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二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六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佛善了知至处力诸正定聚知彼因

及不定聚诸众生彼成熟相皆明了

三种贪处佛善了嗔痴三种亦复然

三种烦恼差别门佛悉了知因缘处

苦处了知利根性迟缓神通柔软根

乐处利根亦复然佛悉了知迟缓相

有迟缓处迟缓力或迟缓处利根性

缓或迅速处迟根迅速神通无异相

有决择力无修力或有修力决择无

决择修力或俱圆二种俱无皆明了

有处意乐或圆具而复行业未能圆

俱有俱无二种门佛能遍观皆明了

有处身业得清净非语非心净亦然

或复语身清净时非心清净义如是

或有清净于心业非语非身义亦然

或复语心清净时非身清净义如是

身语心业皆清净佛遍观察悉能知

如其所成寂静门此佛弟六胜智力

舍利子。此是如来第六至处道智力。如来以具胜智力故了知胜处。乃至世间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禅定。解脱等持等至染净所起智力。谓佛如来于自于他。所有禅定解脱等持等至染净等法。悉如实知。云何能知。所有一切众生诸杂染法若因若缘。悉如实知。及彼众生诸清净法。若因若缘亦如实知。云何是因。云何是缘。谓即一切众生诸杂染中。不如理作意是因。无明是缘。无明为因行为缘。行为因识为缘。识为因名色为缘。名色为因六处为缘。六处为因触为缘。触为因受为缘。受为因爱为缘。爱为因取为缘。取为因有为缘。有为因生为缘。生为因所缘为缘。烦恼为因业为缘。见为因爱为缘。随眠为因所起为缘。一切众生诸杂染处。此如是因。此如是缘。如来一一皆如实知。又因缘者。所有一切众生。于清净法中有二因二缘。若诸众生闻他随顺语言音声。即能各各深固作意。于三摩地能善观想。善住心一境性。又二因二缘者。谓所起智及未起智。又二因二缘者。谓伺察生法不证涅盘。又二因二缘者。谓明行具足取证解脱。又二因二缘者。谓修习解脱门自性解脱智。又二因二缘者。谓尽智无生智。又二因二缘者。谓真实觉了。真实所得。如是一切众生于清净法中。有如是因有如是缘。如来一一皆如实知。又舍利子。所有一切众生有其多种。清净所缘杂染所缘。有取清净所缘者。如实伺察故。有取杂染所缘者。如实伺察故。有杂染所缘中取清净所缘者。如实伺察故。有清净所缘中取杂染所缘者。增上慢所执故。舍利子。如来胜智广大无边。而能遍转如实遍知。所谓离诸罪业寻伺善法。入离生喜乐初禅定门。从初禅定入至灭受想定起。乃至从灭受想定入还至初禅定起。八解脱者。谓顺入逆入及逆顺入。何等为八。一者有色观诸色解脱。二者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者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者空无边处解脱。五者识无边处解脱。六者无所有处解脱。七者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者灭受想解脱。此八解脱。若顺若逆。等持等至及三昧耶皆能观想。然佛如来。于三摩地悉无分别。亦无所缘及彼所入。如来于一三摩地中。遍入一切三摩地门。从一定起。诸定亦然。如来于等引心。无相续转。无所得心。无能观心。所有一切缘觉三摩地。出过声闻三摩地。菩萨三摩地。出过缘觉三摩地。诸佛三摩地。出过菩萨三摩地。何以故。如来增上胜智悉遍转故。若发声闻心者。诸有语言及教授法。如来悉知。若发缘觉心者。若发菩萨心者。亦如实知。随其所应说法教授。舍利子。此是如来弟七禅定解脱等持等至染净所起智力。无边无际与虚空等。诸住信菩萨。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诸有众生杂染性及诸众生清净因

