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撰集百缘经卷第八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比丘尼品第八

  (七一)宝珠比丘尼生时光照城内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善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顶上自然有一宝珠。光曜城内。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名曰宝光。年渐长大。体性调顺。好喜惠施。顶上宝珠。有来乞者。即取施与。寻复还生。父母欢喜。将诣佛所。女见佛已心生喜乐。求索入道。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宝光比丘尼。宿殖何福。生便顶上有此宝珠。值佛世尊。得获道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化缘周讫。迁神涅槃。有王名曰梵摩达多。收其舍利。起四宝塔。而供养之。时有一人。入此塔中。持一宝珠。系著枨头。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宝珠。随共俱生。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善爱比丘尼生时有自然食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修伽。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倡伎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寻即能语。家中自然。百味饮食。皆悉备有。时女父母。见其如是。谓是非人毗舍阇鬼。畏不敢近。时彼女子。见其怖畏。合掌向母。而说偈言。

  愿母听我语  今当如实说

  实非毗舍阇  今诸余鬼等

  我今实是人  业行相逐随

  善业因缘故  今获如是报

  尔时父母。闻女说偈。喜不自胜。寻前抱取。乳哺养育。因为立字。名曰善爱。时彼女子。见母欢悦。合掌白言。为我请佛及比丘僧。寻即与请。百味饮食皆悉充足。即于佛前。渴仰闻法。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年渐长大便白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世尊。将千二百五十比丘。诣于他邦。到旷野中。食时已至。告善爱比丘尼言。汝今可设饮食供养佛僧。寻取佛钵。掷虚空中。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如是次第。取千二百五十比丘钵。饭亦皆满。都令丰足。尔时阿难。见是事已。叹未曾有。前白佛言。今此善爱比丘尼。宿值何福。乃能有是奇特妙事。百味饮食应念即至。又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佛告阿难。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次第到一大长者家。设诸肴膳。欲请宾客。客未至顷。有一婢使。见佛及僧在于门外。乞食立住。不白大家。取其饮食尽持施与佛及众僧。后客来坐。敕彼婢言。办设食来。婢答大家今有佛僧在其门外。乞食立住。我持此食。用布施尽大家闻已。寻用欢喜。即语婢言。我等今者。值是福田。汝能持此饭食施与。快不可言。我今放汝随意所求。婢答大家。若见放者。听在道次。寻即听许。作比丘尼。一万岁中。精勤无替。便取命终。不堕恶趣。天上人中。百味饮食应念即至。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婢使比丘尼者。今此善爱比丘尼是。由于彼时精勤持戒。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白净比丘尼衣裹身生缘

