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

吏部一

官制

国初因前代之制置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等官天下政事皆由之而出其属有四部分治钱谷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正三品衙门设尚书侍郎等官仍属中书省十三年中书省革陞六部为正二品衙门如周官六卿各任其职建置大意具见祖训条章自是中书之政分於六部永乐初陞北平为北京总置行部後既迁都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於北除行在二字其旧在南京者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复称行在宣德三年行部革正统六年复除行在二字遂为定制两京六部并诸衙门建置沿革悉同以吏部为各部之首故总叙於此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勲封考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选部司封司勲考功

皇明祖训

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文选清吏司

洪武元年初置六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十三年每部分四子部每子部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如周官六卿各率其属而治本部四子部曰总部曰司封曰司勲曰考功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又改选部为文选司封为验封司勲为稽勲考功仍旧俱称清吏司各部诸司建置沿革悉同以文选为诸司之首故总叙於此其名目沿革各有不同则别见於本部之下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文吏班秩品命

国初选用人才不拘一途设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弟力田通经孝廉等科或从耆民及税户人材与科贡之士兼收并用随才授任多出亲擢其後始定铨选之法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员考满侍亲致仕丁忧残疾极刑考功司勲来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类写缺本赴内府铨注如遇本科迁调改降及内外衙门开到为事提问等项官员本部立案作缺仍连送选部移付司勲照勘明白开附转续贴黄考功附写行止如事故不明难以作缺者本科自行照勘囘报明白者一体作缺开附贴黄行止

事例

洪武间内外大小衙门缺官逐日申部作缺临选类缺赴科填注铨选永乐间按季造册送部成化以来在内缺官照旧移报本部在外所司五日一申巡抚都御史廵按御史都御史御史两月一奏以凭铨补

诸司职掌

凡考功付到考满官司勲付到起服官及内外衙门送到降用裁减截替别用官员就凭来文附簿立案起服考满官止凭来付案呈本部审实相同比例无差就便誊録选本引选本科该管裁减改降截替并为事释放罢闲起取官员随令备供历任脚色开写公私过名赴堂题判送稽勲考功查对贴黄纪録明白类奏照例选用如有公过差错就行引问取招移付考功纪録通问如隐匿的决及?私等项过名及改换出身有害於事者具奏送问进士监生通经秀才人材孝廉贤良方正等项俱凭来文附簿责供年籍住址出身名色丁产营生过名分成等第然後引奏选用隂阳医术行移太医院钦天监考试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选不堪用者将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付考功纪録本人放囘仍督令别举僧道亦凭僧道録司考试堪用申送本部俱该类奏引选其应选官员人等除僧道隂阳医士就除原籍其余俱各照例避贯铨注如无相应见缺借除在京在外者皆仍支合得俸给通理月日凡在京初入仕者试职其在京实授试职官员凡有陞除即与实授量才授职比与前任品级降等者亦实授外任官员果有才德荐举陞除在京者亦实授若因朝觐给由等项到部遇有缺员就便对品改除者实授陞除者试职如遇特旨陞降及与实授者不在此限在京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未入流品官员俱与实授举人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在外承差有缺於能干人员内取用考满者准考功来付於行人内用起复者准司勲来付於五府六部知印内用五府六部知印有缺具奏於识字人材内取用

大明令

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

凡流官注拟并须回避本贯

事例

凡进士第一甲第一名除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除编修其余分送各衙门办事内外以次兼除

凡进士间选为庶吉士洪武间分置近侍衙门永乐以後止隶翰林院命学士等官教之学业成者除翰林官其後二甲除编修三甲除检讨兼除科道部属等官凡国子监监生入选分北监南监正行杂行每两月一次考试选用或有?缺不拘时月

凡监生不愿出仕成化十一年诏听选者授从七品依亲坐监者正八品有司职名二十三年令仍填注衙门给与散官

凡各部主事及大理寺评事历俸未及两考员外郎寺副未及一考序陞者俱令署职考满後奏请实授凡给事中有缺旧皆类选後止於进士内年三十以上者考选奏补弘治十五年令博士行人兼选又令照御史例选历练老成者除补其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有缺於年深左右给事中给事中内具奏陞用

凡中书舍人有缺旧皆类选後止於进士举人监生内选除间有大臣子孙廕授或令试职习字出身者不在此例

凡监察御史有缺旧皆类选後於进士举人教官等项选除近例於行人博士进士及行取进士举人出身知县推官本部会同都察院考选分送两京理刑或试职满日陞除实授弘治十五年令照宪纲例於博士行人知县推官并教官考选历练老成者除补

凡行人洪武二十七年令於进士内除授

凡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録於教官内陞用凡太常寺恊律郎司乐以掌乐教师执事乐舞生选补天地山川坛并各陵奉祀祀丞以乐舞生选补神乐观提点知观於奉祀祀丞内选补俱从本寺选定送部奏除其曾经问罪者不许选除

