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尔时世尊,化诸尼乾陀众已,即以方便善巧善说法。心住三摩呬多。舒金色臂经七昼夜。乃至普勇菩萨游十方世界。广作佛事已来还此土。是时普勇菩萨。从彼莲华上佛刹。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到於佛前礼佛足已,右绕三匝住立一面。是时世尊,出三摩呬多已,普勇菩萨前白佛言:世尊,我承佛旨往彼十方世界。以自神通力。过九十九千俱胝佛刹。以佛神通力。又过百千俱胝佛刹。乃至最後。到下方莲华上世界。其中过八千俱胝佛刹。见彼诸佛现大神通。又过九十二千俱胝佛刹。见诸如来现为众生说深妙法。又过八十千俱胝佛刹。於一时中见八十千俱胝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於世。我时於彼一一佛前恭敬供养。又过三十九俱胝佛刹。见三十九千俱胝菩萨摩诃萨同时出现。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即於彼初成道者,如是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一一恭敬礼拜供养已,即复以自神通力隐身不现。又过六十俱胝佛刹。见诸如来一一恭敬。又过百俱胝佛刹。见彼诸佛入般涅槃。我时还复。一一於彼恭敬供养。从是复过九十五佛刹。知彼如来皆久灭度。所有正法将欲灭坏。我於是时窃自思惟。此佛正法将欲灭坏深为大苦。作是念已生大悲愍。是时复有欲色界天人龙神夜叉等皆大忧恼。又见其中有一佛刹。彼佛正法久已灭荆劫火炽然从四面起。乃至大地须弥山王。大海江河一切树木。皆悉已焚无所依止。唯一空界荡然无际。过是刹已即到下方。於一世界见百千俱胝如来。各坐宝莲华座。又见四方亦复如是,彼等诸佛。各各现为一切众生说法化度。世尊,我既到彼佛刹已即作是念。今此佛刹名字何等。彼有一佛而告我言:善男子,今此佛刹名莲华上。我时即问化主世尊其名若何。彼佛答言:名莲华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我於尔时善皆作礼。一心恭敬作是白言:我今见此百千俱胝那庾多佛。一一皆处宝莲华座。而复不知何者即名莲华藏佛。唯愿示我化主世尊,时彼莲华藏如来於多佛中发是告言:善男子,莲华藏佛即我身是。作是言已,彼诸佛等而各忽然。隐如来身现菩萨相。我当是时唯见化主莲华藏如来。一佛世尊居大众中。相好威神无能胜者,即以头面作礼恭敬。是时彼佛指莲华座而谓我言:善男子,可就此座。我於尔时既就座已即见彼佛。於其左右。复有无量宝莲华座。殊妙庄严甚为希有。忽作是念。如是等座云何皆空无能登者,乃问彼佛。而答我言:善男子,如此等座。皆是不可思议。上妙功德之所建立。非少善根所能成就。若人於佛法分。有未入者,尚不能见。况复能登。我时又问世尊,当种何善根於此等座而乃得昇。彼佛答言:善男子,若有人能於此大集会正法暂听受者,以是善根得昇此座。何况更能书写读诵常所修习。善男子,汝於过去无量劫来。已能受持如是大集会正法。若不以是善根力故。我此佛刹亦未能到。况复得见此座而欲昇耶。彼佛作是言已,我即白言:如是如是,世尊,我复又问彼佛。此大集会正法。有几所功德而能生诸善法。