  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瞿沙。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音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端政殊妙。有白净衣。裹身而生。因为立字。名曰白净。年渐长大。衣亦随大。鲜白净洁。不烦浣染。众人见之。竞共求索。白父母言。我今不贪世俗荣华。愿乐出家。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寻将佛所。求索入道。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身上白衣。化为袈裟。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阿难。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白净比丘尼。宿殖何福。生时自然有好净衣。裹身而生。出家未久。得获道迹。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将诸比丘。游行聚落。教化众生。时有女人。见佛及僧。心怀欢喜。持一张[(畾/且)*毛]。布施佛僧。发愿而去。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常有净衣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佛告阿难。欲知彼时布施[疊*毛]者。今此白净比丘尼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须漫比丘尼辩才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名曰梵摩。多闻辩才明解经论。四韦陀典。无不鉴达。选择高门。娉以为妇。足满十月。产一女儿。端政殊妙。智慧辩才。无有及者。闻诸婆罗门共父论议。悉能受持。一言不失。如是展转。所闻甚多。耆旧长宿。皆来咨启。无不通达。闻世有佛。始成正觉。教化众生。咨受法味。寻自庄严。著诸璎珞。往诣佛所。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尔时阿难。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须漫比丘尼。宿殖何福。虽受女身。多闻第一。又值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化缘周讫。迁神涅槃。于像法中。有一比丘尼。心常喜乐。说法教化。精勤无替。因发誓愿。使我来世释迦牟尼佛法之中明解经论。发是愿已。便取命终。生天人中。聪明智慧。无有及者。佛告阿难。欲知彼时说法教化比丘尼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多闻第一者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舞师女作比丘尼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豪富长者。各相率合。设大节会。作诸伎乐。而自娱乐。时有舞师夫妇二人。从南方来。将一美女。字青莲华。端政殊妙。世所希有。聪明智慧。难可酬对。妇人所有六十四艺。皆悉备知。善解舞法。回转俯仰。曲得节解。作是唱言。今此城中。颇有能舞如我者不。明解经论。能问答不。时人答曰。有佛世尊。在迦兰陀竹林。善能问答使汝无疑。舞女闻已。寻将诸人。共相随逐。且歌且舞到竹林中。见佛世尊。犹故憍慢放逸戏笑。不敬如来尔时世尊。见其如是。即以神力变此舞女。如百岁老母。发白面皱。牙齿疏缺。俯偻而行。时彼舞女。自观其身形状极老。而作是言。今我此身。以何因缘。卒有如是衰老相现。今者必是佛之威神。使我故尔。即于佛前。深生惭愧。前白佛言。我于今者。在世尊前。憍慢自大。放情纵意。唯愿世尊当见原恕。尔时世尊知此舞女心中调伏。以神通力。变舞女身如前无异。时诸大众。见此舞女。卒老卒壮。无有常定。各生厌离。解悟非常。心开意解。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时彼舞女。及其父母。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大众。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乃能化此放逸妖姿不信之人。使令开悟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大众。非但今者能化彼耶。过去世时。我亦化彼。时诸大众。闻是语已。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敷演解说。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王。有太子。字孙陀利。入山学道。获五神通。见紧耶罗女。端政殊妙。状如诸天。作诸姿态。且歌且舞。鼓动我心。望使染著退失仙道。我于彼时。心遂坚固。无有欲想。语彼女言。一切有为。无有常定。我今观汝。形体臭秽。充满其中。薄皮覆上。不可久保。正尔当有发白面皱俯偻而行。汝今何为憍慢放恣乃至如是。向者歌声。其音以变。何故在此。作诸恣态。于是紧那罗女。闻是语已。寻向仙人。忏悔罪咎。因发愿言。使我来世得断生死。我于汝边得获道果。佛告大众。欲知彼时王子学仙道者。则我身是。彼时紧那罗女。今青莲花比丘尼是。