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恭懿传
杨恭懿字元甫,奉元人,自幼好学,记忆力强,每日能记诵数千言,随父母逃难亦不中辍。十七岁时西还故乡,家贫,靠劳动为生,有暇即学,且无书不读,尤潜心于《易经》、《礼经》、《春秋》。得朱熹《四书集注》,读后不禁感叹道:“论三纲五常、天道性命的道理,尽在此书。”父亲逝世,恭懿按丧礼克尽孝道。宣抚司、行省召他掌书记之职,恭懿辞不就任。
至元七年(1270)和十年,朝廷曾两度召他,均托病不出。至元十一年,太子令中书省仿汉惠帝以谦卑言辞、舒适车辆聘请“四老”之礼聘请恭懿,丞相也遣郎中张元智致信劝说,这才至京师入见皇帝。世祖遣国王和童盛情欢迎,继又躬亲详细询问其家乡、氏族、师承以及子孙等各方面情况,关怀备至。十二年正月,侍读学士徒单公履奏请开科取士,,世祖令恭懿参预筹划。恭懿提出“:圣上说过,士不学习经书孔孟之道,专好空泛的诗文,于事无益。此话确为万代治国之本。今日要科举取士,宜令官府荐举那些行为检束,通经晓史之士,考试经义、策论。既然学以致用,则风气淳厚,国家能得到真才实学的人。”世祖赞赏这一意见。当时朝廷正要北征,恭懿又回家乡去了。
至元十六年(1279)又奉诏入京,世祖命他于太史院修改历法。十七年二月,恭懿上书陈述修改历法的情形,说明旧的历法已不精确,现又创立新的《辛巳历》,比起旧历来要精确些,但还须每年做一次修正,经三十年后就差不多很精确了。又上《合朔议》,陈述自秦以来修改历法的经过,最后说:“臣等更造新历,是依据过去历法家们的定论,考察观测天象的运行情况,自至元十九年八月后,完全符合日月运行的日数。”世祖授为集贤学士兼太史院事。
至元十八年,辞职归家。二十年召回为太子宾客,二十二年授任昭文馆学士,领太史院事。二十九年命参预中书省事,但他都一一推辞不赴任。至元三十一年(1294)卒,享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刘昫 卷三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一·脱脱 卷一百一十九·志第七十二·礼二十二等·脱脱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七·柯劭忞 卷三·本纪第三·柯劭忞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赵尔巽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佚名 南唐书卷七·马令 七十二、女学生素描·包天笑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