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二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

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十一月。甲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前因汇辑四库全书。谕各省督抚、遍为采访。嗣据陆续送到各种遗书。令总裁等悉心校勘。分别应刊、应钞、及存目、三项。以广流传。第其中有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列。节经各督抚呈进。并敕馆臣详悉检阅。朕复于进到时、亲加披览。觉有不可不为区别甄核者。如钱谦益、在明已居大位。又复身事本朝。而金堡、屈大均、则又遁迹缁流。均以不能死节。腼颜苟活。乃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齿。其书岂可复存。自应逐细查明。概行毁弃。以励臣节而正人心。若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荩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又如熊廷弼、受任疆场。材优干济。所上封事。语多剀切。乃为朝议所挠。致使身陷大辟。尝阅其疏内有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二语。亲为批识云。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可见朕大公至正之心矣。又如王允成、南台奏稿。弹劾权奸。指陈利弊。亦为无惭骨鲠。又如叶向高、为当时正人。颇负重望。及再入内阁。值逆阉弄权。调停委曲。虽不能免责贤之备。然观其纶扉奏草。请补阁臣疏。至七十七上。几于痛哭流涕。一概付之不答。则其朝纲丛脞。更可不问而知也。以上诸人所言。若当时能采而用之。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是其书为明季丧乱所关。足资考镜。惟当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又彼时直臣如杨涟、左光斗、李应昇、周宗建、缪昌期、赵南星、倪元璐等、所有书集。并当以此类推。即有一二语伤触本朝。本属各为其主。亦止须酌改一二语。实不忍并从焚弃。致令湮没不彰。至黄道周、另有博物典汇一书。不过当时经生家策料之类。然其中纪本朝事迹一篇。于李成梁、设谋惎害。具载本末。尤足徵我朝祖宗行事。正大光明。实大有造于明人。而彼转逞狡谋阴计。以怨报德。伏读实录。我太祖高皇帝。以七大恨告天师直为壮。神戈所指。肇造鸿基。实自古创业者所莫及。虽彼之臣子。亦不能变乱黑白。曲为隐讳。存其言、并可补当年纪载所未备。因命馆臣酌加节改。附载开国方略后。以昭徵信。近复阅江苏所进应毁。书籍内、有朱东观编辑崇祯年间诸臣奏疏一卷。其中多指言明季秕政。渐至瓦解而不可救。亦足取为殷鉴。虽诸疏中、多有乖触字句。彼皆忠于所事。实不足罪。惟当酌改数字。存其原书。使天下万世。晓然于明之所以亡。与本朝之所以兴。俾我子孙。永念祖宗缔造之艰难。益思兢兢业业。以祈天而永命。其所裨益。岂不更大。又何必亟毁其书乎。又若汇选各家诗文内、有钱谦益、屈大均辈所作。自当削去。其余原可留存。不必因一二匪人。致累及众。或明人所刻类书。其边塞兵防等门。所有触碍字样。固不可存。然祇须删去数卷。或删去数篇。或改定字句。亦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废全部。他若南宋人书之斥金。明初人书之斥元。其悖于义理者。自当从删。涉于诋詈者。自当从改。其书均不必毁。使无碍之书。原听其照旧流行。而应禁之书。自不致仍前藏匿。方为尽善。着四库馆总裁等、妥协查办。粘签呈览。候朕定夺。并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以广东广州协领穆格、为熊岳副都统。  

○乙酉。谕军机大臣等、据户部奏、江苏、安徽、两省。乾隆二十六等年耗羡登答、兵马奏销登答各案。久逾例限。节次行催。尚未查覆。请旨饬交该抚等、严饬所属。迅速查明报部。以凭核办等语。外省奉部行查案件。均有一定限期。自应按限查覆。以凭核结销案。况前项未结各案。皆系陆续办剩尾零。无难计日清厘。何以逾限已过半载。屡催莫应。皆因外省陋习相沿。视部案为无关紧要。任意沉搁。以致尘案积累日多。殊属非是。着传谕该抚等、将行查各案。严饬所属。迅速查明报部。并将承办逾限各官。应行参奏者。即行查参。仍令嗣后咨查各案。务须按限答覆。毋得迟延逾限。以清案牍。户部摺、并钞寄阅看。  

