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九

居士传四十九

周景文姚孟长传

周景文

名顺昌。江南吴县人也。万历四十一年登进士第。痛禄不逮。亲署所居曰蓼庵。题其壁曰咬菜。留先泽。焚香问自心选。福州推官强直。与税监高宷忤。几得祸。会宷罢去乃解。临民慈。尝曰。吾为刑官六年。从不敢一用夹棍周内人也。擢吏部主事。天启初官文选司员外。署选事。绝请托。抑侥幸。馈问一无所受。素信奉佛法。其在官暇则称佛号。日课千声以为常。不携妻子从。家奴六人。日需米五升钱十枚而已。顷之告归。家居城西里。有龙树庵僧傅公修云栖之教。景文为倡募。广其放生之池。又尝与竹坞僧断言善。一日请断言演瑜伽施食法。有假寐於侧者梦所散粟皆化为莲华。断言尝以血书莲华经。景文见而赞曰。是血是经。非血非经。为无着华。为如意宝。书者诵者皆从空现。向之所梦亦若是而已矣。会魏忠贤擅权。党祸作。嘉善魏大中被逮。过苏。景文往饯之。与同卧起三日。旗尉屡趣行。景文怒骂忠贤不已。旗尉归以告忠贤。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旨。劾景文不当与罪人连姻。且诬景文署选郎时贜罪。忠贤即矫旨削籍。前巡抚周起元以忤忠贤罢。至是织造李实追论起元并诬景文请属有所乾没。天启六年三月与起元次第被逮。景文闻意色甚闲徐。为僧书小云栖三字额已。出诣有司。将发。与文湛持书曰。弟一生向志节一路着力。是弟不济处。出门便与宦官为仇。毕竟以此辈结局。然不可谓非天之所以成我。此时工夫正欲使怨亲平等。贪恋俱忘。急消却一段愤激之心。欢喜顺受方是实地也。景文家居行义甚高。又数为有司。陈说闾阎疾苦状。及白他冤抑甚众。以故士民甚德之。逮者至。士民莫不愤。宣诏日。士民不期而集至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王节文震亨等前谒巡抚毛一鹭。请以民情上闻。众遂直前逼缇骑。缇骑厉声叱之。众怒大噪殴缇骑。有死者。城中沸腾。一鹭仅得免。景文中夜乘闲就道。或劝以自裁。景文曰。大丈夫末後一着定当俊伟。且若辈为所欲为者。苦无大人君子张胆明目教诲之耳。吾不可以徒死也。既发。复与湛持书曰。二鼓登舟。旌旗戈戟相望於道。周生此行亦可谓不落寞矣。朔日已渡江。回首阊关不胜赃然。然日来得素患难学问。朝夕与虎狼为伍。亦觉无入而不自得也。既至京。下诏狱坐赃三千金。被考时大声呼曰。汝不畏天地耶。奈何必欲置吾辈死。天下忠臣义士多矣。汝能尽杀耶。更极口骂忠贤。镇抚官许显纯命椎击其齿。齿尽落。显纯自起问曰复能骂魏公否。景文噀血唾其面。骂益厉。遂於夜中潜毙之。明年庄烈即位。诛魏忠贤。倪文焕.毛一鹭等连坐有差。赠景文太常卿。諡忠介(年谱.烬余集.明史.北行日谱)。