凡钦天监官不由常选非奉特旨不得陞补监正监副有缺於本监官内推补五官正五官灵台郎於属官内推补保章正以下於天文生内选补

凡太医院官不由常选院使院判御医多奉特旨陞用御医有缺或行本院於医士内选补各王府良医俱於医士内选用

凡各王府长史等官但曾经过犯之人不许选用亲王妃父原无官者授兵马指挥及郡王妃父授兵马副指挥职衔俱不任事

凡文职本身并族属有女为王妃或夫人男为仪宾等项俱各见在及有子孙者不许陞除京职如已故及无子孙者一体陞除

凡公侯伯家宣德以前置教书儒士一人驸马家或有学録正统元年诏公侯伯自保通经秀才各除教官一员景泰五年令教书三年考中者给冠带三年授职後奏保勘实考中者准令教书三年除训导於本都督府带俸弘治十三年奏革保举从本部选除

凡两京礼部铸印局儒士辨印三年满日除授本局大使副使无缺除各府检校

凡鸿胪寺通事初办事三年食粮三年礼部考中冠带又三年除序班

凡各处举到经明行修怀才抱德之士旧例送翰林院考试後止於本部考分拨各衙门办事一年本衙门考勤谨者径自引奏送本部选用

凡教职洪武十八年以会试下第举人俱授学正教谕二十六年以监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授教谕等官训导有缺以举人及考中监生并通经儒士选用永乐元年令由举人授者皆署职其所教生员科贡及数者方与实授正统八年令副榜举人限年及三十除授十一年令内外诸司官各举山林隐逸经明行修之士及科举出身仕宦为民无赃罪通经学者除授景泰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从翰林院考中除学正教谕训导成化元年奏准岁贡及纳马纳粟四十五岁出身者止除训导後惟岁贡考除余不准进士及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教职者听

凡承差在外都布按三司役满到部分拨各衙门办事二年满日除驿丞

凡宗人府五府六部都察院知印有缺於役满承差内引奏选用三年满日考中宗人府五府从八品用六部都察院正九品用不中与不愿考者俱杂职用都司布政司知印从九品用

凡监生吏员系广西人除州县正官外不拘本地皆许选任教官系云南人亦许

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

凡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起复赴部除京官不考外如布按二司盐运使知府考过复除知州知县历俸半年之上者亦考过复除不中者逓降其余不考

凡类选官有进士监生吏员出身及考满起复病痊等官数内该有除授陞授改除降调等项考试已定查审得实先具各官印子数进入至日早朝将毕本部官请旨选官上退御便座奏选官总数毕引官叩头驾囘印绶监出印子用於各官职名之上对数相同司礼监官持本入奏本部官出就阙左俟旨出填榜揭示於午门东廊各官通知毕送吏科收贮

凡在部听选挨次未到官员监生情愿告就远方者成化五年奏准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辽东所属衙门边远去处缺官查照考验奏请选用

凡府佐州县正官每遇朝觐年後员缺数多将挨次未及科贡监生拣选除补或远方知县缺多将地方相应科贡监生选补弘治十二年奏准每年二八月除常选外拣选一次

凡云南等处极边司府仓大使从九品员缺数多於考中二等杂职出身吏员内每年一次选补其南北二京仓塲及各边杂职仓官并各王府仓库官员缺於常选未及告愿杂职者每年正三五七九十一月选用

诸司职掌

凡内府除授官员令主事抄写处所到部呈堂具本覆奏附选京官就令赴任行移在京各衙门在外官员关领劄付其布政司正佐官员关领照会俱定限到任仍行取到任月日候囘报立案送司勲附黄如遇特旨陞改降除官员皆要具本覆奏附选一体行移其在外官员赴任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移咨兵部应付脚力後惟云南应付脚力近年贵州亦许应付

诸司职掌

凡内外开设裁革减并一应衙门钦奉圣旨或据准各处来文开列各项缘由若系开设复设衙门定拟衙门品级合设官员数目具奏附写官制照例除官设吏若系裁革减并衙门具奏销除官制见任官吏取囘移付该科别用俱咨礼部铸销印信仍立案连送付司勲贴黄缺科作缺司封行移设吏

事例

凡父兄伯叔仕堂上官其弟男子侄有任科道官者对品改调在外有僚属者亦改调

凡各衙门官遇有更革及合回避任满如本衙门无相应员缺於相应衙门对品改调有为事问结送部收查发落例该降调及奉特旨降调者具奏除授

凡京官有才堪繁剧者具奏调用外官有才堪治繁见任偏僻及堪治简见任繁剧地方巡抚巡按官奏请更调者酌量更调或俱无可取起送赴部别用

凡京官与王府结亲者改调外任若王府官不拘军民职但与王同城居住者皆改调

事例

凡保举人才洪武十五年令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永乐元年令内外诸司文职官於臣民中有沉滞下僚隐居田里者各举所知正统元年御史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各举一员除见任知县不举知县有缺令在京四品以上官及国子监翰林院堂上各部郎中员外郎掌科掌道官各举一员俱从本部推访除授不职者并坐举主五年令进士办事一年监生历事考中并坐监三年以上由吏员授官曾历两考者悉听保举十四年方面知府命在京三品以上官保举有才能出衆屈在下僚者听风宪官及上司举荐陞擢景泰三年诏各处见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学才行之士隐於民间文官罢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在京四品以上在外巡抚巡按方面并府州县正官举荐听用

