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咒
●(以下论持咒)
持咒一法, 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 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门, 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 全在信愿真切, 与弥陀宏誓大愿, 感应道交, 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 则法法头头, 皆不思议, 随修何法, 皆无不可, 便成“无禅无净土, 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 没个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缚凡夫, 通身业力, 匪仗如来宏誓愿力, 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 一代时教, 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诵经, 以之植福慧, 消罪业, 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 则所谓舍本逐末, 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 又复理路不清, 戒力不坚, 菩提心不生, 而人我心偏炽, 则着魔发狂, 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 须先得道, 得道则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 而唯求乎通, 且无论通不能得, 即得则或反障道。故诸佛诸祖, 皆严禁之, 而不许人修学焉。以世每有此种见解人, 故因覙缕及之。【书一】三六
●只宜持咒, 助修净业。勿辄作法, 烦渎佛圣。倘动辄作法, 若身心不恭敬、不至诚, 或致起诸魔事。唯一事宜作法, 而非汝等分上事。如有发心出家者, 自未证道, 不能观机, 上叩佛慈, 冥示可否, 庶无匪徒败种混入之弊。而今之收徒者, 唯恐其不多。明知为下流, 尚急急欲收, 唯恐其走脱。谁肯如此决择?贪名利, 喜眷属, 致令佛法一败涂地, 莫之能兴也。【书一】四六
●念佛之人, 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 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 一目视之, 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 岂有优劣?心若至诚, 法法皆灵。心不至诚, 法法不灵。【书一】六十
●《往生咒》梵文, 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 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 则一大藏所有咒, 皆生疑心, 谓为未合佛意。须知译经之人, 皆非聊尔。何可以他译不同, 便藐视之乎?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 何可胜数。岂千余年来之人, 皆不知梵文乎?学固宜学, 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又持咒一法, 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 以无义路, 故能息分别之凡情, 证本具之真智。持咒, 以不知义理, 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 自能业消智朗, 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书二】二二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六·澄观 卷第十八·普瑞 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注一)·太虚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佚名 卷第三十四·志磐 卷十七·佚名 梅村居士拟寒山诗序·中峰明本 杂毒海卷八·性音 显扬圣教论 第八卷·无著 卷三·佚名 旧杂譬喻经·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四·子璇 卷三十四·佚名 卷第三·佚名 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