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访问团南来之意义及其成就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嘉坡怡和轩讲──

李领事、各位来宾:今晚承李俊臣居士设斋欢迎之便,与各位欢聚一堂,曷胜荣幸!兹略言佛教访问团南来之意义。

佛教访问团出国,凡四阅月,由缅之印,转往锡兰,今安抵马来亚之星洲。十五年前,余曾来是邦讲经多日,此行为第三次。当时曾阐扬佛教精神,获得多数人之同情及正确之认识,故即组立“中华佛教会”。嗣后、各佛教团体,亦先后成立。顷李居士解释佛教真谛,以事实说明一切,较余所言者尤为确切。夫佛教在华,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举凡通都大邑,以及贫乡僻壤,无不供奉佛像;而政治以及风俗习尚,亦均受其影响,力量之大,可以想见。奈自宋、明以还,一般文人对于佛教大肆攻击,不讥之曰消极,即嘲之曰逃世。降及清季,学校创立,对于佛之错误观念,仍未改正,因此、造成一普遍印象;外人亦遂以为华人不信仰佛教,无足轻重矣。抗战期间,敌人更加恶意宣传,谓我国非佛教,均已成共产党人。南洋远隔祖国万里,诚恐佛教之缅甸、泰国、及国际人士有未尽明了者,受其所愚;组团访问,即本此旨。出国经过情形;尚见顺利。在缅甸时,曾将我国抗战情形,详为报告。盖该处为我国抗战命脉,关系至为密切,国际宣传未容或缺。经余解释后,缅即组织一访问团,赴华访问。后至印度时,则从事文化之探讨。吾人已明了印度文化,认为佛教即为其古代文化之精华;然一千余年来,印度文化中途衰落,与我国亦鲜往还,彼此甚为隔膜,即我国孔子及诸家学说,彼均未知之。赴印目的,即为研究印度近今文化及引起其研究吾华文化之兴趣。经锡兰,本团最大工作,为佛教联络。当余抵锡时,首相、市长及各显要均至舟站欢候,且开多处盛大欢迎会。僧长及余坐于中间,其他官民分列两旁,先受三皈依。锡兰为欧、美交通孔道,且为佛国,实为国际宣传最佳地方,乃倡立“国际佛教联合会”,使与我华佛教联络,现已开始筹备。

以上所言,为佛教访问团此次所获效果。在此抗战期间,希望佛教徒大事改革,适合现代需要,为政府后盾。将来抗战胜利,造成一新兴国家;同时、造成一新兴佛教,则对我民族实多裨益。(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佚名
  卷下·吹万广真
  卷第八·佚名
  卷上·佚名
  卷第七十三·佚名
  天衣怀禅师·惠洪
  阿兰品第十五·马鸣
  佛藏经嘱累品第十·佚名
  卷之三十三·别庵性统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序·道乐
  虚堂和尚语录 第四卷·智愚
  林阳端禅师·惠洪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佚名
  净土圣贤录叙·彭希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集奏折·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臣】蒋溥谨奏为恭刻圣制二集以光文治事钦惟皇上天亶聪明日新学问万几余暇寓意诗篇自御极以来岁盈卷什丁卯之春始取丙辰後一纪所作诗四千余首订为初集命翰

  • 提要·乐雷发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雪矶丛稿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雪矶丛稿五卷宋乐雷发撰雷发字声远宁远人累举不第宝佑元年其门人姚勉登科上疏请以让雷发理宗诏亲试对选举八事赐特科第一人然竟不

  • 卷第十五·徐鼒

    戊子、我大清顺治五年(一六四八)春正月(明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海上朱成功称隆武四年)丁酉朔,明桂王在桂林。以朝臣星散,免朝贺。明监国鲁王在闽安镇。元旦朝贺毕,监国问阁臣熊汝霖曰:『先生有佳兆否』?对曰:『臣梦道士羽衣蹁

