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相应方便成就品第八

  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入一切如来智轮成就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说一切轮内外所作法。

  此瑜伽大教王经所作曼拏罗。随于本尊名号连金刚出生称曼拏罗名。然后作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法。当以本尊及诸菩萨。观想持诵已即作此法。若作息灾法。当依佛眼菩萨尊那菩萨。若作增益法。当依宝光菩萨白衣菩萨。若作敬爱法。当依多罗菩萨金刚锁菩萨。若作降伏法。当依颦眉菩萨摩摩枳菩萨。

  复次日前菩萨及钵兰拏舍嚩哩菩萨。此二菩萨亦能除灾。若人依此持诵必得成就。

  如是诸菩萨具大威力与佛无异。能作一切成就之法。时持诵者欲作身灾法。各观想本字。化成佛眼菩萨及尊那菩萨。相好圆满一切装严。手持甘露军持及数珠。以甘露军持灌于灾障人顶。如自清凉能除热恼。时持诵者想于自身即遍照如来。善能息除一切灾障。

  复次作增益法。时阿阇梨观想己身为宝生如来。身相金色广大圆满。复想宝光菩萨及白衣菩萨。亦作金色以手持宝兼执莲花。降甘露雨及雨珍宝。能作最上增益之法。

  复次作敬爱法。持诵者观想无量寿佛。身相赤色广大圆满。复想多罗菩萨金刚锁菩萨。身亦赤色手持罥索及金刚钩令人敬爱。即以钩索钩牵如是依法速得敬爱。

  复次作息灾法。持诵者观想。日前菩萨及钵兰那赊嚩哩菩萨。遍满虚空降甘露雨。即得灾障消除。

  复次降伏法。持诵者先想吽字。化成不空成就佛。身相绿色广大圆满。复想颦眉菩萨及摩摩枳菩萨。身相绿色遍身金刚光明。现大忿怒相降大天火。烧彼降人身而作惊怖相。如是观法相应。经刹那间。所降之人身得损坏乃至除灭。

  复次萨埵金刚等四菩萨。能与有情作灌顶法复有十六大菩萨。于最上曼拏罗能作一切成就法。

  复有诸大明王。依法观想能作降伏法。

  复次作外降伏法。持诵者取所降伏人足下土。及河两岸土尸灰尸衣。以朅啰母怛啰同和为泥。作所降人像。复用芥子毒药盐泯母怛啰等。同和涂彼像身已。观想彼像其心慌乱。风吹在于虚空。以金刚钩钩之。以罥索系缚。称所降人名。用骨朵打。以棘针遍身刺之。复用人骨为橛。或佉祢啰木橛。于所降人像头额臂心颈。如是五处钉之。即用利剑从足截断。用[寧*頁]摩木柴燃火已。现大忿怒相。以所截形像。于彼火内当作护摩。作此法时。或夜半或日中。所降伏人乃至诸佛圣力尚不能救。何况诸天而救护之。

  复次作内降伏法。持诵者依法。先解除所降之人拥护已。观想诸天明王现忿怒相。各持剑杖金刚杵。捣杵罥索轮弓箭等。以明王罥索缚降伏人牵往南方。行次之间复有明王。以金刚杵打之而作惊怖。即以利剑开彼人腹。出于肠胃已。即诵此明王真言曰。

  唵(引)吽(引)嚩日啰(二合)啰(引)叉娑(一)薄叉野薄叉野(二)

  诵此真言已。复想金刚罗刹众。变为鸦野狐鹫鸟等。悉来聚集食彼降人。复想彼人乘于驼驼。在风轮上向南行之。复有明王随后打掷。如是观想。彼降伏人速得除灭。

  复次辟除法。持诵者依金刚舜拏明王相应法。用旋风所吹树叶。上书真言及所降人名。复取彼人足下土。与所书叶同处用足踏之。即诵本尊真言。速得辟除。乃至帝释天不能救护。何况诸凡人。