○丙戌。谕、奉皇太后懿旨。贵人钮祜禄氏。贵人伊尔根觉罗氏、俱着晋封为嫔。钦此。所有应行典礼。各该衙门照例办理。  

○丁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兵部尚书公福隆安、为国史馆正总裁。户部右侍郎和珅、为副总裁。  

○旌表守正被戕四川温江县民文某女文氏。  

○戊子。谕、昨阅国史馆进呈徐治都传。伊在湖广提督任内。攻剿叛贼。颇着劳绩。得有云骑尉世职。因袭次已满查销。着加恩仍赏给伊家。世袭罔替。至徐治都之妻许氏、当吴逆犯顺时。率仆御贼。中炮身死。义烈可嘉。着交该部补行旌奖。  

○又谕、据博兴奏、前往黑龙江接取家眷之蓝翎侍卫绥坤保、至驿不骑换给之马。令跟役至厩所挑马。任意驰骋。因马力稍疲。伊跟役气忿。持刀将马扎伤。请将绥坤保交部议处等语。绥坤保、系加恩赏骑驿马之人。至驿不骑换给之马。辄令跟役至厩所混挑。及骑至中途。又因马力稍疲。持刀将马扎伤数处。以致倒毙。殊属目无法纪。绥坤保、着革职。解往本处。交该将军严加管束。其在京所得各项。俱着缴回。至扎死马匹之跟役。着交盛京刑部严审。从重治罪。  

○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遵旨覆奏、江苏省、安东等七州县。安徽省、凤阳等六州县。均毋庸加赈。止须明春借给口粮。惟泗州、旴<日台>、并泗州卫、被灾较重。请加赈一月。得旨、届时有旨。  

○己丑。谕、据索诺木策凌奏、原任同知塞珠伦、自发往伊犁。在印房行走以来。自知罪过。诸事尽心。塞珠伦、可否赏给主事衔。应得各项。概不给与。令其在富森布所遗章京缺上行走。三年期满。出具考语。送部引见之处。请旨等语。塞珠伦、办理印房事务。实心奋勉。着加恩赏给主事衔。应得各项。不准给与。令其在富森布所遗章京缺上行走。仍照索诺木策凌所请。俟三年期满。出具考语。送部引见。  

○豁除安徽贵池县、乾隆三十八年水冲沙压地四顷二十一亩有奇额赋。  

○旌表守正被戕河南遂平县民安有才妻李氏。  

○庚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旌表守正捐躯江苏无锡县民孙祖昌女孙氏。河南汲县民李建成妻王氏。  

○辛卯。上幸瀛台。  

○壬辰。上诣皇太后宫侍膳。  

○谕、刑部议驳李质頴咨称、革监倪宏文、赊欠<口英>咭唎国夷商嗡等货银万余两无还。议将倪宏文、改拟杖流监追一摺。已依议行矣。此案李质頴办理甚属错谬。外国夷商。贩货来售。内地民人与之交易。自应将价值照数清还。若因拖欠。控告到官。尤宜上紧严追给领。并将拖欠之人。从重究治。庶免夷人羁滞中华。而奸徒知所惩儆。今倪宏文、拖欠夷商货银。数至盈万。实属有心诓骗远人。非内地钱债之案可比。至所供落价亏本。及赊与客贩、舟覆货沉等语。均系狡词支饰。岂可凭信。乃该抚仅将倪宏文减等拟徒。援赦杖责。殊属宽纵。又令该犯戚属。互结保领在外。设法措缴。是倪宏文仍可藉端延宕。徒使夷商旅居守候。而赀本终归无着。岂为平允。幸而部臣议驳。改拟监追。若竟朦胧照覆。则是地方官庇护内地奸商。而令外夷受累。屈抑难伸。其事实乖平允。殊非体恤远人之道。李侍尧、久任封疆。于抚驭边夷事宜。办理向为妥善。此等赊欠夷商货本之案。自应督抚会同讯办。以期允协。乃竟置若罔闻。惟任李质頴草率定案。咨部完结。殊属非是。李侍尧、着传旨申饬。至李质頴、平日尚能认真办事。何以审拟此案。荒唐若此。着交部察议。并着速饬承追之员。先将倪宏文监追。转饬该犯原籍。查产变抵。照数给与夷商收领。其不敷之数。勒限一年追清。如限满不能全完。即令该省督抚司道、及承审此案之府州县官。于养廉内按数摊赔。即传朕旨。赏给该夷商清赈归国。勿使向隅。其各员所赔之数。俟倪宏文名下追出抵还。仍将倪宏文、照部议发配。并将遵照办理缘由。即行具摺覆奏。  

