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观澜卷第四
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
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
【密咒圆因】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云。若不了诸法。自性不可得。彼则行于相。不得陀罗尼。诸法如虚空。由是说开示。虚空及开示。二俱无所有。此二离于有。诸法亦空无。如是解法者。彼能获总持。
密迹金刚力士会云。菩萨有十大法。逮如是象无极大力。何谓为十。一曰寍弃身命。勤受正法。二曰未曾自大。谦恪下意。礼敬众生。三曰见于刚强难化众生。立之忍辱。四曰见饥馑人。以好美膳而充施之。五曰覩诸恐惧。劝慰安之。六曰若有众生得于重疾。疗以良药。七曰若有羸劣人所轻慢。敬念恋之。令无忽易者。八曰以净泥水。涂如来庙。补其亏缺。九曰见孤苦人。贫匮困厄。常负重担。使去其难。极重之殃。十曰若有无护。无所皈依。常将济之。所语如言。而不变失。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云。诸欲入曼拏罗者。应先于普徧无余诸有情界。起救护心。悉令获得适悦快乐。及得一切最上悉地。 又云。若有不见大曼拏罗者。汝不应为说此三昧法。若有说者。违越三昧。以此三昧金刚摧碎汝顶。 又云。诸余未知此一印者。汝当慎勿为其指示。何以故。是彼有情。以不见大曼拏罗故。辄结是印者。不得成就。彼即生疑。反招殃咎。速趣命终。堕于无间大地狱中。复堕恶趣。 又云。汝不应以此秘密法。辄为人说。无令反招殃咎。身坏命终。堕大地狱。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云。于七日中。施妙饮食。起大悲心。恭敬供养。设恶来者。倍生怜愍。勿复于彼生下劣想。令魔得便。常勤悲念。于昼夜分。以慧决择。无复余事。无非时食。不起邪思。于他善恶。勿乐宣传。观察他身。如护己有。 又云。以智慧方便。自性出生诸法。及彼三世。犹若虚空。于刹那顷。皆同一相。离诸分别。不为自他之所侵挠。成就持明诸业用等。设复于生死中。而常清净。譬如河流。亦如灯炷。于昼夜中。真实不断。彼无智者。于是仪轨。徒设疲劳。此世他世。无能成就。又云。 以佛神力不思议故。得成就已。令诸众生。入佛知见。若于众生少分损害。如是法印不能成就。
一字奇特佛顶经云。持明者。先当受三皈。发菩提心。清净澡浴。大悲愍念一切有情。于寂静处。应结契印。亲承禀而受。若异此结者。诸魅及毗那夜迦而作障难。死堕地狱。不灌顶者。不发菩提心者。彼人前。不应结此等印。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经云。坛场内供养食。入道场人众僧等。幷授法教主阿阇黎。并不得取食。其食与不入道场人食即得。 又云。若有教主阿阇黎。不在受法道场内。与人妄说如来秘密三摩地观。秘教法藏者。此人好求名利。谄谀妄说。得四重罪。其听者。生生得盗法罪。堕入地狱。永不闻正教法。若有受得如来秘密妙法。则常应四时不阙。供养行道。念诵坐观。常行精进。勿令懈怠。 又云。魔作幻惑。非关正智。唯心示变。莫取外缘。须常谛观心性。见性最静。心性无物。是相莫取。则无境界妄相因缘。
陀罗尼集经云。若善男子。至心受持陀罗尼咒。应当护持三业清净。护三业净。有二种护。一外护。二内护。言外护者。不得食我世尊残食。不得食一切圣贤残食。不得食一切鬼神残食。不得食师僧父母残食。不得食一切众人残食。又不得食国王官人残食。不共众人传器而食。亦不得食毗那夜迦鬼魔之食。若面裹物。蒸煮烧熟欢喜团等。皆不得食。若食此食。于三昧力不得成就。若一切人畜生产处。不得往到。亦不得食。诸死亡家。十恶家。酤酒家。五辛家。埋死人家。卖凶具家。不净人家。淫女家。造经像家。皆不得往。亦不得食。诸不净人。看他产人。捉死尸人。截割众生身肉之人。如是等人。皆不得近。与身相触。亦勿交往。此名外护清净之法。内护清净者。身不得杀。偷盗。邪淫。口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戏论。皆不应作。意不应作贪嗔痴等。唯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心。是名菩萨四无量心。三业清净。由三业净。乃能受持此三昧陀罗尼佛顶咒印。 又云。未入三曼荼罗大道场者。