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未收之字与词。分“补藻”及“补注”。“补藻”是指其新增的文句典故。“补注”是指前编虽然已载,而所注并不完备,本书又补充注释的部分。本书收罗赅备,体例详明。旧本不标卷数,与《佩文韵府》同,后以一韵为一卷,把篇页多者又分六子卷,凡一百一十二卷。有康熙五十九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

《韵府拾遗》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活珠子·胡也频
  临皋文集·杨寅秋
  珂雪斋集·袁中道
  高峰文集·廖刚
  白云稿·朱右
  柘轩集·凌云翰
  愿学集·邹元标
  古文集成前集·王霆震
  永日集·周作人
  韩集点勘·陈景云
  龙云集·刘弇
  更生斋文甲乙集·洪亮吉
  文选注·李善
  彭惠安集·彭韶
  湛然居士集·耶律楚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周煇·唐圭璋

      煇字昭礼,周邦之子。寓居杭州。生靖康元年(1126)。著有清波杂志十二卷、清波别志三卷。又有北辕录一种,收入说郛。   失调名   和人春词   卷帘试约东君,问花信风来第几番。   又   和人蜡梅词   生怕冻损

  • 附录·袁华

    附录: 耕学斋诗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袁华撰华字子英崑山人生於元季洪武初爲苏州府学训导後坐累逮系死於京师此集凡古体诗七卷近体诗五卷不知何人所编明史艺文志不着录考杨维桢爲作可传集序称华自二十岁後三十年所

  • 尚史卷二十四·李锴

    列传二夏诸臣传伯靡伯靡夏之贵臣太康盘游无度畋于洛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距之于河【尚书】太康崩弟仲康立仲康崩子帝相立【史记】帝相徙于商邱依同姓诸侯斟寻寒浞杀羿于桃梧遂代夏立为帝袭有穷之号灭斟灌斟寻而弑帝相

  • ◎南北和议笑史·吴虞公

    民国八年,闻南北和议北方派代表南来,南方人士冷淡置之,饷以闭门羹。一般滑稽者流又冷嘲热骂以调笑之。秋窗无俚,因汇录一二妙文如下,阅者可玩索得之已。

  • 第七十五卷 文苑 二·缪荃孙

    江 宁 府 二 清李 敬李敬,字圣一,其先吴县人,世居六合竹墩里。祖云鹄,有笃行,尝拾遗金还客,葬苏人之客死者,使无暴露,年八十有七卒。敬中顺治丁亥进士,授行人。考选广西道御史,多所建白。出按湖广,兵燹之后,请免租税,改折黄

  • 第四十二册 天聪五年十月·佚名

    第四十二册 天聪五年十月十月初二,谕众军士曰:“汗曰:昔定法度者禁止喧闹,今犹兴起,奈何纵其喧闹耶!原定不论开赴何处,若甲兵二十人去,则二十甲兵之斯役亦随之去。甲兵十五人去,十五甲兵之厮役亦随之去。今观之,甲兵身居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佚名

    武王克商【东坡】伯夷叔齐【昌黎 皮日休 栁识 李德裕 刘敞 颍滨 章表民 东坡 荆公 郑獬】克商东坡曰武王克殷以殷遗民封纣子武庚禄父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武王崩禄父与管蔡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

  • 志卷第十六 高丽史六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四。吉礼中祀。籍田。○先农籍田坛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两 每 二十五步 坎在内 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 祭日孟春吉亥神位设神农

  • 二十三、读书与习业·包天笑

      在旧日的社会制度中,一个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便要选择他前途的职业了。选择职业,大概分两大部,一曰读书,一曰习业。就普通一般人的常识,当然要看那孩子的资质如何?以为聪颖者读书,鲁钝者习业。其实也不尽然,也要看他的环境

  •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李延寿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原是秦、雍二州的刺史、西城郡公。母亲是乐浪郡王氏。冯氏出生于长安,诞生时,满屋有神光。冯朗因犯法而被杀,冯氏便入了宫,太武帝的左昭仪是冯氏的姑姑,她品德高尚,善于抚养和教育孩子

  • 霸突鲁传·宋濂

    霸突鲁,木华黎之孙,勃鲁之第三子。从世祖征伐,为先锋元帅,累立战功。世祖即位前曾问霸突鲁:“天下初定,我欲劝主上屯驻于回鹘,休兵息民,你看如何?”霸突鲁对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大漠。而且天子必须居中以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七·佚名

    職官五 ○職官五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太常寺 △通政使司【通政使 副使 參議 經歷 知事 筆帖匡 登聞鼓廳筆帖式】 通政使司通政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副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參議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閱送閣稽其

  • 利害第四十七·佚名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败之源也。故就利而避害,爱得而憎失,物之恒情也。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缘害而见利,皆识爱得而憎失,莫识由失以至得。有知利之为害,害之为利,得之成失,失之成得,则可与谈利害而语得失矣。夫内热者之饮

  • 四书集注大全凡例·胡广

    一四书大书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辑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眀者采附其下其背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眀经注而集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一注文下凡训释一二字或二三句者多取新安陈氏之说一引用先儒姓氏朱子

  • 致日本佛教徒电·太虚

    东京增上寺日本佛教联合会,转三千万信佛民众鉴:吾全世界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之佛子,同体一心,固非民族、国家可分隔。然贵国当局,此次纵其无明贪嗔,出兵夺据华北,挑衅各商埠,作破坏东亚或世界和平之戎首,既残安全在华之日侨,复大

  • 现代学僧毕业后的出路·太虚

    ──二十年七月在北平弥勒院佛教学校讲──记得去年此时,曾来贵校与各位见过一次,光阴迅速,转瞬经年。在这一年之内,想各位的学问、行持,均有进步!这都是办学的人苦心孤诣,教育有方,与各位艰苦耐劳精进无怠之所致。现将举行毕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四·明佺

    (见定流行入藏录卷下)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小乘修多罗藏二百七部(四百四十三卷)四十四帙单译经·阴持入经一部二卷·大安般守意经一部二卷(或一卷)·大安般经一卷·八大人觉经&mid

  • 梅村居士拟寒山诗序·中峰明本

    梅村居士拟寒山诗序寒山诗非诗也无意于诗而似诗故谓之寒山诗梅村居士拟寒山诗若千首警醒世迷发明大道声响意为无非似寒山者以无意于寒山故能似寒山也居士素工诗老而逾妙笥中稿计不下数千篇为李为杜为王为孟为陶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