尔时彼莲华藏如来。亦放希有净妙光明。普照佛会已而谓我言:善男子,汝大菩萨得大势力智慧无碍。能於一切诸佛刹土。为诸众生称扬佛事。汝先已曾问彼娑婆世界释迦如来。今以是法还复问我。我当为汝亦分别说。譬如有人於四大洲置以胡麻悉皆充满如是相合都为一聚。是为多不。我即答言:甚多世尊,时彼佛言:假使有人。取一胡麻置於他处。如是从一至一欲知其数。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人可能知其数不。我复答言:不也世尊,是人虽竭其力经於多劫。终不能知如是数量。彼佛又言:善男子,此大集会正法。所有福聚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之所能知。正使如上所说数量。一一皆是诸佛如来复经俱胝那庾多劫。称量赞叹此大正法。听受功德亦不能荆何况有人书写读诵其福甚多。我复又问。若书写者得几所福。愿佛略说。时彼佛言:善男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尽取断为一指节量。一一量数皆是转轮圣王。又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土石尽碎微尘。一一尘数皆是转轮圣王。如是等所有福聚。若算师等欲知其数。汝谓是人知其数不。我时答言:不也世尊,如是福聚。虽算师等亦不能知。彼佛又言:若有书写此大集会正法者,所获福聚亦复如是,复多於彼。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但能於此正法书写一字。是人所获福聚已胜於彼。况复有人。於此正法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功德不可称计。一切宝藏常所出现。一切烦恼皆得销灭。一切法炬光明普照。一切天魔无能胜者,一切菩萨尽所观察。一切法门皆悉能入。彼佛作是说已,我即白言:世尊,若有众生。能於如是大集会正法修正行者,乃得名为最上梵行。而彼梵行即如来行。若勤修习无间断者,是人即得百佛如来於昼夜中常现在前。若见如来即入佛刹。入佛刹已,一切法藏皆能了知。我於尔时作是言已,彼莲华藏佛又告我言:善男子,诸佛如来时一出现。若得遇者是亦为难。说此正法复甚为难。得闻持者转复甚难。何以故?若有闻此正法者,是人於六十万六千八十劫中。或得宿命智。或为转轮王帝释净光天大梵世主等能不坏正信。不堕诸恶趣。不生阿修罗。无刀杖斗诤。又复远离愚痴得大智慧。相好端严犹如诸佛。一一色相等无有异。不为眷属痴恼所缠。常离病苦。常得天眼。不为那誐。不生瞋恚。又常远离一切贫窭。为铜轮王受大快乐。诸根圆满忍辱具足。乃至临命终时。正念现前心不颠倒。即时东方有十二克伽沙数佛面现其前。南方有二十克伽沙数佛。西方有二十五克伽沙数佛。北方有八十克伽沙数佛。上方有九十千俱胝佛。下方有百俱胝佛。如是等诸佛皆为现前。安慰其人咸作是言:汝善男子,勿生怖畏。汝先已能有大功德而为依怙。汝今见此百千俱胝那庾多克伽沙数佛世尊不。彼答言见。时诸佛言:善男子,此诸如来。以汝功德力故俱来至此。彼人复言:我今以何善根力故而获如是,彼诸佛言:以汝久闻大集会正法大善根力。彼人又言:如我一人得闻正法。尚获如是无量功德。何况能令尽有情界普得闻知。时莲华藏如来广说。彼临命终人见诸佛已,又告我言:善男子,若人得闻此大正法一四句偈者,与彼供养十三克伽沙数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获福聚等无有异。又若有人。得闻此大集会正法者,所有福聚。譬如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悉置胡麻。是等麻量一一皆是转轮圣王。假使有人。以诸珍宝各行布施。如是轮王所获福聚。不如唯施一须陀洌若施一须陀洌不如施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须陀洌若施如是须陀洌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一斯陀含。不如施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斯陀含。若施如是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一阿那含。不如施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阿那含。若施如是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若施一阿罗汉。不如施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阿罗汉。若施如是阿罗汉。不如施一缘觉。若施一缘觉。不如施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所有缘觉。若施如是缘觉。不如施一菩萨。若施一菩萨。不如施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所有菩萨。若施如是菩萨。不如於一如来发净信心布施供养。若於一如来信心供养。不如於彼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数量一切如来信心供养。虽於如是一切如来信心供养。不如有人於此大集会正法暂得闻持。所获福聚倍多於彼。何况更能书写读诵。如是功德不可称计。是时彼佛又告我言:善男子,汝可於此正法发净信心宣扬流布。诸凡夫类於此正法不能得闻。设有闻者生疑不信。如何能入此大法聚。譬如有人入於大海。而欲尽见其水边际。汝谓是人而能见不。我即答言:不也世尊,又如有人临於大海。以手勺水欲尽枯涸。汝谓是人而能成不。我复答言:不也世尊,是等愚人。虽於海水欲知边际欲尽枯涸。终不能就徒自疲劳。深为大失。时彼佛言:诸凡夫类亦复如是,於此正法不能听受。於生死海妄生颠倒增长愚痴。深为太失。是人虽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於世。不种善根。不得见佛。不闻是法。不为诸佛之所护念。若有智者,能於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所发净信心。见彼诸佛生大欢喜。乃从诸佛得闻是法。闻是法已即如实知不生轻谤。是人得大善利。即为诸佛共所护念。若人於此正法。能听受书写一四句偈者,是人当生过九十五千俱胝佛刹已,得生极乐世界佛闻法。寿命八万四千劫。彼莲华藏佛复告我言:若人於五逆罪。或自所作。或教他作。或见闻随喜。是人当受五无间苦。若有得闻此大集会正法一四句偈。即得销灭如是等业。是时彼佛。即复为我宣说伽陀。

