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化及传

宇文化及是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儿子。

性情凶狠陰险,不遵守法度,喜欢乘坐肥马,手持弹弓,在路上驱马乱跑,因此长安人说他是个轻佻浅薄的公子。

炀帝做太子时,化及任禁卫官,出入卧室。

屡屡升迁,到当太子仆。

化及因接受他人财物,多次被罢官。

由于太子喜爱他,不久便官复原职。

又因他的弟弟宇文士及娶南陽公主为妻,化及更加骄横,与公卿们相处时,出言不逊,多有欺凌。

看见人家有美女、小狈、肥马、珍贵玩物,便一定托人弄到手。

经常与屠夫小贩交游,以便谋求他人的利益。

炀帝即位后,授宇文化及太仆少卿之职,化及仗恃与炀帝的老交情,更加贪婪。

大业初年,炀帝巡幸榆林,化及与其弟智及违犯禁令和突厥人做生意。

炀帝大怒,囚禁他数月。

炀帝回到青门城外时,打算先杀化及兄弟后进城,等到脱掉他们的衣服,绾起他们的头发,准备行刑时,因为南陽公主的缘故,炀帝考虑很久之后又放掉他们,让化及和智及以及宇文述为奴仆。

宇文述死后,炀帝想起了他,于是提拔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

这时,李密据守洛口,炀帝很害怕,留在淮水南,不敢回都城。

而跟从炀帝的骁勇兵士大多是关中之人,长期客居在外,见炀帝又没有西归的打算,想反叛炀帝而西归。

当时总领骁勇之士的是武贲郎将司马德戡,驻扎在东城,司马德戡听说士兵们有谋反的势头,还不清楚,便派校尉元武达暗中询问骁勇之士,司马德戡知道其中情形后,便趁机图谋叛逆,与他所交好的武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互相煽动说:“现在听说陛下想在丹陽修筑宫殿,看来将不回京都了。

而陛下所统率的骁勇之士没有一个不想回京都的,他们暗中商议,打算一起逃亡。

我想告诉陛下,而陛下性情猜忌,厌恶听到兵逃的话,我担心的是未奏完就招致杀身之祸。

现在既然知道这件事,却又不上奏陛下,一旦事情发生,一定会被诛灭九族,进退都是被杀,将怎么办啊?”虔通说:“皇上果真这样,我们的确是为您担扰。”司马德戡对两人说:“我听说关中沦陷,李孝常在华陰反叛,陛下逮捕了他的两个弟弟,将要把他们都杀死。

我们的家眷都在关西,怎么能没有这样的忧虑!”虔通说:“我的孩子已经长大,现在的确自身难保,正担心早晚被杀,但无计可施。”司马德戡说:“我们有相同的忧虑,应当共商大计。

如果骁勇之士逃跑,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逃离。”虔通等人说:“的确像您说的这样,求生之法没有比这更好的。”于是一个个地招来劝诱。

又转告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人,日夜相聚赌博,结为生死之交,相互之间诚恳而亲密,说话开诚布公,毫不掩饰,在席上总是谈论反叛之计,大家都同意这样做。

当时李孝质被囚禁,炀帝令骁勇之士看守着他,内外相互传递消息,谋反之事更加紧急。

赵行枢是乐师的儿子,家产巨万,以前交好宇文智及。

勋侍杨士览,是宇文家的外甥,二人一起报告智及。

智及平常狂妄背理,听了很高兴,于是与二人同见司马德戡,约定在三月十五日举兵同叛,劫取十二卫武马,抢走居民的财物,结伙西归。

智及说:“不能这样。

当今老天的确要灭隋,英雄到处起义,同心反叛的士兵已有几万人,应趁机做大事,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时候。”司马德戡认为这是对的。

赵行枢、薛良请求以化及为主。

相互约定后,才告诉化及。

化及本来愚钝胆小,刚听时十分害怕,色变汗流,很久才平静。

义宁二年(618)三月初一,司马德戡想公开告诉众人,担心人心不齐,便另想欺诈之法以便威迫骁勇之士,对许弘仁、张恺说:“你们是良医,被皇上信任,如果你们说话迷惑众兵士,众兵士一定相信。

