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琳之传

孔琳之,字叫彦琳,会稽山陰县人。曾祖孔群,是晋朝的御史中丞。祖父孔沈,是丞相掾。父亲孔貵,是光禄大夫。

孔琳之坚强正直有志向,少年时代喜爱文章,懂音律,能下棋,善于写一笔极妙的草隶。桓玄辅佐朝政担任太尉,任用他为西阁祭酒。桓玄当时议论打算废除钱币而用谷帛代替,孔琳之发表议论说:

“《洪范》中讲八政,把财货仅次于食物,难道不是因为交易所用的手段,是一种极重要的实用物品么?所以圣王制造出无用的货币,用来流通有用的财物,既没有毁坏的耗费,又省去了难以运输的苦处,这正是钱之所以能继承龟甲贝壳的地位,历代都不废弃的原因。谷帛成为宝贝,本来是因为它可以做为衣食,现在再分出一个功能作货币,则带来很多损害,又烦琐地经由商贩的手,在割截使用之中耗费抛舍,这些弊端,自古时候就是很明显的。所以钟繇说:‘取巧伪诈的人,竞相弄湿谷物以捞取好处,织造稀薄的帛以充当货币。’魏朝的时候曾用严厉的刑罚加以管制,也不能够禁止。所以司马芝认为‘用钱贸易不仅可以富国,也是减少刑罚的方法’。现有已经用了而又废除它,则老百姓马上就要失去用它的利益,这样有钱无粮的人,都会因此而饥饿窘困,这是截断它的弊端。魏明帝的时候,废除钱币而使用谷物实行了四十年,因为对人们不方便,于是整个朝廷议论大起,精通经济明达政治的士人,莫不认为应该重新使用钱币进行贸易。他们尚且舍弃谷帛而使用钱币,足以证明使用谷帛的弊端在过去的试验中已经很显著了。”桓玄又谈论恢复肉刑,孔琳之认为:

“唐尧虞舜时代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夏禹时代建立刑法是因为世风淳厚浇薄的不同,导致教化手段的不同。《尚书》中说“要根据世道来定刑罚轻重”,是说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夏商周三代风俗淳厚、事情简单,所以很少触犯刑法。末代风俗机巧而事务繁多,所以常常陷入法网。如果孔门的三千弟子处在乱世,必然会有用刑太多的指责,这正是五帝不互相因循效法,肉刑不可全部恢复的原因。汉文帝发了仁慈恻隐之心,感伤犯人没有自新的道路,改革古代的办法,创立新制度,号称刑措;然而名义上轻而实际上重,反而更加伤害人。所以孝景帝继承皇位,用宽缓的措施来减轻它,宽缓则人们怠慢,又不能禁止邪恶。当时希望能找到适中的刑法,因而受到过去人们的称赞,历代详加讨论而没有获得适当的措施。兵乱发生以后,遇到的刑法更多,弃市的刑法,本来是截断右脚的脚趾,汉文帝发生谬误,后世继承而不加以改革,以前的贤者因此十分遗憾,进行了议论而没有深入辨析。钟繇、陈群的意思虽然小有不同,都是企图以截断右趾代替弃市。如果依照他们的话去办,那么所救活的人就多了。降低死罪让犯人能够生存,的确是较轻的刑法,可以保全他的生命,增加他的产育,仁慈既可以对人生有利,功劳也可以有益于大众。又现在所忧虑的,罪犯逃亡是第一项,屡次逃跑而不悔改的,应该让他们无处可逃,也以此警诫没有犯罪的人,永远根绝罪恶的根源。至于其余各条,应该仍然依据过去的法律。”

桓玄喜欢别人附和逢迎,而孔琳之不能顺从他的意旨,所以不被赏识。逐步调任尚书左丞、扬州中从事史,所在之处都有显著的政绩。

当时责成各级官吏献计提出应该办理的事情。有人提议应该修缮地方学校,减缓国家刑法,审察官员表现,明确升降标准,举荐隐逸,提拔人才,加强农业,减轻税收。孔琳之在众人的议论之外,另有提议说:

