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臣 李遵勖
金仙以大法眼藏。谓之教外别行。故有授记然灯。付嘱迦叶。而贤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传灯录中。先已具载。今之编次。从因地以至传法来历。继自释迦佛以降。
天竺释迦牟尼佛
佛在舍卫城竹林精舍。阿难白言。如来往昔供养几佛求于菩提。复于何佛最初种诸善根。
佛告阿难。我念过去无量劫中。阎浮提有一刹利王。名降魔冤。住莲华大城。十善化世。时有佛出世。号然灯。其王闻佛功德。躬迎供养。
时雪山南有一大姓婆罗门之子云童。为五百婆罗门子上首。年十六。诸珍宝仙人受学毗陀等论。卒业辞还。仙曰。我法教中。弟子学道得成。应须厚报。云童曰。未审何物堪酬训道。仙曰。当须金宝瓶钵。杖盖革屣。悉用金装。云童答曰。我今唯此一身。仙若听我丐求。即来奉上。
乃辞行。至输罗波奢大城之中。有一婆罗门名祭祀德。家世富饶。正设般遮于瑟。(无遮斋也)最后一日。云童至会。众久已钦名。欢喜逢迎。推为上座。受第一供养。云童收哒嚫已。持奉仙师。行至莲华大城。见严丽有若诸天集会。即问城人。欲何所作。答曰。汝不闻然灯如来出世。今降冤王请佛入城。故斯严洁。
云童即自念。我今应往起居。酬仙未晚。又念。佛法唯重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我未具法。可赎华以奉供。
时王裒市香华奉佛。不许私卖。云童求买。了不能得。忽于里巷见一青衣。名为贤者。密持七茎优钵罗华藏于瓶内。云童见已欢喜。乃出金钱买之。贤者曰。王禁私鬻华者。云童曰。愿潜辍五枚。誓不相忘。贤者曰。欲将何用。云童曰。我适闻然灯如来出世。志买妙华以为供养。贤者曰。若仁者能与我作未来因。长为夫妇。及出家得道。愿同修梵行。为汝弟子者。即与汝华。云童曰。善。我若行菩萨道。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等。时卿能不作障碍者。即随汝愿。贤者曰。随喜所作。我无吝惜。即收金钱。付华五枚。并寄余华同奉予佛。
云童持华。随王献佛。生希有心而发愿言。若我身得同佛身不谬者。是华住于空中。变大华盖。才发愿已。其华成盖。住虚空中。覆佛顶上。是时。天人各脱上妙宝衣。敷地供养。云童唯有所著鹿皮。亦以布地。众人骂辱。掷之远处。时云童怅然涕泪。自念孤穷。佛知其心。即变前途忽为泥泞。众皆避之。云童遽往泥中。敷鹿皮衣。仆面布发。愿言。佛及人天皆当践过。若如来不与我受菩提记。我终不起。
时然灯佛与诸大众。徐步而来。先践其发。次履其身。顾大众曰。汝等不得辄践摩那婆身发。唯除如来。无可蹈者。复告云童曰。汝能发此广大誓愿。荷负如来。不惜身命。此是第二阿僧祗劫最初发菩提心之因地。自今已后。净修三业。行诸波罗蜜门。心不放逸。如救头然。三十七品具足八万圣行。怜愍众生。护持正法。三昧正受。观法无我。入甚深义。泽趣正觉。中无退屈。汝若能办是事。即自唱言。我能。
时云童闻佛教诲。悲喜兼盈。三唱是言。我能。然灯如来始告曰。摩那婆。(此云善男子也)却后无数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具足十号。如我无异。既获授记。身意轻安。忽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向佛作礼。佛告云童曰。汝观东方。即见河沙诸佛为云童授泽定记。如是四维上下皆然。云童即礼佛足。愿求出家。然灯即为授具。十亿诸天。共持一发。归天供养。
佛告阿难。尔时云童者。即我身是也。我从然灯佛所。第二发菩提心已来。常供养河沙诸佛。行菩萨道。以至成等正觉。
余如本行经说。释迦自迦叶佛所。正念往生兜率陀天。位当补处。名护明菩萨。化知足天。即现五种衰相。二十八天俱来悲感。护明为说法要。断除攀缘。乃告金团天子。令选生处。有刹利灌顶甘蔗释种净饭王。劫初已来。轮王不断。堪为一生菩萨作其父王。其家具六十种功德。母亦具三十二胜相。(即天臂城释种。名善觉。女摩耶夫人也。摩耶此云净行也)护明菩萨下生。兜率诸天劝请。护明止曰。我常为汝等说一切有处皆是无常。如芭蕉坚。如借物用。会必别离。无有究竟。汝等沉醉。闻已旋忘。今更为汝说一百八法门。与汝忆念。(法门如经)护明乃一心正念。舍天寿命。
时摩耶夫人于夜初分。遂白王曰。我从今夜。请受八关斋戒。玄除五欲娱乐。王即许之。摩耶夫人是夜梦菩萨乘六牙白象从空而来。入于右胁而住。(当[北士]姬周第五主昭王二十三年癸丑之岁七月十五日夜矣)。
后及诞月。夫人游于园中。攀波罗叉树。菩萨从右胁而降生。(即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周行七步。目顾四方。分手指天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相者曰。太子具三十二相。有二种报。在家为转轮圣王。治四天下。出家成阿耨菩提。化三千界。以瑞异故。立名悉达多。(此云一切利成)复有阿私陀仙人。知佛出世。自天而来。至于王所。王命太子见之。仙人拱立而谓王曰。我及一切人天。应当作礼。菩萨若返礼者。头破七分。
王曰。国之相师说有二种果报。未知决定是非耶。