你们可进入备身府,告诉你们认识的人,说陛下听说骁勇之士将要反叛,酿了许多毒酒,要趁宴会用毒酒杀死他们,只和南边的人留在这里。”许弘仁、张恺公开散布这些谣言,骁勇之士听说后,相互转告,谋划反叛更加急切。

司马德戡知道时机成熟,于是在三月初十召来旧部,把谋反的行动告诉他们。

众人都趴在地上说:“只听将军的命令!”这夜,唐奉义主管关闭城门,于是和虔通约定,所有的门都不上锁。

到三更,司马德戡在东城内招集兵马,得到几万人,点火和城外相呼应。

炀帝听见外面有声音,问是什么事,虔通假装说:“只是草坊被烧,外面的人在救火,所以有喧哗叫嚣之声罢了。”宫内与外面隔绝,炀帝也就信了。

孟秉、智及在城外聚集一千多人,劫持候卫武贲冯普乐,一起布置士兵分散到城内大街小巷去捉人。

到五更中,司马德戡交给虔通一批士兵,去代替各门卫兵。

虔通趁机打开门,带领几百骑兵,到成象殿,杀死将军独孤盛。

武贲郎将元礼于是领兵上前,宿卫者纷纷逃走。

虔通命令士兵在左边排列,奔入永巷,问:“陛下在哪里?”有美人出来,用手一指说:“在西阁。”虔通跟着宫妃去拘捕炀帝。

炀帝对虔通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为什么反叛我?”虔通说:“我不敢谋反,只是将士思念故里,尊奉陛下您回京师罢了。”炀帝说:“我和你回京师。”虔通于是布置兵士守住炀帝。

到早晨,孟秉用甲骑迎接化及,化及还不知道事情已经成功,战战兢兢连话也说不出来,有人来拜见他,化及只是低着头按住鞍回答说:“罪过呀!”当时士及在公主府中,不知道这件事,智及派家丁庄桃树到公主府上刺杀公主,庄桃树不忍心,捉住她去见智及,很久才被释放。

化及到城门,司马德戡前去迎接,引入朝堂,称为丞相。

命令将炀帝推出江都门在群贼面前示众,又将炀帝推回江都门。

之后,派令狐行达在宫中杀死炀帝,又拘捕与自己不同政见的朝臣数十人和所有外戚,无论年龄大小,全部杀掉,只留下秦孝王的儿子杨浩,立为皇帝。

十多天后,叛军强夺了江都百姓的船只,从水上向西而归。

到显福宫,宿公麦孟才、折冲郎将沈光等密谋击杀化及,反被化及杀害。

化及于是占据六宫,像从前炀帝一样,常在帐中面南正襟危坐,如果有人陈述事情,化及沉默不答。

官吏退朝后,化及才收起启状,与唐奉义、牛方裕、薛良、张恺等人一起讨论决定。

船行到徐州,水路不通,又强取百姓的牛和牛车,得到二千辆车,将宫女珍宝一起载上。

那些作战的武器,全部让军士背着。

路途遥远,士兵疲惫至极,三军将士开始怨恨。

司马德戡大失所望,私下对赵行枢说:“您使我犯了一个大错误。

现在治理乱世,一定要借助贤能之人,化及平庸愚昧,众小人在他身边,事将败亡,该怎么办啊?”赵行枢说:“成败在我们,废掉他有什么难处!”于是同李本、宇文导师、尹正卿等商量准备用后军一万多人偷袭杀死化及,改立司马德戡为主。

