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之因果观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前川中学讲──

佛法者,明白事理之方法也。宇宙万有不外事理二门,而欲明此事理须用一种方法。然事者指实事言,理指真理言,吾人必先明真理,然后所作方为实事而免于虚伪错误。

凡一件实事之发动成就,不外乎因果律。其发动之种种方面,即因是也;由此各方面所凑合结集,而成就发现为一种事实,即果是也。如宇宙间之山河大地飞潜动植,乃至细微到于一微尘一芥子,皆是果相;此果必有因由,故吾人可据果以推因。如现前之讲台,亦一众因所成之果,故须有能作木工之人,利用木工之器具──规矩绳墨等,而择取适于作桌子之木料,依此众因而成就桌子之果。

因果之相,同时俱生。如木为因,然已具有可以作桌子之功能,故在因地时即含有果相;迨已作成桌子时,而此桌子乃木桌,并非金铁泥石等桌。由此可知在果已成时,因相仍在;故因果之相虽可分,而是同时俱有也。

谷种入地乃可为结成榖子──果之因,然必其地非是石田,又须水力滋润,日光照临,人工培养,然后至秋季乃能结实。此土壤、水力、日光、人工等即为之缘,至新榖之果乃榖种之亲因与土壤等众缘和合而成。故吾人从果上可以推因,复在因上便可以测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有瓜种生豆、豆种生瓜者。

因种起作用后,中经多相,其体量形状均与原来因相不同。虽不同而其最后结果仍与原来因相相同;此在佛法上谓之异时因果。如春种榖子,中间经过发芽、成稻、开花种种,至秋后始结果。常人不能澈底明白因果,如种榖后未见即刻结果而但见发芽开花等相,遂以为因未必有果,或以为果未必从因来。

因果可互为因果,如旧榖种可结新榖子,而此新榖子又可作明春之旧榖种是。世人多欲明白因果,然外学等──如科学、哲学──因其推测之方法有错谬,或稍有发现自起执著,故于因果律不能澈底明白,既于因果未透彻,故所发现之事实复成虚伪错误。吾人若能澈底明白因果之真理,遂可选择良好之因,而成就一良好之结果;避去不良之因,而免不良之果。故根本上欲知因果真理,遂有研究佛法之必要。佛法能说明世出世间万法之本体现象及其因果,一切世间学术宗教亦皆稍明因果,然以说不究竟,遂生错误;惟佛法能彻底说明。

             神造       ┌世界──迷──物质    真果体┤迷      自然       └人生──悟──惑……业……真果体

婆罗门、耶、回等谓世界与人生由于神造,如谓为大梵或大自在天或上帝等所造成者,如居城者不知稼穑之状态及经过,遂认米榖为米店之人工所造成,此乃欲求真理而于真理未明,创为臆说。

科学家反对前说,谓世界人生皆由各种物质和合变化而成,及至各物质解散其体遂归于断灭,或仍化为气体。如人于收获新榖时见此新榖由稻秆花叶等缘所成,而不知此花叶等乃由最初之旧榖种而发生,可谓知缘知果而不知因。

自然哲学家谓世界与人生乃是自然之现象,殊不知若系自然,则世界与人生不待因缘和合便应成就,此乃于因果真理不明,而又颟顸不加推求。佛法谓世界与人生皆由吾人一心之不觉而发为迷惑,由迷惑而发动行业,故可知世界人生乃由惑业而有,非是神造,非是自然,亦非仅以物质和合变化而成。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本具智慧光明神通妙用,只因一念不觉而起惑造业,遂现自身他人山河大地等等现象。此如人于醒觉时本无梦境,而睡熟后梦象宛然,梦中亦有内身外物山河大地,而梦梦相续,惝恍迷离。故世界成住坏空相续,人生生长老死相续,不得解脱,不能出离。欲求解脱出离,还须明了本心,令其念念常觉不昧乃可。此如吾人欲求不作梦,须能常时醒觉令其不睡始得。

一心之本体原是灵知不昧,而又有可觉可迷之妙用,由迷悟不同,故所现境相不同。十法界中由地狱以至菩萨,皆一心所变现,此如各人作梦之心不同,故各人之梦境不同也。因果为一心所造,而万法不出因果律,故吾人若能知此心能造因果,自加取舍择别,乃能断惑止业而避免苦果。此明实事。

