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四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四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临济宗

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

杭州云林证南参禅师

上堂。若论升祖父堂。据祖父室。三十八年前。蚤已亲到一回了也。何用辞禹穴渡钱塘。经百里踰三城。而後谓之一会灵山俨然未散。然则我法叔硕和尚之命。岂徒然哉。继席开堂。则吾岂敢。聊向泉亭执帚。分所应也。遂以拂子拂曰。云门三句。扫向一边。洞山五位。扫向一边。法眼六相。沩仰一十九门。扫向一边。直饶滹沱老子。三元三要。四料拣。虽不路傍搕[打-丁+(天/韭)]。要非屋里家珍。到这里。也不得放过。只如今日建立一句。又且如何。大喝一喝曰。新云林且令行一半 晚参。高峰大师道。工夫不到不方圆。而今工夫到了也。且道。是方是圆。良久曰。西冷桥外断头船 晚参。古人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已中秋。了分外明的月。聻。大众要见麽。豆荚剥老菱咬。几个知他滋味好 上堂。将心来。与汝安。那个葫芦醋不酸。将罪来。与汝忏。不是我衣莫晒[日*良]。更言五十自知非。老鼠衔着油灯盏。凡莫知。圣岂会。大喝曰。不是个中人。休教来插嘴(三目渊嗣)。

建昌云居九屏燕雷鹏禅师

结制上堂。欲知护末。犹当慎初。脚跟努力空里步。跃出那边三脚驴。威音王佛。犹是他奴。大唐国内。割稻栽畲。不入荆棘林。不坐曲彔牀。头正尾正。阿谁直下分疎。掷拄杖曰。穿却鼻孔 解制上堂。匡众十年来。得个住山法子。不学汾阳置酒肉纸钱。赶散闲神野鬼。不学叶县水泼旦过堂。驱验英灵。又不学诸方巧黠罗致。掠虗雏儿。多多打发。但只去者任去。不用钩子钩伊。住者任住。不用锥子锥伊。设有知得饭是米做的。更须七棒对十三。索取饭钱着(晦山显嗣)。

抚州疎山白云颐西器禅师

上堂。举白侍郎。参见道林。礼拜起曰。乞和尚开示。林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恁麽说话。三岁孩童也解道。林曰。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师曰。道林太煞直截。侍郎当面错过。若问山僧。但向他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设有个汉出来道。长老何得走人旧路。山僧便合掌曰。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 疎山墖颂曰。使尽三文全体露。同风千里合知音。层层影落秋江水。一道寒光翠锁深 赵州访二庵主颂曰。悬羊头卖狗肉。口甜如蜜。心狼如毒。前箭犹轻後箭深。讨人便宜不知足(晦山显嗣)。

饶州莞山宝应异目宗禅师

示众。见闻觉知。乃生死之本。见闻觉知。乃解脱之源。苦瓜连根苦。甜瓜彻底甜。与麽会去。如隔天渊 示众。拦腮一掌。劈胸一拓。可笑灌溪只得半杓。何故。关南鼓。普化铎(晦山显嗣)。

饶州南天异峰逈禅师

示众。无手人行拳。掴倒须弥山。无口人发渴。吸乾大海水。识得渠面目。千华生碓嘴。且道。是甚麽面目。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 云门乾屎橛颂曰。这一橛。太直截。硬似泥。软如铁。蓦地拈来。虗空逼塞。咄咄莫覰着。覰着则眼瞎。(晦山显嗣)。

鄂州梅亭嗣昌云白映禅师

小参。昨日晴。今日雨。鸡寒上树。鸭寒下水。仔细思量。生擒活捉。一串穿却鼻孔。抛向十字街头。高声曰。不作贵。不作贱。还有人酧价麽。良久曰。山僧今日失利 示众。识得一。万事毕。人天众前。讨甚巴鼻。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余。无言童子口喃喃。新罗鹞子过多时。昔日丹霞烧木佛。偶然院主堕须眉 小参。高悬古镜。突出难辨。汉来胡来。不隔一线。从空放下。无背无面。直饶一击粉碎。谁知七片八片。抛向粪埽堆头。剔起眉毛不见。迸出顶门三只眼。倒骑泥牛入佛殿(晦山显嗣)。