“印玺,是用来辨别官爵,提供凭信依据的。官职没有大于皇帝的,爵位没有高于公侯的,而传国的印玺,历代顺次使用,世袭封号的印章,代代相传。可贵处在于保持旧貌,不另外改作。现在世上只有尉这一官职各自单独使用一种印章,以至朝内外的众官吏们,每次调任都要改换,追寻其中的含义,自己还没有弄懂。如果说是因为官吏各自姓氏不一,与传玺不同,则这还不如不同的时代差别更大;如果论物品有名,它虽然有公卿的尊贵,却没有帝王的重大;如果是因为有的居此职位的大臣受过诛杀,忌讳它的不吉利和晦气,那么汉朝用了秦国的印玺,传位四百年,没有听说因为子婴自身被杀国家灭亡而抛弃不佩。以帝王公侯的尊贵,并不怀疑传玺,而以大臣众官的卑下,为什么却要嫌弃印章呢?书籍记载中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引用例证自己违背了准则,而终年不断地在刻铸,费工费料,金银铜炭的消耗,不去说它,关键在于这并不是遵循旧轨、力求简易的做法。在下请求众位官员都用同一枚印章,不要再费事去改制。如果是新设置的官员,而又官多印少,或者有的文字损毁,然后再铸,那么这对于皇家府库,将补益不小。”他又说:

“丧事牌楼,并不出自关于礼的典籍,而是起自衰亡的末代,习惯积累,产生常规,于是成为旧的风俗,起自天子直到百姓。如果的确这样实行很有道理,突然改掉必然引起震惊;然而如果是与人情无关,而又违背礼度,保存它也没有什么好处,去掉它也没有什么损失,当然就应该遵守从前的典籍,革除后世的谬误,况且又有许多虚浮的花费,实在是成为人们的一种忧患啊!凡是人们的丧葬仪式,大多出在民间,经常都有这种需要,常常要花十几万,损耗人们的财力,而在意义上并无什么可取。至于贫寒的平民人家,则人人都想竭尽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房室好像倒悬的钟磬一样空空,也无不倾尽自己的家产和微薄的钱财,所谓“按礼埋葬”,难道就是像这样的吗?我认为应该完全罢免丧事牌楼的仪式。”

后来调他担任尚书吏部郎。义熙十一年(415),任命他为宋武帝平北、征西长史,调任侍中。宋台刚刚建立的时候,任命他为宋国侍中。永初二年(421),担任御史中丞,光明正直维护法令,绝不屈从任何压力,曾奏表弹劾尚书令徐羡之违背法典。当时徐羡之兼任扬州刺史,孔琳之的弟弟孔璩之为中从事,徐羡之让孔璩之劝解孔琳之,让他放弃弹劾此事。孔琳之不答应,说:“我触犯了宰相,应当是仅只我一人获罪。你必定不应该跟着连坐,哪里需要这样辛勤游说呢?”从这件事百官受到了震惊,没人再敢违犯禁令。武帝非常称赞他,路过兰台时,亲自去看望他。后来调任祠部尚书,不营办财产,家中特别贫寒。景平元年(423)逝世,追赠为太常。

他的儿子孔邈具有他父亲的风格,官职升至扬州中从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欧阳修
  卷一百八十六·毕沅
  元明事类钞卷十五·姚之骃
  通鉴续编卷二十三·陈桱
  卷之八十四·佚名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杨士奇
  卷之七百六十八·佚名
  卷八十一·佚名
  前言·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五·杜大珪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六·杜大珪
  王仔昔传·脱脱
  卷之八十五  瑯琊漫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卷九·佚名
  卷一商约一·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杨珽

    第二十一齣 邪萌【霜天晓角】〔淨扮郭暧小生杂扮从随上〕丈人皇帝。到也随吾意。叵耐丑驴公主。更兼忤逆爹爹。我本是个世禄侈富。那晓甚么天地玄黄。日间只会具膳餐饭。夜间但知篮笋象牀。撞着公主驴骡犊特。常要倚

  • 志十一 职官志·薛居正

    夫官非位无以分贵贱,位非品无以定高卑,是以历代史官,咸有所纪,皆穷源而讨本,期与世以作程。迨乎唐祚方隆,明皇在宥,采累朝之故事,考众职之遐源,申命才臣,着成《六典》,其勋阶之等级,品秩之重轻,则已备载于其中矣。故今之所撰,不敢相