  复次辟除法。持诵者用獯狐翅。上书真言及所降人名。以净行婆罗门发缠之。即诵真言加持密埋地中。复想二大明王于彼打之。次想吽字化成微小金刚杵。入所降人身变成羯磨杵。有大炽焰打彼降人。身分肢节悉令干枯。又想诸金刚拏枳你。悉来唼所降人身血。如是作法速得辟除。诵此真言曰。

  唵(引)嚩日啰(二合)拏(引)枳你(一)阿目割写啰讫多(二合)阿(引)羯哩沙(二合)野吽(引)发吒(半音二)

  诵此真言已依法相应。彼降伏人速得身分干枯。乃至除灭。

  复次降雨法。持诵者往西北隅。以香水涂四方曼拏罗已。用涂香点七点圆如星相。以净器盖覆。持诵者观想。曼拏罗七点涂香。成八角须弥山。化金刚杵周匝遍满。复想野字成大风轮寂然不动。如是依法能降大雨。

  复次降雨法。持诵者观想。八叶莲花上有八大龙王。所谓阿难多龙王酤哩哥龙王。嚩酥枳龙王怛叉哥龙王。摩贺钵讷摩龙王羯哩酤吒哥龙王。商珂播罗龙王钵讷摩龙王。如是龙王如是龙王各各依法色相装严及执捉等一一观想已。于夜分中往四衢道。用香水以左拇指涂四方曼拏罗。于四隅中画金刚钩等。时持诵者于曼拏罗前敷座而坐。复想八大龙王。真言与名同诵。如是依法能降大雨。

  复次降雨法。持诵者想前八叶莲花上有八大龙王。莲花中心有大忿怒明王。身光炽盛化金翅鸟逼逐诸龙。时持诵者诵吽吽字及龙王真言。如是观想持诵必降大雨。

  复次止雨法。持诵者观想自身如三昧火。于眉间化出不动尊明王。遍身炽焰光明如日。亦如大遍照如来身有六臂。右手持剑金刚杵箭。左手持轮罥索弓。复想化诸明王。及轮剑索弓箭金刚杵如雨满空。即诵本真言。如是依法相应。大雨即止及除魔怖。

  复次除魔惊怖法。持诵者用那啰噜地啰及净土。相和作魔冤形像已。诵橛真言二十一遍。依日前菩萨法。观想频那夜迦入于降伏人口。以捣杵打之。即诵杵真言曰。

  唵(引)宋婆嚩日啰(二合)(一)母娑隶(引)那祖兰拏(二合)野(二)那啰尾觐曩(二合引)吽(引)发吒(半音三)

  如是依法持诵。一刹那中魔自惊怖退散驰走。

  复次降雨法。持诵者观想。帝释天三面四臂。身如月色乘八身千头白象。其象有千眼千牙。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持铃安于腰侧。色相圆满作大富贵相。四天女围绕在虚空中。利乐众生欲降甘雨。告诸龙言汝速降雨。复想金翅鸟逼诸龙王。以觜啄之令降甘雨。即诵此真言曰。

  唵(引)嚩日啰(二合)拏(引)啰(引)野那你哩嚩(二合引)钵野(一)挽呬你(二合)曼没弥(引)蘖(引)吽(引)(二)

  诵此真言已。即降大雨如瓶泻水。

  复次真言曰。

  唵(引)摩贺(引)稣珂嚩日啰(二合)底[口*弱]吽(引)(一)

  持诵者诵此真言作金刚缚。依法观想。能成就最上利乐之事。

  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说此真言观想微妙真实法已。心大欢喜顾视大众。而以大智调伏诸众故。持金刚杵入大乐三摩地。从定出已。以善方便引发大智故。以二手如莲花安于顶上。从自眉间放大光明。现身口意三密之相。

  尔时阿閦佛宝生佛无量寿佛不空成就佛。及十六大菩萨。乃至一切诸大明王等。入深法门通达三昧。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缘放大光明普照众会。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尔时大遍照金刚如来。出大妙音告菩萨等言。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此之光相。显于甚深秘密观想微妙法门有大利乐。成就金刚大智证菩提道。而说颂曰。