由于彼时发愿力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六)伽尸比丘尼生时身披袈裟缘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尔时梵摩达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身披袈裟。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召诸相师。占相此女。相师观已。问其父王。此女生时。有何瑞相。父王答曰。此女生时。身披袈裟。因为立字。名伽尸孙陀利。年渐长大。衣亦随大。禀性贤善。慈仁孝顺。将诸侍卫。出城游戏。渐次往到鹿野苑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喜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归白父王。我于今者。出城观看。到鹿野苑中。见佛世尊。百福相好。庄严其身。威仪庠序。容貌可观。愿王今者。慈哀怜愍。听在道次。于时父王。愍此女故。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迦尸孙陀利比丘尼。宿殖何福。生于豪族。有此袈裟著身而生。及获道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加那加牟尼将诸比丘。游行教化。时有王女。值行见佛。心怀喜悦。前礼佛足。请佛及僧。唯愿世尊。受我三月四事供养。佛即然可。三月之中。受供养已。复以妙衣。各施一领。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尊荣豪贵。常有袈裟随身而生。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王女者。今孙陀利比丘尼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七)额上有真珠鬘比丘尼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沸疏。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族望。娉以为妇。作诸伎乐。以娱乐之。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额上自然。有真珠鬘。父母见之。甚怀欣庆。召诸相师。占相此女。相师睹已。问其父母。此女生时。有何瑞相。父母答言。此女生时。额上自然。有真珠鬘。因为立字。名曰真珠鬘。年渐长大。禀性贤善。慈愍孤穷。有来乞者。脱此珠鬘。寻以施之。续复还生。如前无异。时须达长者。闻彼沸疏有此好女。通致信命。求索珠鬘欲为其子娉以为妇。时真珠鬘。闻须达多为儿求索。前白父母。慈哀怜愍。若欲持我与彼儿者。当作要誓必共出家。然后与彼。若不尔者。我不贪著世俗荣华。时女父母。爱念女故。不能违逆。寻即往至。语须达言。具陈女意。时须达多。闻是语已。共相然可。即为纳娶未经几时。俱生厌心。寻共相将。往诣佛所。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各获道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真珠鬘夫妇。宿殖何福。生时自然。有此珠鬘。著头而生。出家未久获阿罗汉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将诸比丘。鹿野苑中。转正法轮。度脱众生。时有长者。名阿沙罗。闻佛在彼化度众生。而作是言。我当劝化城中民众。为佛及僧。作般遮于瑟。作是语已。上白国王。乘大白象。行于市肆。处处道头劝化诸人。作般遮于瑟。时有妇女。见其劝化。顶上有珠。寻即解与。夫从外来。见妇头上无有珠鬘。寻即问言。汝此珠鬘。为当与谁。妇答夫曰。今阿沙罗长者。来至此中。劝化诸人。我解此珠。持用施与。夫即欢喜。更取宝珠。持用布施。因发愿言。使我来世莫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珠鬘随我俱生。佛告诸比丘。由于彼时布施珠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八)差摩比丘尼生时二王和解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及梵摩达王。常共忿诤。各将兵众。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住河两岸。各立檦相。夫人月满。各生男女。端政殊妙。王大欢喜。击鼓唱令。集诸兵众。赏赐财物。等同欢庆。求相和解。共为姻婚。令我二国从今以去更莫相犯。乃至子孙。作是要已。各还本国。时梵摩王子。年始七岁。赍持珍宝种种杂物。送与波斯匿王。求欲纳娶。时女闻已。白父王言。人身难得。我今已得。诸根难具。我今已具。信心难生。我今信生。佛世难值我今得值。唯愿大王。莫置女身在诸难中。令女永离诸善知识。唯愿慈愍。听我出家。王答女言汝在胎时吾以许彼。由汝之故二国和善。不相侵陵。吾今若当不称彼者则负言信。彼必当还与我作仇。诸天嫌我。不加拥护。大臣人民。都不见信。亦违先王宿旧法制。汝叵曾闻。阿阇世王。波瞿利王。如是等比。数十诸王。皆由妄语。堕地狱中。汝今云何。欲令使我同彼诸王。受地狱苦。而作妄语。汝今不宜请辞于我。时波斯匿王。作是语已。即便遣使。语梵摩达王七日之内。速来纳娶。使者奉教。速往到彼。语梵摩王。七日之中。我当成婚。尔时王女。闻王遣使。催唤彼女心怀忧恼。著垢腻衣。舍诸璎珞。毁悴其形。即上高楼。长跪合掌。遥向祇洹。而作是言。如来世尊。慈悲怜愍。一切众生。一念之中。能知三世。我今苦厄。愿垂哀愍。而见救济。尔时世尊。遥知王女精诚求哀。求索救济。恍惚之间。