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四子摄颂曰。

不用五种脂  随应为说戒

因亿耳开粥  王田众应受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如世尊说。有五种不净皮履不应持者。时六众苾刍用五种不净脂膏以涂皮履。时胜光王象闻脂气惊怖逃奔。是时六众作如是语。君等何不捉持此象。答曰。我不能持。苾刍报曰。我能为持。仁等若能为我持者。我今当酬饼果之直。是时六众遂向下风。其象即住诸人报曰。圣者。仁等解明咒耶。群象惊走我等不禁。仁等如何遂令象住。六众报曰。我实不解诵持明咒。我等但以上象脂用涂皮履。圣者。王之好象若伤损者。岂非仁等作无利事。共生嫌贱。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诸苾刍。不应以上象脂膏用涂皮履。若有涂者得恶作罪。上象既然。上马师子及以虎豹。悉皆不合。

尔时佛在王舍城。频毗娑罗王诣具寿阿难陀处。顶礼双足白言。大德阿难陀。今者岂非听法之日。复是褒洒陀时。我得听不。答言大王。当知褒洒陀者。但是苾刍共所作业非俗合听。王即起去。然佛世尊知而故问阿难陀。何故王来而不听法即便起去。彼即具答。佛言。汝有大失。向者令王得闻此波罗底木叉者。王必倍生深信恭敬。既生净信能为信首。是故我今听诸王等及以大臣有净信心意乐闻者应可为说。佛言。若复有人。虽是尊贵而无敬信。如此之人亦应为说。若有贫人亦应为说。若是贫穷兼不敬信乐欲闻戒。不应为说。

尔时佛在王舍城。具寿说笼拏二十亿苾刍。从小以粥长养。由出家后遂不得粥。身体羸瘦痿黄无力。是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陀曰。何故说笼拏二十亿身极痿黄羸瘦无力。时阿难陀以缘白佛。佛言。从今听许说笼拏二十亿苾刍随意食粥。时阿难陀即传佛教。告彼苾刍曰。世尊开尔随意食粥。彼便报曰。为是总开大众为我一人。答曰。唯尔一人。说笼拏二十亿曰。由此因缘诸同梵行讥诮于我。汝说笼拏二十亿。今者出家大有所获。昔在占波巨富无匹。舍七象王而为出家。乃于今时唯求薄粥。世尊。若许因我开听大众食粥。我亦随食。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因说笼拏二十亿为先首故。听诸大众咸悉食粥。是时净信婆罗门居士等。多持好粥施苾刍等。时影胜王闻佛听诸苾刍随意食粥。王以千亩良田奉施大众。诸苾刍不敢受田。以缘白佛。佛言。为僧伽故应可受田。所收果实众应受用。

第五子摄颂曰。

俗人求寂等  并不合同坐

两学有难缘  同处非成过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凡诸苾刍合与俗人同褥坐不。佛言不合。必有难缘同坐无犯。复白佛言。得与求寂同座坐不。佛言不合。若与小者及半择迦污苾刍尼并犯五逆外道趣外道者贼住别住不共住人等。亦不合同座。必有难缘同座无犯。又问。得与授学人同褥坐不。佛言不应。必有难缘随意同坐。得与俗人同枮床一处坐不。佛言不应。必有难缘随意同坐。如是乃至不共住人咸悉不合。必有难缘同坐无犯。若同床坐广说如前。若屈毡席以为障者。坐亦无犯。

