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曲禁第二十三

  曲律,以律曲也。律则有禁,具列以当约法:

  重韵。(一字二三押。长套及戏曲不拘。)

  借韵。(杂押傍韵,如支思,又押齐微韵。)

  犯韵。(有正犯--句中字不得与押韵同音,如冬犯东类。有傍犯--句中即上去声不得与平声相犯,如董东犯东类。)

  犯声。(即非韵脚。凡句中字同声,俱不得犯,如上例。)

  平头。(第二句第一字,不得与第一句第一字同音。)

  合脚。(第二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一句末一字同音。)

  上上叠用。(上去字须间用,不得用两上、两去。)

  上去、去上倒用。(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活法,见前论平仄条中。)

  入声三用。(叠用三入声。)

  一声四用。(不论平上去入,不得叠用四字。)

  阴阳错用。(宜阴用阳字;宜阳用阴字。)

  闭口叠用。(凡闭口字,只许单用。如用侵,不得又用寻,或又用监咸、廉纤等字。双字如深深、秾秾、恹恹类,不禁。)

  韵脚多以入代平。(此类不免,但不许多用。如纯用入声韵,及用在句中者,俱不禁。)

  叠用双声。(字母相同,如玲珑、皎洁类,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叠用叠韵。(二字同类,如逍遥、灿烂,亦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开闭口韵同押。(凡闭口,如侵寻等韵,不许与开口同押。)

  陈腐。(不新采。)

  生造。(不现成。)

  俚俗。(不文雅。)

  蹇涩。(不顺溜。)

  粗鄙。(不细腻。)

  蹈袭。(忌用旧曲语意。若成语,不妨。)

  沾唇。(不脱口。)

  拗嗓。(平仄不顺。)

  方言。(他方人不晓。)

  语病。(声不雅,如《中原音韵》所谓“达不着主母机”,或曰“烧公鸦亦可”之类。)

  请客。(如咏春而及夏,题柳而及花类。)

  太文语。(不当行。)

  太晦语。(费解说。)

  经史语。(如《西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类。)

  学究语。(头巾气。)

  书生语。(时文气。)

  重字多。(不论全套单只,凡重字俱用检去。)

  衬字多。(衬至五六字。)

  堆积学问。

  错用故事。

  宫调乱用。

  紧慢失次。

  对偶不整。

  右诸禁,凡四十条。在知音高手,自然不犯。如不能尽免,须检点,去其甚者,令不碍眼;不尔,终难为识者,非法家曲也。

猜你喜欢
  第四卷·佚名
  ●卷三·徐陵
  第三十七出 尸解·洪昇
  第三折·张寿卿
  楔子·史樟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臧懋循
  第一折·关汉卿
  卷517 ·佚名
  卷421 ·佚名
  卷一百四十·冯惟讷
  卷三百十七·陈思
  卷十六 茕斋歌诗三十八首·李白
  卷三十·方回
  南湖集巻下·贡性之
  心泉学诗稿巻四·蒲寿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二·彭定求

        卷102_1 【妾薄命】武平一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子夫前入侍,飞燕

  • 宋史全文卷十七下·佚名

    宋高宗四庚戌建炎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大风。御舟碇海中。乙巳日午,西风忽起,金兵乘之犯明州,浙东制置使张浚与守臣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堕田间或坠水。浚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丙午早,御舟次章安镇。丁未,御

  •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春正月。癸巳朔。上不视朝。免行庆贺礼。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许积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并进□山戊不□贡方物。宴赉如例。  ○甲午。四川巡抚高民瞻奏报、伪侯谭文、谭宏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李处耘(子继隆)曽巩李处耘字正元上党人在周以右职隶太祖帐下建隆元年擢宣徽北院使三年改南院兼枢宻副使干德初周保权乞师讨张文表命处耘与慕容延钊赴之太祖面授处耘方畧俾图荆南处耘次江陵百余里外潜遣数千

  • 图画修得法(1)·李叔同

    原第152页图放于100页《图画修得法》标题下李叔同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作自画像我国图画,发达盖章。黄帝时史皇作绘,图画之术,实肇乎是。是周聿兴,司绘置专职,兹事浸盛。汉唐而还,流派灼著,道乃烈矣。顾秩序杂,教授鲜良法,浅学之士,靡

  • 第十四章附属动议之顺序·孙中山

    一百十五节顺序之定义在此之“顺序”二字,乃指处分动议之秩序而言。照公例,凡动议之顺序,当以提出之先后为定。其先提出者,得先讨议,得先表决。但有一种之动议出此例外,因其性质之异,其顺序则在当前动议之先。而此

  • 卷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七 朱批黄叔琳奏摺 浙江廵抚【臣】黄叔琳谨 奏【臣】一介庸愚智识短浅荷蒙 皇上天恩擢抚浙省奉 命之日夙夜畏惧恐不胜任蒙 皇上训诲周

  • 万章上篇·王夫之

    一舜之处象,与周公之处管、蔡,其所以不同者,先儒论之详矣。然所谓&ldquo;管、蔡之叛,忧在社稷,孽在臣民;象之欲杀舜,其事在舜之身&rdquo;,此语亦须分别看,非谓一身小而社稷臣民大也。 使象恶得成,则天下且无舜,而昏垫之害谁与拯

  • 原序·陆陇其

    四书讲义困勉録原序稼书先生既防定四书大全辅以蒙引存疑诸解羽翼传注深切着明而遗箧中复有困勉録前后二编即先生自题大全序所云万厯以后诸家之説则别为一册者也其髙弟席子汉翼昆季并梓以行余得受而读之喟然叹曰先生

  • 卷五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九  宋 程公说 撰齐世本第一姜姓侯爵其先出自炎帝裔孙伯夷伯夷为尧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姜氏封于吕谓之吕侯殷末太公吕望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定天下以功封于营丘为齐侯得征五

  • 七 儒教、佛教写道教·林语堂

    孔子是一位令人心悦诚服的人,他不讲哲学,不谈神,也不论死后之事。像苏格拉底,或者像美国的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孔子只是一个聪明的、年长的、深刻的、非常机智的思想家。他只论日常的生活和如何生活。《论语》中有孔子的

  • 春秋亿卷六·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寻宋之盟也三月取郓左氏曰季孙宿伐莒取郓乘莒乱而取之也书取不宜取也夏秦伯

  • 卷十五目录·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五目録诗经肃肃兔罝防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编修【臣】储晋观于以采苹南涧之濵于以采藻

  • 目录·乾隆

    第一卷七十九则第二卷六十则第三卷五十七则第四卷六十四则

  • 卷四百九·佚名

    △第二分胜军品第八之二世尊,我於如梦如响如光影如阳焰如像如幻如化五蕴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如梦五蕴乃至如化五蕴。如梦五蕴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如梦五蕴等义无所有故。如梦五蕴等名都无所住亦非不

  • 放逸品法句经第十(有二十章)·佚名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

  • 佛法之理证与事行·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成都华西大学讲──贵校能将中西文化集合在华西大学一炉冶之,可以说为一大学府。我前次因赴蛾眉,经过成都,在文殊院讲演时,即遇在美旧友费博士,约到贵校;嗣知贵校教授中颇有相熟之人,今日来与贵校校长教职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三部不动使者之仪轨。佛为执金刚,说念诵悉底哩真言成就事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