杭州香积玉山玢禅师

上堂。无生国里。荆棘参天。粪埽堆边。光明动地。虽乃一道平等。不许抝曲作直。饶是净名杜口於毗耶。也须脚下一椎。释迦掩室於摩竭。亦要当头一劄。何故。从来官不容情。杀人须待见血 上堂。衲僧家。不识这个消息。东触西触。天惊地动。一朝打破漆桶。鼻直眼横。始知瓦解冰消。若便与麽会去。正是用管窥天。须知更有事在。且道。毕竟如何彻证。遂顾左右曰。半百白头云覆顶。万家冷竈火生烟 兴化摈维那颂曰。戈戟森森奋虎威。霜锋不展势崔嵬。金鞭倒插乾坤黑。葢代功高脑後槌 德山托鉢颂曰。碧海无风浪拍天。几回翻转钓鱼船。浑身是口难分诉。一日恩深万劫冤 赵州洗鉢颂曰。十分容易万分难。无限痴人苦自瞒。饶你於斯能荐取。须知更有一重关 问如何是函葢乾坤句。师曰。东山高西岭濶。曰如何是截断众流句。师曰。无你插足处。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师曰。阿爷不是自家亲(晦山显嗣)。

鄂渚大洪山报国润堂证禅师

上堂。世尊设教。露布葛藤。达磨安心。眉间挂劒。引得後代儿孙。分门列户。至我先师老人。横拈七事。法战当场。饶他钝钢打就底。也着枪头乱点。山僧既是他种草。敢不依样画猫。开炉已来。逼得几个尿牀鬼子。破家散宅。余者趂入水牯牛队里。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解制上堂。把住绳头。是佛亦打。是魔亦打。管甚船来陆去。九十日内。饥也一餐。饱也一餐。且喜随家丰俭。放开一线。紧峭草鞵。逢人且乞一文。没踪迹处。切莫藏身。遇佛堪消三拜。吾在诸方二十年。只明个事。汝等若到他家。逢人切莫错举 除夕示众。一年今夜已毕。没者闲工夫。说祖翁底长话。只要诸人识得。鼻孔眼睛。原在自己面上。从来不借他人的出气。立地翻得转禅牀上。老汉痛椎一顿。大夫夫儿捋虎须。不为分外。万一不然。明朝又添一岁 问头尾一齐收。如何是把住句。师曰。铁蛇横古路。曰两头俱坐断。如何是放行句。师曰。追风天马戴麒麟。曰威音那畔事。请师又重拈。师打曰。话堕了也(晦山显嗣)。

扬州圆通北来别传续禅师

湖广元江徐氏子。小参。举德山托鉢公案毕。师曰。机轮转处。龙象磕额。瓜牙相叩。雷轰电掣。折转旌旗。搏天跨月。搀鼓擎王。还他个贼。拦胸把住曰。贼贼。免教丛林证龟为鼈 小参。梅蘂欲放未放。春风似来未来。不如截断岐路。看取拄杖花开。直得灯笼夜半结子。露柱午後怀胎。不知是男是女。切忌胡乱疑猜。山门佛殿从新起。僧堂厨库两边排。蓦喝一喝曰。要识圆通这句子。大家出手舞三台(紫盖衡嗣)。

朱华山芥巢宗禅师

越州蒋氏子。壮年弃室出家。礼佛日衡。参无梦无想公案。有省。即呈偈曰。一轮明月照西溪。黄鹤峰头黄鹤栖。展翼不知何处去。擡眸犹见海天低。衡曰。如何是大用现前。师曰。石虎驼儿过别峰。衡笑而颔之 柏树子头曰。赵州舌头硬似铁。滚滚机轮无间歇。放去收来得自由。杀人活人不见血。有人更问西来意。拈起柏子蓦头楔。问诸人撇不撇。珊瑚枝枝撑着月(紫盖衡嗣)。

江都上方铁壑普禅师

盱眙朱氏子。母冯。孀居守节。备历艰虞。既长。念生死事大。依邑之嘉佑薙染。後参灵隐志。机契而印可焉 问如何是学人得力处。师曰。礼拜头须着地。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句。师曰。脚跟下须带眼走。僧拟议。师便喝 无梦无想颂曰。灯笼沿壁上须弥。高唱虗空没字碑。唤起木童吹鸟道。前峰石女报生儿(石揆志嗣)。