第六子摄颂曰。

正作不令起  随年坐染盆

应共护僧园  勿烧营作木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时诸苾刍坐小床座。作浣染缝衣治钵等事。是时六众苾刍推起自坐令他废阙。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浣染等时苾刍正作。不应令起。遣他起者得恶作罪。六众苾刍凡所至处。自恃上座排他令起。时彼苾刍不肯为起。以缘白佛。佛言。应随年次依位而坐。如世尊说。随年坐者。六众苾刍见他食时。自在后至遂令他起。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若彼苾刍正食之时。上座后来不令小起。令他起者得恶作罪。可随处坐食。具寿邬波离白佛言。如世尊说。正食苾刍不应令起。不知齐何名食时。佛言。下至受盐或受食叶。皆不合起。如世尊说。苾刍受食不应起者。六众苾刍向上座处故先受食。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应先往上座头坐故为受食。作者得恶作罪。凡诸苾刍。应善知座次。僧伽所有贮染汁瓨及诸盆器。有一苾刍先取染衣。六众苾刍作如是言。具寿。我年长大先合用之。泻却染汁强夺将用。令彼苾刍事便废阙。以缘白佛。佛言。但是僧伽煮染之器及以染盆。他正用时不应强夺。事讫方取。未了取者咸得恶作。如世尊说。染器污时不应取者。是时六众才染片衣。故令汁污。意留染器妨彼受用。佛言。若总以衣内染色中。方名染污。不应少物故作留碍。如有犯者咸得恶作。

缘处同前。时给孤独长者。作其木栅围逝多林。时诸俗人毁破木栅盗将草木。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令人遮护。既令遮护弃木逃去。无人采拾咸悉烂坏。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坏无用者。可入僧厨以充薪用。余堪用者取付作人。时六众苾刍。随其营作所堪用木。并破烧坏以充煮染。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苾刍。不应烧营作人要须杂木如有犯者得恶作罪。

第七子摄颂曰。

长者所施物  问已应留举

随处莫废他  洗身方入寺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时给孤独长者请世尊曰。佛听许者。我今更欲以逝多林重施僧伽。佛告长者。随意应作。时彼长者。于逝多林内所有树木。是男声者。则为男子衣服而严饰之。女声树者。作女人服而为严饰。乃至寺中庭经行处门屋下浴室内众食堂供病堂常食堂。悉皆如是为严饰已。舍与僧伽。时诸苾刍得此衣服。不知云何。以缘白佛。佛言。应问长者。既往问已长者答曰。随所施处物应属彼。佛言。是男女声树。乃至遍寺所有衣服。随其处所各以箱箧藏举。若于后时。逝多林内人作大会。还随其处准前严饰。在墙壁者。应将画壁若在温暖堂。应买薪以充然用。在浴室者供洗浴事。在贮水堂者以充大众。时非时浆用。若在供病堂。应与作美膳供养。或时近院或复楼阁檐前。经行处或近门边。现前僧应分。若寺中庭内者属四方僧用。时诸苾刍。作断惑禅堂静虑之处。修诸善品。是时六众来至此堂。唤他令起云我耆年。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应于此而作随年令他苾刍辄为起动。若令起者咸得越法罪。时诸苾刍从座而起暂去经行。六众遂来坐其座处令他废事。佛言。他先坐处不应辄坐。汝等苾刍欲经行。时先以绮带或僧脚欹。留安坐处然后经行。复有苾刍。于廊庭柱打拍皮鞋。有余苾刍见而嫌耻。以缘白佛。佛言。道行轨式我今当制。凡诸苾刍道路行时。欲须入寺随有水处。安置衣钵抖擞衣已次浴身体下至手足。洗灌尘垢添净水瓶。方以破布拂拭皮鞋。然后披衣容仪详审。徐行入寺。

第八子摄颂曰。

剃刀并镊子  用竟不应留

便利若了时  无宜室中住

如世尊说。剃刀镊子应随畜者。六众苾刍自取僧伽剃刀镊子。剃发既竟他取不还。报云后时我更须用。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等苾刍。用众刀讫不应便留。用刀既然。石镊刀子及承足物。应知亦尔。六众苾刍入小便室。事既了已仍住室中。余人欲入而故遮止。告言。莫入我当在后更拟小便。故恼于他令生嫌耻。以缘白佛。佛言。小便若了不应久住。更停住者得恶作罪。于大便处故恼他人。得罪亦尔。