即现女前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得阿那含果。至七日头。梵摩王子。将诸侍从数千万人。赍其珍宝种种服饰。欲来娶妇。至其宫中。欲共妻娶。不觉女身。在虚空中。作十八变。东踊西没。南踊北没。行住坐卧。变化自在。还从空下。时波斯匿王。见女如是。深生惶怖。而语女言。我今愚冥。都不知汝有是神变。而以污秽。尘染于汝。忏悔罪咎。听汝出家。其夫王子。亦生信敬。而作是言。我亦愚痴。无所识别。作如是意。愿亦听我忏悔其罪。听汝出家。尔时王女。闻是语已。寻诣祇洹。见佛世尊。求索出家。佛即听许。作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差摩比丘尼。宿殖何福。生在王家。无有欲想。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其法中。有一妇女。与其夫主。心不相怜。常共忿诤。每于一日。各相劝勉。诣比丘所。受八关斋。因共求愿。使我等辈。在所生处。尊荣豪贵。于斗诤中。常共和解。发是愿已。随寿长短。各取命终。共生王家。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夫主公者。今梵摩王是。彼时妇公者。今波斯匿王是。彼时夫主者。今王子是。彼时妇者。今王女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九)波斯匿王丑女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摩利夫人。生一女儿。面貌极丑。身礼粗涩。犹如蛇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王见此女。无一喜心。便敕内宫。勤加守护。勿令出外使人得见。王自念言此女虽丑形不似人。然是末利夫人所生。而养育之。年渐长大。任当嫁娶。时王忧愁。知当奈何。无余方计。便告一臣。卿可推求。本是豪族种姓家者。今若贫乏。无钱财者。便可将来。臣即受教。遍往求觅。得一贫穷豪族之子。使便唤之。将来诣王。王见此人。共至屏处。密共私语。闻卿豪族今者贫穷。当相供给我有一女。面貌极丑。幸卿不逆。当纳受之。时此贫人。长跪白王。当奉教敕。正使大王以狗见赐。我亦当受不违王教。何况今者。末利夫人。所生之女。今设见赐奉命纳之。王即以女。妻彼贫人。为起舍宅。牢闭门户。令有七重。王嘱女夫。自捉户排若欲出行。而自闭之我女丑恶。勿令外人见其面状。常牢闭户。幽关在内。王出财物。随其所须。供给女婿。使无乏短。王即跪拜。授为大臣。于后时间。多财饶宝。无所乏少。与诸豪族。共为邑会。日月更作。会同之时。夫妇共来。男女杂合。共相娱乐。诸来会者。各将自妇。共来赴会。唯彼大臣。独不将来。众人疑怪。彼人妇者。傥能端政。颜色晖耀。或能极丑。不中显现。是以彼人。不将妇来。今当设计。往观彼妇。即各同心。密共相语。以酒劝之。令醉卧地。解取门钩。使令五人。往至其家。开其门户。欲观其妇。当于尔时。彼女心恼。自责罪咎。我种何罪。为夫所憎。恒见幽闭。处在闇室。不睹日月及与诸人。复自念言。今佛在世。常以慈悲。观诸众生有苦厄者。即往度之。尔时此女。即便至心。遥礼世尊。唯愿哀愍。来到我前。暂见教训。其女精诚。敬心纯笃。佛知其意。即到其家。于其女前。地中踊出绀发相现。其女举头。见佛发相。倍加欢喜。敬心极深。其女头发。自然细软。绀青色相。佛渐现面。女便见之。心怀欢喜。面复端政。恶相粗皮。自然化灭。佛渐现身。金色晃昱。令女见之。女见佛身。益增欢喜。身体端严。犹如天女。佛便为说种种法要。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心怀踊悦。与世无比。时佛还去。尔时五人。开门入内。见其端政。殊妙少双。时彼五人。各相谓言。我怪此人不将妇来。见妇端政。乃至若是。观睹已竟。牢闭门户还系户钩彼人带头本处。会同各罢。其人还家。入其舍内。见妇端政殊特过人。欣然问言。汝是何人。妇答夫言。我是汝妇。夫即问言。汝前极丑。今者何缘端政乃尔。其妇具以上事答夫。缘佛神德。使我今得如是身体。妇复白夫。今我意欲与王相见。汝当为我通其意情。夫受其言即往白王。女郎今者。欲来相见。王答女夫。莫道此事。急当牢闭慎勿令出。女夫答王。何以乃尔。女郎今者。蒙佛威神。便得端政。天女无异。王闻是已。审如是者。速往将来。即庄严车。迎女入宫。王见女身。端政殊特。世无等双。欢喜无量。不能自胜。王即告敕。严驾车乘。共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长跪白佛言。世尊。不审此女。宿种何福。乃生豪贵富乐之家。复造何业。受丑陋形。皮毛粗强。剧于畜生。唯愿世尊。当见开示。尔时世尊。告大王夫人。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有一大国。名波罗奈。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时彼长者。合其家内。常恒供养一辟支佛。身体粗恶。形状丑陋憔悴叵看。时长者家。有一小女。见辟支佛来。恶心轻慢。呵骂毁言。面貌丑陋。身皮粗恶。何其可憎。时辟支佛。数至其家。受其供养。在世经久。欲入涅槃。即便为其。现大神变。踊身虚空。身出水火。东踊西没。南踊北没。于虚空中。行住坐卧。随意变现。令长者家一切睹见。还从空下。至长者家。长者欢喜。不能自胜。其女即时悔过自责。唯愿慈哀。当见开恕。我前恶心。罪衅过厚。幸不在怀。今听忏悔。勿令有罪。佛告大王。欲知尔时彼长者女。毁呰辟支佛故。于后生处。常受丑形。后见神变。向其悔过。故今得端政。超世奇特。无有及者。由是供养辟支佛故。在所生处。常生富家。尊荣豪贵。无所乏少。又值于我。脱其忧苦。尔时波斯匿王。及诸臣民。闻佛说是业报因缘。心开意解。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盗贼人缘

