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30.孙膑庞涓斗智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bìn),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猜你喜欢
  杂传第三十三·欧阳修
  卷二百七·毕沅
  提要·陈邦瞻
  尚史卷九十二·李锴
  第二十三册 天聪四年二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 外戚传五·纪昀
  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二百二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五一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续得各家书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封隆之传·李百药
  于休烈传·刘昫
  一一·钱穆
  第四节 代宗政治·吕思勉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三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齣~第二十七齣·沈龄

    第十九齣 脱缰【水底鱼】〔淨上〕赶脚爲生。我的马儿没处寻。通宵奔走。如何无影形。自家乃是襄阳城中一个赶脚的马夫。昨日将马放在城外喫草。不想酒醉。如今不见了。一路访问则个。〔丑上〕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子虚赋译文及注释·司马相如

    译文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境内所有的士卒,准备了众多的车马,与使者一同出外打猎。打猎完毕,子虚前去拜访乌有先生,并向他夸耀此事,恰巧无是公也在场。大家落座后,乌有先生向子虚问道:“今天打猎快乐吗?”子虚

  •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九·徐乾学

    宋纪二十九【起武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春正月癸酉命晁逈刘综李维孙奭同知贡举帝作诗朂以抡材之意始遣内臣二员承受奏报 乙亥宋白卒赐左仆射

  • 第九卷陈、隋·缪荃孙

    武帝永定元年(北齐天保八年)十月乙亥,即位于南郊,礼毕,舆驾还宫,升太极前殿,大赦,改元(改梁太平二年为永定元年)。丙子,舆驾钟山,祀蒋帝庙。戊寅,幸华林园,亲览词讼,临赦囚徒。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亲出阙前礼拜。辛

  • 第七卷 同治(中)·缪荃孙

    李鸿章奏(原稿末载月日)查咸丰十一年换定条约,镇江准于一年后立口通商。正月间,由美国参将巴夏礼等勘定镇江西门外上下空地,建造署栈。前抚臣薛焕当委常镇通海道会同办理,并奏明在案。嗣因所勘新关地基尚未兴工起造,又改在

  • 第2章 第一次同蒋介石见面·冯玉祥

    郑州会师之后,蒋介石带着兵从南京打到徐州,约我到徐州去,大家见面。我马上就开车,离徐州还有二十里,一个车站叫黄口,蒋介石由徐州开车到这里等我,我们在月台上见了面。我看着他穿一套黄军服,大檐军帽,四十岁左右,五尺多高,很瘦的

  • 张翰传·脱脱

    张翰,字林卿,忻州秀容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隰州军事判官。有人诬告一家兄弟三人拦路抢劫,张翰暗访得知真实情况,就向州里说明并释放了他们。历任东胜、义丰、会川县令,补任尚书省令史,又任户部主事,升为监察御史

  • 方域一四·徐松

    治河二股河附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河决棣州厌次县,又决滑州灵河县。至二年七月,遣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修塞之。役成,赐承昭钱三十万。 三年十月,诏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四年正月,诏左神武统

  • 卷之九·佚名

    尚貞王三十年,異獸從海出,坐馬齒山外礁。渡嘉敷郡訯理及橫目等巡視海濱,忽見異獸出於海中,坐居黑島外礁。其獸身体似乎黑犢,面與耳目如豚,四脚指間有幕蹼,而眼毛及鬚伹是潔白,而長五六寸許。尾直豎,而長一尺許。周圍三寸餘之大

  • 费起鹤·周诒春

    费起鹤 字云皋。年三十八岁。生于直隶通县。永久通信处。北京米市大街靑年会。兄起凤。业商。已婚。女二。初学于北京协和中学。协和大学。任山西太谷县中学及汾州中学教员。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鄂必林学校。

  • 学而第一·孔子

    本篇以论学为主,特别强调读书与做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学以致用。全篇原文共16章,本书选14章。 儒雅的君子风度 【原文】 子曰(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乎?” 【注

  • 卷三·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通书二公眀第二十一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公于人也此为不胜己私而欲任法以裁物者发眀不至则疑生眀无疑也谓能疑为眀何啻千里此为不能先觉而欲以逆诈亿不信

  • 佛教世俗谛的人生观之一·太虚

    ──十四年七月在庐山大林寺讲──人生观、是观察人的价值与意义,而决定如何及如何发达人生的。古今所说,种种不同,今就佛法言之。但佛法之真谛,离名绝相,凡有言诠,尽归俗谛,故今又就佛法之世俗谛言之。真俗二谛,摄佛法藏尽。

  • 卷第三十三·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律藏 述曰:&ldquo;毗尼一藏,元不局于声闻,但大必兼小,小不兼大。今约当分,且属声闻,实则大小两家之所共学。而菩萨比丘,绍佛家业,化他为务,尤

  • 卷第十·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三十六世 破山明法嗣 大隋澹竹密禅师 内江姚氏子。生而颕异。刚毅不群。好面折征难。因见木鱼堕地。忽打脱底蕴。寓天童八载。如鳞在渊。歉烧尾耳

  • 正气歌·文天祥

    五古。文天祥作。见《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作于燕京(今北京)狱中。诗前序文写土牢七种恶浊气味,表明身陷囹圄,全以“浩然正气”为精神支柱战胜险恶环境。全诗分四段。第一段写对“正气”的认

  • 宋艺圃集·李蓘

    宋代诗歌总集。22卷。明李蓘编。此书选录宋代诗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释衲33人,宫闺6人,灵怪3人,妓流6人(《四库全书总目》漏计1人),共为285人。编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摈宋,群然向风,而凡家宋诗

  • 骂意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杂说一切善恶之法。多似律中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