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若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只,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只、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 得闻是经典、 乃至于一偈, 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 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获福、 今当分别之。 

如有大施主, 供给无量众, 具满八十岁、 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 发白而面皱, 齿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应当教、 令得于道果。 即为方便说、 涅盘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当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猜你喜欢
  萬如禪師語錄目錄·佚名
  生经卷第三·佚名
  卷一·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四·唐慧琳
  序·道宣
  卷二十·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二十·子璇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佚名
  华严五十要问答初卷·智俨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三·隐元
  十八不共法品第八·佚名
  第二十四 兄弟交战·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补刊沙弥律仪合参跋·祩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知稼翁集钞·吴之振

    黄公度正月晦日寄宋永兄万事萦心空岁月,一分春色已尘埃。檐前雨脚何时断,陌上遨头几日来。寒束幽花如有待,风延啼鸟苦相催。明年此会各南北,趁取官闲共酒杯。春日怀王庆长夜雨才霑地,朝晖已照墙。润畦舒菜甲,暖树拆茶枪。胡

  • 卷三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七贾棱贾棱贞元八年进士第诗一首御沟新柳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隂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褭褭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刘遵古刘遵

  • 卷一百二十八 志一百三·赵尔巽

      ◎河渠三   △淮河永定河海塘   淮水源出桐柏山,东南经随州,复北折过桐柏东,历信阳、确山、罗山、正阳、息、光山、固始、阜阳、霍丘、颍上,所挟支水合而东注,达正阳关。其下有沙河、东西淝河、洛河、洱河、芡河、

  • 卷二十四·连横

    艺文志台湾三百年间,以文学鸣海上者,代不数睹。郑氏之时,太仆寺卿沈光文始以诗鸣。一时避乱之士,眷怀故国,凭吊河山,抒写唱酬,语多激楚,君子伤焉!连横曰:吾闻延平郡王入台之后,颇事吟咏。中遭兵燹,稿失不传。其传者北征之檄,报父之

  • ●卷首·徐时栋

    徐得国传二千年,几与夏、商、周相终始,将必有左史、右史之记焉。秦燔《诗》、《书》,诸侯史记尤甚,邦国之志,百国春秋,荡无孑遗,可胜悼哉!典午之代,有《徐偃王志》,不知作家。揆厥文义,非出周秦,而亦亡矣。爰溯偃王受姓所由来,以迄

  • 元眀事类钞卷五·姚之骃

    君道门【二】凉德烟霞小仙 元氏掖庭记顺帝自称玉宸馆佩琼花第一洞烟霞小仙就万歳山建玉宸馆叠石为琼花洞以居焉称将军 眀纪事本末武宗议北征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夀廵邉令内阁草勅梁储泣谏不可上乃自称之郑善

  • 名山藏卷之二十·何乔远

    何臣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典谟记二十武宗毅皇帝一○武宗毅皇帝一武宗毅皇帝御讳厚■〈昭上火下〉孝宗嫡长子也生二岁立为太子稍长英敏好骑射孝宗大渐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榻前执健手以托孝宗崩

  • 目录·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九朝编年备要目録   编年类巻一太祖皇帝建隆元年建隆二年建隆三年干徳元年干徳二年干徳三年干徳四年巻二太祖皇帝干徳五年开寳元年开寳二年开寳三年开寳四年开寳五年开寳六年开寳七年

  • 四四二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查明广东实无《国朝诗别裁集》板片印本折·佚名

    四四二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查明广东实无《国朝诗别裁集》板片印本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广东巡抚臣李质颖跪奏,为查明具奏事。案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淮江苏巡抚杨魁咨称,钦奉上谕:前因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

  • 王结传·宋濂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经书,对性命道德之深奥内涵理解透辟,所以投身于事业,显现于文章,都有理论根据。御史王仁说他有做宰相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谈时政八件事

  • 卷七十四、谕禁鸦片之严厉·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年,秋八月,定严禁栽种莺粟例。鸦片烟之禁,始自雍正时,其初但充药品。英商以之贩运内地,称洋药,故民间吸食者极少。至道光初,其风始炽,寻由印度传之云南。而南土兴,辗转传至四川而有川土,又传至甘肃而有西土,由是而至贵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三章 难易·林语堂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语译众人是有所为而为,圣人是

  • 卷七·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七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大射仪宰戒百官有事于射者春秋传赵孟曰武请于冡宰矣南遗曰冢卿无路以此经及聘礼参证则侯国亦有宰旧典也盖假以尊称以临莅其吏民与五等之国皆

  • 在中日佛徒联谊会致词·太虚

    ──十七年一月在上海讲──频年尽力佛化,实感佛教有与各国联合共进之必要,而东西各国,惟日本能保存各国输入之佛学,又能融贯西洋哲学之所长。深望中、日两国,从事于佛化之共作,俾成为东方最高之文化。现在与玉居士等创办寰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六·成寻

    【延久五年(宋煕宁六年)一月一日~二月廿九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六大宋国煕宁六年 癸丑 正月一日 乙巳 天晴。从卯一点通事、诸僧参大卿、少卿、梵才三藏、广梵大师、崇梵大师、新来中天、文惠大师、大天国二人、典座房,皆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第二说经处文有四。第一总彰大意。第二叙昔顺违。第三句数圆融。第四别明处异。初中有三。初拂迹显实。二融通显圆。三依义建立。今初。至而非国土。即拂迹显实中。谓既亡能所。何有能依之佛所依之处。普贤三昧品云。

  • 摄阿毗达磨义论(Abhidhammatha-saṅgaha)·佚名

    归命彼世尊应供等觉者一 摄心分别一无比之等正觉者,正法及无上之众。 归命敬礼我当说,摄阿毗达磨义论。 其中阿毗达磨论,于第一义言四种: 心、心所、色、涅槃摄一切[尽无余]二其中,先述&ldquo;心&rdquo;,是欲界、色界、无

  • 论画·顾恺之

    中国画评论著作。旧称《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撰。全文共二十条,第一为论画之难易,其余各条是对两晋时期卫协、戴逵等画家二十一幅画作的评论著录。即:《小列女》、《周本记》、《伏羲》、《神农》、《汉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