私陀曰。彼人妄说。今我诚言。此子出家。成正觉道。为人天师。转妙法轮。愿王善保圣子。福祐无疆。
太子既生七日。摩耶遂薨。王选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令其傅育。年十九。王每虑太子舍家。为造三时殿。多方以娱之。时净居天知时已至。于虚空中告曰。昔菩萨在兜率天时。发大誓愿。愿度众生。今久处王宫。时已至矣。勿贪世乐。即说偈曰。
世间事无常 犹如云出电 尊者今时至
应舍家出家
太子深厌纷华。始有四门游观。次第见生.老.病.死。屡咨父母。坚求出家。慈爱所钟。莫从其欲。太子是夜感五梦。始席此大地。枕以须弥。撮四大海水。置于手足。次则有草一枝。名为建立。自脐轮而至阿迦腻吒天。复见杂色四鸟。各从方来。至于足下。皆变白色。又有一兽。黧首白身。舐太子足。最后见一粪壤。高峻如山。在上游行。不为溃染。
净居天子复来告曰。诸天八部。遍满虚空。赞助法王。不宜久住。是夜三更。逾城而去。遂至迦蓝氏大仙所。
仙人问曰。仁者发心。欲求何事。
太子曰。我见世间生.老.病.死。三界爱缠。不能出离。我要成佛。度于未度。
仙曰。善哉。贪爱者是世间大恶蛟龙。居众生心水。失一切善利。仁者顿能感寤。是大智人。即说偈曰。
一切法胜唯有行 清净寂定不过心
染著恩爱最冤家 诸有恐怖是老死
太子问曰。诸根不定。云何调伏。
仙曰。凡众生者。有其二义。一者本性。二者变化。本性者。谓地.水.火.风.空.我及无相。变化者。谓诸根境界。手足语言。动转去来。及以心识。若能分别此之二义。不生爱染。名为解脱。又复众生不了四种烦恼。贪著世间。一者无信。二者著我。三者有疑。四者无定。复说偈曰。
山羊被杀因作声 飞蛾投灯由火色
水鱼悬钩为吞饵 世人趣死以境牵
复曰。若能离诸有相。即获无相。既若不生。即名非想。
悉达闻已。默而识之。盖非究竟之法。安令我得至涅槃。说偈辞去。
本无生老病死过 并及地火水风空
湛然三世无师教 常净自然证解脱
次至优陀罗二仙所。白言。大仙所行之法如何。
大仙言。凡所于相及于非相。此是大患大痴。若正意思惟。独有微妙体性。寂定殊胜。至非想非非想处。命寿遐永。仙圣所居。
悉达就彼二仙五年修学。知非究竟。即诣雪山。六年苦行。成等正觉。
(今概举也)受大梵天王请。至鹿野苑中。始以四谛法度五仙人。憍陈如等。为劣解者。令出三界火难。说四谛法。而证声闻。如兔渡河。乘号羊车。为中根者。令观生死根本。因起无明。如是十二攀缘。轮回不息。使顺逆推究。灭无明根。证缘觉果。如马渡河。乘名鹿车。为大根者。顿开实相。直示菩提。即色即空。一则一切。修波罗蜜行。不住三轮。入萨婆若城。无亏四摄。次登十地。渐断三愚。等妙圆明。成大菩萨。如香象渡河。乘白牛车。
如来经行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座。遂告云。吾以微妙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保护。传付将来。无令断绝。此大法眼藏。自尔为初。人嘱一人。不择凡圣。
尔时。如来复为迦叶说是偈曰。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又曰。吾今以僧伽梨衣用付于汝。汝当护持。为吾传授慈氏如来。乃往拘尸那城娑罗双林示入涅槃。(娑罗树。行列四双。佛将圆寂。俄合为二。因名双树。色白如练。故名鹤树)复告纯陀曰。诸佛境界。皆悉无常。诸行性相。亦复如是。
如来既以种种法要示教菩萨.缘觉.声闻。化诸天仙.外道。最后度须跋陀罗。遗教后代。即广现神变已。右胁累足。北首而卧。入大寂灭定。应尽还源。
是时大迦叶在外。最后而至。佛从金棺中出现双足。迦叶作礼已。人天众奉梅檀薪。终不能然。迦叶乃请如来三昧火自阇维之。即时金棺从七宝床外举。绕俱尸那城七匝。却还本处。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阿泥卢豆等收舍利八斛四斗。贮以金坛。阿阇世王与八国诸王。各严兵护。散分起塔。人天供养。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
猜你喜欢 刊行法眼禅师十规论叙·文益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三·净挺 卷第十一·佚名 又序(光绪戊申年印光法师序)·周梦颜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二〈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六十四·佚名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太虚 折疑论卷第一·佚名 学佛的下手方便·太虚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第九十七則 金剛經云若為人輕賤·胡兰成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佚名 四念处卷第一·智顗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