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九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来藏大法宝法界相无数功德祥瑞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观察净光天众。告妙吉祥童子言。童子彼如来藏法界相大法宝最上秘密敕。当令众生一一依行。所有求成智证祥瑞幖帜称量种种之事。及成就受用之物。识一切部多等语。非想等众生音声。及知见在不在一切真言法则种种之事。乃至佛一切法中用最上声具真实义。用非常声具无常义。于如是义要离繁杂。又诸真言所阙。重轻及中三种之事。若音声殊妙乃是持明天音。得文句全足。于经典语及世俗语中。拣别真实义具真言义。及别法行离诸繁杂。于诸世间所有真言。或以一字二字成于文句言音殊妙。或以六七八字或九字十字乃至十重字。得成真言音义具足。或二十字至于百字。此真言量随彼文字多少结真言句。乃至了解一字之义。即全一切真言之义。如来所说乃成上品广大真言。若彼佛子所说是为中品。若彼世间一切人天所说斯为下品。或以佛之所说一字或二字斯有千义。此是佛菩萨等真言之量。彼真言法所用文字音声。皆具真实之义。善法严持。彼真言行人或求成就。用音声相作成就法。依彼五音。离诸讹略不正言音。若得言音具足方为圆满。乃得相应成就。若不依法及声义不全。于诸真言不得成就。而彼行人长时不间默然持诵。久久之间必得不空成就。至于他世于法易得。若持诵行人于三品修行事业。要当悉知。乃至下品一切世间。所有人及非人一切部多等嫉妒之者。所说真言文字一二三数。或种种边地之语及中国语。各如本行结自语声。各各所说有百千种。或一四句偈颂文义有定体式。及定伽陀句义亦然。各随本义互相依用而得为上。或缺少文字是为声义阙。或讹略不正是为不分明阙。或文字不全是为点画阙。彼诸智者当须远离。如是诸国土中随方言音。于真言中少有阙减。于一切法不能成就。今此复说有漏无漏。一切真言相。若真言多舍字。以唵字为上义怛字为其相。此决定于中品得成就。若真言先用唵字后用摩字。以舍字为添句。此声相具足决定于最上得成就。左字具四方相。别无添句字。多字啰字二音具足。彼二乘者多以多字等真言。为成就法。吽字为德生。左字四方义者。盖有能成就真言之义。若婆字啰字相合。摩字为后。音合于摩字。或合曩字等。此真言者亦说为最上。若一切真言中。有多字多者。此真言说为最善。若吽字是焰魔天。若多字多真言。是帝释天及风天。若缚字是水天。能利益世间而作增益。若真言曀字多者是摩呬捺啰天。若真言有先归命三宝语。此是息灾作诸快乐。若归命别一切天。各用彼天本师真言作一切事。若真言多用捺字及颇吒字吽字等者。此为大忿怒有大力势当于一切极恶众生而为使用。为能作破坏及断命故。彼诸持诵行人当一心远离。若辄有所作当感重罪。作有二义。若为息灾及增益事可刹那之中为作。彼持诵人于此真言。先须念诵有大功力。若为一切息灾增益。可于俱迦河岸。调伏一切罪业之处作。不得于金刚族中作。调伏法佛所不许。若夜叉王所说真言。为调伏众生。而能变现大力为降伏相。又一切法中所说有三种族。复有八种族。唯如来亦自成就三种。而得配上中下品三种所谓息灾法增益法调伏法。此真言仪轨所修行力唯说。不得为调伏用。盖此下品事以断众生命故。我一切智之所不许。今此所说仪轨王中真言体相。大力功用甚深广大。若依作法无有阙事者。得大圣力。超越世间及出世间一切真言等。彼恒当得无数功德真言成就。