信州玉山白云隆济绍灯明禅师

福建汀州吴氏子。依卧龙山剃度。参僊潭晋得法。入室次。晋问。无梦无想。无见无闻。如何是大用见前。师曰。鼻孔里翻身。晋曰。香严上树。如何话会。师曰。再犯不容。晋曰。文殊乃七佛之师。因甚出女子定不得。师曰。莫谤他好。晋曰。罔明乃下地菩萨。为甚出得。师曰。贼是小人。晋首肯焉 问猛虎当路时如何。师曰。却被山僧骑着。曰将谓猴白。更有猴黑。师曰。草贼大败。僧作虎声。师打曰。者畜生 问如何是佛。师曰。坏苕菷。曰某甲不会。师曰。要用便用。说甚不会。僧於言下有省(载一晋嗣)。

京都报恩楚林睿禅师

小参。笠下清风。胸次无尘。始见杖头明月。顶门具眼方窥。汝等各各眼光。烁破四天下。还见兴化老做处麽。众无对。师曰。一似瞎汉 小参。三日前三日後。仔细看来全漏逗。十字街头石敢当。始终不解藏家丑。报道达磨无心释迦有口。说了四十九年。狼籍八斛四斗。赚得神光立雪深。一个浑身尽分剖。山僧无法施行。总付粪箕笤箒 解制上堂。天无门地无户。乱走衲僧。向什处去。饶汝道个不是。西天便归东土。也被兴化拄杖子穿却鼻孔。撺拄杖下座 小参。结冬来半月了。半月前不问你。半月後。道将一句来。一僧曰。待某甲礼拜和尚。师便打。一僧曰。山门前。佛殿後。师曰。前後一齐收。僧便喝。师便打。乃曰。山门前佛殿後。向上向下。全提半提。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德山棒临济喝。是什破草鞋。总拈置一壁。毕竟如何。归堂吃茶 小参。[感*鸟][感*鸟]鸟。[感*鸟][感*鸟]鸟。终朝兀兀栖烟岛。脚下鱼行总不知。耽耽只视池塘草。守到天昏地黑时。空腹高心飞去了。知他何处是归林。前路茫茫添懊恼。知是鱼形是蚌形。伤哉如何好。争免山禽舌噭噭 早参。今朝三月一。光阴真可惜。春山远若眉。春雨浓如汁。春日不曾晴。春色从何觅。卓拄杖一下曰。潦倒灵云见不全。桃花几阵空狼藉 小参。瞒瞒顸顸。问讯灯笼。眼睛在甚麽处。[怡-台+龙][怡-台+龙]恫恫。礼拜露柱。脚跟下错过。不知。空王殿上。打得个背翻筋斗。百草头边。许你同坐同行(歗堂汾嗣)。

太平乳山普明载月舟禅师

上堂。有一句子。从上诸佛列祖。古今天下老和尚。横说竖说。隐显说。方便说。种种譬喻说。总未曾说到。乳山今日不惜口业。与诸兄弟道破。良久曰。耳朵两片皮。牙齿一具骨 上堂。考钟伐鼓。攒簇将来。事不获已。聊通一綫。呵呵大笑。归方丈 晚参。一冬来。烧榾柮火。拥百衲被。饥来吃饭。困来打睡。曾无少法当情。那来禅道理会。诸兄弟。攒簇上来。将谓我惠汝三昧。众引首。师以竹篦旋风打散 小参。住山无奇特。一日鉢盂两度湿。丰俭但随缘。物物头头皆具足。乃目顾大众曰。幸是人家男女。便归方丈 小参。即心即佛错。非心非佛错。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错。诸人还会麽。若还不会。更听一颂。乳山三错。笟篱木杓。一任诸人。横卜竖度 小参。南泉十八上。便解作活计。奢而不俭。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俭而不奢。有人道。得平展句。掉臂出乳出门 小参。乳山一往家风别。弄瓦搬砖无刻歇。有人若问西来意。放下泥盘笑不彻 上堂。天之高。地之厚。折旋俯仰谁解构。灯笼三。露柱四。认着依然还不是。卓拄杖一下曰。切须仔细 上堂。洞明堂奥。迥绝羣趋。扶竖宗乘。肯资余力。缆得大纲在手。自然横拈倒用。杀活全彰。东掷西抛。权衡有据。有时建立。则如山如岳。全主全宾。有时扫荡。则无剩无余。绝朕绝兆。变化若神龙出海。脱略同香象截流。轨则弗存。印文毕具。且毕竟以何为验。喝一喝曰。由临济至今。七百有余[示*冀] 先慈忌日上堂。举那吒太子。柝骨还父。柝肉还母。然後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师曰。骨肉既还父母。且唤甚麽作本身。今日山僧饮水思源。深恩罔报。也不柝甚骨肉。亦不运甚神力。只将我母。旷大劫来。不沉不掉。一段光明。直下穿透黧奴白牯髑髅。烁破灯笼露柱眼睛。且汝等寻常面门出入的。又是甚乾矢橛。连声喝。下座(山庵林嗣)。