若论真理;此真理即吾人一心之本性,此本性本来圆满周遍,德相具足;只以迷昧不觉,其妙用遂不显现。傥吾人先由信解实事之因果,依教起行,渐至明心见性,了知真理,确实证明,即是成佛之境界。故佛者,即大梦已觉而不复入梦境之人也。(王净元记) (见海刊三卷十一期)(附注) 出“前川听法纪闻”之二,原文无题。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一卷·宝亮
  卷第六十·佚名
  祖庭事苑序·睦庵善卿
  叙·呆翁行悦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五·佚名
  卷第五·佚名
  辩正论卷第九·法琳
  第十七 第二伽陀集·佚名
  金七十论卷下·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六卷·灌顶
  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五(本末合)(尽第三会)·慧苑
  卷第三十四·元来
  佛理要略·太虚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六·介庵悟进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九 (元)丁复 撰 ○近体【七言絶句】 常熟道中 阿郎问人常熟路北风打船寒日昬水树含霜一个个野妇抱子自村村 湖水如银月欲低纳粮船发五更鸡当河小妇怨相□□璧乳儿寒自啼 傅可用庐墓 黄□岭头曾

  • 卷六百八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四吴融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隂人龙纪初及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去官依荆南成汭久之召为左补阙拜中书舍人昭宗反正造次草诏无不称旨进户部侍郎凤翔

  • 千百年眼卷六·张燧

    汉儒解经之陋《易》本卜筮之书也,后之儒者知诵《十翼》而不能晓占法;《礼》本品节之书也,后之儒者知诵《戴记》而不能习仪礼。何哉 义理之说太胜焉耳。春秋、战国之时,去古未远,先王礼制不尽沦丧,故巫、史、卜、祝,小夫、贱

  •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春正月。壬寅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记注  ○遣官祭太庙后殿。记注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记注诣大高殿拈香。寿

  • 上清帝第四书·康有为

    光绪二年闰5月初八日具呈,工部拿事康有作为为权宜妥善料理后事,讲究体要,乞速行乾断,以图自强,呈请代奏事:窃职前月不自量狂愚,妄陈大计,自以僭越,干犯重诛,待罪弥月,惊慌战栗,乃蒙陛下六合包涵,不责其僭妄之罪,难道不是广刍荛之听,

  • 绥冦纪略卷七·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开县败杨嗣昌常徳武陵人也与父鹤先后举进士天启中逆珰魏忠贤兵部尚书崔呈秀用事鹤以南贑巡抚放为民嗣昌为户部郎移病父子皆龃龉归楚人多称之烈皇帝立僇大憝大学士黄立极在内阁

  • 六六 谕内阁编四库全书荟要着于敏中王际华专司其事·佚名

    六六 谕内阁编四库全书荟要着于敏中王际华专司其事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朕几余懋学,典册时披,念当文治修明之会,而古今载籍未能搜罗大备,其何以裨艺林而光策府?爰命四方大吏,加意采访,汇

  • 丘迟传·李延寿

    丘迟,字希范,八岁就会诗文。他的父亲丘灵鞠常说:“诗文气骨像我。”黄门侍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在看到之后都很感诧异。齐时,丘迟以秀才出身,累迁至殿中郎。梁武帝扫平建邺,召他担任骠骑主簿,对他很是礼遇。当时劝进为梁王以及

  • 高琼传·脱脱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祖父高霸,父亲高乾。五代时,李景割据江南,暗中勾结契丹,每年派遣一使者单独往返。高霸奉契丹之命,带着高乾随同出使李景。当到达江左时,间谍侦查到有北方使者与中国为敌,将兴起战争,于是杀了高霸,而将高

  • 卷七·俞皋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七  元 俞皋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文公庶子母敬嬴在位十八年子黑肱立是爲成公諡法善問周達曰宣】【癸丑】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書即位者著其自立之罪

  • 四 恋爱和求婚·林语堂

    有一个问题可以发生:中国女子既属遮掩深藏,则恋爱的罗曼斯如何还会有实现的可能?或则可以这样问:年轻人的天生的爱情,怎么样儿的受经典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年轻人,罗曼斯和恋爱差不多是寰宇类同的,不过由于社会传统的结果,彼此

  • 造像量度经序·佚名

    乌朱穆秦部落。原任公工布查布。深通五明。精习三倚。心珠内含。慧月外照。悯夫世之造像者。离宗失迷。程式靡准。三会成咎。沦于极恶。致使如来妙胜。末由仰瞻。乃追[巾*(穴/登)]像之初。宏演胎偶之法。翻译量度经一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之二·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我今说护摩  由此速成就  由护摩业仪  相应不间断  如是一切事  随明当应作  随类作护摩  无上成就业  护摩说多种  略说有五种  广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婆索迦聚落。彼有长者。名曰力军。财如毗沙门天王。娶妻经久。一无子息。便生愁念。我今大富。多有珍财了无子息。一朝身死。以无后嗣。财物

  • 南岛志·新井白石

    《南岛志》日本国最早研究琉球的著作。新井白石(1657—1725)著。共凡二卷10章:分为卷上、卷下两册。·卷上: ⑴地里,⑵世系;·卷下: ⑶官职,⑷宫室,⑸冠服,⑹礼刑,⑺文艺,⑻风俗,⑼食货,⑽物产。

  • 便宜十六策·诸葛亮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

  • 发微论·蔡元定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