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辯中邊論品目

  辯相品第一

  辯障品第二

  辯真實品第三

  辯修對治品第四

  辯修分位品第五

  辯得果品第六

  辯無上乘品第七

  中論自性無.諸法緣生故。中邊虚妄分別有.許滅解脫故。許滅則非實.二取若實.則

  不可得而滅故。許解脫則非無.解脫是空性.真如非無故。虚妄分別.一分是無謂之

  二取.一分是有謂之空性.旣有空性又二取相應.心性本淨而客塵所染.是故謂之

  妄.謂之幻.謂之亂。知相應所染而不爲之轉.是故謂之滅。空性淨心朗然呈露.是故

  ********************

  謂之解脫。亂識若無.一切法無。一者無亂識故無依他起.由有諸識.一切界趣雜染

  所攝依他起相皆得顯現故。二者無亂識故無徧計所執.依於依他似義顯現故。三

  者無亂識故無圓成實.卽於依他似義永無故。四者無亂識故無染淨.諸佛設教三

  藏三乘皆不得成.聖教依於染淨而施設故。五者無亂識故無染淨.乃無障無真.染

  以二障顯.淨以四實呈故。六者無亂識故無染淨.而對治則無.染是所治.淨能對所

  故。七者無亂識故無染淨.諸菩薩行因果差別皆不得成.淨趨向以起事.染多少以

  定位故。八者無亂識故無染淨.而極果則無.純淨爲三乘極故。九者無亂識故無唯

  識.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別故。十者無亂識故無法相.一切諸法依於俗諦而建立

  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直下明心原無多事.然法爾有如是虚妄分別.遂法爾必如

  是施設善巧。誰能了此如幻有而非真.誰能建立三乘諸多漸次.使我異生行是方

  便道.直趨大王路.是故中論殷重辯中邊論更殷重也。中論我說卽是空.二取本空

  宛然而寂然.中邊此中惟有空.空性實有寂然而宛然.然其爲如幻.其爲中道則一

  ********************

  也。中論眼耳等諸根異相而分別.未及陀那.中邊一則名緣識第二名受者.已詮第

  八.然其爲法相.其爲受用緣起則一也。受用緣起者.但詮煩惱障.說有支緣起惟是

  生死.小乘詳之.特詮阿賴耶.說自性緣起必抉種子.唯識詳之.並詮二障通解三科.

  說受用緣起顯明現行.法相詳之.是故中論中邊皆法相家談也。中邊如何讀耶。法

  以相顯.教由染淨.九相詮妄以立染.五門詮空以立淨.是爲根本一切所依.如是以

  讀辯相品第一。染以爲先.五障九障通乎三乘.因障別障徹乎始終.淨則居次.聲聞

  四諦.菩薩四實五法七如十善巧.是爲聖教境.如是以讀辯障品第二.辯真實品第

  三。三十七菩提爲因果.趨涅槃城對治不異.十八位爲差別.前九小位後九大位.是

  爲聖教行.如是以讀辯修對治品第四.辯修分位品第五。漏無漏治.但有所得並立

  果名.是爲聖教果.如是以讀辯得果品第六。本事分已.抉擇正行。一抉因果差別有

  十二最勝.二抉聞思修有十法行句.三抉止觀有十無倒十金剛句.四抉二邊有七

  分別.五六抉差無差.地度而外及於一切.是爲六正行無上。抉真如十度三慧十地.

  ********************

  是爲十二正行持無上。抉四緣無闕證得種姓.循次證極示現菩提.是爲十正行果

  無上。如是以讀辯無上乘品第七。辯中邊論義文如是。

  ********************

猜你喜欢
  界身足论后序·佚名
  卷十六·佚名
  卷五十四·佚名
  莲峰和尚语录序·佚名
  卷五·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三·念常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无尽品第六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五·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四·法云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九·瞿汝稷
  拥护品第八·佚名
  卷第三十·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袁嘉谷

    诗有出韵者,纪晓岚谓之奸韵,或谓之犯韵。顾古人有故为落韵者,《鉴诫录》载李如实落韵诗云:“路旁伤羸牛,羸牛身已老。两眼不能开,四蹄行欲倒。牛曾少壮时,岁岁耕田早。耕郁春秋田,驾车长安道。今日领头穿,无人饲水草。喘

