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县自新堂讲──  一 何谓佛教  二 佛教之内容  三 佛教与吾人有何关系  四 吾人因何要研究及修持佛教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只因吾人迷逐幻影不自觉知,将自己本来现成的佛理抛在九霄云外,好像佛是佛人是人,斩然截成两橛,似乎佛法与吾人没甚关涉,一讲到学佛便好像是一件希奇古怪不合人情的事,这就错了!现在分四层来讲:

一 何谓佛教

佛者、梵语佛陀,汉译为觉者。故佛之一字,即指一对于宇宙及人生之迷梦,乃至一切世出世间万法之迷梦,能够澈底打破而得大觉大悟之人。由此大觉悟人说明宇宙万法之真理,并说明此真理人人皆可悟到,又为之创设种种能够悟证真理之方法;由此种种方法是佛所施设之教法,故合称为佛教。吾人若能确信其教法,依教奉行,必有解悟真理实证真理之一日也。

二 佛教之内容

佛是觉悟者之义,其所觉是宇宙万法之真理,而此真理及万法乃人人心中所同具;祗以一向迷却本来,不能调和聚集令其显现了达,故流转生死系于业苦莫能自拔!佛教、即为此一大事而立教者也。其内容,以佛、法、僧三项为主。法者、轨持之义,谓能轨范任持一切事物故。僧者、清净和合众之义,一心照了一切法,一切法集显于一心,相融摄无碍故。又佛者说法化导于僧者也,法者由佛施设于僧者也,僧者依法修行于佛者也。非佛无以有佛教,非法无以成佛教,非僧无以持佛教,故佛教之内容必具佛、法、僧三者。

三 佛教与吾人有何关系

吾人心之自性是灵觉的,若非究竟正觉之佛,无以悟吾人心觉之自性,未免恒为迷失本性之人。又吾人觉性是遍照法界万法的,若非佛法遍明法界一切法,则无以显吾人性觉之相。又觉含法界,万法唯心故。吾人的体用性相,是法界万有调和一如的,若非佛法之僧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则无以全吾人性觉之用。故若非佛教,则吾人便失其为人之真价值,而吾人之体相用一切皆失。以此、可知佛教与吾人关系之深切矣。

四 吾人因何要研究及修持佛教

吾人向来因迷亡其真价值,致体相用一切隐没,不能现前施行自在,而从此迷惑造妄动之业,感牵缚之苦!故吾人欲脱苦须净业,欲净业须破惑,欲破惑须悟得其真价值;明体达相以全其用,此则除佛法莫能为功也。故吾人当研究佛所说之教法而了解其理,由了解其理更进之以修习行持,乃能实现吾人之真价值也。

依此四端,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王净元记)(见海刊三卷十一期)

(附注) 出“前川听法纪闻”之一,原文无题,今补。


猜你喜欢
  卷之下·永觉元贤
  佛说鸯崛髻经·佚名
  卷第三十一·智旭
  散檀宁缘品第三十四·佚名
  王论品第五之三·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宗密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第六十九卷·佚名
  目录·寒松智操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佚名
  佛说转有经·佚名
  偈颂品第十·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第三·祖琇
  卷之二十九·纪荫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徐复祚

    第二十一齣 咏梨〔生上〕铜龙漏滴已残更。素魄还留映水明。何事嫦娥音信杳。重门深掩不胜情。小生昨宵得遇小姐。眞个温柔旖旎。绝世无双。赵伯畴虚生二十二年。未曾见此香奁中物向来空忆谢素秋。每以不得见面爲恨。

  • 卷三百六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蒙川诗集刘黻字声伯号质翁乐清人淳祐中试入太学由学官试馆职度宗朝累官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拥二王入海及罗浮卒諡忠肃有蒙川集和文公感兴诗六首至理

