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根本教义与时局之关系
──二十三年九月在应城讲──
这次因贵县石膏公司李董事长和李经理等邀约,偕同武汉佛教同人前来参观,得与李厅长刘县长和各位绅商接谈,是很欣幸的!现在全世界的人类,皆处在互相欺诈争夺,种种危险的景象之中。而我们中国的状况,更是痛苦万分,天灾人祸,水旱兵疫,是无处无之,无时无之;而且水深火热似的一天一天在增加,全国境内差不多没有一块地方不受灾难痛苦的!这两天在应城见闻到的情景,比较其他的地方,却是别有一种吉祥和善的气象;这种祥和气象,不是没有因缘的,乃是由于县民各自的及共同的福德善根所致。从这种感想去观察现在全世界和中国国内的现状,虽然是有各种的灾难困苦不景气,若是能从福德善根上去培养,而求改变所有的灾难困苦,却是有可能性的,这是肯定的必然的。佛菩萨的出现于世,和佛教的教法产生,就是从这种能够改变转换的功用上兴起来的,现在就从这点意思上来说吧!
佛教、平常或称为佛学,它的宗旨,是普遍救度一切众生的,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量。因此、普度救济的对象,是以无量无边的众生界为对象,其范围是很宽广的。范围虽然广大,而实际上去做利益众生的工作,还是从利益现世界的人类做起。既然如此,应该以现世界的人生为救济的对象。在这人世界上,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国家;就中国人来说,是应该先以中国国民为对象。在全中国之中,各人对于救国家救民族的事,固然要从各方面去平均发展,然而切实的,还是要各个人就各地方有关系大众利益的切近事业,去公正切实的努力工作。从个人影响到群众,从地方影响到国家,这样切实去做,决定会成功的!若是空口泛论,那是不能奏效果的。
然而、佛教救济众生的功用,究竟何在呢?若想明白佛法的救济功用,必须明白现在国家世界的病根所在,才能显得出佛法救济功用的殊胜!现在的中国,大家都知道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破落户。国内近年以来,有旱灾、有水灾、有瘟疫之灾、有匪患、有兵祸、有政治变乱,一国的人民自相惨杀,自相侵夺,遍中国几乎无处无灾患,人民是万分痛苦,不能安生乐业!国外有强邻的陆海空军相威逼,更有其他的列强,用种种手段来压迫中国,使中国民族无复兴之日,且迫令走上灭亡的途径!在这种情状之下,我们想免除相争相杀的痛苦,应该用一种甚么方法?就平常人最浅的观念,以为安内攘外,只要在军事上有办法,就可以奏效的了;然而这是表面上的看法,此于军事固然要有相当的准备,而在进一步的观察,则必须在政治上有一种适当的改进办法,内战才能平息,国防才能根本巩固,民族国家的力量才能实质的强富起来。中国的政治,还没走上正当的轨道,当然没有单独可以安内攘外的军事。这样、所以天灾人祸还是不能免除的。因此、立国之道,在防意外的侵略和叛乱,虽需军事的武力,更进一步是必须有良善的政治。要有良善政治办法,去谋国家事业的改进,比较单重军事的,是高深一层的认识了。
所谓政治,政者、正也,治、谓理也,就是正当的治理公众事情,使能各适其宜。那末、我们从各国家各民族不同的政治去看,每一阶级对其他阶级,每一家国对其他国家,每一民族对其他民族,都各有其不同的政治主张,不能得到平正公允的政治办法,而互相资助,互相利益。这是因为各阶级、各国家、各民族都各有两种目的:一者、是以他们自己为单位,而维护其已得的利益;二者、是以他们自己为单位而侵占夺取其他阶级国家民族的利益。利益是甚么?就是经济。经济利益,从古以来就是为自己营求享受,所以养成自私的习惯,发展自私的手段,占夺他人的利益。从各个人自私而到于一家之自私,再到于一国一民族一阶级的自私,差不多全世界的人类,都从这种自私的心理,发生出侵夺的行为;故政治亦徒供此种不良的经济组织所利用,没有大公至正的办法,以致产生种种不良的政治现象。因此、欲脱人生的祸患而得到平安康乐,是必须在自私自利的经济关系上,先得到公平无私的正当解决办法。人类因有了自私自利的贪欲心理,故在经济上有自私自利的贪欲行为和习惯。由此最根本的、应当先从心理习惯上去改善了经济的观念,政治才有合理的希望。因此、进一步要从经济上来谋解决,虽甚有理由,而须先解决的,乃是这经济的自私自利心理。人生世界,互相争夺权利的原因,既然在于自私自利的心理习惯;那末、要想根本的澈底的改善这种心理习惯,就必须求之佛法!佛法能从根本对治这种自私自利的病症者,就是“无我”。所谓无我,是要打破人我执和法我执。因为人类自私心理的根本所在,就是“我”。佛法中以缘生性空的真实义,证明了“我”空。既然把人类自私心的根据──我否决了,打破了,那末、从我相我执所产生的自私心理,当然是不攻自破,不灭自无了。佛法经论无量,而宗义所在,第一就是“无我”。