许弘仁知道这件事后,秘密告诉化及,化及捕获了司马德戡及其手下余党十多人,全部杀掉。

领兵向东郡进发,通守王轨献城而降。

元文都推举越王杨侗为主,授李密为太尉,派李密攻打化及。

李密派遣徐世绩据守黎陽仓。

化及兵渡黄河,欲保住黎陽县,分兵包围徐世绩。

李密的军队驻扎在清淇,与徐世绩用烽火联系。

化及每次攻打黎陽仓,李密就率领军队去援助。

化及屡战不利,部将于弘达也被李密俘虏,送到杨侗那儿,杨侗用锅烹煮了于弘达。

化及军粮用尽,渡过永济渠,与李密在童山决战,于是进入汲郡寻求军粮,又派人拷打东郡官吏和百姓,向他们索取粮食。

王轨怨恨化及,打开城门投降李密。

化及十分害怕,从汲郡带领众兵企图占据汲郡以北的各州。

他的部将陈智略率领南方骁勇之士一万多人,张童儿带领江东骁勇几千人,都投降李密。

化及还有兵马两万,向北到魏县。

张恺等人与他的部将陈伯密谋逃走,事情败露后,被化及杀害。

化及心腹之人渐渐没有,兵力一天比一天窘迫,化及弟兄别无他计,只是相聚酣饮,让宫女奏乐相陪。

酒后,化及指责智及说:“我当初本不知道,是你设计,勉强立我为主,现在所向不成,兵马一天比一天少,又蒙受弑君的罪名,天下难容,今将灭九族,难道不是你的缘故吗?”化及拉着两个儿子哭泣。

智及愤怒地说:“事情成功的时候,相互不责怪;等到大事将败,就推卸责任。

为什么不把我杀死去投降窦建德呢?”兄弟两个多次争吵,说话没有大小之分,酒醒后又饮,把这作为常事。

而部下大多逃跑了,化及自知必败,感叹地说:“人生来就是要死的,难道不能做一天皇帝吗?”于是毒杀杨浩,在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改元天寿,设置文武百官。

化及在魏州攻打元宝藏,四十天攻不下来,反而被元宝藏打败,失去了一千多人。

于是向东北方向逃到聊城,将要招募海边众贼。

派士及占领济北,寻找粮草。

大唐派淮安王神通安抚山东军民,并招降化及。

化及不听从,神通进兵包围他,十多天不能攻克化及而退兵。

窦建德集合全部人马攻打化及。

在这之前,齐州贼帅王薄听说化及有很多宝物,假意投降归附化及,化及相信了王薄,与王薄辈同居守。

到这时,王薄带领窦建德军队入城,活捉了化及,全部俘虏了化及的部下。

首先抓住智及、元武达、孟秉、杨志览、许弘仁,全部斩首。

用囚车押化及到河间,罗列化及弑君的罪名,连同他的两个儿子承基、承趾一起杀掉,将首级传到突厥义成公主那儿,在虏庭示众。

士及从济北西归长安。

猜你喜欢
  志第二 礼仪二·魏徵
  第一百二十四回 疑案重重督军自戕 积金累累巡阅殃民·蔡东藩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六·苏天爵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四·徐乾学
  卷十一·郝经
  序·缪荃孙
  ●郑氏史料续编卷九目录·佚名
  八三八 贵州巡抚李本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十国春秋卷七十九·吴任臣
  宇文融传·欧阳修
  裴耀卿传·欧阳修
  王聀传·欧阳修
  卷四十六·佚名
  弁言·佚名
  卷0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郭谏臣

    臣等谨案鲲溟诗集四巻明郭谏臣撰谏臣字子忠长洲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江西叅政初为袁州推官时愤严氏乱政乃宻籍严世蕃奸逆不道事因御史林润上之世蕃遂伏法及转吏部主事迁员外郎数上书论列时事语多切直又与张居正忤乃有江

  • 列传第二十一·魏徵

    ○卢恺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

  •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赵尔巽

      ◎地理二十六   △青海   青海:禹贡西戎之域。袤延二千馀里。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三代属西羌。汉为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四郡之西塞外,蜀郡之北徼外,属先零、烧当等诸羌地。王莽

  • ●卷二百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八。   直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癸巳尽十二年八朋。   林泉野记曰:飞相州人为韩魏王家佃户靖康末张所招讨河北飞投入效用建炎初所都统制王彦以飞将从彦与金人战太行累立功後彦疑忌飞才乃率其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弘治十一年二月丁卯朔释奠先师孔子遣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李东阳行礼○狭西宁夏西路地震有声○戊辰祭 太社 太稷○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升大理寺右寺寺正祝祥为湖广按察司佥事○狭西宁夏洛阳川墩有流星大如斗