泰兴建安澹风位禅师

小参。即心即佛。毗卢堕在凡夫。非心非佛。普贤失其境界。蓦拈拄杖。卓一下曰。若向这里彻去。即便抝折拄杖。高挂鉢囊。若也如何若何。奚啻白云万里 小参。破故纸糊窗。防风不住黑。牵牛过岭。滑石难行。拈拄杖曰。看看。拄杖四百四病一时顿发。还有相救者麽。众无语。师曰。观音观音(醉热粹嗣)。

苏州华山泐潭自求膺禅师

上堂。百千妙义。总在心源。一句无私。十方坐断。山门头合掌。佛殿里烧香。且道。有法说。无法说。莲华峰高高处。观之不足。默然洞低低处。平之有余。豁开鸟道。拨转龙池。一树两树花。千茎万茎竹。红底自红。绿底自绿。斜底自斜。曲底自曲。南北东西参学人。画蛇不用重添足 示众。举临济示众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云。如何是无位真人。济下禅床擒住云。道道。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甚麽乾矢橛。便归方丈。师曰。临济大师。如将谷响千斤。换得空花万片。若作佛法商量。还未梦见在。何也。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僧鉴青嗣)。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四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四补遗

临济宗

南岳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京都报恩楚林睿禅师

示众。举马祖因僧问离四句绝百非话毕。师曰。马祖父子。不动干戈。全锋敌胜。这僧。只要深入重围。不顾脑门中箭。祖曰。藏头白。海头黑。也是铁作面皮 示众。举世尊覩明星因缘毕。师曰。诸方尽道。话作两橛。何似徐六担板。殊不知大小世尊。开得一张口。打失两茎眉 示众。举婆子烧庵话毕。师曰。一人暗藏春色。一人明露秋光。虽然。咸归造化。要且时分不同。若到报恩门下。二俱吃棒 示众。举盘山上堂。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慈明曰。向上一路。千圣不然。大慧曰。向上一路。热碗鸣声。师曰。诸大老。各各张吞佛祖底口。剿凡圣底舌。及至向上一条捷径大路。依旧提掇不出。山僧。要与诸人觌面拈出。如何是向上一路。看脚下。便归方丈 示众。举药山化主与甘贽行者因缘毕。师曰。者僧着贼犹可。药山着贼更甚。具眼者。试辨看 示众。学南泉示众曰。三世诸佛不知有。黧奴白牯却知有。师曰。余住法兴时。举问琮监寺。如何是三世诸佛不知有。答曰。黄金殿上青苔老。如何是黧奴白牯却知有。答曰。铁壁峰前水草香。又问辉维那。答前语曰。拖犁拽耙浑闲事。答後语曰。带水沾泥总不妨。余曰。你者两个汉。作恁麽语话。披毛带角。无有了日在(俞昭汾嗣)。