大无畏尊悉了知知已随应为说法

而诸烦恼所因者从彼无明缘所生

无明为因行为缘乃至有支生诸苦

一切烦恼诸根本源由不如理作意

从是因缘生有支佛善了故为开晓

诸业根本所谓行无明及识而为缘

乃至诸苦有支生随他音声起诸法

深固作意而内观审知二因及二缘

众生如实觉了因以彼因故能寂止

众生若求解脱因应当善观诸缘法

调御圣尊悉了知深固安住戒清净

如应审谛观空法而善修习解脱门

解脱三有苦难中如实清净善开晓

众生信佛清净法空无相愿解脱门

三摩钵底复善宣声闻缘觉诸禅定

众生备具诸烦恼佛说禅定解脱门

无染弟七力圆成能调难调佛善说

舍利子。如是如来第七智力。如来以具胜智力故。了知胜处。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宿住随念智力。谓佛如来以无上智。若自若他。无数多种诸宿住事。随念了知。若一生若二生。三四五生。若十二十三四五十。百生千生及百千生。乃至无数俱胝那庾多百千生事。随念悉知。若成劫若坏劫。若成坏劫。乃至无数成坏劫中。于某方某处。往昔世中诸有众生。如是名字。如是种族。如是姓氏。如是状貌。如是色相。如是形体。如是寿量。如是久住。如是苦受。如是乐受。于某处灭。于某处生。复于某处灭已。复某处生。若有表示。若无表示。若自若他。有无数多种宿住随念等事。若诸众生有如是因。由彼因故。诸所从来。如来一一如实了知。知已为说法要。所有一切众生过去心行。如来悉能任持了知。若心相续。若心所缘。若心生起。于所缘心不坏不灭。舍利子。如来于一众生。心相续知故。乃至于何等心。而悉相续。如实了知。从某心起。设经殑伽沙数等劫说不能尽。是故应知。诸佛如来了知一切众生心行。无其边际。经俱胝劫说不能尽。如来无上胜智亦无边际。舍利子。如是如来宿住随念。作证智力不可思议。无有等比无其限量。不可算数不可记说。于诸众生无边际处。以佛神通智力随念能知。若诸众生随所生起种诸善根。若佛乘。若缘觉乘。若声闻乘。若诸善法。如来随念而悉能知。如来以大威力。随诸众生善根所缘。即为说法。令彼众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其信解皆得出离。若发声闻乘心。若发缘觉乘心。若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舍利子。此是如来弟八宿住随念作证智力。无其边际与虚空等。诸住信菩萨。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百俱胝劫无边际佛世灯照宿住事

遍知自他五类心如观掌中庵摩果寿量劫数及色相生灭众生所起因

具法器者亦悉知过去无边无际等

世间众生心心所相续所生无间断

圣尊大智遍了知过去无量诸心法

一众生心佛知已殑伽沙数等亦然

三有无际复无边乃至后际不可尽

如是所行智无尽无数亦复无限量

世尊智海广无边悉知众生善意乐

尊重能仁具无量神通智力悉广大

如昔所修善法因以威神力能思念

如是无量大福事三种智通善思念

安住不退转大心已修胜行解脱道

善逝正智无边量能知一切众生心

第八智力广无边佛子当生清净信

舍利子。如是如来弟八智力。如来以具胜智力故。了知胜处。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天眼随念作证智力。谓佛如来以无上智清净天眼过于肉眼。观见世间一切众生。生时灭时。尊贵卑贱。善相恶相。趣向善趣趣向恶趣。随诸众生业报成熟所受其果。如来悉知。又若众生身语意业作诸不善。毁谤贤圣起诸邪见。以其积集邪见因故。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饿鬼傍生趣中。若诸众生身语意业作诸善行。不谤贤圣起于正见。以其积集正见因故。身坏命终生天界中。又复如来清净天眼。遍观十方一切佛刹。如虚空界无其边际。亦如法界无有限量。不可记说所有十方殑伽沙数等一切佛刹。如来智光而悉照现。或见一切大火炎炽。或见一切成坏等相。或见众生光明中来。或见众生生时灭时。或见菩萨光明中现。或见菩萨从兜率天没来生人间降神母胎。菩萨生已即行七步。所有菩萨住胎入胎悉能观见。或见诸佛世尊光明中现。或见菩萨成正觉果。或见诸佛转大法轮。或见诸佛厌舍寿命所有缘行入大涅盘。或见诸声闻众光明中现。又见声闻趣证涅盘。或见诸缘觉众光明中现。又见缘觉现诸神通作大清净。或有众生不能乘佛光明来者。谓外道众及五通仙众。不与声闻缘觉菩萨相等。是故不能乘光而来。以佛清净最上天眼智力光明。亦悉乘光而来。或复如来现车轮量广大光明。有诸众生乘光而来。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遍众生界。一切天人悉于如来智光中现。