  实相菩提非有无  亦无二边无中道

  离相寂静如虚空  三世诸佛何所证

  今说微妙大方便  令彼悟入菩提心

  智离取舍观诸蕴  唯显真空大道心

  最胜如来三身佛  真心不向身中得

  一切诸法从心生  所生诸法即菩提

  譬如幻师以幻心  作彼种种幻化法

  如是皆从妄想生  菩提心相亦如是

  金刚大智从心起  善作无上菩提因

  烦恼疑惑染彼心  随顺众生根性说

  我见愚人分染净  不了四大假合身

  观想无为真性空  究竟成就大菩提

  尔时大遍照金刚如来说此颂已。告金刚手菩萨言。如是菩提本性清净而有二义。一非生烦恼诸蕴无实故。二性如虚空思议不及故。此真菩提诸佛共说。若人观想即住大智。能作羯磨成就之法。

  佛告金刚手菩萨。若有持诵之者。而常修习成就之法。虽复勤求终难得成。我今为汝说彼调伏之法。于大乐方便速获成就。持诵者当依金刚钩大菩萨法。金刚罥索具大力。金刚拳大猛利。金刚橛能破坏。金刚骨朵能捶打。金刚哥梨印大勇猛。如是等诸天见之悉皆惊怖。此是佛之三昧。若持诵者依法观想。诵于吽字。发金刚钩善入诸佛心。见此三昧悉皆速来。此法能请召诸佛菩萨。何况凡夫众生等。时持诵者欲求成就作此降伏法。观想以金刚缚缚之。以金刚哥利印作期克相。以金刚坚固拳挥打。复用金刚橛钉彼五处顶额颈心臂。以金刚骨朵而钉彼橛。如是依法。乃至大恶魔冤速自降伏。最上成就必得圆满。佛果菩提不久克证。

  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一切大众。闻是秘密相应成就法已心大欢喜异口同音赞言。善哉善哉世尊。此大相应秘密深固幽远。能为众生分别开示。而说颂曰。

  善哉无上大无畏  遍照金刚大如来

  善说真实微妙法  利益一切诸众生

  大力金刚清净钩  能入大智诸佛心

  成就金刚最上乘  通达秘密无为相

  若人依法而勤修  不久圆证菩提果

  时金刚手菩萨等说此颂已。大遍照金刚如来。即说金刚钩等真言。

  唵(引)嚩日啰(二合引)酤舍阿哥哩沙(二合)野吽(引)(一)

  唵(引)嚩日啰(二合)播舍满驮吽(引)(一)

  唵(引)嚩日啰(二合)哥(引)里怛哩惹(二合)野吽(引)(一)

  唵(引)嚩日啰(二合)母瑟致(二合)仡哩(二合)恨拏(二合引)钵野吽(引)(一)

  如是金刚钩等真言。清净微妙具大威力利益无量。若人依法持诵无不成就。于金刚大智中最为殊胜。不得传于邪见等非法之人。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护摩品第九

  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复入一切成就法仪行相应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说入寤成就法。时持诵者先于顶上想唵字。口中想有阿字。心中想有吽字。复想嚩字化成风轮。轮上有入寤者。能说世间一切之事。持诵者作贡高势。复想尊那菩萨即诵尊那菩萨真言曰。