姚孟长

名希孟。亦吴县人也。为诸生。与舅文湛持往来东林。切劘道义。万历四十七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时景文方官吏部。以志节相厉。并持清议。韩爌刘一燝执政甚器孟长。遇大事多所咨决。天启五年党祸既作。孟长以母丧归给事中。杨所修以孟长负东林望。劾为缪昌期死党。遂削籍。崇祯初起左赞善。再迁右庶子日讲官。又为温体仁所嫉。左迁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平居归信三宝。有宏护之志。初母文氏在时奉佛谨。孟长居丧蔬食三年。昼夜诵佛经为母回向西方。大祥日礼忏甫毕。五色云见。光照四野。及居南京搜览传记。着佛法金汤徵文录十卷。其序云。盖闻尸林首唱。三车显出宅之因。葱岭诞敷。五印示安心之要。一十八梵之作礼堪忍云驱。六十七载之潜符重溟苇泛。金舂玉撞广开兜率之音。树植花敷普现优昙之瑞。具四德三伊之相。性海同舟。悟八空万法之归。真如共域。卢行者徵风幡之义。尚以肉身止廊庑之间。庞居士破人我之藩。竟以素衣说团栾之话。荫法云之蔼蔼。并礼莲趺。曜慧日之昭昭。悉依兰若。瓶盘钗钏融大冶而总是一金。酥酪醍醐调法羹而搅成一味。贼子无非佛子。凡生即系圣生。倘仡仡而崇墉。将拒何人於域外。且冯冯而浚险。反沦彼界於堑中。金汤之义敢问所安。曰非也。佛果圆因尚有十僊之劣昧。法音震旦未免六宗之峥嵘。遇窃法之真人亦可碎琴而収座下。破异见之刹利已自投崖而坐岩间。栖栖泛般若之江如愚若讷。怡怡了涅盘之债混迹韬光。剑岭刀山涌乳伤罽宾之难。引肠挂胃捧心兴静蔼之悲。瑞相巍峨化作楮钱流水。瑶宫矗直何当葭管飞灰。但见古庙香炉蜘封鼠窜。即有庭前栢树蚁穴鵶鸣。故须东土阐西土之净因。端仗人王开法王之秘密。篸篸时秀能降憍慢之幢。几几元臣广集芬陀之社。转法轮於金殿旭日晨开。扬祖德於只园粲花齿落。运目犍连之神力或像起夫旃檀。现窣堵波之庄严或塔奉其牙发。披精进铠焚香结十万之缘。依坚固林开池布六贤之坐。凡此胜事具在前篇。但有绪言聊申末简。道岸覩紫金之相。此相本同妙明。舍卫放白毫之光。此光谁无慧焰。诞心田之嘉种粲若芬花。护髻顶之鬘陀皎同秋月。振纲维以觉世。声声成替戾之音。餐礼义以肥身。处处作乳糜之供。彰九德六德以至三德即是菩提道塲。修一度二度以圆六度渐至琉璃宝所。碧潭澄沚沸鼎生解脱之门。白酒清盐甘露现清凉之味。岂特以净而化秽。抑能显威以达权。电掣魔军剑挥贼首。波旬作供破烦恼而献密言。近护出家掷化筹而盈丈室。非患诸邪之害正。而患邪自我生。何虑群丑之弗宾。而虑丑从中伏。八识田起黑风之浪罪染氷纨。四威仪破白净之容业琱蓝璧。猴冠羊质难参狮座之旁。蜉羽蝣裳岂是象王之子。等三纲於敝屣恐三归莫浣其愆。视一本如弁髦讵一乘顿宽其网。行同饕餮则黍稷非馨。性比豺狼恐泥犁莫贷。七宝八珍之布施何事张皇。一方五老之参承未为了却。敢略鉴其真贋用微辨其薰莸。因先德灿列之言。冠华严摄属之义。外护非殊内护十善知归。心光即是佛光三乘同入。随所示现自有大觉明师。痛下劄椎未许盲拳瞎棒。用是无忧树下不成荆棘之林。大术胎中刚下淤泥之种。爰清疆界稍峻坊闲。略具苦心敬质明眼。十方菩萨。建大法园。安隐熏修。树精进旛。即此身心乐邦净域。勿使性相。而生薄蚀。序华严十地品第一。法器充周能戒而定。彼坚固体道。果是证耶。缁素耶。非渭而泾。嵩公之论。明德维馨。序辅教第二。式廓九有。赫曦方中。宣大法音。道隆而隆。普济羣迷。阴翊王度。永明後身。笔垂秋露。序高皇御制文附宋濂文第三。爰有达人。丕扶名教。有伦有脊。可以言斆。随所住处。戒水沉香。世出世间。圆满道塲。序金汤名义第四。梦幻泡影。至人所憎。十力调御。游戏作宾。非树非台。去来自在。皓月当空。不伤靉靆。序应化诸贤第五。阿闍世王。护正法眼。外道纵横。利用删剗。佛始汉至。梦托南宫。哲王代生。法鼓逢逢。序护法人王第六。维屏维翰。繄惟宗工。荫此琼柯。而扇芳风。莲社初蔼。蔼蔼吉士。菡萏香来。是人心蘂。序晋宋以下宰官居士第七。碑碣岿而。至唐始盛。有笔如椽。赞彼清净。无缝为塔。太虗为纸。谁能铭者。举似裴李。序有唐宰官居士第八。一华五叶。似似绳绳。何假薙披。镜拭波澄。硕德名勳。道林斯馤。众法森罗。原非门外。序宋元宰官居士第九。身心沉霾。等於阴曀。附影吠声。元津思枻。山薮藏疾。是曰不然。攘之剔之。辨其媸妍。序响附第十。寻移疾归。家居二年卒。福王时赠礼部右侍郎。諡文毅(金汤徵文录.明文偶钞.明史)。