○又谕、据永庆奏、本年分。巴里坤营种地兵丁。每名收获细粮在十五石以上。古城等营种地兵丁。每名收获细粮在二十四石以上。并巴里坤种地遣犯。每名收获细粮在十五石以上。均与叙赏之例相符等语。所有巴里坤、吉城等处管屯官员、及管遣犯官员。俱着交部议叙。兵丁、着赏给一月盐菜银两。遣犯、着赏给一月口粮。该部知道。  

○陕甘总督勒尔谨覆奏、遵查皋兰、金县、安定、会宁、盐茶厅、武威、平番、肃州、八处。本年夏禾被旱成灾。情形较重。现在正赈已毕。青黄不接之时。民食拮据。应再恳展赈一月。其余河州等二十一处。已蒙赈恤。请于明春酌借耔种口粮。足资接济。毋庸展赈。得旨、届时有旨。  

○以广西布政使孙士毅、云南布政使朱椿、对调。  

○癸巳。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  

○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  

○奉皇太后幸寿安宫、侍宴。翼日如之。  

○甲午。谕军机大臣等曰、据刑部奏驳李质頴咨称、革监倪宏文、赊欠<口英>咭唎国夷商嗡等货银万余两无还。问拟杖责未协。议将倪宏文、改拟杖流监追一案。已依议行。并明降谕旨。将李侍尧申饬。李质頴交部察议。令将倪宏文家产变抵。仍勒限一年监追。再照部议发遣。如该犯限满不完。即令该省督抚司道、及承办此案之府州县、于养廉内照数摊出。并传朕旨。赏给该夷商收领归国。以示体恤矣。此等夷商估舶。冒越重洋。本因觅利而至。自应与之公平交易。使其捆载而归。方得中华大体。若遇内地奸民。设局赊骗。致令货本两亏。尤当如法讯究。乃李质頴、仅将该犯拟以薄惩。而欠项则听其自行清结。所谓有断无追。竟令外洋孤客。负屈无伸。岂封疆大臣、惩恶绥远之道。幸而刑部奏驳。朕始得知其详。为之更正。若部臣亦依样葫芦照覆。其错谬尚可问乎。中国抚驭远人。全在秉公持正。令其感而生畏。方合政经。若平日视之如草芥。任听地棍欺凌。而有事鸣官。又复袒护民人。不为清理。彼既不能赴京控诉。徒令蓄怨于心。归而传语岛夷。岂不轻视督抚。鄙而笑之。且或虑粤商奸恶。致呼吁仍复成空。将来皆裹足不前。洋船稀至。又复成何事体。且朕此番处置。非祇为此事。盖有深虑汉唐宋明之末季。多昧于柔远之经。当其弱而不振。则藐忽而虐侮之。及其强而有事。则又畏惧而调停之。姑息因循。卒至酿成大衅而不可救。宋之败。明之亡。皆坐此病。更不可不引为殷鉴也。方今国家全盛。诸属国震慑威棱。自不敢稍生异志。然思患豫防。不可不早杜其渐。<口英>咭唎夷商一事。该督抚皆以为钱债细故。轻心掉之。而不知其关系甚大。所谓涓涓不息。将成江河者也。朕统御中外。一视同仁。如内扎萨克诸藩。恭顺诚服。其辈行本小。朕皆抚若儿孙。每至必欢欣踊跃。与旧满洲蒙古之执役无异。即新附之准夷、回部年班来者。朕亦必联之以情。待之以礼。厚其饩赉而遣之。众亦莫不怀德感恩。几与内扎萨克相等。此皆内外臣工所共知者。即如伊犁与哈萨克易马一节。办理亦须妥善。或哈萨克所驱至者。本不皆善马。原不妨如法择而取之。若既是可用之马。即当按其所值。与之市易。始能经久无弊。设或所给缎匹轻薄。暗减其价。致所得不偿所售。哈萨克贸易。已非一日。皆能悉其底里。口即不言。而心岂能允服。既违立法通市之本意。其流弊且无所底止。朕每以此廑怀。该伊犁将军、不可不实力妥办。以裕永远之规。若听其日趋日下。而不知返。朕一有所闻。惟该将军是问。恐不能任其咎也。又如朝鲜、安南、琉球、日本、南掌、及东洋、西洋、诸国。凡沿边沿海等省分。夷商贸易之事。皆所常有。各该将军督抚等。并当体朕此意。实心筹办。遇有交涉词讼之事。断不可徇民人以抑外夷。即苗疆番境诸省。亦当推广此意妥行。若仍视为具文。再有此等事件。一经发觉。或经朕访闻。及为言官纠劾。必将该将军、督、抚、重治其罪。不能似此案之仅予议处也。将军、督、抚、皆朕委任之人。惟当善体朕意。毋怠毋违。自可寓久安长治之计。即我世世子孙。敬体朕训。守而勿失。亿万年无疆之庆。讵不在是耶。此旨着传谕各将军、督、抚、一体遵照。并着入于交代。令各后任永远遵行。勿稍玩忽。并另录一分。交尚书房。俾皆恪循罔懈。  