  那莫飒钵多(二合引)曩(引一) 三藐讫三(二合)没驮酤致(引)曩(引)(二) 怛[寧*也](切身)他(引)(三) 唵(引)左隶(引)(四) 祖隶(五) 尊祢(引)娑嚩(二合引)贺(引)(六) 摩贺(引)尾哩曳(二合引)(七) 阿钵啰(二合)底曷多舍(引)娑你(引)(八) 摩贺(引)末罗钵啰(二合)讫啰(二合)弥(引)(九) 遏西播(引)舍钵啰输(十) 仡哩(二合)系多曷悉帝(二合引)(十一) 摩贺(引)骨噜(二合引)提(引)说哩(十二) 沃仡啰(二合)噜闭(引)(十三) 阿难多母契(引)(十四) 萨贺(引)萨啰(二合)部[口*爾](引)(十五) 阿[口*爾]帝(引)(十六) 阿波啰(引)[口*爾]帝(引)(十七) 阿具哩(引)(十八) 讷哩那(二合)弥(引)(十九) 萨贺娑啰(二合)恶翅(引)(二十) 萨哩嚩(二合)怛他(引)誐多阿地瑟吒(二合引)那阿地瑟耻(二合)帝(引)(二十一) 萨哩嚩(二合)祢(引)嚩多(引)曩(引)(二十二) 满祢多布[口*爾]帝(引)(二十三) 钵啰(二合)娑(引)提帝(引)(二十四) 嚩日啰(二合)具尼(引)(二十五) 嚩日哩(二合引)嚩日啰(二合引)嚩系(引)(二十六) 嚩日啰(二合引)欲提(引)(二十七) 嚩日啰(二合)哥(引)弥你(引)(二十八) 嚩日噜(二合引)你弥(二合引)里多(引)翅(引)(二十九) 恶叉曳(引)(三十) 遏具哩(引)(三十一) 具啰噜必尼(三十二) 尾讫哩(二合)多捺哩舍(二合)你(引)(三十三) 嚩日啰(二合)吠(引)女哩也(二合引)朗讫哩(二合)多设哩(引)[口*(隸-木+士)](引三十四) 唵(引)婆誐嚩底尊祢(引)(三十五) 讷龙(二合)讷龙(二合)(三十六) 咄龙(二合)咄龙(二合)(三十七) 没龙(二合)没龙(二合)(三十八) 窣龙(二合)窣龙(二合)(三十九) 龙龙(四十) 仡哩(二合)恨拏(二合)仡哩(二合)恨拏(二合)(四十一) 阿(引)吠(引)舍野阿(引)吠(引)舍野(四十二) 仡哩(二合)恨拏(二合引)钵野(四十三) 仡哩(二合)恨拏(二合引)钵野(四十四) 诃啰诃啰(四十五) 娑啰娑啰(四十六) 摩(引)啰野摩(引)啰野(四十七) 诃那诃那(四十八) 畔惹畔惹(四十九) 摩啰摩啰(五十) 摩(引)啰野摩(引)啰野(五十一) 钵左钵左(五十二) 那贺那贺(五十三) 仡哩(二合)恨拏(二合)仡哩(二合)恨拏(二合五十四) 噎那讷瑟吒(二合)誐啰(二合)[亢*欠](五十五) 入嚩(二合)囕伊哥(引)系刚(五十六) 祢尾(二合)系刚(五十七) 底啰也(三合引)系刚(五十八) 左(引)睹哩他(二合)刚(五十九) 祢爹入嚩(二合)囕(六十) 母虎哩底(二合)刚(六十一) 誐啰(二合)贺怖多尾多(引)拏(六十二) 药叉荦叉桑(六十三) 酤瑟(二合引)赧(六十四) 喻你[外/曰](六十五) 羯哩摩(二合)[外/曰](六十六) 娑他(二合引)嚩囕(六十七) [外/曰]誐忙(六十八) 曳[牟*含]馨散底计唧讷瑟吒(二合)(六十九) 当(引)萨哩嚩(二合引)(七十) 娑达野娑达野(七十一) 末哩那(二合)野末哩那野(七十二) 输沙野输沙野(七十三) 多(引)钵野多(引)钵野(七十四) 嗢蹉(引)那野嗢蹉(引)那野(七十五) 曷那曷那嚩日哩(二合)拏(七十六) 娑啰娑啰难尼(引)那(七十七) 摩(引)啰野摩(引)啰野朅尼拟(二合引)那(七十八) 吽(引)吽(引)吽(引)(七十九) 没龙(二合)没龙(二合)没龙(二合)(八十) 吒龙(二合)(八十一) 唵(引)拶隶祖隶尊祢(引)(八十二) 萨哩微(二合引)钐(引)娑达野娑嚩(二合引)贺(引)(八十三)

  时阿阇梨诵此真言时。持金刚杵振金刚铃。结金刚缚印以印动摇。次想唵字化成摩馨捺啰(二合)曼拏罗。复想曼拏罗中有八叶莲花。每一叶中有一阿字。莲花中心有四吽字。以二器物盛盖。于曼拏罗想如本尊降伏彼人。即诵本真言。复想嚩字以为界围。如是观想持诵。能禁缚一切众生乃至天人等。