  • 卷二十六 茕斋表书九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六茕斋表书九首 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 臣某言:伏蒙圣恩,追赴行在,臣诚惶诚恐,顿首。臣闻胡马矫首,嘶北风以局顾;越禽归飞,恋南枝而刷羽。所以流波思其旧铺,落叶坠于本根。在物尚然,矧于臣子。臣位叨盘石,辜

  • 卷八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四贯休夀春进祝圣七首千载降祥九天宫上圣降世共昭回万彚须亭毓羣仙送下来承乾当否极庶事尽康哉只有羲轩比其余不可陪文有武备武宿与文星常如掌上擎孙吴机不动周邵事多行旰食炉烟细宵

  •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柯劭忞

      速不台 兀良合台 阿术 卜怜吉歹 也速□儿   速不台,兀良合氏。兀良合为塔立斤八族之一。蒙古俗,闻雷匿不敢出。兀良合人闻雷则大呼与雷声相应。故人尤骁悍。   速不台远祖捏里必,猎于斡难河上,遇敦必乃汗,因相结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四·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十月壬子朔时享太庙命驸马都尉李和代○颁明年大统历○癸丑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指挥佥事文承武祭 陵寝○甲寅刑科左给事中丘橓劾翰林院检讨吴可行浮竞不协众望原任南昌知县今升吏部主事刘应峰原

  • 卷之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十六卷 清乾隆·缪荃孙

    司 道 常镇道崔 琳 乾隆元年九月二十二日任。李梅实 乾隆元年十月二十二日任。赵 城 乾隆四年三月十八任。傅振掖 乾隆四年十月十七任。赵锡礼 浙江兰溪人,庚戌进士。乾隆十二年九月二十任。明 锜 乾隆十

  • 八二二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据实覆奏查勘《孝经对问》等书事·佚名

    八二二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据实覆奏查勘《孝经对问》等书事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闽浙总督陈<辉祖>,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奉上谕:舒常、郑大进奏,查出明末人瞿罕所著《孝经对问》、《体

  • 陈·陶菊隐

    欧战时,德国金融紊乱,马克狂跌,银行限制本国人,仅能以外币易马克,不许以马克易外币,并规定兑换时间极为短促。如时而往者,往往以万头攒动,不能排众而入,废然而返。是时不独以马克易外币难,即以外币易马克亦不易办。投机者设摊肆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班固

    (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原文】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

  • 乐平王拓跋丕传·李延寿

    乐平王拓跋丕,从小就有才干。泰常七年(422)所封,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后来率领河西、高平各军讨伐南秦王杨难当。当军队至略阳时,军令严明,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人敢私作坏事,百姓们争先恐后送来牛酒慰劳军队。杨难当十分害怕,

  • 李景传·欧阳修

    李景初名李景通,是李繮的长子。即位后,改名王景。徐温死后,李繮专政,以李景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次年(943),李繮镇守金陵,留下李景为司徒、同平章事,与宋齐丘、王令谋住在广陵,辅佐杨溥。李繮要篡国时,召李景回到金陵为副都

  •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商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对曰三公者知通於天道应变而不穷辩於万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调隂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

  • 卷九·佚名

    (一六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佛所。身光显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不生欢喜园,终不能得乐。是三十三天,名称满世间。常是彼天人,之所居住处。尔时世尊以偈答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上·道宣

      感通上 正传三十四 附见十一。   魏洛京永宁寺天竺僧勒那漫提传一。   魏荣阳沙门释超达传二。   魏文成沙门释慧达传三。   东齐沙门释明琛传四。   魏常山衡唐精舍释道泰传五。   梁九江东林寺释

  • 夜哨线·叶紫

    队伍停驻在这接近敌人区的小市镇上,已经三天了,明天,听说又要开上前线去。 赵得胜的心里非常难过,满脸急得通红的。两只眼睛着,嘴巴瘪得有点象刚刚出水的鲇鱼;涎沫均匀地从两边嘴巴上流下来,一线一线地掉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