  • 卷七十八·列传第八·脱脱

        耶律夷腊葛 萧海璃 萧护思 萧思温 萧继先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

  • 卷四十六·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十六大学士朱轼撰名臣续传三晋羊祜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九世皆二千石并以清德闻祖续汉南阳太守父衟上党太守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躭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

  • 列传卷第四十二 高丽史一百二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三。崔忠献[*(崔)怡*(崔)沆*(崔) ]。○崔忠献初名鸾牛峯人父元浩上将军忠献荫补良 令。 明宗四年元帅奇卓诚击赵位宠闻忠献勇敢选补别

  • 南游记 光绪廿五年己亥·恽毓鼎

    七月二十日晴。具折请回籍省墓省亲假。辰初至朝房候事,奏事官口传谕旨,着赏假三个月。出城拜客数家而归。廿二日晴。发常州信。午刻至便宜坊,赴余绶屏之约。席散至正阳楼与大、四兄小酌,食蟹甚佳。廿三日晴。黄慎之丈来久

  • 自序·吴德功

    戴万生作乱三年,台湾道、镇皆殉难。知府洪毓琛亦积劳病故。尔时,北至大甲,南至嘉义,地方盗贼蜂起,官军南、北、中三路进剿,始克荡平。其害较烈于林爽文。德功弱冠时,亲见其事,每笔之于书。至光绪甲午,全台纂修通志;功忝与其役。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七。·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七卷列传七零零零零列传第七。[奚论][素那][骤徒][讷催][薛 头][金令胤][官昌][金

  • 卷三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英宗时知谏院傅尧俞陈十事奏曰臣伏自念愚拙亡状久无云补不敢频乞入对以烦天听今有十事条列于後一窃见军营摧倒极多材用人力猝未能办集恐朝廷以军人暴露督役苛

  • 第十四章 7·辜鸿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辜讲孔子说:“有的聪明人没有道德,但是傻子绝对不是有道德的人。”

  • 土敝则草木不长(1)·戴圣

    ——淫乐如洪水猛兽【原文】土敝则草木不长(2),水烦则鱼鳖不大(3),气衰则生物不遂(4),世乱则礼慝而乐淫(5)。是故其声衰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6)。广则容奸(7),狄则思欲(8)。感条畅之气(9)

  • 佛说胞胎经全文·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制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於时贤者难陀。燕坐思惟即起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佛告难陀及诸比丘,当为汝说经。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分别其义。

  • 缅甸面面观序·太虚

    秦、汉间印度阿育王时代,佛教传入缅甸、云南,华缅已发生密切关系。后虽叠经变化离合,终不失其亲睦,故近年乃有华缅联抗倭寇之举。顷缅邦虽不幸沦敌,而惩前毖后,对于将来之规复与兴建,亟应未雨绸缪,藉免前此仓卒不备之覆辙,则曾

  •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七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智品第七之二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十八不共法  谓佛十力等论

  • 12.说神变品·佛音

    兹因于地遍等得证第四禅的瑜伽者,当修瑜伽,成就所说的“修定而有神通的功德”的世间的诸神通,由于他修习这样的定而得证功德及更成坚固,且他既得具足那证得功德而成坚固的定的修习,则甚易成就于慧的修习,所以现在

  • 悲剧的诞生·尼采

    德国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著。该书于1872年初版。作者通过分析希腊艺术阐述了自己对悲剧的根本看法。作者认为:早在古希腊,艺术就包括两种精神:一是酒神,即狄奥尼苏斯;二是日神,即阿波罗。在这

  • 元宫十四朝演义·许慕羲

    元宫十四朝演义,4册80回,民国十九年(1930)上海新华书局出版。许慕羲著。2000年前后,又称《元朝宫廷艳史》、《元朝宫廷秘史》。叙述从帖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起,经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至顺帝于公元1368年退出大都,

  • 学礼质疑·万斯大

    二卷。清万斯大撰。斯大字充宗,晚号跛翁,学者称竭夫先生。浙江鄞县人。曾从学黄宗羲。入清后,不满清统治,弃举子业,研习诸经,尤精《春秋》、《三礼》。其治《礼》不拘汉、宋,不盲从前儒,研读间多所辨正。着有《学春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