第九子摄颂曰。

窣睹波围绕  广陈诸圣迹

浊水随应饮  若醎分别知

尔时给孤独长者请世尊曰。我于如来发爪窣睹波处欲为庄严。若佛听者我当营造。佛告长者。随意应作。长者不知云何而作。佛言始从睹史多天下生赡部。化导有情乃至涅槃。本生圣迹随意应作。时诸苾刍随路而去。见有水浑生疑不饮。佛言。水中见面应可饮用。若不见面须人授饮如极浑者。应取羯得迦果葡萄果投中待清。或可以麨而内水中。诸苾刍便投散麨。佛言。宜应以水作团投之时有醎水生疑不饮。佛言。若堪作盐用受而方饮。若不堪者自取而饮勿致疑惑。

第十子摄颂曰。

饭酪等非污  亦可内瓶中

洗足五种瓨  齐何名口净

叶手承注口  多疑流钵中

举粮持渡河  纵触非成过

洗钵应用心  他触问方受

换食持粮等  无难并还遮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时有婆罗门及诸居士于逝多林相去不远。芳园之内共为宴会。有诸残食弃在井中。时诸苾刍欲取水用。以罗滤漉于水罗中见有饭粒。苾刍生疑不用。并贮水瓨亦生疑念。以缘白佛。佛言。不由彼缘便成不净。滤即成净。不应弃水。又诸苾刍池中取水。遂见有人洗酥油瓨及以酪瓶。复有苾刍。手执腻钵亦于此洗。腻浮水上漂泛而住。酪瓶余滓片片下沉。时彼苾刍疑不敢用。以缘白佛。佛言。非彼能令水成不净。滤即是净。用之无犯。时诸苾刍随路行时水极难得。至汲水轮所欲取其水。心疑不净。因此阙事极生疲苦。方入寺中。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可取其水。先应观察澡漱口已随意而饮。或在非时亦不敢饮。佛言。非时亦饮。不贮瓶中。佛言。应贮。时诸苾刍。于道行时无水可得。崩崖泉水疑不敢饮。以缘白佛。佛言。应观而饮。或于非时疑不敢饮。佛言。非时应饮。不敢添瓶。佛言。应添。时诸苾刍见黄潦水。疑不敢饮。佛言。纵令水浊观之随饮。或在非时亦不敢饮。佛言。时与非时饮用无犯。添贮瓶中亦皆无犯。于行路时。见皮囊贮水有其酪片。疑不敢饮。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时与非时随意饮用。汝等苾刍。于急难时我所开者。若无难时并应遮止。若更用者咸得恶作罪。时有众多苾刍。游行人间至牛营处。求水不得。彼以酪浆用充洗足。生疑不用。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无水之处若与酪浆。应持洗足。时彼复往牧牛人处。从借瓶器欲将取水。苾刍借得酥油之瓶。疑不敢用。事有阙乏。佛言。汝等苾刍。应知有五种瓨器。一者大便器。二者小便器。三者酒器。四者油瓨。五者酥瓨前之三器不应贮物。设令贮者远可弃之。后之二瓨应以火烧。或以卤土或用牛粪净洗。瓨则成净可用贮水。时与非时随意饮用。时有苾刍饮非时浆。喉中腻气遂即变出。生恶作心。世尊告曰。先净洗手次漱唇口。既漱口已方可饮浆。如世尊说。净漱口者。时诸苾刍便用卤土。以揩唇吻。因即皴裂。佛言。应用牛粪净洗唇口。邬波离白佛言。如世尊说。应净口者齐何名净。佛言。有染之口此亦何能令成无染。应以干净牛粪捻之令碎。或以澡豆和水揩唇除食腻气。复以两三掬水再三漱口。即名为净。凡诸苾刍。若饮若啖时与非时。并应如是然后方饮。如不尔者。随饮随咽咸恶作罪。复有苾刍于非时中以手捉瓶向口注水。蚁先入瓶出便被螫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应以瓶注口饮水。先净洗手及净漱口。方注瓶水手承而饮。又复苾刍应作盛君持笼。时彼不知以何物作。佛言。应用版木或以砖石安置水瓶不令虫入。如世尊说。先净漱手方饮水者。道路行时有少许水。佛言。可于弃中饮。见是青叶无人摘授。佛言。枯黄落叶自取饮水。或时落叶求亦不得。就枝以叶承水饮用。或连条叶转更难求。佛言。应就屏处净漱口已。以瓶注口随意而饮。其开遮事广说如前。时具寿颉离跋底。随在何处生疑惑心。是故时人遂共号为多疑颉离跋底。见彼瓶水流注下时。生如是念。他人泻水连注钵中。岂非恶触。遂便不受。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凡诸流物皆悉向下。不能向上。此应受用。勿生疑惑。并皆无犯。如是乳酪浆。等准此应知。乃至佛言。勿生疑惑。时有苾刍。共诸商旅随路而行。令诸求寂持其路粮在后而来。暂停欲去。告苾刍曰。为我擎举。时诸苾刍不敢擎举。以缘白佛。佛言。应为擎举。彼复告言。为我擎下。苾刍生疑。不与擎下。佛言。应与擎下。后时求寂持其道粮随路而去。负重疲困复白苾刍。暂为持去。我当歇息。苾刍不肯。佛言。可以绳系令求寂执绳。可为擎持令其暂息。后遂生疑。我自手解遂不敢食。佛言。食皆无犯。