○乙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丙申。浙江巡抚三宝、遵旨覆奏、浙省漕运。原系冬兑冬开。近年逐渐压迟。实由旗丁在途。托故稽延所致。现严饬监运各员。加意催运。不许停泊。务与江苏各帮、衔尾而上。嗣后递年。均恪遵训旨。一体认真督办。务与河臣所奏相符。报闻。  

○丁酉。勉诸王等习骑射。谕曰、朕恭阅实录。当太宗文皇帝时。王贝勒内即有懒于骑射之事。今承平日久。想诸王中亦必有废弛者。我国自开基以来。首重骑射。理宜恪遵旧典。服习勤劳。即如朕每岁行围。犹能于马上驰射。此乃众所共见者。着通谕阿哥、诸王。各宜凛遵祖训。黾勉奉行。亿万斯年。传之子孙毋替。  

○又谕、据明亮奏、带领各土司头人。计日按程、应于十二月十五日。先后三起。俱可抵窦店。拟于十六日、全带进城等语。为期略早。着传谕明亮、将各土司头人等、沿途缓程前进。于十二月二十日。全行带进京城。候二十一日。朕亲诣瀛台。明亮于是日、即带领各土司头人、于西华门外。同年班朝正之准噶尔回部人等、一体跪觐。更觉观瞻愈肃。  

○谕军机大臣曰、福建海坛镇总兵陈汝捷、系捐纳卫守备。前在直隶捕蝗出力。经方观承保奏。并言其熟悉水师。是以屡加迁擢。用至总兵。兹陛见来京。召对时、见其神气就衰。且口角微歪。似有痰气。恐于专阃之任不宜。着传谕钟音、将该镇在任时。精力若何。办事有无贻误。如不能胜任。即据实奏阅。勿稍徇饰。又据陈汝捷奏称、每年出巡八个月。朕因询以在外日久。考拔兵弁等事。如何办法。复据称可以随时回营考核等语。该镇如果每年出巡八个月。远在大洋。何以又能随时回营。恐止系海船出洋八个月。该镇未必自始至终、皆在船巡哨。而其言亦未明晰。并着钟音、一并查明。详晰奏覆。将此由四百里传谕知之。寻奏、总兵陈汝捷、平日办事。尚属认真。惟该镇系福建归化人。官话费力。应对每形艰涩。其神气就衰。或因途中染疾所致。容臣俟伊回闽。察看具奏。至考核弁兵。该镇实系乘便回营。非自始至终。在船巡哨也。报闻。  