  复次说护摩成就法。其火天总摄于诸天。而皆恒住护摩真实之理。善作种种事。此护摩能祭一切天。能作诸成就。若持诵者文句阙少仪法不具者。作此护摩即得圆满。是故三世诸佛十方菩萨。皆悉称赞护摩之法。欲作息灾增益敬爱三种护摩。当用钻木出火。若作降伏等护摩。当用旃陀罗舍中火及尸陀林内火。此护摩炉有四种相。一如圆月相。二如半月相。三四方相。四三角相。此四种炉各有护摩印法。于其炉内安轮金刚杵宝莲花等印相。于护摩炉外依法安幖帜。于炉右边安播帝哩窣噜嚩。及诸所用之物。周匝敷吉祥草。于炉左边安阏伽水钵。诵一切成就真言。加持阏伽水以自净手。依法燃柴请召火天。诵此请召真言曰。

  唵(引)伊系曳(二合引)呬摩贺(引)部多祢(引)嚩哩始(一)提惹散怛摩(二)仡哩(二合)系(引)埵(引)忽底摩(引)贺(引)囕(三)遏悉铭(二合)散你呬妒婆嚩(四)唵(引)遏屹那(二合)曳(引)(五)祢[卑*也](切身)祢[卑*也](六)阿(引)尾阿(引)尾(七)摩贺(引)室哩(二合引)曳(引)(八)曷咩割咩(九)嚩(引)曷那(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十)

  持诵者诵此真言。以二手合掌。右手拇指动摇已。用阏伽水。以左手微洒净于火内。即微作五供养。想东南隅火天来降。身短腹大遍身赤色。四臂四面面各三目。顶戴宝冠而垂发髻。坐火轮上遍身羯磨光。右第一手作施愿印。第二手持数珠。左第一手执军持。第二手持杖。身严众宝诸天眷属围绕。如是观想已。即请召火天入护摩炉。时阿阇梨以护摩物。三度掷于炉中而作护摩。即以阏伽水净手献供养已。回施功德劳谢火天。即告所欲成就之法。然后辩认护摩火焰善恶之相。若火焰白色或如伞盖幢形。或似阏伽瓶右旋者。此皆善相当成本法。阿阇梨见此善相。即诵微妙歌赞。诵此赞时以唵字为首莎贺字为尾。梵音相续嘹亮流美其法必成。若作息灾法当起慈悲心。若作增益法当起坚固不退心。若作敬爱法当起敬爱心。若作降伏法当现忿怒相起心食三界。如是阿阇梨各依法。持诵本部真言文句周正。献种种广大供养。于护摩仪一切了知。若作护摩先用酥满播帝哩作护摩。然后依法次第。若作息灾增益敬爱三种法。当用吉善物作于护摩。若作降伏法当用凶恶物作于护摩。如是瑜伽秘密之法。开观想门入真实际。利乐有情要妙之道。而说颂曰。

  愚迷诸众生  坚心造众恶

  如是罪业成  云何得善果

  彼等愚迷者  而无方便智

  于此秘密门  弃背不修习

  深著于外境  起妄想愚痴

  罪福无分别  此法本清净

  无生亦无灭  方便佛所说

  为净众生智  如人欲泛海

  及彼江河等  须仗于船筏

  方能到彼岸  如是度轮回

  四流漂溺难  须乘法行船

  而至菩提岸  远离疑惑网

  成就甚深法  如来所说道

  汝等勿生疑  轻毁不信受

  沉沦生死海  无有解脱时

  寂静于身心  远离于惑染

  身口意相应  出生方便慧

  除断我人心  现证一切智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嘱累品第十

  尔时大遍照金刚如来。入最上成就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告金刚手菩萨言。汝当谛听我今说一切三昧中金刚最上大三昧成就法。此秘密成就真言观想相应仪则等。善能成就一切如来金刚身口意。永不退转。

