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圆觉菩萨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猜你喜欢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六·宗喀巴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末)·窥基
  卷第五·佚名
  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太虚
  佛说法常住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延寿
  佛学与文化·太虚
  甚么是佛学·太虚
  卷第十六·佚名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中·佚名
  佛说大乘戒经·佚名
  维摩经玄疏卷第五·智顗
  卷十一·道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马伯升·唐圭璋

      水调歌头“和气应鼙鼓”一词,乃作者为寿武将而作。词中云“颇牧”、“长城”、“凯歌”、“家声”,而不及中原恢复。词或作于北宋时,作者或为北宋人。   水调歌头   瑞应杉溪县,光动极星宫。人间盛事此日,岳降自高

  • ●全史宫词卷十一 南朝·史梦兰

    ○宋宋,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汉高祖弟楚王刘交之后。世为彭城人,后徙京口。桓元篡晋,裕举兵平乱。义熙十二年,封宋公。元熙元年晋爵为王。明年受晋禅,都建康,在位三年殂,葬初宁陵,改元一(永初)。子营阳王义符立,二年为徐羡之等所

  • 白莲集卷七·齐己

    唐 释齐已 撰题东林十八贤真堂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何人到此思髙躅岚防苔痕满粉墙【谢灵运欲入社逺大师以其心乱不纳】题南岳般若寺诸峯翠少中峰

  • 卷四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九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後】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空积犬马恋岂思鵷鹭行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

  •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李益竹窗闻风寄苖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一作沿】堦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緑琴埃赋得垣衣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掩蔼

  • 雍熈乐府卷十三·郭勋

    越调闘鹌鹑电绕枢星虹流华渚紫气氤氲清香馥郁海晏河清修文演武感圣恩过舜禹喜遇着万夀佳辰更值着三冬莭序●花児序丹墀内齐排着仙仗玉炉里细袅名香金杯中满泛着醍醐托吾皇有徳保四海无虞民乐康衢见昨夜长庚灿太虚正值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佚名

    嘉靖十六年十月丁未朔○己酉巡按广西御史诸演劾镇守两广总兵官安远侯柳珣分守浔梧左参将孙继武武备不设致弩滩残夷劫营杀掠请治以法诏革继武回原卫听勘珣方有事安南令用心镇守以图后功○庚戌代府乐昌等王聪涓等奏举代

  • ●卷七·余继登

    通政司所受四方奏疏,凡非重务,悉不以闻,径送六科。成祖知之,召参议贺银等责曰:&ldquo;设通政司所以决壅蔽达下情,今四方言事,朕不得悉闻,则是无通政司矣。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虽细微事不敢忽。盖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昏君,

  • 三国史记卷第十六。·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四。[新大王][故国川王][山上王]。一六卷高句

  • 韦安石传·刘昫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今陕西临潼县),他是北周大司空、郧国公韦孝宽的曾孙。他的祖父韦津,在隋炀帝大业末(617~618),做过民部侍郎。隋炀帝到江都,命韦津与段达、元文都等在洛阳留守,依旧检校民部尚书事务。李密逼近东都洛阳时,韦

  • 王守澄传·欧阳修

    王守澄,史籍中没有他出身的记载。元和年间,曾监徐州军,后来召回。那时,宪宗沉溺于方士之说,诏令天下访求方士,宰相皇甫..、左金吾将军李道古等人说见到杨仁昼及佛教徒大通。杨仁昼改名为柳泌,大通自称已一百五十岁,有不死之药

  • 卷二十五·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五 嘉礼九 天子纳后 总序 天子纳后所以母仪乎天下也三代以上不着其礼至周而六礼之仪始备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徵五曰请期六曰亲迎五礼皆用鴈唯纳

  • 《古事记》引言·太安万侣

    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称为奈良朝文学,著名的只有两种,散文有《古事记》,韵文总集有《万叶集》。奈良朝七代天皇,自元明女帝和铜三年(公元七一o)迁都平城,至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公元七八四)再迁,七十四年间以现今奈良为首都,所以

  •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三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常若无常。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

  • 禅门锻炼说跋·戒显

    余实见晚近禅门。死守成规。不谙烹锻。每致真宗寂寥。法流断绝。万不获已。立为新法。且作死马医。若论本分一着。言前荐得。犹为滞壳迷封。句下精通。已是触途狂见。悟即不无。争柰落在第二头。汲汲乎讲钳锤。论锻炼

  • 死灵魂·果戈理

    死灵魂(俄语:Мёртвые души),为俄国文学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小说的第一部出版於1842年,果戈理还没有完成预定计划中的第三部,便於1852年去世。这本书的主题得自於普希金。虽然这部小说最後以中断的句子做为结束,

  • 荆钗记·柯丹邱

    元代柯丹邱所作南戏。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丰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

  •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佛为金刚手菩萨,说易成无损之咒。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