  • 卷二百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秋七月甲辰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丁未○升行在山东道监察御史范宁为鸿胪寺右寺丞奉化县学谕李沾为工科给事中光县学训导张俊为礼科给事中东昌府学训导部琏裕州学训导蒋辅阳城县学训导郑孜济阳县学训导王

  • 卷之五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十二月癸丑谕军机大臣等锡良电奏、遣散陆军三营。约需银二万五千两。请饬陕省拨解等语。即着岑春火滟宣咨商锡良妥筹办理。  ○会办陕西赈务署刑部左侍郎薛允升等奏运道疲滞。吁恳特饬速办分运

  • 星变志·佚名

    ●星变志引   抱甓外史 江陵而不偷枋权也者则其势不独运势不独运必至内不结阉外不刼众唯两者日与势构则诸子进表其内固诸谏逐表其外密十年而不克终受蠹宵人者深哉故父死不去不欲去也亦众成其不去也法至死不变不得变

  • 卷二十·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     宋 萧常 撰列传十五 人之行莫大于孝推以事君则爲忠故先之以孝友而忠义次之潜德之士重于爲己而无意于斯人则又次之传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故以方技终焉 李

  • 王英传·张廷玉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察出他缜密,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二十年(1422),他扈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

  • 卷二十一下·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一下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七下定公【下】【十三年】经筑蛇渊囿今济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鲁囿也俗谓之浊须水误矣土地名【水经注二十四】晋赵鞅入于晋阳赵简子居晋阳至成公居邯郸颍容条例【

  •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陆玑

    呉 陆玑 撰凤皇于飞凤雄曰凤雌曰皇其雏为鸑鷟或曰凤皇一名鶠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鹤鸣于九臯鹤形状大如鵞长三尺脚青黒髙三尺余赤顶赤目喙长四寸余多纯白亦有苍色苍色者人谓之赤颊常夜半鸣淮南子亦云鸡知将旦鹤知夜

  • 提要·乾隆

    【臣】等谨案御制日知荟説四卷乾隆元年皇上取旧制各体文删择精要得二百六十则厘为四卷第一卷论帝王治化之要卷二卷论天人性命之防第三卷论礼乐法度之用第四卷论古今得失之迹考三代以前帝王训诫多散见诸子百家中真膺相

  • 第一讲 道理·钱穆

    一今先讲第一论题,即&ldquo;道理&rdquo;两字。道理两字,在中国社会,己变成一句最普通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国思想之主要论题,即在探讨道理。我们也可说,中国文化,乃是一个特别尊重道理的文化。中国历史,乃是一部向往于道理而前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七·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白林神言。聖者。得此解脫。其已久如林神告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極微塵數劫。復倍是數。時有世界。名普寶劫名悅樂。八十億那由他佛。於

  • 中吴纪闻·龚明之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龚明之著。凡六卷, 二百二十五条,今本已残缺数条。有明弘治七年严春刻本、正德九年龚弘刊本、明末若墅堂刊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知不足斋丛书》、《墨海金壶》、 《学海类编》、《粤雅堂丛书》

  • 笑府·冯梦龙

    明代文言谐谑小说。十三卷。题墨憨斋主人冯梦龙纂集。《笑府》所收基本上都是可笑的故事,尤其集中收录民间笑话。共搜集了五百九十五条笑话,按内容分为十三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部一卷,每一部的开篇都有小序

  • 新平妖传·冯梦龙

    全名《墨憨斋批点北宋三遂平妖传》。章回小说。明罗贯中编著,冯梦龙增补。四十回。书成于明泰昌元年。系依据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改编而成。除文字改动外,加了二十回,把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白猿被罚往白云洞

  • 梵网经古迹记·太贤

    凡三卷,或作二卷、四卷。新罗太贤集。又称梵网古迹记、梵网经古迹。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系梵网经之注释,分别为时处、机根、藏摄、翻译、宗趣、题名、本文等七门。注释书有文集十卷(睿尊)、纲义十卷(清算)、补妄钞十卷(定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