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普觉菩萨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 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 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谓作止任灭, 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 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 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 戒根永清净,

  度一切众生, 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 当依止智慧,

  便得超邪见, 证觉般涅槃。”

猜你喜欢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一贯别传卷四·吹万广真
  第十四品 学处分别·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
  佛说苦阴经·佚名
  卷十二·佚名
  序·佚名
   第十八則 慧忠國師無縫塔·胡兰成
  致日本佛教徒电·太虚
  卷第十四·雷庵正受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九·佚名
  论持咒·印光
  卷第六·佚名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上·师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454 ·佚名

    杨万里 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 帝城二三月,海棠一万株。 向来青女拉滕六,戏与一撼即日枯。 东皇夜遣司花女,手挼红蓝滴清露。 染成片片净练酥,乳点梢梢酣日树。 蓬莱仙人约老翁,寄牋招唤陆龟蒙。

  • 拟拟曲·刘半农

    老六,我说老九近来怎么样? 怎么咱们老没有看见他? 可是他又不舒服啦? 还是又跟他媳妇儿怄勒气, 气得把他的肺都炸勒吧? 我说老五,你们做街坊的总有个耳闻吧! 吓!你这小孩子多糊涂! 你说的老九不是李老九? 李老九可是早死啦! 结啦?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班固

    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 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已而楚兵击之,

  • 李春来朱桂珍之狱·佚名

    朱桂珍,吴门之山塘上人。其父业屠,殁后,母即改嫁棕棚匠。朱氏幼时,性嗜剧,且喜作男子装,有小棕栅之目。大观、庆乐两剧场,盖无日不有其母若女之踪迹焉。久之,其母以棚棕匠不遂所欲,遽与离异。黄朱氏亦届破瓜之年,吴俗故多轻薄子

  • 卷之九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徐紘

    (明)徐纮 撰都御史向公神道碑铭  金幼孜公讳宝字克忠姓向氏别号疎庵其先河南之开封人宋仆射文简公之十五世孙也文简四世系蔚尝扈跸从宋高宗南渡子水性仕孝宗累官大中大夫封魏国生仕煜官朝奉大夫朝奉生公道为临川县丞

  • ◎北京第一舞台开幕记·李定夷

    第一舞台于三年开幕,即于开幕日失慎,全台尽付一炬。兹记其未炬前内容之组织与艺员之分配及开幕前之情形: (一)剧场之形式 该舞台虽不及东西洋各新式剧场之完美,求之于北京,已为不可多觏之大剧场矣。其舞台之组织,纯取西洋转

  • 读例存疑卷五十一·薛允升

    工律之二河防盗决河防失时不修堤防侵占街道修理桥梁道路盗决河防:凡盗决(官)河防者,杖一百。盗决(民间之)圩岸、陂塘者,杖八十。若(因盗决而致水势涨漫)毁害人家及漂失财物,淹没田禾,计物价,重(于杖)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徒三年)。因而

  • 潘司空奏疏巻六·潘季驯

    (明)潘季驯 撰○督抚江西奏疏减免站银疏题为敷陈末议以仰禆圣治事据江西布政使司呈奉臣批据江西按察司驿传道副使王象坤呈先奉臣案验前事仰道即查所属某驿递座站红船各若干只每船水夫若干名每名工食若干船铺什物若干俱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吏部一官制国初因前代之制置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等官天下政事皆由之而出其属有四部分治钱谷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正三品衙门设尚书侍郎等官仍属中书省十三年中书省革陞

  •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晏婴

    景公为泰吕成,谓晏子曰:“吾欲与夫子燕。”对曰:“未祀先君而以燕,非礼也。”公曰:“何以礼为?”对曰:“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乱纪失民,危道也。”公曰:“善。”乃以祀焉。

  • 兵政第十四·鹖冠子

    庞子问鹖冠子曰:“用兵之法,天之,地之,人之,赏以劝战,罚以必众,五者已图,然九夷用之而胜不必者,其故何也?”鹖冠子曰:“物有生,故金木水火未用而相制,子独不见夫闭关乎?立而倚之,则妇人揭之,仆而措之,则不择性而能举其中。若操其端,则虽

  • 培育一颗清透心·李叔同

    清透是一种纯净,清透之心是一种灵魂的纯净。培育一颗清透之心,你就拥有了一颗纯净的灵魂,拥有了一颗清澈到可以洞察一切的心。心无外物自有慧眼想要有一双慧眼,内心必须不染纤尘。只有心无外物,才能洞察一切,才能更清醒更理

  • 显扬圣教论 第三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事品第一之三通达者。谓七种通达。广说如经。一字通达。谓于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二字相通达。谓于师子之形诸

  • 心·夏目漱石

    “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接得“先生”一封长信(其时“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了“先生”在大学时代同朋友K一同爱上房东漂亮的独生女儿。“先生”设计使K自杀,自己如愿以偿。但婚后时常遭受良心和道义的谴责,最后

  •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佚名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讲说道法、大放光明,普照十方,度脱地狱罪人皆超生人道,又太上告诫众生:凡造业犯罪之人,死后皆

  • 龙树菩萨传·佚名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起,至龙树名之由来,共分七段。内容及字句与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