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英国里尔大学教授爱斯嘉拉博士问(八则)
答一:佛教来中国,中国之政治早成立,且儒家认为专职,故佛教取超然态度,退处方外以免冲突。其影响多在民间之道德风俗中,而在国家之政制法制上,较少影响。
答二:但于佛教团之组织,及寺院僧众之管理上,由佛教徒之法律,与中国之政法伦理相互之关系产生:一、僧官法:六朝时已有之;明清来于京师设僧录司,府设僧纲司,县设僧会司;民国以来废除,另制由县知事管理之寺庙管理条例。二、许为僧众之礼部考试给度牒法:起于隋、唐时,至清初废除,计由大寺院传戒,给戒牒以为僧众。三、印度之佛教各派戒律威仪法:经中国律宗唐道宣等,调和大乘之律宗法,至今犹为初入僧受戒期所必习;及律宗寺院所遵行之法。四、寺院清规:起于禅宗,宋、明来经国家认可,为各宗寺院调和采用,今犹为各宗大寺院日常习用之法。此外则由佛教之慈悲不杀生观念,影响信佛之帝王臣宰,减刑大赦,及保护动物生命等亦有之。中国佛徒之蔬食,即由梁武帝极力主张所致。
答三:三国时孙权受康僧等之感化;东晋时石勒、苻坚受佛图澄、释道安之感化;南朝宋文帝以至隋文帝、唐太宗等,历代英主,皆有由佛教慈悲而灭杀之关系。
答四、五、六:梁僧祐著宏明集,以及佛祖通载、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等书中,散见之。
答七:见于第二条一二三四各项中,有可相比较者。
答八:关于佛教法,吾曾著整理僧制论,他日当以一册送阅。今中国改为民主国,主张由佛教之自由平等仁爱等原理为立法根据。客中未带书籍,潦草答复,请原谅之!(见海刊九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四·白岩净符 圆瑛法汇序一·圆瑛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一卷·法宝 卷第七·白岩净符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法句經卷上·欧阳竟无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十住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今日之中国佛教序·太虚 虚堂录序·丹霞子淳 卷第三十·佚名 戒为定慧之根基·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