又舍利子。如来清净天眼。遍观一切佛刹诸众生界。何等众生所应化度。随其观已有应度者。佛即为现其前而化度之。是彼众生既得度已。余诸众生亦悉不知。舍利子。此是如来第九天眼作证智力。无其边际与虚空等。诸住信菩萨闻已净信。广说乃至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善逝天眼净无垢俱胝劫集善业因

佛眼观照遍十方佛刹广大不思议

若成若坏诸事相或见炎炽大火鬘

或见多界浑然空佛自然智皆明照

广大难思众生界若色无色亦复然

或堕善趣恶趣中佛自然智皆明照

现在俱胝诸如来及已涅盘诸圣尊

并诸缘觉与声闻佛自然智皆明照

菩萨为欲利众生诸所修行菩提行

觉智明达无摄藏佛自然智皆明照

如是善逝无垢眼众生微细悉能观

第九智眼力难思佛子应当生净信

舍利子。如是如来第九智力。如来以具胜智力故。了知胜处。乃至无与如来同其法者。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漏尽作证智力。谓佛如来以无上智力。诸漏悉尽非漏随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证自通已随诸所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来以是漏尽智力。清净明亮悉断一切种子习气。不与一切声闻缘觉而相等比。声闻漏尽者。有其限量不断习气。缘觉漏尽者。亦有限量舍离大悲及离辩才。如来漏尽者。诸相具足一切种子习气皆悉除断。大悲摄受无畏辩才深善伺察。一切世间无胜过者。住一心相和合所成。何以故。如来已无业种子故。无烦恼种故。于威仪道无过失故。其犹虚空清净澄莹。烟云尘雾悉不能染。如来漏尽智力亦复如是。一切烦恼种子悉不能染。如来安住如是清净漏尽智力。已尽诸漏说漏尽法。亦复宣说断取著法。令诸众生了知一切。虚妄分别诸所取著。而悉不起。普令众生如实伺察。如来以善方便说譬喻法。令诸众生于彼诸漏不实法中如实知已。于一切法无少法可取。于诸取著而悉寂止。舍利子。如来了知一切众生诸漏所集。诸漏灭法诸漏向灭之道。如来如实知已。随其所应为说法要。诸住信菩萨。于佛如来漏尽作证智力。闻已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朋斯义说伽陀曰。

漏尽智力佛圆具广大无量净无障

成满十力胜智门趣证无上菩提果

不同声闻漏尽智种习限量结缚障

人中最上最胜尊蠲除种习及限量

所有缘觉漏尽智捐舍大悲及辩才

世尊漏尽智圆成大悲辩才皆无量

佛善安住漏尽智悉知世间漏不实

于一切法虚妄中此理如应皆善了

悲念世间极苦恼说法无我空无常

虚假不实诸相中应观最上寂静地

无我无人无众生作者受者悉皆无

于一切法虚妄中佛悲心观解脱道

如来已离诸疲懈实智亦无忘失法

能仁常住相应门广利世间宣正法

十力能摧于他法十力无边等虚空

善能安住十力尊转最上轮无等比

舍利子。如是如来十种智力。如来以具十智力故了知胜处。于天人世间能师子吼。转妙梵轮。所有一切天人魔梵悉不能转。无与如来同其法者。诸住信菩萨。于佛如来不可思议最胜智力。应当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弟十二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十四·佚名
  序·济悟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佚名
  科判·宗喀巴
  維摩詰所說經卷上·欧阳竟无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太虚
  卷第一·佚名
  卷十六·聂先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佛说旧城喻经·佚名
  论佛法为救时之必要·太虚
  佛说秘密相经卷下·佚名
  序·野竹福慧
  卷第二十五·道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卢溪集补钞·管庭芬

    卢溪集补钞王庭珪和刘美中尚书听宝月弹桃源春晓何年凿源开混茫,桃花两岸吹红香。烟消远浦生微阳,渔舟误行溪水长。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能弹往

  •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冬十月丁卯朔享太庙○戊辰初命铸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印○己巳夜有流星大如鸡子青白色起自天市东垣西北行至近浊没○辽东有倭夷寇金州卒入新市烧屯营粮饷杀掠军士而去诏以沿海卫所将校不加备

  • 卷之七百九十·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闰七月壬辰朔谕据定长奏、湖北黄梅广济等州县。六月间雨水过多江湖陡涨。堤垸受冲。田庐间有淹浸现在亲往查勘等语。该处州县滨临江湖每遇夏秋盛涨易致浸溢此次黄梅。广济等处。被灾稍重。朕心深