  佛在毗舍离国重阁讲堂。时彼城中。有一愚人。心常憘乐偷盗为业。以自存活。其土人民。咸皆闻知。又于一时。闻僧坊中有好铜瓨。规欲盗取。即便与诸行人。入于僧坊。欲盗取瓨。竟不获得。闻诸比丘说一四句偈。论说诸天眼眴极迟世人速疾。时彼偷人。闻是语已。忆在心怀。寻即出去。于其彼时。有诸商客。从他邦来。持一上价摩尼宝珠。奉献上王。王得珠已。寻即遣人。系著塔头。时彼偷人。闻王系珠著塔枨头。密在心怀。即便偷取。匿而不出。时王闻已塔枨失珠。生大嗔恚。即募国中。设有见者。密来纠语我当重赏。遂致数时。无敢应募。时王怨祷。无以为计。时有智臣。启白王言。今王境都。丰乐无极。盗者甚少。唯此一人。偷盗为业。以用自活。举国闻知。今此宝珠。必是彼人。见为偷取。今若系缚。榜笞鞭打。必不肯首。王当设计策谋彼人为当虚实。王问智臣。当设何计。智臣答曰。密遣余人。请唤偷人。各劝酒食。极令使醉。舆著殿上。密使不觉。庄严殿堂。及诸伎女极令殊妙。作众音乐。以娱乐之。偷人于是必当惊觉。敕诸伎女。普各语言。以汝阎浮提中偷塔枨头珠故。今得生此忉利天上。我诸伎女。作唱音乐。共侍卫汝。汝实尔不。时彼偷人。[夢-夕+登]瞢故醉。正欲道实。恐畏不是。正欲不道。复为诸女。逼切使语。时彼偷人。卒自忆念。我昔曾闻沙门所说讲论。诸天眼眴极迟。世人速疾。今者伎女。眴皆速疾。必非是天。寻即低头。而不肯道。于是未久。便得醒悟。官不问罪。脱得不死。时彼智臣。复更白王。当更设计策谋偷人。王复问言。以何策谋。智臣答曰。王可诈亲。唤彼偷人。赐为大臣。一切库藏。密计头数。悉委付之。于其后时王可软语。今者更无如卿所亲。好守库藏。无令失脱。偷人闻已。必怀欢喜。王可徐问。我前所著摩尼宝珠。系塔枨者。卿为知不。其偷人者。必当首实。何以知之。今者为王。所见贵重。一切财宝见为任信。必向王首。时波斯匿王。如臣所道。设计规略。于是偷人。如智臣语。向王首实。此宝珠者。奴实盗取。畏不敢出。王复问言。卿前醉卧。在我殿上。诸女诘问。汝在天上。以何不首。偷臣白言。我昔曾入僧坊之中。闻诸比丘讲四句偈云道。诸天眼瞬极迟。世人速疾。寻自忆念。是故知非生在天上。以是不首。于是波斯匿王。还得宝珠。甚怀欢喜。不问偷臣所作罪咎。时彼偷臣。既得脱已。前白王言。愿恕罪咎。听奴出家王告偷臣。汝今尊荣。富贵快乐。极可正尔。今以何故。必欲出家。偷臣白王。由我曾闻沙门所说一四句偈。脱得不死。如是厄难。况复多闻读诵修习。如说修行。必获大利。是故今者。愿欲出家。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撰集百缘经卷第八