  • 卷第三十·陈与义

    ○梅花一枝斜映佛前灯,春入铜壶夜不冰。昔岁曾游大庾岭,今年聊作小乘僧。○得张正字诗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江梅风雪集岁暮,江梅开不迟。朝来幽

  • 杜甫·闻一多

    引言明吕坤曰“史在天地,如形之景。人皆思其高曾也,皆愿睹其景。至于文儒之士,其思书契以降之古人,尽若是已矣。”数千年来的祖宗,我们听见过他们的名字,他们生平的梗概,我们仿佛也知道一点,但是他们的容貌、声音,他

  •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免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今献备遗卷十一·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周新周新字志新南海人也初名日新文皇帝尝独以新字呼之遂更名焉国初以贡入太学选授大理评事以刚直称永乐甲申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权贵皆畏之称之曰冷面寒铁公或以怖小儿曰冷面寒铁公来皆走匿擢云南按察

  • 况钟传·张廷玉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当初以一名小吏侍奉尚书吕震,吕震惊奇他的才华,推荐他任仪制司主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1430),皇上因知府多不称职,正好苏州等九府都缺知府,这些都是大府,便命各部、院的大臣推举廉能的属下来补任。况钟

  • 搔首问·王夫之

    “知仁勇之仁,乃君子成德之极;清任和之清,为学者入德之基。”此思宗皇帝与黄公道周论学语也。天下不知有清,而上不能全其仁,以致于倾覆,哀哉!壬辰冬,于安定侯所见思宗皇帝御书硬黄龙纹笺,书唐人“天涯尽处无征

  • 卷四十七·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七   宋 王与之 撰夏官司马上薛平仲曰春官掌礼所以为厚天下之仁礼不足而后政及之所以为正天下之义仁以起天下不忍不由礼之心义以制天下不敢不由礼之心政

  • 放逐天堂·佚名

    一休禅师行脚在外,由于天色已晚,就借宿农庄。深夜被一连串的哭声吵醒,原来是邻家的主人因病去世,一休便说:&ldquo;真是不幸,我去诵卷经超度他吧!&rdquo;由于这位亡者生前是以捕鱼捉鸟杀生为业,故卧病时,常为过去

  •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法黠。可。

  • 山家绪余集卷上·善月

    四明沙门栢庭 善月 述教篇开权通论(十篇)夫开权者何所以明如来出世大用五时化物之元意也其旨出法华而名义起自一家焉在昔先达未掌持论以其无可疑者然辨论出於近代诸师其说有施开用与之意权实同异之辨文相多端祖意难

  • 卷之三·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三 音声佛事门 请佛文 切以道场广辟。法席宏开。毳流鴈列以成行。檀信鹤立而作礼。金铙罢击。玉磬徐敲。腾清韵以锵锵。合梵音而落落。一轮千福相。十号万雄尊。端座莲台。轻垂霞服。髻耸

  • 行狀·佚名

    公諱通微,字萬如,禾中人,族姓張氏。父卒,公方孩提其母金攜之育外家,至踰齠齔,未知所學,乃從其諸父習世間資生之業。既而矢志出塵。年十九,依本郡興善寺。涵初上人剃染,凡四載。過苕上圓證寺會有所感瀝血手書法華經,繼以讀誦。歷

  • 张庄僖文集·张永明

    文集。 明张永明(1499—1566)撰。五卷。永明字钟诚。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擢南京刑科给事中。连劾张瓒、严嵩等。官至左都御史。永明素清谨,以整饬纲纪为己任。卒谥庄僖。是集约六万四千字。含疏四卷,家训

  • 吴子兵法·吴起

    兵书。亦称“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 《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吴起著。故又称“吴起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 48篇,后大都散佚。今本《吴子》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6篇,近5000字

  • 上清豁落七元符·佚名

    列符图。后有考证文字,称前七图为七元符,后六符出《消魔经》,最后一符为酆都符,引《真诰》。

  • 阿耨颰经·佚名

    佛说阿耨颰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与中阿含经之阿奴波经同本。说提婆达多,断善根堕于地狱,及说如来大人之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