竟陵宝严顽谷璘禅师

青阳邑侯。请上堂。竖起拂子。召众曰。看看。这汉无端[跳-兆+孛]跳。撞倒妙喜国土。现蹟转轮。号无诤念。一时统领王及千子。来到宝严。自谓我於宝藏如来所。发阿耨多罗三菩提心。诱谕惟心法门。宏道教外旨趣。声未息。被山僧一掴。直得瓦解氷消。连声呌曰。屈屈。且道屈个什麽。掷下拂子曰。三段不同。收归上科 解制上堂。结却布袋口。三世诸佛不知有。解却布袋口。狸奴白牯却知有。逗到功成行满时。依旧面南看北斗。恁麽见得。犹是矮子看戏。直饶向未结已前。掀倒禅床。喝散大众。宝严拄杖。未肯轻放。若到诸方。不得错举 上堂。纂子峰高。万山环簇。卓锡泉深。孤云出没。艮覆盋盂峦。逼塞咽喉唇吻。脱屣罗汉桥。把断圣凡要路。任具狮子爪牙。纵象王威猛的到来。未免望崖而退。蓦顾左右。门风岂欲高天下。耸峻孤峰势如然 报恩上堂。举僧问首山曰。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山曰。低声低声。曰如何受持。山曰。不染污。师廼喝一喝。有问如何是此经。莫向者一喝下荐取。如何受持。念千念万。倘或踌蹰。更听一颂。二月南湖春草徧。横江渡口常如练。相期一夜在孤舟。空见浮云三两片(俞昭汾嗣)。

久依慧定禅师

润州陈氏子。世业儒。早孤。食贫奉母。每有出尘之想。以终鲜兄弟而弗忍。命之娶。即痛哭避去。母察其志坚。乃不之强。母殁。始薙染。誓志参学。风瓢雨笠。单丁无侣。徧历诸方。先是。参西来意。头面俱肿。一日见梧叶坠堦。疑情顿释。肿处全消。作偈曰。彻体金风吹瑟瑟。堦下梧桐落一叶。只道今朝是立秋。不知已过寒露节。後至武昌。礼洪山严序纪。机缘相契。遂蒙记莂焉 一日。鹧鸪头陀问。秋色满空庭。万法非真实。且道。以何为验。师曰。长年不出户。士曰。堪作甚麽。师曰。撞着老维摩。虗空连底脱。士曰。劄出锋鋩。你可曾见。师曰。金风一动。徧体清凉。士曰住住。师便喝 洪山纪问。德山入门便喝。临济入门便棒。且道。利害在什麽处。师一喝。纪起身拓开曰。向者里添个注脚。师一掌。纪曰。山僧今日失利 颂本来面目曰。蓦然踏着娘生鼻。万物从来非法时。向日西来没半字。至今东去有无为 颂万法归一曰。万法一归何所疑。九年冷坐尽皆知。而今识得佳人面。暗写秋光寄阿谁(严序纪嗣)。

袁州仰山狮乳猊禅师

上堂。氷凌走马。剑刃行拳。那吒手里展红旗。金刚背上翻白眼。三百六十骨节。节节放光动地。八万四千毛孔。孔孔现宝王刹海。但得南山解起云。未必北山不下雨。若是久参上士。向这里直下坐断。方有少分相应。何故。不入洪波内。怎见弄潮人 晚参。仰山平实生涯。懒向净地撒沙。说甚子胡狗。赵州茶。禾山打皷。秘魔擎叉。乃至五乘三藏。诸子百家。无量法门。玅义恒沙。不消仰山咳[口*敕]一声。尽情收拾了也。且道。是何章句。良久。喝一喝 僧问。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师便打。曰学人不会。师曰。莫谓辜负汝 颂世尊初生曰。恶毒多生种得亲。出胎便解皷风尘。至今无限郎当汉。馊饭拈来祭鬼神(煦杲照嗣)。

苏州只园湘邻济禅师

小参。斩得钉。截得铁。出匣鋩寒。倚天照雪。若嫌破碎五分。同具一身。莫羡团圞。两口却无一舌。千偈读澜翻。且喜没交涉。一句解全提。重把虎须捋。千七百则。尽是达摩眼睛。四十九年。无非释迦心血。谛听谛听。莫说莫说。若到无智人前。添他一个驴橛 小参。大好斋筵。人人得饱。东边来者东边坐。西边来者西边坐。你莫管他杓大碗小。但要知得饭是米做。只如醎酸苦辣一一打。从诸人舌头历过。因甚孔子又道。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良久曰。今朝应酬事烦。明日到斋堂里。与你说破 小参。乾矢橛。南无佛。饶你念得口滑。但有出气无进气。还曾念着一句麽。所以说。大统纲宗中事。先须识句。若不识句。难作个话会。百不思时。唤作正句。你作麽生念。才拟举念。早入邪途。一言蔽诸。直须会取。喝一喝曰。莫妄想(僧鉴青嗣)。

