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元卓

随机推荐

  • 赵天锡·隋树森

    赵天锡,孙楷第考其中禹珪,又名祐,字天锡。元·郑元祐《遂昌山樵杂录》载云:“宛丘公讳祐字天赐。”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元时隶汴梁路之陈州。元·钟嗣成《录鬼簿》以咱名概之,记其为“汴梁人”,并做过“

  • 后集卷九·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九    元 孙存吾 编冨珠哩翀题周益公墨迹今观益公帖老气肃锋铓孙氏青毡永宜开寳墨堂题益公荅孙鲁斋帖丞相裁诗荅布衣殷勤辞翰搃珠玑秋风吹落苍松树二百年来此道非孙义方夀庆堂谁似孙家

  • 第十九场·田汉

    报告员:可怜的金妹不知走到哪里去了,这里想告诉亲爱的观众,徘徊瞻顾的若英是怎样终于离开那“鸟笼子”的。〔王仲原在他和俞芳子的新居。王仲原 (抱着跳进来的艳装的俞芳子)等了你好一会儿了,怎么回迟了?俞芳子 回迟了,你生

  • 志第六 礼三·沈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书契经典,咸崇其义,而圣人之德,莫大于严父者也。故司马迁着《封禅书》,班固备《郊祀志》,上纪皇王正祀,下录郡国百神。司马彪又着《祭祀志》,以续终汉。中兴以后,其旧制诞章,粲然弘备。自兹以降,又有异

  • ●卷二·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   起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戊申,尽十二月二日己卯   五月二十七日戊申广安军草泽臣安尧臣上书乞寝燕云:兵事   《书》曰: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草泽臣安尧臣谨昧死裁书百拜献於皇帝陛下臣观商高宗尝

  • 卷二十九 五代中·王夫之

      〖一〗   伐蜀之役,郭崇韬谏止段凝为帅,议正而事允矣;其复止李嗣源之行,则崇韬之自灭与灭唐也,皆在于此。  崇韬请遣继岌,固知继岌之不可独任,而必需己副之,名为继岌,实自将也。崇韬之辞镇汴州也,曰:“臣富贵已极。”至

  • 卷三·孔克齐

    景明好事溧阳承平时,好事者多。如江景明家,专设宾馆,欵留名士。建平县尹王勉起宗,号东岩,以事罢来馆于江,赋诗作画,饮馔无虚日,或终岁焉。卞仲祥欵延前御史周驰景远亦如之。石庄史道原欵接郑禾子实于家,赋诗作画,以习文釆。白湛

  • ●碑传选集(四)·钱仪吉

    汪继燝 奉直大夫巡视台湾吏科给事中汪君继燝墓志铭吴廷华 朝议大夫吴先生廷华行状史贻直 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溧阳史文靖公贻直墓表沈起元 故中大夫光禄寺卿前直隶布政使沈公起元事状李元直 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李公元直墓

  •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徐世英 译注【说明】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篇紧紧围绕这一方面,塑造了萧何这一历史人物,描述了他的卓越功勋。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为刘邦的助

  •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此传名为《朝鲜列传》,实则只写卫满及其子孙之事,着重记述朝鲜变为汉朝四郡的过程,显示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文中记事简约,但事情原委交待极清楚。作者善用对照写法,写涉何出使,又写卫山出使;写卫

  • 赵炳然传·张廷玉

    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任新喻知县。诏封为御史。与给事中李文进一起核实宣府、大同、山西的兵饷。弹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的侵冒罪,定罪受贬各不相同。又逐条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一明 俞汝楫 编圣训太祖高皇帝敬天之训洪武元年正月上将告祀南郊戒饬百官执事曰人以一心对越上帝毫髪不诚怠心必乘其机瞬息不敬私欲必投其隙夫动天地鬼神惟诚与敬耳人莫不以天之高远鬼神幽隐

  • 卷二十八·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十八   明 湛若水 撰襄公【靈王二十六年】二十有七年【晉平十二年齊景二年衛獻三十一年蔡景四十六年鄭簡二十年曹武九年陳哀二十三年杞文四年宋平三十年秦景三十一年楚康十四年吳餘祭二

  •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刘虬曰】言如来作菩萨时。在然灯佛所。于法毕竟无所得。离所取也。   【六祖曰】然灯是释迦牟尼佛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二·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释授记品竟。次释化城喻品。化城喻品第七化者。神力所为也。以神力故。无而倏有。名之为化。防非御敌。称之为城。譬二乘涅槃。(城)权智所为也。(化)以权智力。无而说有。用教为化。防思御见。名为涅槃

  • 卷第六·佚名

    弘赞法华传者。宋人永苏景。依予之劝。且自高丽国所奉渡圣教百余卷内也。依一本书。为恐散失劝俊源法师。先乞书写一本矣。就中苏景等归朝之间。于壹岐岛。遇海贼乱起。此传上五卷入海中少湿损。虽然海贼等或为宋人被

  • 道情诗词杂著·李西月

    李涵虚祖师圆峤内篇第六卷,道情诗词杂著,长乙山人李涵虚著 皖江陈撄宁校订。

  • 佛性论·世亲

    凡四卷。世亲(梵Vasubandhu ,四世纪)着,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七等三品,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内容由缘起分、破执分、显体分、辨相分等四分十六品组成,详论佛性之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