  复次阿阇梨面前安轮。持诵本真言已。入遍照如来三摩地。以此持诵及三摩地威神之力即成圣轮。从地而起光明炽盛。即诵佛眼菩萨真言以手持轮。于刹那间即自变身。如遍照如来而无有异。转大法轮利乐有情。令得趣向三乘圣道。

  复次阿阇梨面前安金刚杵。持诵本真言已。入阿閦如来三摩地。以此持诵及三摩地威神之力即成圣杵。从地而起光明炽盛。以手持杵之间。即自变身如阿閦如来而无有异。诸佛菩萨悉皆围绕。持金刚杵行于三界。而住一切众生心施一切众生愿。

  复次阿阇梨面前安宝。持诵本真言已。入宝生如来三摩地。以持诵及三摩地威神之力即成圣宝。从地而起光明炽盛。复诵宝光菩萨真言。以手持宝光照十方。即自变身如宝生如来而无有异。持如意宝游行佛刹降大宝雨除诸众生贫穷之苦。

  复次阿阇梨面前安莲花。持诵本真言已。入无量寿如来三摩地。以持诵及三摩地威神之力即成圣花。从地而起光明炽盛。即诵白衣菩萨真言。以手持花。即自变身如无量寿佛而无有异。居极乐世界面如满月。持法甘露施一切众生。

  复次阿阇梨面前安宝剑。持诵本真言已。入不空成就如来三摩地。以持诵及三摩地威神之力即成圣剑。从地而起光明炽盛。即诵多罗菩萨真言。以手持剑。即自变身如不空成就佛而无有异。如月清凉游行佛刹。利乐众生除彼烦恼。如是轮等五种圣法。依教持诵皆得成就。

  复次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入平等住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顾视大众默然而住。

  尔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礼佛而白佛言。世尊若有阿阇梨。于此一切如来身口意秘密大瑜伽教中受灌顶者。诸佛菩萨当云何观。佛言慈氏彼诸如来及诸菩萨。观此受灌顶阿阇梨。如观菩提真心而无二相。何以故灌顶之法与菩提一故。佛言善男子汝今谛听。此阿阇梨所有十方诸佛及诸菩萨现在说法者一日三时来诣阿阇梨所。献大供养如佛无异。俱发声言。此阿阇梨即是我等诸佛父母。及为我等诸佛之师。

  复次善男子所有十方世界诸佛世尊现在说法者彼诸如来所有三业积聚无量福德。是等阿阇梨一毛孔福德何以故此阿阇梨受瑜伽灌顶已。与一切佛智相应。真心微妙无有等故。

  尔时慈氏菩萨闻佛说已。叹未曾有住立佛前。尔时阿閦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大遍照如来等。入金刚阿阇梨三昧相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告诸如来及彼菩萨言。谛听谛听所有三世诸佛。皆来诣阿阇梨所恭敬供养。何以故此金刚阿阇梨。即是一切如来。智主。

  尔时彼诸如来及诸菩萨。闻佛说已白佛言。世尊一切如来金刚身语心三密成就法。当依何住。佛言一切如来金刚身语心三密成就法。当依金刚阿阇梨身语心住。

  复次诸菩萨白佛言。世尊此金刚阿阇梨身语心当依何住。佛言当依虚空住。菩萨白言虚空当依何住。佛言依金刚阿阇梨心住。菩萨白言心依何住。佛言心本离相而无所住。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说已。心念希有默然而住。佛告诸菩萨言。今此瑜伽大教有十种秘密真实之义。一曼拏罗。二三摩地。三印相。四行步。五坐位。六持诵。七护摩。八供养。九本事。十相应。此之十法大智所生。甚深秘密三世诸佛同共宣说。若诸学法弟子及受灌顶者。于阿阇梨恒行恭敬尊重供养。所有三密瑜伽之教。随自根性依法受持展转流传。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佛言此瑜伽大教。汝阿阇梨等勿得传于无信根人及轻法愚痴之者。若传彼等法不成就及破三昧。身坏命终堕大地狱。若复有人不依此妙法甘露精进焚修。是人不能除断一切烦恼。何况修诸苦行舍于头目手足等。若人于此教中。随修一法一行持诵精熟。住于寂静入三摩地。能断烦恼现证佛果。