海云浣墨源禅师

小参。古人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截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回旋顾众曰。千倍万倍。尽在斯矣。击竹篦一下曰。不堪持赠君 小参。咽喉儱侗。吞却一对。达摩眼睛。即今在脏腑中。横窥竖睨。叹曰。可惜许。打入这个皮袋去也。乃抚手久之曰。具眼衲僧。且居门外 中秋小参。清光如洗。万象涵虗。泼出松涛。宁沉空寂。直得虎头岩藏身无地。叠石磨转展无从。端严如坐水晶宫。普愿何须超物外 乞食回小参。住山人无别计。饥则乞食持盂。饱即归家任意。念观音的。常念观音。呼揭谛的。频呼揭谛。负舂者。继大监之高风。扫地者。夺寒山之长技。拾片云补就袈裟。对残月课完经偈。灼然无事於心。怡然无心於事。长联牀上饱齁齁。即此便名欢喜地。诸仁者。只如一饱忘百饥的。还曾嚼着自己舌头麽(僧鉴青嗣)。

兴国天岩峻禅师

示众。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万别千差。古人恁麽道。只堪入佛。不能入魔。伏龙则不然。不会则事同一家。会则万别千差。汝等诸人。还曾梦见麽 示众。临济有三要。伏龙有四要。不免举似诸人。也要大家知有。第一要薪水。第二要茶盐。第三要米谷。第四要吃饭穿衣。屙屎睡觉。诸人者不得作禅道佛法会。不得作世谛语言会。且作麽生会。参 上堂。哆哆和和说无病。凭实商量不可信。更有一种告诸人。耳听何如眼听正。喝一喝(煦杲照嗣)。

邑宰大慧居士牟钦元

字东山。原籍关东。随父任淮扬粤西。士生聪慧。博通经史。曾宰秦邑。夙具根器。信重禅宗向上事。苦志穷究有年。虽解会稍能趋向。不能直下了然。一日到莲花寺。参肩远锺。士问。毕竟如何得明正法眼藏。锺震威一喝。士曰。除此之外。还别有麽。锺却掩其门。良久复开。士拟问。锺掩却士口曰。道道。士直下洞明。乃曰。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复呈偈曰。正法眼开法法融。一机才动万机通。本来面目今方见。尽在逢缘不借中。锺首肯。即授之以偈。而记莂焉(肩远钟嗣)。

山东临清林文伯居士

名秀。早年登科甲。官居主政。世善之家。伊父芝山道长。曾得旨印心於兜率。广行六度。士阅藏得悟。洞彻玄要曰。今日方知一字无。复呈偈曰。五千大藏随心转。心法双忘彻底掀。亲悟本来真面目。拈来用去总逢源。肩远锺。乃以源流法偈。印可焉(肩远锺嗣)。

猜你喜欢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唯识诸家会异图·太虚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肇论新疏卷上·文才
  黔南会灯录卷第八·善一如纯
  象喻品法句经第三十一(十有八章)·佚名
  卷第十·佚名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序·佚名
  目录·野竹福慧
  目录·祖琇
  卷第二十·费隐通容
  人生佛教开题·太虚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宗赜慈觉
  卷第二十七·佚名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839_1 【寄郑谷郎中(一作住襄州谒郑谷献诗)】齐己   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扫著僧床。几梦中朝事,依依鹓鹭行。   卷839_2 【归雁】齐己   塞门春已暖,连影

  • 跋 沈徳潛·乾隆

    钦惟皇上德与岁隆学随时懋研求治理而见理精纯涵泳性天而与天符合外王之业益着由内圣之功益深万几余暇兴寄篇章包罗今古富有日新自有六义以来未有若斯之极盛者也【臣】於己巳归田特奉俞旨徧读御制诗初集自丙辰以迄丁卯