  妙吉祥我今显说无数之数。乃至唯佛如来智所知量。我今具说。数始之一自一至十。乃至二十三十。次四十五十。次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直至满百。妙吉祥百数满已。十十说之。十百为千。十千为摩庾多。十摩庾多为一洛叉。十洛叉为大洛叉。十大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大俱胝。十大俱胝为阿里没捺。十阿里没捺为大阿里没捺。十大阿里没捺为渴誐。十渴誐为大渴誐。十大渴誐为渴里嚩。十渴里嚩为大渴里嚩。十大渴里嚩为钵纳摩。十钵纳摩为大钵纳摩。十大钵纳摩为尾嚩贺。十尾嚩贺为大尾嚩贺。十大尾嚩贺为摩野。十摩野为大摩野。十大摩野为三母捺啰。如上为智。算数十三母捺罗为大三母捺啰。十大三母捺啰为娑誐啰。十娑誐啰为大娑誐啰。十大娑誐啰为钵啰伽啰。十钵啰伽啰为大钵啰伽啰。十大钵啰伽啰为阿世沙。十阿世沙为大阿世沙。十大阿世沙为僧[企*也](切身)如上是量。算数十僧[企*也](同上)为大僧[企*也]。十大僧[企*也]为阿弭旦。十阿弭旦为大阿弭旦。及千阿弭旦为路迦。十路迦为大路迦。十大路迦为娑摩娑。十娑摩娑为大娑摩娑。十大娑摩娑为祖底。十祖底为大祖底。十大祖底为摩贺啰世。十摩贺啰世为深。十深为体啰。十体啰为大体啰。十大体啰为嚩护摩怛。十嚩护摩怛为他曩。十他曩为大他曩。如上为勇猛智。算数十大他曩为阿弭多。乃至弭多为摩贺啰贪。摩贺啰贪为酥酥噜多。酥酥噜多为摩贺啰拏嚩。摩贺啰拏嚩为钵啰他摩。钵啰他摩为摩贺钵啰他摩。摩贺钵啰他摩为悉里瑟姹。悉里瑟姹为济瑟姹。济瑟姹为曼你啰娑。曼你啰娑为阿进[怚*也](切身)阿进[怚*也](切身)为大阿进[怚*也](同上)大阿进[怚*也](同上)为具啰。具啰为捺啰[惹*也](切身)捺啰[惹*也]为你[達*也](切身)钵多。你[達*也]钵多为输婆。输婆为大地多。大地多为弭多。弭多为唧多。唧多为尾刹波。尾刹波为阿鼻路[波*也](切身)阿鼻路[波*也]为曩鼻啰[波*也]。曩鼻啰[波*也]为[尾*孕](切身)摩。[尾*孕]摩为大[尾*孕]摩。大[尾*孕]摩为闇嚩啰。闇嚩啰为大闇嚩啰。大闇嚩啰为佉里嚩。佉里嚩为大佉里嚩。如上是息灾增益之处功德算数。后大智者于没里瑟吒及乌捺迦。心生迷处。是为最上极最上乃至佛刹最上。如是算数非世间人所能知故。唯佛如来算知其数。复以佛刹最上者。以恒河沙等佛刹微尘之数。为譬喻法而为算数。此算数量是一切智智无碍之所知量。妙吉祥我于如是数量。过去诸正觉所已曾供养。复于不思议劫而为菩萨。为诸众生今得成佛。我今所说真言最上第一仪轨较量功德。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正觉亦同此说。童子我于末法之时。为于世间说此真言广大仪轨王。若能依此修行。所有一切天人阿修罗。乃至大力那罗延天。及世间出世间一切大力贤圣。与此相应者。皆得成就。妙吉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工巧技能。虚空界相种种算数。内明法仪轨等。阴阳法吉凶祥瑞。一切部多言语善恶心行幖帜界处。乃至一切众生因果。及围陀典籍歌戏等事。香药方术种种之事。我于过去为菩萨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常说如是之事而为教导。又为一切众生处于轮回。及在饥馑久久住者。随彼众生之所好乐。我皆为作使得如心。妙吉祥如我为善住作利益法。彼善住种种业成就。受种种众生身。我为彼说相应义法。令得破坏种种众生身业。彼如法作获。得色相具足富贵寿命。妙吉祥我所利益皆悉如是。又复我于过去之时。用大悲心大慈心大愿心。愍诸众生持诵种种法。以利益心转诸色相。或作梵王相或作帝释相。或作大自在天或若那罗延天。及彼财主乃里多天。又作星宿种种形相。知众生心随所好乐。一一次第令得安居。寂静快乐。我于长时轮转游行。观察世间一切众生。而为宣说了义秘密真言之相。复依仪轨次第修行观智。于久远时转生佛族。又住无我决定之行。如是依行成佛菩提。得最上安乐。无诸病恼无事无忧。寂静涅盘一切解脱。我今为诸众生。现生此界转于法轮。为诸行人演说如是真言之法广大仪轨。而彼诵者于此广大仪轨。不得虚妄传授。乃至世间真言仪轨。皆须信重供养。远离一切轻慢毁谤。又诸行人于此广大仪轨。阴阳祥瑞吉祥法义。不得妄说当住正心。譬如诸药物等。得其成就是得果报。是故于佛最上伽陀。说吉祥义微细了解。白月吉日合白。星宿起首持诵求真言成就众善法则。当须远离诸不善事。是故我于过去。为持诵者。乃至所有了解世间阴阳术法。及解诸仪法因果正论调伏法等。我说如是种种诸法。当为利益一切众生。令彼一切受持真言行人。因此成就之法。得趣佛道。于诸法中皆得解脱。如是受持真言行人。所有成就之法不得妄作。乃至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最上真言明。不得以不正心而加毁谤。当以诚谛心恭信供养。又此真言三昧诸有教师。行佛等引调诸佛子。入佛曼拏罗及与三昧。当使决定灭除过去见在未来三世诸不善业。于他所得非圣真言。亦不得轻慢。况于不空成就之者。乃至世间大力真言。若有烦恼所生邪道色相。彼不空成就者。不得妄与传授。至于心常嗔怒多于言语。亦不得传于此法。若或传授及与为作。决定不得所求果报。若或心住寂静恒修等引。依法念诵一真言者。定获果报。若复一一如所仪则。起决定最上殊胜之心。持诵为作之者。于一切法无不成就。又复有人久修善业心恒清净。于佛法中发殊胜心信重三宝者。若求成就。决定获得最上成就功德。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跋语·智旭
  卷第七十九·佚名
  如來藏心迷悟圖·太虚
  净名玄论卷第二(名题中)·吉藏
  护命放生轨仪法·义净
  山家绪余集卷下·善月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覆袁闻纯居士书·太虚
  卷之十一·铁壁慧机
  学佛先从做人起·太虚
  嘱累品第十五·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睒子经之三·佚名
  致驻日德使书·太虚
  佛说须达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杨廉访奂(还山遗稿)·顾嗣立

