梦何有刺梗留于胸中乎【景佑闰六月三日夜觉冷加夹衾而眠梦降雪缤纷独谓天反时为灾异寤而知梦忧喜都空】

超造化

物之生成谓之造物之变灭谓之化性之分别谓之识一切含识谓之相相续有情各随因报流转于造化之中歴无穷时为无穷事斯至理之大常也有遗物离人超出造化之外卓然独存者其惟大觉圣人乎【超出造化之法又非言可穷也】

究理遣名

无始终无边际世界中赋象在人者有身而后有名人人各以身名自执为我秀出蚩蚩者执我倍深已之身名自无始来生化出没无数矣不知定以何时何处之身执为我耶定欲何处之名垂之不朽耶静思好身后名者不亦悠悠哉

明知梦幻

予曾梦中逢人戏而搏之且曰搏梦中人必无伤也岂非在梦知梦乎禁林中与同僚利瓦伊偶坐玉堂见庖人诣西井亭汲水予曰观空纯熟目无全人视汲水者但见一块之空自西而来李矍然曰某所见常如此岂非在幻知幻乎

无碍心

万物自万物二仪中虚空自无碍万念自万念一心中虚空自无碍

无物

无中生有曰造有复归无曰化吾自思在天地造化中万物之一耳始于无物而忽有物自称曰我物极则反反则复归于无物其理必尔何用惊疑昔当无物之时冥然未觉而任天造造为生之始未生之前预知生期而预喜乎今当有物之时造而未化化乃生之终未知化期安得虚增其预忧乎

一真无分别

一气分而为万物一真分而为万灵万物化而还一气万灵复而合一真无数称我以同为异凡分彼我皆是妄心妙一真心元无彼我在分段形躯尽生分别到虚无灵妙何有思量但空诸所有如悟者知梦中之有皆空勿实诸所无视一切之有终无勿以梦中之无为实

本来无一物清净如虚空能还清净空劳生有何恋

本来无一物随眠起异端复归无物时觉后方知梦梦一旧僚语予曰某尝置心于空中不令着一物予惊喜曰何以加此

金刚三昧经云禅即是动不动不禅是无生禅若知禅性无有动静即是无生【晓无明蔽谓之明取相于明复陷无明】

空不空三昧

吾即今自定日用之法二焉不复援引证据但率意直书而已先入空三昩以决了之智夺惯习之气旋灭一切妄念如空花谷响经视听而无留碍是也又入不空三昧以严持之力保洞照之明安住一真法界如额珠髻寳常爱戴而无失坠是也此法交济更不异时精密符同久长深固百法无敌者也因而系之以辞辞贯心而易记尔偈曰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一真法界中灵照常安住

观世之空

世间法一切皆空既知之即须得失任运不当妄自分别执为休戚知空而执则理行不应知之何益无令因循汨没自陷于愚迷之流方为悟道精深致功勇猛之人也

四观开懐

无数之形自古生化而不停无数之情自古差别而不平无数之事自古烦扰而不定无数之有自古成壊而不久住者无迹来者无极悟其一一皆空即须心如太虚豁然无碍若复介懐与不悟者何以异

横竖见空

心经五藴皆空此近取诸身也若逺取诸物推而广之见十方之界万物万事无不是空非止实时三世次第亦皆是空横该十方竖通三世一一见空则争空之心都息惟一菩提以体用寂照强名真空妙有常令不致昬迷颠倒此是第一等事【三际曰世十方曰界此世界中千状万态有情有伪有成有壊混为大常夫何足怪我学观空豁然无碍】

止观宏纲

圭峯后録云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也此观法之纲要坐忘论随起随制务令不动此止法之纲要悠悠语録安用多为