时诸苾刍与诸商旅同路而去。忽被强贼劫夺商人。求寂持粮弃之而走。时诸苾刍不取路粮亦弃而去。彼于后时告求寂曰。汝今可去取彼路粮。求寂答曰。今欲令贼杀我耶。我不能去。仁可自取。苾刍生疑亦不往取。路粮既乏遂阙行途。以缘白佛。佛言。宜应自取。既自持来生疑不食。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应食无犯。时有苾刍。令求寂持路粮欲渡河水。不知云何。佛言。应问求寂。汝能为我持粮并自渡不。答言。我但自渡无力持粮。苾刍应助擎持渡河。求寂若言。无力自渡岂暇持粮。苾刍若能擎彼求寂并持路粮者善。若不尔者。先渡其粮后擎求寂。时诸苾刍生疑不食。以缘白佛。佛言。应食无犯。如世尊言。苾刍于钵中食。有一苾刍。洗钵时见有破处。恐有所犯。佛言。应可用心再三净洗。设有破处此亦无犯。复有苾刍。洗钵时于彼隙中见有饭粒。疑不用食。以缘白佛。佛言。应以草莛擿去将水三灌随情受用。复有苾刍。用旧熏钵盛热汁时。遂便腻出浮上凝住。生疑不食。以缘白佛。佛言。应去上腻宜可食之。复有苾刍。既洗钵已置于一处。至第三日而更洗用。遂即破坏。彼便生疑。钵烧未熟。以缘白佛。佛言。洗而应食。复有苾刍乞食归来置钵而出。更有苾刍。亦乞食来即便以钵置彼钵上。时苾刍见已生疑。以缘白佛。佛言。若有授食人受而方食。必若无人掠去上食。食便非犯。

复有苾刍。乞食既还置钵而出。有俗人来遂便触著。应可问言。尔于此食有希望耶。若言我见有蝇或见草叶拂令去者。应受而食。若言有希望心为斯触者。应可分与受而方食。时有苾刍。乞食来已安钵一处。复有求寂。乞食后至便持钵饭置苾刍钵中。苾刍生疑遂便断食。佛言。钵著饭处应可多除随意而食。如世尊说。凡诸苾刍若道行时应持粮者。既无俗人又无求寂。佛言。应劝施主。施主亦无。应自持去。后见俗人共换而食。换处亦无分为两分。告俗人曰。汝取一分。彼既入手应告彼曰。汝取我食我取汝分。换易而食。此复难求。以缘白佛。佛言。于第一日应须绝食。若至明日如有授人受取而食。若无授者。自取一彪拳许而食。至第三日还无授者。食二彪拳。至第四日复无授人。随情自取饱食无犯。于后路粮罄尽。见有熟果堕地。佛言。应取作净受已而食。若净人难得者。设不作净受已应食。授者亦无。佛言。应可自取。作北洲想持心而食。树上果熟未落地者。佛言。应自上树摇振令堕自取而食。汝诸苾刍如上开者。并为难缘。若无难时皆悉制断。若有违者。咸得恶作罪。