这里、我举心经两句话来说明由无我而得到救度的道理,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就是把一切存在的归类为五聚:一、色蕴,二、受蕴,三、想蕴,四、行蕴,五、识蕴。五蕴之中,色蕴是物质的,受、想、行、识的精神的。这五蕴在人类方面来说,人生是由五蕴组织成功的,色蕴是肉体的色身,余四蕴是内心的精神。若详细分析起来,则五蕴即包括物质精神一切法。从五蕴组织上观察,人是没有固定的个“我”存在,只有五蕴和合的假相而没有“我”。平常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则是进一步“法无我”的道理。色蕴、是人的物质色身;在化学上,可以种种分化,分成各类的原素,析成无数的原子、分子、电子,由这种种的原素组织才成为人身。在生理学上,又见为种种的生理机关。然而实际上终找不出一个固定的我,因此、在人身的肉体色蕴上求我不可得。受蕴、受是领受或感受,由五官感觉接触于环境,自然会发生种种的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六根都有此三种感受,就成十八种感受。在这苦乐的感受上,只见受蕴而不见我相,因此、在人生感受环境的受蕴上求我不可得。想蕴、想是摹取物相的观念,对于境界起种种分别。有知识的人,从分别思想上,往往认“能思想分别”的就是“我”,其实、于此只见种种思想分别聚积的想蕴,那里有个“我”可得?因此在人的思想分别的想蕴上求我不可得。行蕴、是行为的意志,有人从行为的意志推求,有决定性、实在性的自我存在,如果没有我,谁在活动造作呢?所以必定有我。其实、行为的意志,也不过是因缘关系的集现,究竟推考,没有决定的自我实体可得。因此、在行为意志的行蕴上求我不可得。识蕴、有人以为思想意志既不是我,则能认识此种种皆不是我的知识必定是我。比如眼见外境,知道是甚么?是有知识才知道的。因此、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知识为自我。其实、眼等八识,总为识蕴。识由诸缘生,离诸缘无识可得。识既不可得,云何有我呢?因此、在种种知识积聚的识蕴中求我不可得。
将五蕴法,如此的观察一下,才知道只是五蕴而没有我;更进一步乃照见五蕴皆空。但这是须有甚深的正确的智慧,方可以照见五蕴皆空,而无一固定之一法可得。此应先观五蕴聚积,犹如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一样,在团体除去各个份子即没有别的东西;在人生除去五蕴法也是一样,根本再找不出个我来。然而所谓我,不过是五蕴法和合成的假相,这个假相,但便称呼,不可以执为实的。如果根本的我不成立,只在和合的假相上,有你我彼此的名称。世界是色蕴的假相,人生是五蕴的假相,而事实上就是“无我”的缘生性空真理。从这样推求下来,根本的“自我”既然没有,自私的心理习惯就没有根据地了。自私心理既然没有了,那末、经济的利益关系,政治的权威关系,一切的一切,凡由自私心产生的东西,根本上都不存在,而改善为公平的了。既然如此,所成就的是甚么?成就了无我缘生性空的个人,成就了无我缘生性空的家庭,成就了无我缘生性空的国族,成就了无我缘生性空的世界,成就了无我缘生性空的诸法真实性。
我们要从这种真实义上常常观察,常常体会,自然可以革除且不会再生自私自利的贪欲心理;因此、人生世界的一切祸患苦厄乃得解脱,中国民族、世界人类都可以得救济!从这一点观察明白了性空无我的众缘所生法,除掉了自我私欲,得到了苦厄解脱,那是要有福德善根为因才可成功的。所谓福德善根,即在把自私自利之恶的心行方面,渐渐地减少;在无我大公之善的心行方面,渐渐增长!凡作一件事情,起心都要从互相关系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以无我无自私自利为根本;如此、一切所作自然都是合理的、祥和的、快乐的。这种道理,事实上的表现,却藉少数领袖的引导,因为大多数的人民只是随顺而行的。地方领袖人士,都从公共利益为前提,而去建设一切的事业,则一切事业,无不是自利利他尽善尽美的事业。
从这回所见到应城的祥和气象,就可以证明了上面所说的佛法道理。若能将此道理常常静心思维著,依著去作事,自然可以养成合理的大公的良善习惯。由个人而到于团体,由一乡一县而到于国家世界,自可以成为良善的和乐的大同世界;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等一切贤圣,也都从此做起,以成就清净极乐世界。(法舫记)(见海刊十五卷十期)
猜你喜欢 青年修养与佛教·太虚 卷第十六·元来 第六卷·慧沼 卷十一(惟净译)·佚名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下·佚名 卷第三十·霁仑超永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卷十八·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上·智顗 菩提资粮论卷第四·龙树 中国前途的希望·太虚 卷第四·呆翁行悦 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佚名 现艺品第十二·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江味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