了三障空

心也意也识也建立为心谓特起一念以成业因也思想为意谓追寻惯习未能顿忘也分别为识谓辨其违顺称识以生爱憎喜怒悟三者本体皆空平之不起则妙道现前矣

观普贤行经

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觉妄栖真

但觉悟一切触受美恶因縁一切迷妄麄细心识外事之来【分别顺违之类】尽属魔境比之梦幻其体本空勿留胸中惟务安泊真净妙心无动摇无伺察无分别无染着无爱则无求无畏即无忧

金寳二经道法简要

一破相之智熟休结妄縁令心无罣碍当知人伦空物色空世事空尘境空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也此名观慧一须日损之勤笃休应杂业令其心勿灭裂罢其闲想念闲语言闲作为闲交渉寳积经云舍诸愦闹逺离睡眠观察思惟随行修习舍于众务及诸戏论是也此名止法其诸广辩名理数佗珍寳耳

无念

道家之言虚静释氏之言空寂其理一也固当会归切详种种妄念皆如幻化影像乍有乍无于吾本觉真性何所伤耶但以都入于无念法门销落之是也即今身心已属虚妄岂可更于虚妄之中微细分别乎不足介意可知矣故梁氏删定止观第一云设有念亦了知空是名佛印

悟妄观空

天地万物因妄相和合而生人世万事因妄情交缔而成作此观者洞见重重虚妄念起念止皆由自心念起则一切烦恼起无念则一切烦恼止既由自心何如无念舍去妄念比投身断臂孰难孰易若无智断适自苦而无所乐也

融境为心

以理夺事尽见一切法空此是真空观是假真如若不留观想之迹直到自然成熟理事不二动静如一此是理事无碍法界此是真真如功必有渐不可轻蔑谓不随顺遍计执情惟随顺无碍法门是万境融为一心也只此不随顺外境之心便是圆觉净心与佛全同但视万境之体一一尽空无可对治

止观无为

观照其取着迷心所计之法皆无所有名观种种念想颠倒分别心息名止观者见妄而悟不在用心考察止者悟妄而息不在用心抑絶考察抑絶则渉有为故曰无为最妙对境不动是定非力制之见性不迷是慧非力求之

止念

念起即觉如川欲泄篑土可塞襄陵势絶如火欲爇杯水可沃燎原势灭觉念止念宜速而切不怕念起惟恐觉迟觉速止速二妙相宜

两熟居先

余思修行之法两熟居先智断之理熟则事事皆空岂能留碍力制之功熟则念念不起自然安闲智断即观也力制即止也

四无住心

分别居先谓之识因其分别而领纳在心谓之受心既领纳相续寻思谓之想想之不已遂至造作谓之行随行善恶各有报焉心能不住四法方是真实之际此即佛心

法身不灭

万沤起而复破水性常存千灯明而又灭火性元在

分迷悟心

人之心体本一用则有二若夫计我我所爱恶自生揣摩前尘分别影事此为迷心迷以成性乃是生死轮回之根本也当知惟心无外境界念起便觉觉之即无此为悟心悟而改行从凡入圣忘情之心不住于相如汤消冰冰汤俱尽无可分别触境之心未能不动如谷应声即应即止无复有余

净明三昧

儒书言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庄子言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净乎普光佛为无尽意说净明三昩离一切烦恼性如虚空不受垢染本无一物元空之体净之极也寂照含虚空终显之用明之极也如太空为净日月为明不见净明心此理臻极故无一法可得照昬如炳烛虚己若清宫

水月赞【乐天】

净緑水上虚白光中一覩其相万縁皆空【水之澄净定之体也月之圎明慧之用也如珠在盘盘定珠慧如水在月水浄月明】

意无尽居士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一真不空成一切妙德小乘执空反成空病既取空相空复为有故无色界有四空天所谓空即是色也

圭峯云种种念虑如幻化影像皆是佗縁灵灵一心如鉴之明未曾不照斯为真我谁能劳心忧佗妄縁已曾千百亿刼妄忧之终有何益非惟无益仍招妄苦

除烦恼

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又云现住烦恼烦恼无所有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计我我所皆离又云无障大悲观众生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体性自离无可积习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一切诸法性相空寂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轮回六趣亿刼不能自出谛观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无量义从一法生谓无相也如是无相名为实相如是通达无烦恼怖畏烦恼性空勿为室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懐设使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是也愚痴之人被诸烦恼之事有熙熙者此非悟道其实如木偶而已