  • 卷十九·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十九宋 黄震 撰宋朝神宗 司马光为御史【元年】赵抃入諌院【二年】冨弼继韩琦为相【三年】久旱罢上夀【六年】 不受尊号【温公请】 试士以防广亲亲以睦九族尊经术以作人才防力役以便民通货

  • 汪大猷传·脱脱

    汪大猷,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人。绍兴七年(1137),他因父恩补官,任衢州江山县尉,通晓吏事。考中绍兴十五年进士,被授官为婺州金华县丞,他对争财产的人讲明长幼之礼,争财产的人心悦诚服地离去。李椿年施行经界法,约束的很严,传檄文让

  • 郭药师传·脱脱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国招募辽东人当兵,让他们对女真人产生抱怨。这些辽东兵号称“怨军”,郭药师是这支军队的首领。斡鲁古攻打显州,在城下打败了药师的军队。辽国皇帝逃跑去保天德,耶律捏里自称为王,把“怨军”改称“常胜

  • 玉坡奏议卷二·张原

    明 张原 撰止殷通等乞陞职世袭疏臣伏见兴府旗军军校校尉军人厨役殷通等一千三百余名俱縁从龙之故防恩填注锦衣卫食粮当差各赏银两彼乃不知止足援引乔成例连名具奏又乞陞职世袭近该给事中安磐论奏奉圣防该部知道钦此

  • 第三节 人 口·吕思勉

    版籍之法,唐代为详。《旧书·职官志·户部》云: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通鉴》:开元十六年(728年),是岁,制户籍三岁一定,分为九等。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户籍在府、州、县属户曹、司户,见《新书·百官志

  • 陈在新·周诒春

    陈在新 字化民。年三十八岁。生于北京。已婚。子二。初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得学士学位。任该校教员。宣统二年。以汇文大学公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教育及数学。民国元年。得硕士学位。是年回国。任北京汇文大

  • 第五十八卦:《兑卦》·佚名

    兑:亨,利贞。【白话】《兑卦》象征喜悦:亨通畅达,利于坚守中正之道。《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白话】《象辞》说:《兑卦》的卦象是兑(泽)下兑(泽)上,为两个泽水并连之表象。泽水相互流通滋润,彼此受益,因

  • 卷六·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六    宋 郑伯谦 撰内外上【论三官兼统内外】或问小宰宰夫推广太宰之法而耸动警饬百官府之治其于事则为宜而于势则为顺矣至于王宫之戒令政令则自有宫正宫伯以掌之王内之政令则又有内宰

  • 卷二十六·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六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士丧礼第十二之一郑目録云士丧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丧于五礼属凶疏曰天子诸侯之下皆有士此当诸侯之士知者下云君若有赐不言王又

  • 卷二十九·佚名

    释初品中随喜回向等【经】&ldquo;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布施时,欲以随喜心过其上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持戒时,欲以随喜心过其上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印光

    张慧滋居士余世居南通,家道小康。性近纨袴,情耽五欲,且贪嗜滋味,宛然饕餮[1]之徒。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客则山珍海错[2],罗列棋布。常事杀生,翻(反而)以为荣,不自知其罪也。偶于宴居[3]时,忽获邻人持乘愿再来化身示现之印光

  • 卷八·彭绍升

    居士传八荆山居士传荆山居士陆法和者。不知何许人也。齐梁间隐於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一与戒行沙门同。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定。人莫能测也。既居荆州高要县紫石山。无故舍去。俄而有蛮乱矦景之降梁也。居士谓南郡朱

  • 正法华经·佚名

    凡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九册。为法华经现存三译本中之最古者。本经译于太康七年(286),由聂承远传译为华语,张仕明、张仲政笔受,竺力、帛元信共同参校。本经之原本乃于阗国王宫所藏六千五百偈之贝叶本,经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