○又谕、据明亮奏、已革知府倭什布、已革参将李天贵、现已派令协同松茂道查礼、仍赴郭罗克。督同该土司、勒限缉拏凶犯。查参将李天贵、原因出师金川。着有劳绩。赏戴花翎。口外番人。惟知以翎顶为重。若见该革员并无翎顶。未免呼应不灵。可否恳恩俯准倭什布、李天贵、暂带原衔。姑用各原带翎顶。令其缉贼自效等语。倭什布、李天贵、既派往郭罗克地方、协缉凶犯。自应准其暂用原衔翎顶。使番人不敢轻视。但伊二人。均系已经革职之员。若不定以限期。伊等转得藉缉贼为由。冀常邀顶戴荣耀。岂肯上紧督缉。着勒限一年。令其缉贼自效。如能于限内缉获凶犯。该员等不但虚博翎顶之荣。并可加恩予以革职留任。若一年限满。仍然未获。该员等并不必留彼协缉。徒令赚戴翎顶。即当解京治罪。以示惩儆。将此谕令文绶等、并谕明亮知之。  

○是月。河南巡抚徐绩奏、安阳、汤阴、临漳、林县、武安等邑。均得雪一二寸不等。冬至后瑞雪再得普沾。可卜来牟之庆。目下粮价平减。捆载盈途。实有盈宁之象。得旨、知道了。似觉略望雪。何不明奏。  

○河东河道总督姚立德奏、塘河、长河、今冬轮届小挑。臣于空帮全过济宁时。即带同运河道章辂、先赴临清等处查勘。各塘应挑。深自二三尺、至四五尺不等。长河应挑。自数寸、至尺余不等。均于河心钉立志桩。崖上筑做封墩。盖用灰印。以杜偷减。期于重运有益。得旨嘉奖。  

卷之一千二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李延寿
  卷一百六十·毕沅
  卷十·毕沅
  東觀漢記卷十七·多人
  卷二·陈继儒
  明英宗睿皇帝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四十九·佚名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二·陈衍
  第2章 第一次同蒋介石见面·冯玉祥
  卷十三 晋语七·左丘明
  仪智传·张廷玉
  卷六十六巡防二·冯煦
  卷27·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四·吴景旭

      壬前集下  金诗  桃源  元德明【遗山之父】桃源行云忆昔携家窜岩谷秦人半向长城哭回头尘土失咸阳缯弋徒劳羡鸿鹄  吴旦生曰秦人半向长城哭下得浑然王荆公桃源行云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髙斋诗话以

  • 沪杭车中·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 卷二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八预宴一百六人诗一百二十六首【马甲】王国鳯【年七十七】睿圣启贞符在宥物时叙龙纪衍亿千箕畴锡九五包涵亭育参经纬天人普煌煌举上仪遹骏超三古圆葢中央黄立仗両阶羽中

  • 卷二百九十四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十一月辛未朔,以翰林學士兼侍讀、知審官西院兼提舉在京諸司庫務許將權發遣開封府,以蘇頌干涉孫純等獄事,且自請罷職故也。尋詔:如頌當參對,特免追攝。免追攝乃癸酉詔,今并書。   新知潤

  • 卷三·佚名

      酆保解第二十一   维二十三祀,庚子朔,九州之侯,咸格于周,王在酆,昧爽,立于少庭。王告周公旦曰:“呜呼,诸侯咸格来庆,辛苦役周,吾何保守,何用行?”   旦拜手稽首曰:“商无无道,弃德刑范,欺侮群臣,辛苦百姓,忍辱诸侯,莫大之纲,福其