一气散结而为身一灵分宅而为神神身合而为人人所起而为事事相续而为世世事无穷纷纭其中种种旋成空一真独不变心者身之本心不生灭则身不生灭定矣荷泽云虽备修万行惟以无念为宗无念即无生千经万论源在无念念增縁起乃入轮回言语之不到者心识心识之不到者真如心识者真如之影也言语者心识之影也文字者言语之影也意为心影言为心响终非本体浮生可见如梦幻泡影虽有像而终无妙本难穷真信灵明虽无像而常有

寳积经云烦恼性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维摩云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不下巨海不得无价寳珠【波浪动是水体势观波浪动是正知见】一一念虑种种幻化都空当知惟心无外境界一切之形一切之情皆差别无数二者终归大空惟觉心真常

圭峰云灵灵自觉元无物扰扰佗縁尽是空人尽于空中结妄情不悟无物之真可以修行

易理圆成略论

予尝博览究观而好引证会归叙其名理殊胜之臻极者焉夫十方空广无边际三世古今无始终此之精真者以其虚而善应名之曰道也妙而不测名之曰神也移而不定名之曰易也凡诸伦类生而含识者名之曰性也性之所起而差别者名之曰情也江南才子潘佑着文一萹名曰赠别志气宏放唯变所适其言有云一性之动是为太易言性之移易不定也或为人或为异类在性之所好而生予详此言暗合内典所说乘因受报之理以其移易之事广大故名太易又据文中子所著之书名曰中说有云天地立而易行其中矣薛收曰敢问易子曰处天地之中者非佗也人也薛收曰谨受敎矣收也今乃知人事修而天地之理得矣予详佑之所言太易渉文中子之中说尔又列子云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予详此云太易合音简易之易前说之名取移易之义盖以性为主也此说之名取简易之义盖以气为主也各成一说两不相妨予因贯统直书目曰易理圆成略论

襄相劝发菩提心文

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身者是地水火风假合之身旋聚旋灭属无常法非我身也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心者是縁虑客尘虚妄之心乍起乍灭属无常法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空寂灵知神用自在性含万德体絶百非如净月轮圆满无缺惑云所覆不自觉知妄惑既除真心本净十方诸佛一切众生与我此心三无差别此即菩提心体舍此不认而认臭身妄念随死随生与禽畜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岂不羞哉又观通圆顿经典之言云金刚圆觉简妙通明华严湼盘广大具足

道院集要卷一

猜你喜欢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退分第九·佚名
  赞·其白德富
  第一卷·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九·王日休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佛学在今后人世之意义·太虚
  印度文化的复活·太虚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一·圆晖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六·佚名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智旭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七卷·世友
  罗睺罗品第四·佚名
  卷四十四·性音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大覺玅濟寺語錄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十·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十      宋 黄升 撰宋词【闺秀】吴城小龙女清平乐令【黄鲁直登荆州亭柱间有此词鲁直凄然曰似为余发也笔势类女子又有泪眼不曽晴之语疑其鬼也是夕有女子见梦曰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

  • 卷二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伐檀集逰石池潭吾家溪潭动百尺坐见游鱼可倒指月明无风水不动钓丝鉴中出朱鲤乗闲具酒席草岸呼经一举尝百尾鲙霜炙玉眠鸱夷树挂落日醉不起几年手板负青山

  • 卷一百七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七书札类七言律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       【唐】白居易尺素忽惊来梓泽双金不惜送蓬山八行落泊飞云雨五字鎗鏦动佩环玉韵乍聴堪醒酒银钩细

  •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赵尔巽

      ◎地理十六   △四川   四川:禹贡梁州之域。明置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顺治二年,置四川省,设巡抚,治成都。十四年,增设四川总督。康熙四年,改乌撒隶贵州。七年,改设川湖总督,驻湖北荆州。九年,移驻重庆。十

