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三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三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偈颂下

牧牛图十颂

未牧

头角生狞未受调。出门那管犯佳苗。云深泥滑山前路。背却家乡日转遥。

初调

忽然狭路得相逢。蓦鼻牵来不放松。顽性几回贪入草。拽来赖有握鞭童。

受制

几番鞭策性犹存。祇为绳牵未可奔。每向平田窥草色。山童执杖视朝昏。

回首

调伏多年性渐柔。不思外逐自回头。牧童手索难轻放。得到家山始肯休。

驯伏

晚来随步古溪边。归去芒绳不用牵。一任连天春草绿。何曾有意入人田。

无碍

毛色皤然露地眠。绿杨芳草自翛然。鞭绳遗落青松下。短笛横吹近午天。

任运

渡水穿云任往来。随缘饮啖更谁猜。牧童自是无思算。枕石高眠曲水隈。

相忘

林间无事久升平。彼我浑忘不用亲。明月光中云影度。到头云月两无情。

独照

境迹金销智镜悬。孤光独照更无前。空山寂寂人犹在。脑后还当赠一拳。

双泯

心境双亡一段空。泥牛入海更何踪。个中消息无人会。夜半东方日正红。

示初参(二首)

截断一切偷心。自然正念常存。譬如滴水穿石。何愁入道无门。

多知转见多误。多求定是多忘。切须勤护正念。莫令羊走他方。

示汪子野居士

世缘不实。幻形靡坚。无明内熏。毒龙潜渊。执心斯起。乃有人天。如汲井轮。苦海何边。绳蛇鬼杌。猛火炎炎。唯有智者。达在几先。空花顿泯。体本如然。不天不地。非圣非贤。唤作甚么。木头碌砖。

示来上人

来公擅风骚。晚亦爱逃禅。过我苕溪上。索我赋短篇。惭余老且病。抱拙卧林泉。举笔重若杵。展卷动经年。矧彼浮文句。春露及秋烟。难将坠阶叶。唤作黄金钱。君思太古世。一画未兴前。却有诗一卷。孔老咏不全。

示初度沙弥

大凡出家儿。莫自堕庸劣。人人具天真。与佛曾无二。祇为迷情重。妄生能与所。遂有分别生。因而去及取。善恶自分途。轮回成七趣。辘辘无已时。安知有出路。我佛三界师。苦口重叮咛。顿了本来真。虚空成殒坠逈逈白牛车。安稳出凡圣。娑婆与极乐。一脚踏翻去。如若未能了。依样画猫儿。一句弥陀佛。提起若金刚。俗情都粉碎。坦荡游西方。但自净其心。何愁土不净。此为真实语。勉哉毋自弃。

交割

满把虚空作一担。疲精竭力岂能闲。不如拈出无声笛。颠倒横吹过晚山。

示法林上人

小舟棹入芦花岸。夜半溪头月正明。忽得金鸡唤醒后。娘生鼻孔不须寻。

示明给上人

极远穷高要志坚。浅薄邪涎切忌沾。但得石头开口笑。自然掘出地中天。

答林道敬居士(四首)

世路无夷险。夷险起于心。脚跟若自稳。山海坦然平。

谩说口业重。业体本自空。但得红轮出。霜露有何踪。

贼是自家亲。终非第二人。主人能不昧。诸贼不须擒。

本形元不远。隔处在多枝。分别如顿泯。了了自能知。

示众(十二首)