    奂字焕然,又名知章,干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甫胜衣,尝信口唱歌,有紫阳阁之句,问其故,则不能答也。未冠,梦游紫阳阁,景趣甚异,自悟以前为紫阳宫道士,后因以自号。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

  • 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七·礼七吉礼七·脱脱

        ◎礼七吉礼七   ○封禅 汾阴后土 朝谒太清宫 天书九鼎   封禅。太宗即位之八年,泰山父老千余人诣阙,请东封。帝谦让未遑,厚赐以遣之。明年,宰臣宋琪率文武官、僧道、耆寿三上表以请,乃诏以十一月二十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二月己亥朔尚书金部员外郎陶恺知筠州前三日恺因面对言陛下未能建大中至正之道未能平党与未能修政未能用人其言颇主绍述之说故命出守三月己卯再责 诏江西转运司于去年上供米内共拨二万石付帅司为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乾隆

      宋  徽宗皇帝  【甲申】崇寜三年春正月铸当十大钱  蔡京当政将以利惑人主乃用其党陜西转运副使许天启言请铸当十钱【募私铸人为官匠并其家设营以居之谓得昔人招纳天下亡命即山铸钱之意其钱惟令陜西鐡钱地分

  • 元眀事类钞卷六·姚之骃

    政术门【一】法制行中书省 元史世祖混一天下立行中书省十一曰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征东不立兆域 元史诸帝皆起辇谷李日华集元人起辇不立兆域无丘垄隧道用木刳中两片合之金皮束固髹漆重重至

  • 卷四十二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二上 【起丁酉唐中宗嗣圣十四年尽癸丑唐玄宗开元元年】凡十七年 【丁酉】十四年【周武氏神功元年】春正月帝在房州质实【

  • 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分而治之”——纵的割据·恽逸群

    蒋介石自己运用制造矛盾,挑拨离间,利用并指大派别间的冲突,收买拉拢等等手法,把地位资望比他高的,以及势均力敌、地丑德齐的人物,一一搞垮,他当然预感到他的部下,也可能用这一套办法(特别是利用李济深搞垮许崇智,利用陈济棠搞垮

  • 卷五·杨大雅

    <史部,史钞类,两汉博闻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五宋 杨侃 辑请间【文帝纪 爰盎十九】代王至渭桥羣臣拜谒太尉勃进曰愿请间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师古曰间容也犹今言中间也请容暇之顷当有所陈不欲于众

  • 张嵊传·姚思廉

    张嵊字四山,镇北将军张稷的儿子。年少时方正风雅,志向远大,言辞清丽。他的父亲到青州做官,被土著居民杀害,张嵊对此家祸感伤不已,终身吃素食,穿粗布衣,手不拿刀刃。后被州里举为秀才。初为官时任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洗马、司

  • 卷六·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六婺源江永撰衣服下深衣考【兼考长衣中衣】礼记深衣篇郑氏目録云名曰深衣者以其记深衣之制也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素纯曰长衣有表则谓之中衣大夫以上祭服之中衣用素士祭以朝服中衣以布明矣

  • 卷十三·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三     宋 史浩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道德一也道不可见见于有用者德也德有疵累则道末得为纯全德之醇乎醇即道矣譬如鉴不止垢莹然清明之质玉不留瑕温然洁白之姿使

  • 哀公·哀公十九年·左丘明

    【传】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误吴也。夏,楚公子庆、公孙宽追越师,至冥,不及,乃还。秋,楚沈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 译文 十九年春季,越国人侵袭楚国,是为了迷惑吴国。夏季,楚国的公子庆、公孙

  •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大唐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无央数。尔时观世音菩萨。与九十二俱胝菩萨同座。时观世音菩萨。于晨朝从坐而起。整衣服合掌恭敬。头面礼佛而白佛言。世尊

  • 稚川真人校证术·佚名

    稚川真人校证术,撰人不详。书中有「真一子(彭晓)金丹歌」,似出于五代以后。一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铅汞成丹之术。据称此术出自葛玄、郑隐、葛洪,后由无名氏传崔黄冠,崔传授西方仲成,仲成授戴道亨,道亨

  •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

    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