  • ●卷七·王恽

    丧服小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所以尊祖祢也。《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

  • 一二五五 谕内阁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各员着该部核议具奏·佚名

    一二五五 谕内阁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各员着该部核议具奏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据御史莫瞻菉所奏此次详校三阁书册,签出错谬甚多,请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应升各员,概行注销,其已经升用之员,分别

  • 二七 两个明堂·周作人

    这一进屋的前后各有一个明堂,北面的本有六间房那么长,可是因为第四进的东头三楼四底归仁房所有,在那里打上一堵曲尺形的高墙,划去三分之二,只剩三分之一宽的天井给这边,至于西头一部分还是整个的明堂,与东南的一溜天井相接连

  • 李德辉传·宋濂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舂稗子煮野菜度日。德辉天性孝顺,好读书,但家贫只得辍学。十六岁为丰州监酒,其俸禄先孝敬母亲,有余则买些书籍,夜间诵读不休。他不愿再做监酒,叹息道:“志士怎能干这事;做

  •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佚名

    【提要】 由于人性中的黑暗和贪婪,残酷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对付那些黑暗事物和人物时,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杀伐果决。国与国之间无道德仁义可言,该用暴力时就要用暴力,该用计谋时就应该用计谋。人与人之间当然有着道

  • 谢恩隆·周诒春

    谢恩隆 字孟博。年三十三岁。生于广东广州。已婚。父绍庭。弟欣荣。子一。本籍通信处。广州河南鹤鸣五巷二十四号。初学于香港皇仁书院。及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游美。入麻省农业学校。习农业。宣统元年。得

  • 卷四·刘敞

      王囘問曰:堯命治水,四岳薦鯀。堯曰方命圮族,然猶試之九年。若是乎,聖人之不愛民也?劉子曰:否,奚謂此哉。堯將以盡民心者也。洪水方割浩浩懐山襄陵,當是之時民猶倒懸也,能釋是懸者,民之望之猶父母也。自四岳九牧、天下之人,以

  • 卷四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     明 湛若水 撰 恤孤幼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臣若水通曰此诗刺王不亲九族也骍赤色角弓张之则张弛之则反以比兄弟不相亲也长我者为兄

  • 常棣·佚名

    ——兄弟亲情面面观【原文】常棣之华①,鄂不韡韡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③,兄弟孔怀④。原限裒矣⑤,兄弟求矣。脊令在原(6),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7)。兄弟阅于墙(8),外御其务(9)。每有良

  • 卷九·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九宋 吕祖谦 撰舟之侨奔晋【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舟之侨曰无德而禄殃也殃将至矣遂奔晋僖二十八年晋侯侵曹伐衞楚人救衞三月丙午晋侯入曹舟之侨为戎右夏四月晋侯及楚

  • 虚舟和尚语录序·虚舟普度

    沩山谓仰山云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夫小释迦惧遇风而止之识不难转身以续临济正宗其操心立行为何如耶而沩山若犹有未足者则行履亦岂易言哉。虚舟法兄和尚华门胄子弃富贵而趣寂寞遍参尊宿辞雪窦而嗣径山参幸与 师为同门

  • 卷第一百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安吉州乐平淑安净周禅师盐官吴氏子。偶见里中死亡者。憾曰。一息不来。向甚处安身立

  • 第九 摩健地耶经之义释·佚名

    一 爱与不乐贪 见此三魔女 尚我对于淫 我已无此欲 秽身充粪尿 此之将何为 以足触于彼 此事尚不欲(八三五)&ldquo;爱与不乐贪,见此三魔女&rdquo;者,是见、观已此爱、不乐、贪[三人]恶魔之女。对于淫之法已无欲、贪、

  • 乙巳占·李淳风

    《乙巳占》又名《乙巳占瑞录》或作《天文乙巳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星占书之一,唐志称 《天文乙巳占》,《遂初堂书目》作 《乙巳占瑞录》。将甘德、石申夫、巫咸、黄帝等数十部南北朝以前各家星占书的各种条目,分

  • 太华希夷志·佚名

    元张辂撰。二卷。辂字讷斋,曾官晋宁河中府知事。曾采访名道士陈抟再传弟子,延祐元年(1314)成书。万余字。抟道号希夷,后居华山太华岩洞以终,故以名书。此编陈氏道士生涯,生平事迹、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坎坷奇遇,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