  •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康熙六十年。辛丑。八月。己未朔。上驻跸哈达鄂佛罗地方。  ○庚申。上驻跸柏敦昂阿地方  ○喀喇沁和硕额驸纳木赛、来朝。  ○辛酉。秋分。夕月于西郊。遣镇国公吴尔占行礼  ○甲子。上驻跸西拉诺海地

  • 列传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一百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郑道传。○郑道传字宗之检校密直提学云敬之子。 恭愍朝登第调忠州司录累转通礼门*祇{祗}候。 连丧父母庐墓终制。 召授*大常博士王亲享宗庙

  • 卷二·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 唐 司马贞 撰 秦本纪第五 女修【女修颛顼之裔女吞乙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後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大费【扶味反一音秘寻费

  • 闽语四(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闽语四(查东山笔、沈墨庵阅)王祁王祁字知止,号拱哲。少时为太仓琅琊之家僮。乙酉,三吴事败,祁走建宁之净慈庵剃发为僧。体丰大,面黧,缁衣相向,多欷歔动人。僧戒秘而坚,盖许祁以死者数百跏矣。诡称谙术数,能缩水令干,便步入海。

  • 吕祖泰传·脱脱

    吕祖泰字泰然,寿州人,吕夷简六世孙,寓居在常州的宜兴。性情通达,崇尚义气友谊,学问广博。遍游江、淮地区,交结当代知名人士,得到钱物有时分给他们携带离去,毫无吝啬之气。饮酒至几斗不醉,议论时事无所忌讳,听说的人有的掩耳而走

  • 晋纪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年(丁丑、317)·司马光

    晋纪十二 晋元帝建武元年(丁丑,公元317年) [1]春,正月,汉兵东略弘农,太守宋哲奔江东。 [1]春季,正月,汉军向东进攻弘农郡,太守宋哲逃奔江东。 [2]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称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赍诏赐张,拜大都督、

  • 卷五·佚名

    尚忠王童名、神號不傳。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降誕。父:尚巴志王【尚忠係第二子】母、妃不傳。世子:尚思達。附紀尚忠王英明仁厚,深有作爲。永樂二十年壬寅,尚巴志王恐山北恃固而復有變,特命尚忠監守山北,稱今歸仁王子。後尚忠

  • 管子补注卷二十·刘绩

      形势解第六十四      管子解二  山者物之髙者也惠者主之髙行也慈者父母之髙行也忠者臣下之髙行也孝者子妇之髙行也故山髙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臣下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

  • 春秋集传详説卷六·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庄公中【是嵗荘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此敌讐也讐伐我而败之我之所得为也左氏诈战之例本不可用而况以此施之敌讐之师乎胡氏曰齐师伐鲁经不书伐责鲁也诈战为败败之者为主故书鲁

  • 总叙·佚名

    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

  • 答 鉴 民 问·太虚

    第一:神秘亦有绝对相对。基督教的神,是只存于神秘的,是为绝对的神秘;至相对的神秘,乃由智慧程度高下而异的。佛陀的完全智慧中绝无神秘,降此而下,皆不免有神秘。神秘者何?即其智慧程度尚未能觉知之境是。前世今世的关系,在佛的

  • 佛说华聚陀罗尼咒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多龙王宫中。与诸比丘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满足一千。尽是一生补处。皆得陀罗尼位阶十地。犹如王子不久当得绍继王位。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有大功德而自庄严。不久当得灌顶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五(本)(论第五)·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第二师释。末那通四受俱 问云何欲界不与苦俱。乃至二静虑云何不与乐受并 答疏已简讫 云何与忧.喜俱 答且与喜俱有其三释 一云喜与第六俱。第七与六俱故。云与喜相应。不尔。何以故。云缘有喜

  • 靖康稗史笺证·确庵耐庵

    《靖康稗史笺证》,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靖康稗史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及宋宫室宗族北迁和北迁后的情况。本书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大都是亲历、亲见其事的人,它为研究靖康祸乱始末,不啻提供了第一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