汝今听我说,闻此经功德。往劫有一人,具造五种业。谓杀父害母,破和合僧伽。毁菩萨三昧,坏如来正智。

彼人作是罪,後即生追悔。忧恼复啼泣,心生如是念。我造众恶业,非唯坏此身。後世及多劫,其身皆破坏。

从苦生於苦,苦受转复深。远离众善友,为世所轻诮。世出世间法,我悉皆已焚。无量劫善因,破坏不增长。

如世间舍宇,众彩所庄严。而忽为火焚,人皆绝爱乐。我作罪亦然,此世与他世。为业火所焚,自他非爱乐。

在在世所生,人讥骂捶打。常贫困饥渴,苦恼众所侵。如是等报应,非别因所感。皆从五业生,不善果无失。

我今苦既然,谁为救护者,亲友力不能,一切无依止。复作是思惟,我不如今时。往彼高山顶,坠身终此命。

免增长恶业,转生於苦恼。此世及他世,为恶业所坏。内既无依怙,身外亦复然。现为过失因,当受极恶报。

彼作是念已,而复自啼泣。即时虚空中,有天人告言:悲哉汝愚痴,心生诸苦恼。无归复无救,汝自作五业。

杀父害母等,苦恼今自受。何故作是思,欲高山殒命。我今劝於汝,勿起愚痴见。但生悔过心,何须损身命。

贪瞋痴三毒,从汝心所生。恶趣中苦恼,无由得免离。虽欲绝身命,不得名精进。此处命速尽,後恶报速生。

汝今听我言,为汝设方便。佛菩萨圣道,汝未能趣向。今可往一山,仙人修行处。汝当亲敬礼,彼能为救护。

有最胜方便,谓上妙正法。能离诸怖畏,销除极恶业。彼人於是时,闻空中言已,即诣於山中,仙人修行处。

到已见一仙,即时头面礼。合掌白是言,愿仙救护我。我怖畏苦恼,造极重五业。必堕於恶趣,云何得免离。

我於昼夜中,饮食及坐卧。常忧生苦恼,暂时无少乐。我今於仙人,生信心尊重。如我所问者,愿仙为我说。

我造众恶业,如何得销灭。时彼仙答言,汝问我当说。是时彼仙人,食已濯手足。即跏趺而坐,听彼亲自首。

彼人时右绕,礼仙而退坐。白言我愚痴,杀父及害母。破和合僧伽,毁菩萨三昧。坏如来正智,造此五种业。

彼仙闻是说,即时而谓言:汝实不善人,作如此等罪。彼人闻仙言,又复生忧恼。恐畏无所救,必当堕恶趣。

是时从座起,礼彼仙人足。转复生恭敬,作如是白言:仙人悲念我,极重恶业者,疑惑苦恼深,唯愿作依怙。

我虽如是悔,无出离方便。仙人大慈悲,令我罪销灭。仙闻是说已,安慰彼人言:汝今勿怖畏,我能为救护。

一心开导汝,令汝离众苦。得重罪销灭,我即是所归。佛有妙法门,名为大集会。是最上方便,汝昔曾闻不。

彼人答仙言,我昔未曾闻。仙人复告言,哀哉罪业者,如人火已焚,谁当为说法。我今以悲心,示汝微妙法。

汝今当善听,我念往昔时。过无量无边,阿僧祇数劫。时有一啰惹,无垢月为名。眷属甚炽盛,以正法治世。

啰惹於一时,而生育一子。即令召相师,观彼善恶相。乃问相师言,今我此一子。为善为恶相,汝观当云何。

相师前白言,怪哉此一子。如我所观者,其相极不善。啰惹复谓言,不善相云何。如汝所观相,谛实为我说。

相师作是白,此子至七岁。当起痴害心,断於父母命。啰惹复告言,其相虽如是,宁弃我身命,此子终不坏。

我若弃是者,当不复人趣。即令诸眷属,善养育我子。其後彼童子,不久渐长大。是时无垢月,忆彼相师言:

即生如是念,今我业恐至。有何所吝惜,既作是念已,乃敕令童子,汝今继我位。复谓童子言,汝今当谛听。

今我此境界,广大复殊异。如日月照世,富贵而自在。今我此提舍,悉当付於汝。我於此境中,不复为所有。

时诸臣仆等,忽闻是事已,来诣无垢月,咸作是白言:我尊今何故,弃舍於境界。其事知云何,愿尊为我说。

无垢月答言,汝等今当知。付提舍与子,亦非无因缘。我念於往昔,啰惹名莲华。境界甚广大,自在而富贵。

而彼於一时,亦生於一子。其年渐长大,即害其父母。我今若不以,此提舍与子。当如彼莲华,受无量苦恼。

我常自思惟,不应生後悔。以是因缘故,我今当付彼。是时彼仙人,为造五业者,说是因缘已,复告彼人言:

汝今造五业,极重过於彼。我生悲愍心,为汝设方便。汝可诣佛所,听大集会法。若得听受者,罪业皆销灭。

所有烦恼障,悉皆得无碍。以闻正法故,免堕於恶趣。若人能一心,听大集会法。一四句偈者,获无量福聚。

灭五逆重罪,得广大果报。一切诸盖缠,刹那能解脱。时彼造业人,闻仙所言已,即合掌恭敬,一心头面礼。

作如是赞言,善哉善知识。能引示於我,大集会法门。仙人说此已,时有万二千。诸天子众等,来诣仙人所。

各恭敬合掌,头面礼仙足。复有四俱胝,诸大龙王众。亦来诣仙所,以头面礼足。又有万八千,俱胝夜叉王。

来诣於仙所,亦头面礼足。俱白如是言,善哉大仙人。深了诸佛法,善开天界门。及灭亿僧祇,三涂受苦趣。

称扬大集会,微妙最上法。有殊胜功德,能息诸重罪。若人於一偈,随喜而听受。乃可得名为,深种善根者,

何况更一心,生尊重恭敬。以华鬘涂香,栴檀末香等。珍宝盖幢幡,供养此正法。自作及劝他,见闻生随喜。

所获诸福报,广大无有穷。善哉汝仙人,真实具悲者,天子龙王众,及夜叉王等。作是称赞已,礼仙而不现。

尔时普勇菩萨。於释迦牟尼佛前。广说莲华藏如来称赞大集会正法如是功德已,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若复有人。於此正法但能合掌顶礼恭敬。所获善利而复云何。佛言普勇。是人所获福聚亦复无边。譬如无热恼池龙王所居。而彼宫殿日所不照。有五大河。池水流出无有穷荆假使有人欲知池水一一滴数。汝谓是人而能知不。普勇白言:不也世尊,佛言:此大集会正法。所有善根广大无比亦复如是,假使有人。欲知此法功德限量。纵经千劫终不能荆又复普勇。此法甚深难解难了。一切如来所共尊重。若复有人须臾听受。即得如是广大利益。普勇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五大河其名何等。佛言五大河者,所谓克伽河。细多河。嚩刍河。阎牟那河。赞捺啰婆誐河。此五大河。一一各有五百小河而共围绕。其水流注入于大海。彼五大河一一河中。而复各有一大龙王。所谓欢喜龙王。商珂龙王。嚩汉底龙王。唧怛啰西那龙王。法思惟龙王。如是等龙王。各与一千眷属俱。於阎浮提时降甘雨。百穀苗稼皆悉滋茂。乃至山川溪壑林薮泉池。花卉果蓏枝叶根茎。雨之所及无不丰足。普勇当知。若有众生於此正法。起不善语业而生轻谤。彼所获罪无量无边。又复若有众生於此正法。发善语业而行赞叹。彼所获福聚亦无量无边。是人即能亲近善友。得见如来。若得见佛。即能销灭一切罪障。普勇。譬如四大洲中有铁轮王为一洲主。威猛自在广大快乐。复能利益一切人民。今此大集会正法亦复如是,於阎浮提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若不得闻此正法者,是人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能住菩提场处师子座转大法轮击大法鼓。亦复不能入涅槃界放大光明普照世间。普勇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莲华上世界。莲华藏如来所说仙人。而能令彼造五业者得灭重罪。我实不知居何等位。愿佛慈悲当为开示。佛言普勇。彼仙人者已得不退转地。久已成就大集会正法。普勇当知。诸佛语言甚深微妙。若有闻此正法深生信受。是即见彼仙人。亦同见彼克伽沙等诸佛如来殊妙色相。诸佛爱敬诸佛称赞。常所安住诸佛三昧。而能通达如是大集会正法。

猜你喜欢
  昂誐天姊品第十九·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目录·佚名
  卷上·佚名
  卷第二十八·晦翁悟明
  佛说分别经·佚名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归 依 开 示·太虚
  题佛法金汤编·岱宗心泰
  祖师道影传赞记(附)·德清
  卷第七·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佚名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四·雍正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卷第四(初诵之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留晚香·唐圭璋