  • 卷中·王得臣

    贤德  寇忠愍、范文正二公俱守邓,施设之迹虽或钞本无或字。不同,而同为善政。故去思在民,至今不忘。若忠愍,则家家画像事之,止曰相公而不言姓。其祠宇在州宅后,民间祈祷无虚日。大则刲牲献乐,小则焚纸币酹酒而已。百花洲中

  • ●卷八·姚元之

    “安倭何”,国语木变石也。木之变石,惟松则然,关东多有之,多奇物也。《隙光亭杂识》引《墨客挥犀》云:“泰山有柏木,一枝长数尺,半化为石。”又《录异记》:“婺州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误堕水

  • ◎当年雄风何在·李定夷

    北京某旗人夫妇二人,有子女三人,生计极艰,时常断炊。童子无知,日夜啼哭,父母不能耐,遂萌短见。向肆中售得毒药,先受幼子幼女食,食顷果中毒死,复与长子食,子见弟妹已死,泣告曰:“儿已勿饥,不愿服。”父母不许,强灌之,不久亦死。于是夫

  • 第四部分:宁渝旧梦·喻血轮

    汪精卫脚踢褚民谊褚民谊,不学无术,鲁莽粗疏。民廿一,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辟为行政院秘书长,处事颟顸,笑话百出。时国府林主席,方驻跸洛阳,汪适有一事报告林公,命褚拟电拍发,褚于电首直称“子超兄”,电末不具汪官名,而署

  • 札发简明告示·佚名

    为札发事:照得本镇所部勇丁此次特委该哨官等带往嘉义、彰化一带择要驻扎,原为缉捕盗匪,保卫地方起见,诚恐不肖勇丁作奸犯科,有干禁令,特具简明告示,俾知有所儆惧。合亟札发,为此札仰该哨官等立将发来告示实贴晓谕,仍须随时严加

  • 卷之七十二  彭文憲公筆記(明)彭時 撰·邓士龙

    (彭文憲公筆記,一卷,明彭時撰。時,安福人,字純道。正統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憲宗時累官兵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進少保。立朝三十年,卒贈太師,謚文憲。明史卷一七六有傳。是書記正統至成化年間朝事,平實可信。另有二卷本傳世,如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六·允禄

    大学士兼管翰林院掌院事张廷玉奏称皇上日理政务凡属内阁部院奉防事件俱交起居注衙门登记档案惟八旗具奏奉防事件向例不交起居注衙门【臣】等无从记载请自雍正五年为始凡八旗具奏奉防事件及拣选人员补授官职之处俱交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洪武十四年春正月丁亥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文武群臣于谨身殿,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戊子,故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寇边,上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

  • 卷三十六·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六   宋 程公説 撰书十八礼乐书第一宗周功德自文武出衰于厉幽文武之基息矣礼乐赏罚自天子出降而诸侯天子之重去矣春秋之作圣人谨乎名分者于以存礼乐于将坠扶王室于既防也而自隐公始其

  • 第十章 11·辜鸿铭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辜讲当孔子偶然委托别人,捎口信询问身在异国他乡朋友的身体状况,在捎信的人离开的时候,孔子深深鞠两躬,并把他送到门口。有一次,孔子祖国掌权的贵族部长(季

  • 大通本禅师·惠洪

    禅师名善本。生董氏。汉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初母无子。祷于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异。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

  • 唐语林·王谠

    宋代笔记。《四库全书》本分为8卷。王谠编著。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为52门。取唐代《国史补》等笔记、小说50家,编纂而成。所记多唐代典章故实,文人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相参证。前有采用书目,共50种,而今存者不

  • 弘明集·僧祐

    中国古代佛教论著文集。收入东汉末至南北朝萧梁时期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论文以及相关文章。僧祐编集。僧祐《出三藏记集》所列《弘明集》目录为10卷,今本14卷。各种佛藏中都收有《弘明集》,另外有明万历汪道昆本,清光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