猜你喜欢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四十六、竿头进步·慧开
  卷四十一·彭绍升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附科目)·太虚
  经业品第九·佚名
  佛陀学纲·太虚
  卷第一百十九·李通玄
  卷第十一·佚名
  三论游意义·硕法师
  鴛湖用禪師住福建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上·妙用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佚名
  俱舍论记 第七卷·普光
  佛说妇人遇辜经·佚名
  卷第一百八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新山道人曹文晦(新山稿)·顾嗣立

    文晦,字辉伯,天台人。兄文炳,字君焕,号霞间老人。文晦少从之学,颖悟多识,而雅尚萧散。好吟咏,大有情致。鄞邑令许广大聘为儒学教谕,辞不赴。筑室读书,自号新山道人。元季台人能诗者,以辉伯为首称云。 采莲曲三首 五杂俎 公无渡

  •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臧懋循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杂剧(元)张寿卿撰●谢金莲诗酒红梨花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赵汝州风月白纨扇 正名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第一折〔冲末扮刘太守引张千上诗云〕

  • 卷二十三·乾隆

    卷二十三太原白居易诗五五十八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选者评。复斋漫录。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若刘长卿。

  • 54.王建:乐府歌行二首·施蜇存

    凉州行 凉州四边沙浩浩,汉家无人开旧道。(韵一)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征人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韵二)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韵三)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

  • 卷二十三·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三宋 吕中 撰钦宗皇帝靖康一年即帝位宣和七年十二月即皇帝位。求直言靖康元年正月诏求直言自金人犯边屡下求言之诏事稍终则阴沮抑之当时有城门开言路闭之说。天下无事则公卿之言轻于鸿

  • 李叔同年谱(2)·李叔同

    九月,考入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特班,改名李广平。该校总教习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倡导民主、提倡新学,开设英语、国际法等诸多新学课程。同学中有黄炎培、邵力子等后来的著名人士。叔同与师生们相互切

  • ●劉序·多隆阿

      詩三百篇蓋皆感物造端寓詞託諷大都比興為多其所舉鳥獸蟲魚草木之名夥矣然古今異時鄉土殊產徒執今時所目驗與夫方俗之稱名以求當於風雅頌之所詠有以知其齟齬而不能合也經生所恃以考證者毛鄭而外惟爾雅釋草等七篇次

  • 卷一·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一国风一【孔氏颖达曰诗国风是大师所题也○刘氏瑾曰集传於国风之下系以一者以国风居四诗之首也下文周南一之一者周南又居国风中十五国之首也】集传国者诸

  • 第80章·老子

    【原文】小国寡民(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4)。使民复结绳而用之(5)。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乐其俗(6)。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 卷二十一·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一【甲定王子十年】十有二年【晉景三年齊頃二年衛穆三年蔡文十五年鄭襄八年曹文二十一年陳成二年?桓四十年宋文十四年秦桓八年楚莊十七年】春葬陳靈

  • 战法第十·商鞅

    题记:战法就是作战方法,本篇论述了作战致胜的根本原则。一般说来,战争的策略必须以政治上的胜利为根本。有政治上的胜利,人民才不争夺。人民不争夺,才不逞个人的意志,以君上的意志为意志。所以成就王业的国君的政治,使人民乡

  • 佛教与护国·太虚

    ──二十二年五月在上海永生无线电台播音演讲──常人闻以佛教救国,多怀怪异。余今将世人误会之处,略为解释。其一、世人多以佛教为迷信鬼神,不切人生实际,不知佛教宗旨,正以解除众生苦难为唯一责任!佛教说一切众生,人为最要

  • 卷四十一·佚名

    释三假品第七【经】尔时,佛告慧命须菩提:&ldquo;汝当教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摩诃萨,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rdquo;即时诸菩萨摩诃萨,及声闻大弟子,诸天等作是念:&ldquo;慧命须菩提自以智慧力,当为诸菩萨摩诃萨

  • 卷第五·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五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义解篇 明 古庭学法师传 善学。自号古庭。生儒家马氏。传华严之教於宝觉法师简公。凡清凉大疏钞。及圆觉楞严起信诸部。皆能融会甚深微妙之旨。遐迩嗜学之子。敛衽遡

  • 卷之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林我禅师语录林我禅师语录卷之三嗣法门人海金编元宵晚参。眼横鼻直。无分年去年来。渴饮饥餐。有甚岁新岁旧。阳回沃野。和风摇嫩柳拖金春满山川。暖日映寒梅吐玉皎光烛月。人人亲炙然灯歌咏喧天。处处

  • 卷四·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四中庆嗣法门人宗升编法语(附小佛事)示苍波西堂岚波后堂松波堂主余住昆明十有五载矣方来衲子往复不绝或至自迦叶祖庭及询其山中耆旧而满口道山中英杰有某某

  • 竹泉生女科集要·佚名

    妇产科著作。彭逊之撰。一卷。逊之溧阳(今属江苏)人。集诸家之长,并结合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于一九三一年。书中分为天癸确论、带证总论、调血精义、气化次序说四门。天癸确论以调经为主,载有月经不调等二十五证。带证

  • 那先比丘经·佚名

    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