  • 卷十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六赵迁迁,大历间为左领军卫兵参军、翰林待诏,不空俗弟子。撰《不空行状》。诗二首。 【(《全唐诗》无赵迁诗)】故功德使凉国公李将军挽歌词二首业盛唐尧际,功成文子军。累承三帝宠,六比五臣勋。画角悲寒吹,

  • 1937──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丁丑·郭廷以

      1﹐1(一一,一九)   甲、全國熱烈慶祝新年。   乙、楊虎城在西安閱兵,聲言決聯合紅軍,貫徹主張。   1﹐2(一一,二0)   甲、蔣委員長自南京飛抵奉化。   乙、日本軍用飛機在青島散布五色小旗及荒謬傳單。   丙、甘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六·徐乾学

    宋纪八十六【起阏逢困敦七月尽防防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六月】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七年秋七月甲辰伊洛溢河决元城知大名府王拱辰言河水暴至数十万众号呌求救而钱谷禀转运常平归提举

  • 卷之四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六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六法家管子十八卷【齐相管夷吾撰汉刘向録校】又十九卷【唐尹知章注旧有三十卷】又二十四卷【唐房元龄撰】管氏指略二卷【唐杜佑撰】商君书五卷【秦相卫鞅撰汉有十九篇

  • 卷五十一 蜀书六 宗室传第六·陈寿

    (孙静传、孙贲传、孙辅传、孙翊传、孙匡传、孙韶传、孙桓传)孙静传,(附孙瑜等传)孙静,字幼台,孙坚的三弟。孙坚起始兴兵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干队伍,大家都依附他。孙策击败刘繇,平定各县,进攻会稽,派人请孙

  • 萧正则传·李延寿

    萧正则,字公衡,天监初年,因是王子被封为乐山侯。他多次升迁,任太子洗马、舍人。他经常在家私自拘留百姓,让他们养马,又偷偷地铸钱币。大通二年(528),因藏匿抢劫盗窃犯人而获罪,被削去爵位流放到郁林。皇帝命令广州地方官府每

  • 许逵传·张廷玉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长身大嘴,猿臂燕颔,性格沉静,有谋有略。授乐陵知县。正德六年,刘七等在霸州起义,攻城邑,杀官吏,诸州县或闭门守城,或弃城逃走,或送粮草弓马给义军,请求不攻打他们,而逵就任后,做迎战准备。乐

  • 卷三·佚名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二月辛卯(初七日),命展沿海边界。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先后具疏请开边界,俾沿海人民复业。上命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议政王等奏言:前经大将军康亲王等奏请,已令展界。嗣因海寇窃据海澄,复迁边界,移居民于

  • 卷十 说命中第十三·孔颖达

    惟说命总百官,在冢宰之任。○总音揔。[疏]“惟说命总百官”○正义曰:惟此傅说,受王命总百官之职,谓在“冢宰之任”也。说以官高任重,乃进言于王,故史特标此句为发言之端也。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天有日月北

  • 诗故卷四·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魏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武以封同姓鲁闵元年晋献公灭之以与毕万此诗七篇皆未灭时之诗仲尼何以録乎魏者舜禹之故都其民俗俭约勤谨有先王之遗风焉是可尚也葛屦刺褊也何褊乎褊服饰之过俭也礼嫁者三

  • 卷五·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五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召诰【左传曰武王克商迁九鼎於洛邑史记载武王言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营周居於洛邑而後去则宅洛者武王之志周公成王成之召

  • 卷第一百一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二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有三恶行十不

  • 陶山集·陆佃

    诗文别集。 北宋陆佃(1042—1102)撰。十六卷。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之祖。熙宁进士,官授蔡州推官,郓州教授,国子监直讲等,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未几出知亳州。佃少从王安石学经,为政不以新法为是。有集

  • 勤有堂随录·陈栎

    一卷。元陈栎(1252—1334)撰。陈栎字寿翁,人称定宇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此书为陈栎随笔札记之文,以谈理学为主,兼及考证。对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源流、文章得失,言之有物,非泛泛空言者流。因其夫妇辛勤,建有“勤有堂”

  • 饶氏皇朝经世文续编·饶玉成

    清末饶玉成编辑,始自道光初年,止于同治朝,光绪八年(1882)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