目得迦别门第四总摄颂曰。

与田分不应  赤体定物施

僧衣字还往  甘蔗果容裙

第一子摄颂曰。

与田分相助  车船沸自取

乌嘴蝇无惭  制底信少欲

尔时佛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影胜大王。以千亩田施与僧伽。时诸苾刍虽常食啖舍而不问。遂使良田并生茅荻。时影胜王。因自出游见而问曰。此是谁田并生茅荻。大臣答曰。此是大王。以千亩田奉施圣众。彼收田实不为修理。由此荒废。王曰。岂可僧伽不与他分。答曰。不与。诸苾刍闻以缘白佛。佛言。应与俗人作其分数。时诸苾刍所有田谷。并与耕人不自取分。佛言。应准王法取分。即便取分。然诸作人既得己分。弃谷而去。佛言。应运稻谷令入寺中。时诸作人先持自分后持寺分。佛言。先持寺分己分方持。虽后运来贼还偷窃。佛言。应须掌护。勿令贼盗。般运入时唯载僧分。车欲倾覆。唤诸苾刍。愿见相助。时诸苾刍见是僧车。便不敢触。

佛言。此应相助。有病苾刍随路而去。御车之人告苾刍曰。圣者。可乘此车。苾刍生疑而不敢乘。佛言。但避车轼乘去无犯。又复以船运载其物。船既突浅。船师告曰。圣者。愿见相助共我推船。时诸苾刍以是僧船不敢相助。佛言。应可助推。时诸苾刍陆路而去。极生疲困。是时船主告苾刍言。可共乘船。时诸苾刍疑不敢上。佛言。除其柁处随意乘船。或时以担而摙其分欲暂停息。告苾刍曰。我欲歇息暂来下担。苾刍生疑不敢为下。佛言。应可为下。复有担人中途疲困。欲求止息告苾刍曰。为我擎担暂解疲劳。彼诸苾刍疑不为举。以缘白佛。佛言。以绳系担令持绳已。方为举担。或时半路弃担而逃。时有贼来收担将去。佛言。应可持行。苾刍不知遣谁将去。佛言。应遣俗人。此若无者可令求寂。此亦无者苾刍收取。诸苾刍等疑不敢食。由自手触以缘白佛。佛言。应食无犯。僧祇釜镬然火既多。于中酥酪沸腾出外。净人若无恐虚损弃。佛言。此时净人不应令去。必有要缘须出外者。苾刍即应抽却薪火。沸仍不止。应以杓搅。若煮药时药沸腾上。类此应知。汝诸苾刍。我为难缘所开许者。于无难时并应制断。若有行者。咸得恶作。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

猜你喜欢
  佛说耶只经·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增辑丹霞淳禅师语录·丹霞子淳
  开元释教录卷第六·智升
  目录·彭绍升
  卷二十九·赜藏主
  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四·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一(之上)(论本第七十八至七十九)·遁伦
  梦·太虚
  假号品第三·佚名
  华香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七·道原
  音乐发悟品第十三·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龙洲集下谒江华曽宰二首抠衣三十年前事曽以诸生傍绛纱一国所专吴白下双鳬独逺令江华时来馆学总余事老去衣冠懐古家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义鬟

  • 卷二百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慈湖小集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宁宗朝累官将作少监出知温州以寳谟阁学士致仕卒諡文元学者称慈湖先生有慈湖甲稾抚琴行萧萧指下生秋风淅淅幽响

  • 卷三十三·中山·佚名

    魏文侯欲残中山魏文侯欲残中山。唱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犀首立五王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

