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又序(光绪戊申年印光法师序)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圆融。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犹太虚之远离诸相,不妨日照云屯。正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本觉心中,圆具诸法。乃如来所证之无上觉道,亦众生所迷之常住真心。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

  文昌帝君,于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于至善。功高德著,遂得职掌文衡。恐末学无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广训,示“吾一十七世”之言。妙义无尽,谁测渊源。注解纵多,莫窥堂奥。致令上下千古,垂训受训,皆有遗憾,不能释然。安士先生,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以奇才妙悟之学识,取灵山、泗水之心法,就帝君随机说法之文,著斯民雅俗同观之注。理本于心,词得其要。征引事实,祛迷云于意地。阐扬义旨,揭慧日于性天。使阅者法法头头,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惩。直将帝君一片婆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俾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悉皆释然,毫无遗憾。而又悲心无既,慈愿莫穷。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又以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落,苦毒何所底极。乃宗净土经论,采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迥出轮回,直登不退,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至于惠吉逆凶,缕析条陈。决疑辨难,理圆词妙。其震聋发瞆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

  不慧少读儒书,罔知孔孟之心传。长学佛乘,未悟如来之性体。迄今年临知命,见等面墙。徒有乐善之心,毫无利人之力。欲将此书刊刻流布,无奈贫无卓锥,兼以懒于募缘,因是多年,未偿所愿。西蜀居士李天桂,夙具灵根,笃修善行。企得无上佛法,朝礼普陀名山。于法雨禅寺,偶然会遇。若非宿缘有在,何以邂逅如斯。乃屈膝问法,询求出要。余因示以力敦伦常,精修净业,自利利他,唯此为要。若能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倘所行不符所言,乃奉法反以坏法。彼世之德不加修,而善不力迁者,非无修德迁善之资,乃无良师益友以身率之故也。即赠以此书,令详悉披阅。务使己之动作云为,与书之指示训诲,相契相合,无少参差,庶几可耳。彼遂若获至宝,庆幸无已,发愿刊板,用广流通。又祈作序,普告同人。因不揣固陋,略述颠末。其有欲致君泽民,修身齐家,教子孙以希圣贤,悟心性以了生死者,请熟读而力行之,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

猜你喜欢
  佛说略教诫经·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六卷·普光
  因明正理门论本·佚名
  今天不方便·佚名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三(论本第六第七第八)·窥基
  卷第八·祖琇
  卷三百七十八·佚名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道宣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佚名
  雪關和尚語錄卷二·雪关智訚
  人死何往的回答·太虚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知礼
  佛果击节录卷上·圆悟克勤
  普游品第十五·佚名
  广百论疏卷第一·文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观集原序·魏野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夫诗之作不与文偕大率情根于意言发乎情防而化之流为章句且绮靡者不以烟火为尚风雅者不以金石为多但务其陈古刺今去邪守正而巳非所谓者虽懐质文之宏辨负博胜之逸才故未能臻极于渊阈矣钜鹿魏野字仲

  • 五集卷三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古今体一百十四首【丁未四】驻跸盘山静寄山庄得诗二首乙己言旋意弗留今来又阅二年周陆游寓物山恒在【寓意於物而不留意於物陆游老学庵笔记语】杜甫恬心水任流

  • 卷六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六十八性道融结为河岳赋       【唐】黄 滔象帝以伐出物我陶开杳冥至精风散元气雨零一浊一清既定乾坤之体或融或结遂为河岳之形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

  • 御选金诗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六七言古诗一蔡松年晚夏驿骑再之凉陉观猎山间往来十有五日因书成诗兜罗葱郁浮空青晓日马头双眼明名山不作世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老松阅世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应笑年年空往来尘土劳生种陈迹山回

  • 李百药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作为一个由隋入唐的名门子弟,李百药(565—648 )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他幼年多病,但博学强记,号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时任内史令(宰相)。皇太子杨勇召他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失宠,出为桂州司马,旋即解职还

  • 刘二牧传第一·陈寿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臣松之案:祝公,司徒祝恬也。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岁次己未金熙宗亶天眷二年时已定都临安故自此岁首不书上所在春正月壬午朔诏大金已遣使通和割还故地应官司行移文字务存两国大体不得輙加诋斥布告中外各令知悉癸未新除起居郎莫将试司农卿充伴送使

  • 卷第二百五十五·胡三省

    唐纪七十一〔起玄黓摄提格(壬寅)五月,尽阏逢执徐(甲辰)五月,凡二年有奇。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二年〔(壬寅、八八二)〕1五月,以湖南观察使闵勖权充镇南节度使。〔咸通六年,置镇南军于洪州。闵勖时据潭州,而以洪州节授之,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五景泰六年八月甲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应天府并直隶凤阳宁国太平安庆卢州徽州池州诸府广德滁和诸州直隶潼关狭西甘州诸卫各奏今夏亢旱直隶淮安扬州苏常诸府南京神策龙虎及直隶诸卫各奏今夏旱至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十八 兼两淮盐课曹寅奏销两淮正杂钱粮文册·佚名

    管理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伍级.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臣曹寅谨奏:为遵旨会议奏销钱粮事。 案照两淮运司每年徵收正杂钱粮完欠数目,题定陆月奏销在案。所有康熙肆拾伍年分盐课钱粮,应臣照例奏销。除各商历年积欠银两,

  •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百官二。○寝园署掌守卫宗庙。 文宗定: *大庙署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 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寝园署属典仪

  • 物理论·杨泉

      天者旋也均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群生之所大仰[北堂书钞天部太平御览天部]  杨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其盖左转日月星辰随而东西桓谭难之雄不解此盖天者复难知也[太平御览天部]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

  • 释道家精神义·钱穆

    分目一、《庄子》内篇言精字义二、《庄子》内篇言神字义三、《庄子》书言精神二字与儒家言齐圣二字之比较义四、《老子》书言精字义五、《老子》书言神字义六、《庄子》外杂篇中精字神字及精神二字连用义七、《管子》

  • 第三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三(出因果经)尔时太子既出宫已。至于天晓。耶输陀罗及诸婇女从眠而觉。不见太子悲号啼泣。即便往启摩诃波阇波提。今旦忽失太子莫知所在。摩诃波阇波提闻是语已迷闷躄地。如是展转乃至达王。

  • 夏小正·佚名

    相传为夏代的历法。它根据天象、物候来定季节与月份。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和南中天的星象,并指明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 (可能即后世每月斗建的起源),为我们提供了从以观测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向以观测天象确定农时的

  • 须摩提经·佚名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第三十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