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藏经   历朝释氏资鉴

元 熙仲集

圣人作於周之世。而先后虽殊。至於化人。以大中至正之道。则无异矣。时之变迁。法之献替。 扆峰和尚心栖禅那。神游史籍。摘其实。疏其迹。以资观览。如鉴目前。兴叹慕之志者。有所激励焉。

至元后丙子。佛成道日。承事郎福州路福宁州判官薛天佑安道拜题。

切闻。沧海浩大。非骊龙无以察其浅深。佛法幽微。非智人无以究其源本。然三才笔立之初。世号鸿荒。人方穴居野处。不辨尊卑。而斯民之耳目。犹涂於见闻也。自庖牺昼八卦。而文籍始生。神农作耒耜。而耕稼始立。黄帝造律本。而乐音始着。尧舜垂衣裳。而礼制始明。凡数圣人。所以开天地之经。立生人之纪。使后之作者有所持循。而百王纲理世变之道。由此而出也。至于姬周之世。合三十七君。其间三教圣人先后出兴。曰佛。曰老子。曰夫子。见於史传。则昭然耳。自第四君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佛之示现西竺迦维罗卫国。降诞王宫。以剎利瞿昙为姓。以悉达太子为名。成道以释迦为氏。号曰牟尼。此译寂默。言三业离於喧杂。金躯一丈六尺。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号为佛。佛者觉义。谓其弘法自觉觉他。住世七十九年。逮第二十一君定王三年丁巳。越三百四十有五年。而老子方生於楚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或云身长四尺六寸。厖眉皓首。故谓之老子。子者男子之通称也。至二十四君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则老子年五十四岁时。夫子始生於鲁昌平陬邑。而先人祷於尼丘山而诞。首上圩顶。因名丘。字仲尼。姓孔氏。仪表九尺六寸。夫子者盖丈夫之称尔。年七十三而卒。乃恭王四十一年壬戌也。老子方书。说养性以保长生。周孔图书。则训人而修礼乐。释迦之教。能施慈悲。摄於有情。作众生之福田。为爱河之舟楫故万物之内。惟人最灵。三界之中。惟佛至尊。法演西乾。教流东震。真身舍利。代代钦崇。玉轴金文。人人讽诵。宏资国化。广利众生。聊纂斯文。厥书于后。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结为历朝释氏资鉴录云。

猜你喜欢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第十六·佚名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跋·太虚
  解脱道论 第一卷·佚名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佚名
  卷五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三百六十一·佚名
  重刻佛法金汤编后序·岱宗心泰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百二十·佚名
  在仰光与宇连令沓谈话·太虚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欧阳竟无
  请观音经疏·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林自然·唐圭璋

      自然,自号回阳子,淳祐间人。有长生指要篇。   西江月   二十馀年看访道,经游万水千山。明师未遇肯安闲。几度拈香一瓣。   幸遇至人说破,虚无妙用循环。工夫只在片时间。遍体神光灿烂。   酹江月   金丹合

  • 沈端节·唐圭璋

      端节字约之吴兴人,寓居溧阳(今江苏省)。有才美。令芜湖。淳熙三年(1176),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仕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有克斋词一卷。   五福降中天   梅   月胧烟澹霜蹊滑,孤宿暮林荒驿。绕树微吟,巡檐索笑,自

  • 卷三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友集次刘世基韵儿时窥豹见一班晚学一枝千金殚斋房芝草不并秀且餐秋菊纫春兰无心时共白云出忘机日对沙鸥闲穷人与世各异调敢望一唱仍三叹昨来卜居向岩

  • 卷八十三·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八十三司空图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繇宣歙幕歴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舎人知天下必乱归隠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自号知非子耐辱

  • ●卷二·徐世溥

    五月初七日辛未,七百骑至石头口,传为鲍瑞王兵,又曰九江裨将吴高败兵。及见其红缨白帐,始议筑城。明日,西岸哭声震野,铁骑满西山矣。大队从东路走南昌,而以偏师先从麦源青岚诸道搜西山而后出,故未下营,已血刃数十里。癸酉,声桓兄

  • 卷八·佚名

    二月二十一日(己未),黄仕简奏言:逆首林爽文住居彰属大里杙地方,其纠匪不法,多系乌合之众。但此等海外跳梁,必足兵力长驱迅扫,乃可以破贼胆而壮军威。若轻兵躁进,不特未合机宜,而小丑且转滋抗拒。臣初到台郡,因内地官兵尚未到齐,随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杨士奇

    宣德四年秋七月乙巳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道士赍祝币往命所在守臣祭历代帝王陵寝○丙午命行在工部增修 天地坛斋宫后庐舍○四川建昌卫土官指挥使安均遣把事张古剌撒马儿罕回回打剌罕阿都剌等来朝贡马○顺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十二年九月甲戌朔 上御皇极殿礼部进万历十三年大祀日册立受之○大学士余有丁以病乞归调理温诏留之○大学士申时行等题今日发下吏部侍郎陆光祖自陈本文书官传旨准致仕窃惟大臣进退予夺出自 宸断臣等岂敢曲为庇护

  • 卷四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四乾隆三年夏四月辛卯准噶尔部人巴雅尔起塔特伯勒克等来降命赏给安揷如例五月戊午命暂停运送军营米石定边副将军额驸防凌奏言大兵既撤每月需饷无多军营现贮粮十七万余石屯田米三

  • 十九、桃坞吴家·包天笑

      十岁以前,我随母亲,到外祖家去的时候多。十岁以后,我随祖母,到舅祖家去的时侯多。那时我的最小姨母已嫁,外祖故世,母舅无业,日渐雕零了。舅祖家即是桃花坞吴家,简称之曰:“桃坞吴氏”,其时则正欣欣向荣呢。  我

  • ●卷七·文秉

    十四年辛巳,逮江西巡抚解学龙、布政司都事黄道周下镇抚司究问。学龙升兵部侍郎,循例有荐举疏,内荐道周有“学问直贯天人,品行无忝孔孟”之语。滑县票旨,以:“群臣结党标榜,欺侮君父,屡旨训诫,毫不省改。”

  • 耿端义传·脱脱

    耿端义,字忠嗣,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滑州军事判官,历任上洛县令,安化、顺义军节度判官,补任尚书省令史,升汾阳军节度副使,改任都转运司户籍判官,转任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秘书郎,又升左司员外郎,历任太常少

  • 卷三十一·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三十一谨制度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癸亥上谕九卿等自皇考升遐以来朕心哀慕无已一应典礼俱详考旧章务从隆备盖不敢以天下俭其亲也但上之所行下必效之向

  • 李植楡·周诒春

    李植楡 字鸿飞。年二十九岁。生于上海。父厚贵。任上海中华邮务总局邮务官。永久通信处。上海麦根路十一号松江稽核分所。已婚。子二。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圣芳济书院。万国公学。任上海基督学校教员。上海及牛庄海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

  • 卷八十七·道世

    △受戒灾第八十七(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拔苦与乐,必须崇戒。经喻多种,且述三五。能涉远路,喻之脚足。胜持一切,喻之大地。生长万物,喻之时雨。善疗众病,喻之良医。能消饥渴,喻之甘露。接济沈溺,喻之桥梁。

  • 卷第三十五·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五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探玄记云谓人天位及小乘中犊子部等今不言人天者以文略故又人天不立有我以为宗故不言之言三聚等者聚是积聚义藏是含藏义五中开有为聚为三世成三

  • 熊龙峰四种小说·熊龙峰

    明代短篇小说集。明人熊龙峰刊行。这4种小说是:《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张生彩鸾灯传》。其中,只有《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他3种只能从版式、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