      最高楼   寿梅屋儒学谭提举九月十九   西江水,分润到全闽。芹藻亦生春。秀钟东壁双躔瑞,祥开南极一星明。把紫阳、年月算,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   前十日、重阳秋正好。后十日、小阳春未透。梅与菊,此交

  • ●卷六·陈衍

    一、曾刚甫有《壬子八九月间所读书题词》十五首,实论诗绝句也。《穆天子传》云:“《黄竹》三章悔可追,周家仁厚有流遗。君王寡乐吾真信,不待归途哭盛姬。(‘我徂黄竹’三章眷念民痪,其词甚哀,又继以自数其过,

  • 卷七 今體詩·王士祯

    【年來錢牧齋、吳梅村、周櫟園諸先生,鄒訏士、陳伯璣、方爾止、董文友諸同人相繼徂謝,棧道感懷,愴然有賦】載酒題襟處處同,平生師友廿年中。九原可作思隨會,四海論交憶孔融。春草茫茫人代速,落花寂寂墓門空。白頭騎馬嘉陵路

  • 卷三十四·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四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西阡集【起丙戌十月尽十二月】凡词臣请假葬亲者例移吏部须六年俸满方与彚题余自癸未入馆甲申授职通计前後历俸未满四年丙戌秋杪随驾归自口外於直庐冒昧陈情叨蒙圣恩

  • 卷一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艮斋诗集谢谔字昌国临江军人绍兴末尉乐安去奸蠧施德政凡有益于民者言于令行之县多盗条二十防于漕司大要使其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盗果解谔博学工文词有

  • 卷一 名义卷·施蛰存

    一 词学名词释义 (一)词 “诗词” 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 ,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 ,它是起源于

  • 卷二百二十二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丙辰朔,降詔卹刑。   丁巳,太常丞許將為集賢校理。將上所業,召試學士院中等也。   罷章惇相度夔州路差役。以惇言經制渝州夷賊疆土,難遍歷諸州,欲止以渝州役事立定條約,推行於

  • ◎礼九(嘉礼)·徐天麟

    ○朝会汉七年,长乐宫成,群臣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庭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传曰趋,殿下郎中挟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

  • 通鉴续编卷二十二·陈桱

    【甲午】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末帝承麟元年太宗皇帝六年 是嵗金亡】春正月金主守绪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孟珙入蔡州蒙古师从之金主守绪及尚书右丞完顔呼沙呼死之金主承麟死于兵江海获金参知政事张天纲以归金亡【正月庚

  • 卷之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方域二·徐松

    南京【宋会要】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曰:「雎阳奥区,平台旧壤。两汉之盛,并建于戚藩;五代以还,荐升于节制。地望雄于征镇,疆理接于神州。实都畿近辅之邦,乃帝业肇基之地。恭惟圣祖,诞庆鸿图,爰于历试之初,兼领元戎之寄。讴谣所集,符

  • 祭统·戴圣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八    宋 吕祖谦 撰襄公诸侯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隂【十八年】鞌之战大败齐师【成二年】晋之伐齐其大战有二当齐顷公之时鞌之战郤克为帅大败齐师齐灵公之时平隂之战荀偃将中军亦败齐师此两战

  • 卷四百四十·佚名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四十三之三舍利子,如是大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我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心得广大妙法喜乐。亦能安立无量众生於胜善法。令趣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今於我前发弘誓愿。我当安立无

  • 23.说修慧的功德品·佛音

    六、修慧有什么功德其次我要说“修慧有什么功德”?修慧实有数百的功德,欲详说此等功德,纵经长时,也不容易;略而言之,当知有(一)摧破种种烦恼,(二)尝受圣果之味,(三)可能入于灭定,(四)成就应供养者等等。此中:(一)摧破

  • 医经原旨·薛雪

    六卷。清薛雪 (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好学,博学多才,工诗文,擅绘画,因母病钻研医学,博览医书,精于医术,与当时名医叶天士齐名,为吴县两大医

  • 古赋辨体·祝尧

    总集名。元代祝尧编撰。祝尧曾表明,他编此书,“其意实欲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制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庶几可以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云。”可见他是本着“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的主张,从赋体源流着眼来

  •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林语堂著,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笔调和论述方式谈老子思想的一本书。该书按《老子》原有的顺序对八十一章分别予以语译和解说。每一章的解说均是按该章宗旨进行分节讨论。解说是把老子智慧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予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