吾道如虚空。探索竟何有。妄情若未消。无物亦尘垢。

吾道如青霄。接竹不能及。若是凌虚客。挥扇云端立。

吾道如玄酒。莫将滋味求。村沽偏醉客。甘说解千愁。

吾道如康庄。有足皆可游。人心自荆棘。迷回堕荒丘。

直下成委曲。平常便反常。祖师门下事。好当土灰扬。

本来非是佛。木偶见真如。山僧舌无骨。陆地好寻鱼。

把定牢关如铁橛。一片苦心向谁说。门前幸有莓苔石。相逢解解同心结。

把定牢关如铁橛。白云甘许藏千拙。相逢只自笑呵呵。莫把朱砂来画月。

有口相传皆是妄。无心坐断始名真。真妄若能俱荡尽。娘生鼻孔不须寻。

威音那畔休存见。十字街头莫出身。藏踪不许闲知识。惟有狸奴独得亲。

他禅易学我禅难。休怕青山绿水寒。大海抒乾珠自露。虚空踏破始心安。

我法从来一字无。有语须知法转踈。昔日青原提正令。红炉点雪月轮孤。

咏芝山佛牙

流落人间几万春。天龙呵护色如新。芝山深处烟云里。亲睹如来紫磨身。

双际寺

历尽群峰径转幽。白云红叶满山秋。天风怒吼溪头石。惊起苍龙雨一周。

示谢介庵居士

休道三家共一家。一三不立亦空花。正如绳因麻上见。岂堪绳上复言蛇。威音那畔开双眼。何论孔老及释迦。君今此去无相赠叮咛好泛白云槎。

勉洞生维那

克宾不入这保社。古人志气真猛烈。打了罚钱又出院。的的浑身是生铁。维那立志须学古。刚刀截断千秋结。底事推穷莫放松。一棒直教一条血。若得一番寒入髓。臈月枯梅逢着雪。自然爆出一枝来。幽香自与寻常别。铁壁银山当下穿。普天匝地一轮月。

勉顺侍者

多年参个黄杨禅。个中消息若为传。的须弃命拶将去。却似冤家立我前。金刚宝剑倚空立。直斩渠侬始自全。至此尚有末后句。岩头到底亦茫然。

勉九达知客

禅和志气须猛烈。岂可悠悠度时节。祇将此事挂心头。动静常如一块铁。闲情幻境莫分岐。大海直教抒到竭。抒到竭。珊瑚枝枝撑着月。

示恒初上人

脚跟底事的难诠。掘地何曾觅得天。今日与君通一线。须弥倒挂夜明帘。

示悟心上人

心本无物从何悟。悟得方知一物无。夜半木人敲月户。惊起毗卢出故都。

示寿昌禅者

寿昌桥下流未乾。黄龙峰头雪犹寒。伯牙弹罢霜空月。子期一去知者难。上人拥毳入兹社。莫随流俗甘自瞒。好向山中穷大好。揭起西江月一团。

示粹然禅者

荷锡南来经几年。今朝问路白云边。不跨石门端的句。达磨不识祖师禅。蓦地一声聋两耳。始知黄面有家传。宇宙掀翻饶有术。虚空抖碎若为宣。

示古源上人

古源一滴味无多。尝得端能出爱河。不是等闲诸水比。孔圣分明不识他。

示杨逸凡居士

寰内纷纷尽俗尘。离尘方是个中人。不劳披衲称禅者。识破尘根便出身。

学道还须硬似铁。世缘好付汤中雪。直参啮镞波斯句。跳出虚空莫饶舌。

示张克一茂才

年少须穷理。心空理始亲。能所如未尽。犹自隔迷津。忽然能所破。始见本来心。为问宣尼老。何须说六经。

示沈同青茂才

年少须穷理。见理未为亲。忽然无可见。始是渡迷津。不道亦不禅。非佛亦非心。却笑宣尼老。空劳说六经。

答黄仲馨文学

成圣固不难。看来亦非易。只为妄见生。白日成自蔽。性蔽情必生。情生境成累。逐逐不知休。痴迷满大地。尽道有良知。谁顾仁与义。尽道是男儿。甘心同犬彘。病在我不空。所以自暴弃。孔门重克己。颜生能请事。己克境自忘。境忘性自契。廓然无可名。成圣早不是。

示皎日居士

儒多言有释言空。须识真空自不同。若言执有还成累。到底终归树杪风。

明儒(八首)

中庸道在愚夫妇。鱼跃鸢飞更灼然。怪底考亭多错认。却将邪习自成缠。

通天通地亦通人。脚跟底事转难明。一念才生全体昧。六经考徧祇诠名。

孔门的旨在诚明。慎独教渠扼要津。若识念从何处起。诚明两字亦非真。

孟氏支离称集义。颜生四勿亦非仁。一己病根能照破。廓然宇宙是全身。

仲尼一日欲无言。分明指出孟津源。颜氏如愚方契旨。云散秋空月满轩。

儒门尽道能经世。经世先须世相空。一点未消成祸种。多少西行却转东。

灵光一点本周圆。只因物蔽便难全。所以曾生种格物。穷到源头便豁然。

妙体空空出见思。细观四绝岂存知。拟欲多知希圣学。分明辜负一双眉。

送南询禅者住白云洞

古洞幽深独坐时。泉声滴沥鸟鸣枝。千山云影如消尽。一笑当空许孰知。

示别传上人

曹洞门庭与众别。从来不许多言说。直向无言深会去。犹是云中望明月。

示陈其人居士

此事从来绝见思。语言显处便参差。是非截断忘情虑。古佛堂堂出现时。

王正南居士五旬求偈

君颜方壮盛。行年乃五十。昔时伯玉氏。知非正此日。仲尼称其贤。至今名熠熠。君今能慕道。访我云边室。宜断浮尘根。幻梦须早息。注思清净境。莲花毓妙质。巍巍金色师。寿量何有极。