凡在外布按二司府州县等官及教官有政蹟才行者许巡抚巡按官奏举

事例

凡两京衙门堂上官本部具缺奏请多从特旨陞用每缺一员推二人奏请简用尚书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皆会各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上官推举巡抚都御史在内地者会户部在边方者会兵部推举在外方面官本部推二人简用

凡南京翰林院掌印官缺本部具奏行翰林院推举简用

凡通政司缺通政参议鸿胪寺缺寺丞等官俱於相应官内择音吐洪亮便於言说者具奏简用

明会典卷二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表第六·功臣世表一·张廷玉
  卷六十·毕沅
  ●卷二十五·陶宗仪
  卷第七十七·胡三省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上·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第十三册 天聪二年八月至十月·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三·杜大珪
  史记集解卷七十二·裴骃
  宋后废帝本纪·李延寿
  魏澹传·李延寿
  卓敬传·张廷玉
  卷十四·赵汝愚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方域一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关汉卿

    (外扮包待制引从人上,诗云)冬冬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殿,东岳摄魂台。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氏。官封龙图阁待制,正授开封府尹。奉圣人的令,差老夫五南采访。来到许州,见一儿一女,原来是银匠李四的

  • 卷二百五十四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起神宗熙寧七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月丁卯朔,命知熙州王韶都提舉熙河路買馬,權提點刑獄鄭民憲同提舉。以中書言熙河出馬最多,雖已置買務於熙州,立法未盡故也。二十五日韶云云。   詔賜提舉河北常平倉司衛州封樁糧

  • 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通志卷四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礼略第四凶礼大丧及山陵制【并为期以下亲哭及不亲事附】防期 天子吊大臣服 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 诸侯及公卿大夫为天子服 皇太后长公主及三夫人已下为天子服杖 挽歌 秀

  •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范晔

    (向长、逢萌、周党、王霸、严光、井丹、梁鸿、高凤、台佟、韩康、矫慎、戴良、法真、汉陰老父、陈留老父、庞公)逸民列传序。《易经》说:“‘遁卦’的含义大得很呀!”又说“:不侍奉王侯大人,保留高尚的名节。”因此尧帝以天

  • 褚不华传·宋濂

    褚不华字君实,隰州石楼人,性格沉默,有器度。自泰定初年,先后任中瑞司译史、海道副千户、嘉兴路治中、南台及西台监察御史、河西道廉访佥事、淮东副使。汝州与颍州农民举行起义,声势很大。不华巡视各郡,至淮安,极力策划抵抗义

  • 建昌土司传·张廷玉

    建昌卫,是原来的邛都。汉朝武帝时期,此地设置了越..郡。隋唐两朝此地都称为..州。唐朝至德初年,该地被吐番所吞没,贞元中年才收复回来。唐朝懿宗统治时期,该地被蒙诏所占据,改成建昌府,把乌、白二个蛮族的人口充实到该地。元

  • 卷九·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九       明 黄佐 撰御前讲论经文己亥年正月圣祖克婺州置中书分省召诸名儒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敷陈治道此论道讲学之始也即王位则设博士厅令博士许存仁等日讲尚书等书及有天下令文

  • 由铁路联想到前清之祈雨·齐如山

    由铁路联想到前清之祈雨铁路与祈雨,这两件事情,相去未免太远吧,那么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呢,这也有个原故,因为前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官员,因为祈雨的公事,而乘火车,闹的得了罪了。我偶然想起这件事情来和诸君述说述说,也是一

  • 卷九十二·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二    宋 卫湜 撰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羮不和有遗味者矣郑氏曰隆犹盛也极穷也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朱

  • 仲子書卷二·冯云鹓

    上篇仲氏其先姬姓帝譽高辛氏之後也高辛氏才子八人其仲曰堪子孫遂以王父字為氏傳至夏禹有奚仲居薛為車正商有仲虺為湯左相至太戊以前有仲衍者仲虺之後凡數世皆有佐商之功逮至周有仲山甫宣王時為樊侯補衮西京詩人美之其

  • 卷第四十六·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六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上 初来意。先通后别。通则此下五品为答第二会初如来地等十句问。

  • 卷之二十·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十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世 灵隐岳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灭翁天目文礼禅师 杭临安阮氏子。家天目之麓。故号天目。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念携之者谁。遂有出家志。年十六

  • 明太宗实录·杨士奇

    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事。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

  • 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中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佚名

    八卷,隋阇那崛多译。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载神咒。

  • 净土圣贤录续编·胡珽

    佛教史书。清胡珽撰。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以清初为始。门类有八:一往生比丘,二往生比丘尼,三往生王臣,四往生居士,五往生杂流,六往生女人,七往生物类,八种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