  • 卷五十八·谷应泰

      ○议复河套   英宗天顺六年春正月,毛里孩等入河套。是时,孛来稍衰,其大部毛里孩、阿罗出、少师猛克与孛来相仇杀,而立脱思为可汗。脱思,故小王子从兄也。于是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三部始入河套。然以争水草不相下,

  • ●卷二百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八。   起绍兴二十一年八月甲日辛未,尽其日。   孙觌撰公墓志铭曰:建炎三年冬金人合诸众数万骑约淮溯江鼓行而南如践无人之境一时将吏望风逃窜伏草莽闲无一人敢婴其锋者当是时太师镇南武安甯国军

  • 第一百六回 春申江激动诸团体 日本国殴辱留学生·蔡东藩

      却说徐总统迭接呈文,也知舆情愤激,罪有攸归,但曹宅被毁,章氏受伤,似觉学生所为,未免过甚,一时不便为左右袒,独想出一条绝妙的通令来,便即颁发出去。令云: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纠众集会,纵火伤人一事,方事之始,曾传令京师警察

  • 提要·王祎

    臣等谨案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明王祎撰祎字子充义乌人少游栁贯黄溍之门明初征为中书省掾修元史成拜翰林待制使云南抗节死赠翰林学士追諡忠文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续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悉遵祖谦之旧惟解题不别为一书即

  • 关中奏议巻十七·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提督类一为整理边务以备寇患事钦差提督陜西三边都御史臣杨一清谨题为整理边务以备寇患事案查先准兵部咨该提督军务兵部尚书金献民题前事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钦遵该兵部议得固原地方平坦可以驰骤敌众抢掠

  • 一零七、惠施去魏考·钱穆

    《吕氏春秋 不屈篇》:“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齐威王几勿受。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是谓惠施去魏,在鄄会之后也。然考《楚策》:“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则惠子实见逐于张仪。鄄会在惠

  • 卷四十三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三上 朱批刘世明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十五日陕西兴汉镇总兵官【臣】刘世明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驽骀下质不堪驱策荷蒙 圣主知遇擢任总

  • 治體第八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堯所以釐降二女於嬀

  • 复义·胡宏

      胡子曰:复义为信,不复义为罔,践理为信,不践理为罔。唐文宗读书,耻为凡主。及不能行其政令而饮醇酒求醉,是自弃者也。若愤悱自强,干干惕厉,广求贤圣以自辅,则可以有为于天下矣。  唐文宗曰:宰相荐人,当不问疎戚。若亲故果才

  • 第九 权篇 1·王诩

    【原文】说者,说之①也;说之者,资之②也。饰言③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④也;应对者,利辞⑤也,利辞者,轻论⑥也;成义⑦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⑧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⑨也。【注释】①说之:劝说对方听从自己。②资之:帮助对方。③

  • 出国宏化临别之演辞·太虚

    ──十七年八月在上海沧洲别墅讲──今日承蒙宠召,得与善男信女聚首一堂,颇觉欣慰!兹逢国内五中全会开幕,训政伊始;美国发起废战公约,已由各国签字。先到科学发达的国家,传播东方最优美的文化。或以中国人赴欧、美皆是去学欧

  • 卷第四十二·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二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十七之九穆宗(恒宪宗第三子)长庆元年。上亲制南山律师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人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沈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至

  •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多罗那他

    约当第三结集之后,迦腻色迦王去世时,在迦湿弥罗之西与吐货罗邻近的北方阿湿摩波兰多地方有家主阇胝,受用圆满。他供奉北方一切塔,延请来自西方摩庐国的毗婆沙大德世友与吐货罗的大德妙音到他的国中。供养三十万比丘十二年

  • 大山里的人生·沈从文

    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

  • 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述。载《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原件为大字印本,藏北京图书馆。全文约4000余字,虽有残缺,但大体意思明确。这份当年后金的宣传材料本无作者姓名及撰写时间,但从其内容及语气看,当为努尔哈赤口述,臣工执笔修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