  佛说此经已。诸菩萨等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五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菩萨五法忏悔文·佚名
  佛性论 第一卷·世亲
  卷六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宋濂
  后序·佚名
  五 锡兰岛之佛教·佚名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三十六·志磐
  卷四十·佚名
  雷庵受禅师行业·雷庵正受
  卷六·佚名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电贺草堂寺宗镜和尚·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原序·李贺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

  • 志第二十 地理三·刘昫

    ○淮南道六 江南道七 陇右道八 淮南道 扬州大都督府 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兖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兖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

  • 卷之六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人名特穆尔喇实 【特穆尔铁也剌实唐古特语吉祥也卷一百六十八作帖木剌思】酬尼赀 【卷一百六十九作丑妮子因无解义但改字面】巴

  •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后稷的后代公刘、古

  •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丁传靖

    庞籍 刘沆 曾公亮 赵概 张昇 外大父颍公初为黄州参军,谒夏英公。公善相人,谓颍公曰:&ldquo;吾使相耳,君真相也。&rdquo;视其手曰:&ldquo;虽贵而贫,不如吾也。&rdquo;出其手突如堆阜,曰:&ldquo;此大富之相也。&rdquo;后山谈丛

  • 卷五十九·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五十九河道各官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九<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九河道各官国朝官制河道总督江南一人【驻淮安清江浦】山东河南一人【驻济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 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 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日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 乙丑,荧惑犯东咸。 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

  • 卷十八·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八列传卢文进卢文进字大用幽州范阳人也文进身长七尺伟仪容太宗与晋王构怨时晋王遣周德威攻幽州文进以骑先降拜蔚州刺史是时李存矩统山後八军为新州团练使晋王时在河上与刘鄩血战召

  • 卷五十五 缁衣第三十三·郑玄

    (陆曰:“郑云:善其好贤者之厚,故述其所称之《诗》以为其名也。《缁衣》,郑诗,美武公也。刘献云:‘公孙尼子所作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缁衣》者,善其好贤者,厚也。《缁衣》,郑诗也。其诗曰:‘缁衣之宜兮,敝予又

  • 卷五十(昭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晋顷公即位,通嗣君。○顷音倾。)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自外至,故曰入。披其邑,故曰叛。南里,宋城内里名。○披,普彼反。)[疏]注“自外”至“里名”。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读解】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或“用舍行

  • 卷十一·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一钱塘程川撰易十一上经四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来只是协韵说将去潜龙勿用何谓也以下大防各就他要说处便说不必言专说人事天道伊川说干之用干之时干之义也难分别到了时似用用似义【防渊

  • (十)·钱穆

    《近思录》卷十处事之方,凡六十四条。其中一条云:“伊川每见人论前辈之短,则曰,汝辈且取他长处。”今按:中国人处世,善与人同,与人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遂以养成和合之风。今日国人崇慕西化,此亦乐取于人也。然于前言往行四千年

  •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梁漱溟

    按我的解释,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普通一般人对道德有三种不同的误解:(一)认道德是拘谨的。拘谨都是牵就外边,照顾外边,求外边不出乱子,不遭人非议,这很与乡愿接近。所谓道德,并不是拘谨;道德是一种力量,没有力量不成道德。道德是

  • 第八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丑三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分二  寅初 阿难转疑双非  二 如来进示圆旨  今初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 蜀乱述闻·祝介

    自东南军起,四川独称完富,是以调饷恒仰于蜀。乃咸丰九年,忽有蓝、李之乱。蓝、李者,蓝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关,以私贩鸦片,往来叙州,为老鸦滩汛弁所觉,以赂免。宜宾典史于育金羡之不满所欲,则告县令汪觐光、千总胡安邦

  • 鹦鹉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佛说鹦鹉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昔印度舍卫城有人名鹦鹉摩牢兜罗子,佛尝乞食其家,为说此经。内容述说人身有高下、好恶、清浊、健疾、美丑、贵贱、能无能、贫富、智愚等因果本末。本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