日光禅人荐亲求偈

妙体本来无净秽。何分东土并西方。金鸡叫破三更后。法界无垠总放光。

示朱居士

从前底事俱成幻。能知幻者自常如。铁牛跳过东西岸。不数杨岐三脚驴。

示庄居士

西方有佛久相招。肯信须知路不遥。还观此念从何起。历劫娑婆当下超。

示张鲁白居士

孔圣门中参也鲁。祇缘鲁处道相应。但得心田如白练。方可深求向上人。

示道目上人

年少须当立志坚。莫随流俗漫相牵。衣里有珠宜急省。赵州十八见南泉。

示一锄禅人

近日丛林风薄恶。昼夜增长无明壳。真参实究有几人。惟将残唾恣卜度。卜度学得满肚禅。驴唇马舌相凌烁。冬瓜印子漫相传。根本丧尽遭堕落。君今不入者保社。却向鼓山甘寂寞。鼓山无禅无商量。空诸所有是真药。直须不被外尘分。万念收归者一着。朝斯夕斯志不移。忽然云破天寥廓。灵光逈出绝见知。便是少林真实学。三界盖缠一顿超。岂比人间水潦鹤。

付戒(六首)

跬存禅人

鼓山妙挟苕溪戒。末法堤防此最先。欲架岑楼原有本。莫言灵岳重单传。

洞生禅人

鼓山妙挟苕溪戒。穿衣吃饭仿祇园。须忆涅盘最后嘱。莫使波旬入此门。

藻鉴禅人

鼓山妙挟苕溪戒。石女吹笙识者希。持说还须知此意。莫使天花点衲衣。

莫违禅人

鼓山妙挟苕溪戒。虚空把住得人憎。须信毗尼皆妙行。头陀迦叶首传灯。

警心禅人

鼓山妙挟苕溪戒。五篇七聚总玄玄。岂比近时狂乱汉。足缠魔罥口谭禅。

宗圣禅人

释子妄分禅教律。看来总是一心光。首弘戒法为前导。广引群生到觉场。

勉王右君居士

大事从来不涉诠。任渠六籍岂能宣。请看茂叔窗前草。太极昭然未画前。

示郑用弼居士

心净土自净。此理万难移。净心无别法。一佛破群疑。藕丝如未断。能牵大象驰。直教片念息。方名见佛时。

示朱朗仲画士

一笔丹青百亿身。看来终不是他人。灵光变现周尘界。反顾方知面目真。

勉为霖禅人

一番入处一番亲。亲处何妨更转身。到底穷源何所有。眉下从来是眼睛。

示逸伦禅人

妙性本圆融。善恶俱无着。染恶固不堪。滞善亦成错。如何波旬辈。专恣肆行恶。藉口言超旷。贪嗔狗不若。纵学百千偈。毋乃增毒药。知识可冒称。铁围良非乐。汝等谋道初。出门须审度。妄心若一放。展转难制缚。古师教牧牛。岂可纵绳索。人牛若两忘。天地诚寥廓。

示参微禅人

弃家学道事诚难。造进如登万仞山。步步若能常不退。不知身在白云间。

示事玄禅人

参禅工夫无多诀。百事推开守一拙。唯将大事挂心头。直把铁牛鞭出血。

示柯止言居士

大道分明不属诠。名言才涉便生缠。一念廓然能所尽。石牛吼出古溪边。

示清宇上人

剎那生即剎那灭。广长舌相分明说。即此剎那亦假名。万法从来本寂灭。

示睿侍者(四首)

学道先须识自己。最尊最贵谁可拟。励志勤求莫放松。譬如抒海要穷底。

学道先观世相空。根身器界了无踪。祇是空中元有骨。即此便是主人公。

学道先须贵一心。莫分他岐乱追寻。朱紫虽然从世好。那知背却本来人。

学道先勤克己功。克己功成万境融。大千沙界非他物。始知法法本来空。

示彭尔仁居士

此心体本绝离微。鹊噪莺啼显妙机。莫将闲解生枝节。千古茫茫妄是非。

示彭尔达居士

灵光廓彻徧虚空。岂在区区简牍中。好穷庖羲未画处。三绝韦编枉费功。

示黄仲丹居士

千圣血脉不容言。吃饭穿衣契本元。仲尼昔日称无隐。庭桂花开入妙门。

净土偈(四首)

