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弁言

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一卷,原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的抄本。「哀台湾」是一首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的七言古诗,从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说到台湾抗日的失败;悽怆感慨,充分写出了台湾陷敌的沉痛。笺释之文,除引旧籍以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出处之外,还引用了「中日战辑」和「中东战争始末」的许多文字,补充诗中所陈的事实。因为诗和笺释都有参考的价值,所以录出副本,略加整理,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可惜单凭抄本所题的书名,不能断定李鹤田是「哀台湾」的作者,还是这首诗的笺释者。至于李鹤田究为何许人,一时也无法查考,只得在新刊本上照旧用了原来的书名。

甲午之役,我国割地赔款,损失很大,舆论非常愤激,对于当事者责难颇多。曲阜鲁阳生(孔广德)曾博采当时的这类文字,编为「普天忠愤集」十四卷,凡分三门,首章奏,次论议,次诗赋。恰巧李定一先生藏有此书,系光绪戊戌仲秋经济书庄石印小本。遂就其书的十一、十二两卷中选录古今体诗七十一首,作为本书的附录。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魏收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欧阳修
  卷四百五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卷第四十·胡三省
  卷六·李斗
  卷之七十五·佚名
  第四六四禀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一二二三六--七·佚名
  目录·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纪昀
  九六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库全书总目》于上年七月进呈尚未缮竣陈设片·佚名
  卷一·佚名
  ●洹词记事续抄·李鹗翀
  张慎言传·张廷玉
  卷二十二·阿桂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赵执信

    【臣】等谨案声调谱三卷国朝赵执信撰执信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右春坊右赞善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士祯靳不肯言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因着为此书其例古体诗五言重第三字七言重第五

  • 卷八十四·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赵师秀清苑斋诗钞赵师秀字紫芝四灵之中唯师秀尝登科改官然亦不显四灵尤尚五言律体紫芝之言曰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其精苦如此哀山民忆君初病时仓皇造

  • 卷五十三·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三目录古像类教授李梦符惠宣圣画像用韵奉酬【宋陈傅良】手植桧孔子像【元郝经】题宋画三教晤言图【元王恽五首】范蠡像【宋苏轼】范蠡图【明陈

  • 洪迈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子。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授两浙转运司傒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吏部郎、礼部郎,除枢密院检详文字。三十二年,以假翰林学士,充贺金登位使使

  • 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姚思廉

    豫章王综,字世谦,高祖第二子也。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邑二千户。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十年,迁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十三年,迁安右将军、领石

  • 卷一百七·表第八·功臣世表三·张廷玉

        ◎功臣世表三   

  • 卷十一·黄以周

      哲宗   △绍圣元年(甲戌,一○九四)   1、八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庚午朔。辛未,诏丁忧人左朝请郎、宝文阁待制范纯粹降一官,为直龙图阁、知延安府。以御史郭知章论其在元祐间尝献议?安疆、葭芦、吴堡、米脂等寨,

  • ●绎史摭遗卷四·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浙东监国诸臣列传于颍庄元辰李长祥(章有功)徐孚远(沈光文)王思任王玉藻李山吴从鲁何弘仁刘穆(子肇绩、肇勷、吴邦璇、张国纪、谢震龙)鲁监国画江之役,向以为张公玉笋之勋也;而实自于公九瀛,始湛然明节。史乘

  • 绎史卷四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五子争立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韩非子人有设桓公隐者曰一难二难三难何也桓公不能对以告管仲管仲对曰一难也近优而逺士二难也去其国而数之海三难也君老而晩置太子桓公曰善不择日而庙

  • 志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七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二)。户口。○国制民年十六为丁始服国役六十为老而免役州郡每岁计口籍民贡于户部凡征兵调役以户籍抄定。仁宗十三年二月判: 居京大小

  • 王华传·李延寿

    王华字子陵,是王诞同一曾祖的弟弟。祖父王荟,是卫将军、会稽内史。父亲王繤,是司徒右长史。晋安帝隆安初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当时王繤遇到母亲的丧事呆在家里。王恭发出讨伐檄文,下令起兵,王繤立即聚众响应,以女儿为贞烈将

  • 永王李聑传·欧阳修

    永王李瞞,少年时丧母,肃宗亲自教养照看他。长大后聪敏好学。他长得很丑,颈偏不能正面看人。既封为王,兼任荆州大都督。安禄山造反,玄宗到扶风,诏令李瞞即日到镇所去。不久又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以少府监窦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朱批嵇曾筠奏摺 雍正七年三月初三日吏部尚书总督河南山东河道【臣】嵇曾筠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七年三月初二日接准吏部咨

  •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後,管严之子敬仲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索隐】:吕氏春秋:“管仲

  • 卷七 论语·钱时

    卷七 论语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子曰:&ldquo;先之,劳[去声]之。&rdquo;请益。曰:&ldquo;无倦。&rdquo;(先者,以身先之也。劳即劳民,劝相之劳。)有以先之,不令而行。有以劳之,虽劳不怨。为政之道莫要于此。而子路犹请益,何哉?答曰无

  • 中国佛学会会员大会开会辞·太虚

    ──二十七年五月在重庆──党政机关代表,主席团及各会员:本会今荷中央及地方各机关代表莅会,与各会员踊跃出席,得于国难严重抗战激烈之中开会,实为悲痛中一愉快之事。因佛法即从悲痛生灵苦患实施救济而发生,所谓“慈悲为本

  • 贤首五教仪卷第五·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七拣别观智亦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但迷时名本觉智悟时名始觉智证时名圆觉智此三位中复有三智察事名无量方便智照理名一道真实智理事浑融名权实无碍智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

  • 卷第十二·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十二嗣法门人今辩重编杂着放生文五戒首戒杀者。何谓也。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初不欲自相戕贼也。好生恶死。情之所同。弃命捐躯。恨何穷已。以是终不敢为不解之怨也。故上古之世礼乐揖让。绝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