不得为说此三昧陀罗尼咒印。不得听闻。不得说法。若为说者。当堕地狱。其听法者。得愚痴报。辄见法者。鬼神嗔诃。虽自曾入三昧道场。若不用心护法。轻命露处。作印咒法者。为恶鬼神之所得便。若能至诚坚固受持者。一切诸天随身为护。 又云。其诵咒人。应当具足坚持七法。一者持戒。二者忍辱。三者离口四过。四者于佛法中。生决定信。五者发无上菩提心。六者常诵咒法。心生惭愧。七者于四威仪。身心无倦。犹如轮王。具足七宝。得绍王位。王四天下。咒师亦尔。具前七法。速得证验。 又云。坛内食。分作三分。一分送与寺内。供养大众。一分施与贫穷乞儿。一分布施水陆虚空诸众生等。诸入坛弟子。及阿阇黎。并主人等。皆不合食。如其食者。法皆无验。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云。乃至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说。应知皆是真言。 又云。烧除妄分别。成净菩提心。此名内护摩。为诸菩萨说。
苏婆呼童子经云。若有诵持一切真言法者。先于诸佛。深起敬心。次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度众生。广发大愿。远离贪痴憍慢等业。复于三宝。深生珍重。亦应虔诚遵祟大金刚部。当须远离杀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亦不饮酒。及以食肉。 口虽念诵。心意不善。常行邪见。以邪见故。变为不善。得杂染果。 持诵人。先须持戒。譬如芽种。皆依地生。由勤灌溉。令芽生长。世尊所说别解脱法。清净尸罗。具应修行。若是俗流。唯除僧服。自余律仪。悉皆无差。
一字佛顶轮王经云。一切咒者。心常寂静。坚持六念。系修咒法。发菩提心。即得成就。离菩提心。毕无成办。金刚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云。不应与未入坛场人说此法事。汝傥说者。非但违失汝三摩耶。自招殃咎耳。 应坚守正法。设遭逼迫恼害。乃至断命。不应舍离修菩提心。于求法人。不应悭吝。于诸众生有少不利益事。亦不应作。此是最上句义。圣所行处。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云。勿以此法于后世时。妄相付与。下劣贱人。恶性众生。破戒众生。懈怠众生。邪见众生。小乘众生。贪欲众生。我慢众生。如斯之类。不须为说此陀罗尼。
牟梨曼陀罗咒经云。若起贪欲心。而诵咒乞效验者。当来成于夜叉种子。若无智心中。而诵咒求验者。当来成于鬼神种子。若慈愍之心。大慈悲心。念佛之心。如是心中。诵咒乞验。当来成于如来种智。所为所作。得无障碍。一切成就。 复次。或欲睡眠。颦申欠呿。謦咳洟唾。整身形供具。一切不安。窃起缘虑。即勿诵咒。急当至心向佛瞻仰。竭诚专注。凝想正观。心意清净。乃可诵咒。若大小遗已咒水一掬二十一徧。想月临照。自洒头顶周身及衣。所有染污。一切清净。
妙臂菩萨所问经云。其室开门。唯得向东向西。或向于北。不得向南。 又云。夏安居时。不得作成就之法。 又云。持诵行人。求悉地者。以持戒为根本。然后运菩提心。发精进勇施正勤力。持诵真言。常不懈退。于佛菩萨。倍生恭信。譬如轮王具足七宝。方理国土而得安静。
金刚萨埵说频瑟夜迦天成就仪轨经云。是中成就法。诸持明者。欲作此法。以慈悲为本。利乐为先。饶益有情。方便摄化。可作成就。若用怨亲之见。取舍之情。而作此法。定不成就。复招重罪。
○有宋高僧传云。传教令轮者。东夏以金刚智为始祖。不空为二祖。慧朗为三祖。
法海观澜卷第四终
猜你喜欢 第三十六章 罗摩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四·玄奘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本)(论第七未尽)·慧沼 卷四十六·性音 贤首五教仪序·续法 卷第十六·永觉元贤 解深密经卷第五·佚名 佛说地藏菩萨经·佚名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佚名 壹输卢迦论一卷·龙树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四(别录之四)·智升 三、俱胝竖指·慧开 净土圣贤录目次·彭希涑 卷第四十三·德清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