瑠璃宝地黄金相。不在西方不在东。妄想尽销归一佛。自然身坐藕花中。

才生一念便生缠。摄念无如念佛先。直把娑婆全放下。毓神端在紫金莲。

人人自有古弥陀。十二时中莫放过。但得心光长不昧。不劳弹指出娑婆。

弥陀一句无他念。万念俱空见本然。便是尘尘成解脱。不须更问祖师禅。

示唯省禅人

不逐浮尘唯内省。重重披剥莫贪玄。拣择既忘能所尽。自然直下见真源。

示守愚禅人

灵光独露根尘外。者里何曾有智愚。夜半木人开石户。果然无意得逢渠。

示法珍禅人

此道昭然觌面。何须特地要见。师姑元是女人。山门定对佛殿。所以世尊拈花。也是空中闪电。百万人天无对。果是真实知见。

示陶太谅居士(二首)

佛道深且广。不可世智拟。必须依圣言。用为标月指。若执指为月。翻成自悞矣。自误且误人。白云千万里。

学道若登峰。最要路头正。路头若一差。坦途成深阱。路正莫惮劳。猛力可前进。若得到其巅。转身方免病。

勉寄生禅人

幻影浮光切莫耽。虚空有骨更须参。名言销尽方端的。何用南询五十三。

勉尔白禅人

祖师心印本难明。拟议纤毫堕俗情。夜半金鸡忽破梦。空中突出一双睛。

示觉海禅人

禅本寂灭离名相。即言寂灭亦非禅。不用求真须息见。祖师苦口露玄诠。

示灿然禅人

一句话头如铁橛。动静绵绵休要歇。更须剔起眉毛看。莫但悠悠听时节。

此道何曾隔一毫。不须向外别寻他。但要歇得偷心去。三千佛法本无多。

示孤月上人

一轮明月到天心。碧汉曾无半点侵。学人到此休住脚。鼻孔从来别样深。

示上生上人

立心切要仿古。制行莫近狂禅。内省常自知过。方能远俗希贤。

示郑居士

众生迷昧自成缠。分别难忘爱染坚。苦海波涛何日已。须信西方有妙莲。净念但能离四句。大地河山总廓然。宝网金池安养国。祇在平常眉睫前。

示晋江杨居士

学者从来重识见。杏坛却道欲无言。须知一贯非他物。默识方知契道源。

仲尼祇在脚跟下。回也分明向外求。错见目前如卓尔。到底方知果末由。

示潘山子孝廉

一点灵光无老少。为凡作圣总由渠。还观不被情尘蔽。彻地通天本自如。

示潘中子茂才

孔门吃紧在求仁。一己能为百病因。了得根尘元是妄。廓然宇宙现全身。

示万法上人(二首)

万法元归一。此一更何归。踏翻波是水。夜月正光辉。

吾身本无物。何处着禅宗。所以学道人。祇在得心空。

示达理上人(二首)

西方有路不难通。送想归西莫恋东。念佛常如子忆母。何愁子母不相逢。

向道西方甚易生。祇恐凡心不肯休。歇尽凡心归正觉。此心便是渡人舟。

送石岐禅人归省

还乡本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此回若见亲祖父。好把乾坤一口吞。

示寒辉禅人参方

古道参方须具眼。入门辨主贵知音。如今口鼓家家有。行正方知是正人。

示明一禅人

君今学道已多年。一知半解许君说。若要纵横无碍用。尚须拔去一重楔。到此方知事事如。岂容俗学妄分别。穿衣吃饭只寻常。通天彻地一轮月。

病中示众

老汉生来性太偏。不肯随流入世缠。顽性至今犹未化。刚将傲骨捄儒禅。儒重功名真已丧。禅崇机辩行难全。如今垂死更何用。祇将此念报龙天。

临终偈

末后句亲分付。三界内外。无可寻处。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三

猜你喜欢
  致吴稚晖先生书·太虚
  卷二百七十六·佚名
  第二品 目真邻陀品·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欧阳竟无
  记关于佛学之演说·太虚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二·行秀
  卷第一百五十八·佚名
  法镜经序·佚名
  卷五·佚名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一上·远门净柱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胡珽
  卷第三十五·呆翁行悦
  无字宝箧经·佚名
  卷第二十·晦翁悟明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叶昌炽

    六九、东丹王倍海上小山压大山,大山力比小山孱。穹庐未可藏书卷,望海堂中誓不还。《辽史》:“东丹王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也。幼聪敏好学。太祖破渤海大諲譔,改其国曰‘东丹’,以倍为人皇王主之,建元甘露。后

  • 五集卷五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一古今体四十三首【庚成一】庚戌元旦庚戌三阳又肇春天恩沐得八之旬七希曾数六诚有三逮应知半未臻【三代後帝王年登古希者惟汉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

  • 卷四十四 南唐下·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四 南唐下冯延鲁延鲁,字叔文,一名谧,新安人,延巳异母弟。中主立,累迁至中书舍人。攻福州败,流舒州。赦归,改工部侍郎。周据扬州,被俘仕北为刑部侍郎。放还为户部尚书,改常州观察使,卒。有集,不传。诗一首又二句

  • 卷三百七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 彭华 柳鸶为尹嗣昭题 柳丝不动江流缓双鹭飞来秋日晩平沙漠漠点寒烟乱石离离立苍藓静随玉顶听湍瀬饥引银钩啄清浅霜衣雪襟谁匹俦逸态闲情自幽远君

  • 姚序·顾贞观

    予曩闻锡山顾梁汾先生名,求其诗集读之,格高气厚,取法唐人,而变化纵横,又非胶滞笔墨者比。私以为先生之于诗,固其所长,而词则予犹未之见也,闻昔辛稼轩以诗词谒蔡光,蔡云:&ldquo;子之诗未也,当以词名。&rdquo;又闻马鹤窗与陆淸溪皆

  • 卷九十 晉紀十二·司马光

      起強圉赤奮若(丁丑),盡著雍攝提格(戊寅),凡二年。   中宗元皇帝建武元年(丁丑、三一七年)   春,正月,漢兵東略弘農,太守宋哲奔江東。   黃門郎史淑、侍御史王沖自長安奔涼州,稱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齎詔賜張寔,拜寔大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三百三·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一月。辛酉。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庚寅皆如之。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裕禄等奏、请饬拨东三省来年的饷。并请催欠饷一摺。东三省壬辰年的饷。应拨奉天

  • 提要·陶谷

    《清异录》二卷,宋陶谷撰。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唐彦谦之孙,避晋讳,改陶氏。仕晋为知制诰,仓部郎中。仕汉为给事中。仕周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入宋仍原官,加户部尚书。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皆采摭唐及五代新颖之语,分

  • 岭海焚余目录·澹归

    孙序岭海焚余卷上(隆武乙酉十月止丙戌八月)中兴大计疏为郑遵谦讼功疏论停刑疏辞礼科给事中疏奖忠讨逆疏陛辞忠告疏论马士英不当复职疏先事陈情疏缴敕印疏请终制疏再请终制疏三请终制疏极陈时事疏请决策出闽疏终请守制疏

  • 卷四 帝系四·龙文彬

    ◎诸王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棣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

  • 卷三十三·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三十三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万章下伯夷目不视恶色章总防 张彦陵曰通章以孔子为主前歴叙羣圣而断其异归重圣之时上后明孔子之所以异又归重智字上伯夷目不视恶色节 张彦陵曰数段散散説去

  • 第十四章 10·辜鸿铭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辜讲有人有一次问孔子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相当于当时的柯尔贝尔 )什么品格特征。孔子回答:“他是个慷慨大方

  • (十一)朱子之圣人难为论·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言宇宙之仁与神。在此大仁至神之造化中,而有人物生生。人则得气最灵,其间乃有圣人出,上合天德,法乎天地之大仁至神而参赞宇宙之造化。濂溪有言: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此为理学家之最大宗旨与最大目标,亦可谓理学

  •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二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上座善现言:大德。彼菩萨摩诃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回向心。实无如是所缘事。如彼菩萨摩诃萨所取相。具寿善现言:大士。若无所缘事如所取相者,彼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心。以取

  •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富尔丹

    黑龙江乡土志。清富尔丹纂修。一册,不分卷。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官副都统。宁古塔,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城,清初为吉林将军驻守处。是志为修《吉林通志》提供资料而奉檄编撰,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约七千六百字。首冠长顺修

  • 比目鱼·佚名

    《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

  • 甲申朝事小纪·抱阳生

    笔记。清王朝撰。一卷。作者原署江抱阳生撰。内容专记明崇祯、宏光两朝的宫闱秘闻、朝廷风俗、皇帝佚闻、大臣始末等。约一万三千字。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记载尤详。有些人物传记, 如《张献忠记》、《圆圆传》、《洪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