知归子曰。予尝过支硎中峯寺。僧念庭言。寺故王氏宅。明天启间舍为寺。以居苍雪法师。立书契。戒子孙。不得有所求责。而景文.湛持.孟长三君子。皆署名其後为左证。因出以相示。呜呼。百余年来死生代迁。朝市之间亦多故矣。而苍雪门庭修整如昔日。如王氏者可不谓智矣乎。宜其为三君子所乐与也。

汪大绅云。椒山先生不以做成铁脊汉满愿。蓼洲先生不以志节为有济。此是两先生笃志於道处。然即此是两先生一大障。使两先生见道分明。便知学道无他伎俩。只是破此一障耳。破此一障乃知南山望见北山高。早已两个文殊。早已摄入铁围山中。两先生决定悔此为失言矣。龙湖先生跋椒山公集云。道学家能办否。参禅家能办否。念佛家能办否。下语如雷如霆。临济棒。德山喝。不是过也。司空见惯浑无事。所以判得分明曰。吾知其必不能也。又曰。生平求友覔半个椒山不可得。呜呼非真实学道人。安能发此千古伤心之言乎。

又云。孟长於佛法中善善恶恶有春秋之志。其序文一辟一阖。一为总摄法门。一为宏范法门。

猜你喜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一·欧阳竟无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五卷·佚名
  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佚名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印光
  谒太虚大师·太虚
  释门归敬仪(上卷)·道宣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并序)·楚圆
  雷庵受禅师行业·雷庵正受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摄大乘论释论 第十卷·世亲
  十住经卷第四·佚名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卷·马鸣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上)·智俨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自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四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管 讷【三十六首】讷字时敏松江华亭人洪武中征拜楚府纪善陞左长史乞致仕王请命于朝留居本国禄之终身有秋香百咏蚓窍还乡纪行等集【丁鹤年云时敏诗气象雄浑襟懐旷逹用事亲

  •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卷第二·蔡松年

    雷溪子魏 【道明】 元道注解广雅下 【三十四首】水龙吟   石州慢   满庭芳  汉宫春   望月婆罗门 洞仙歌 【二首】蓦山溪 【二首】  渔家傲   怕春归  临江仙 【二首】  一翦梅   小重山  减

  •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子悦 恬 洽 协 劭 荟 洽子殉 珉 劭子谧)·房玄龄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实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 卷之五·沈有容

    七言律诗送沈士弘将军使日本沈将军止税通商(事见「惠民碑」)闻海上获倭寄赠(有引)赠沈宁海将军海上擒倭(二首)沈宁海将军自淡水奏捷两汛无警小诗赋赠赠沈士弘将军海上奏功赠沈宁海将军海上奏功赠沈士弘亲丈老先生(二首)寄赠沈

  • 永宁土司传·张廷玉

    永宁,唐朝时称为蔺州。宋朝时,该地在泸州的江安、合江二个县的境内。元朝时,此地设置了永宁路,统领了筠连州和腾川县,后来此地又改为永宁宣抚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平定了四川,永宁归附朝廷,朝廷在此设置永宁卫。六年,筠连州

  • 陈真晟传·张廷玉

    陈真晟,字晦德,漳州镇海卫人。最初参加乡试时,听说官府防察过严,不按礼节对待士人,深以为耻辱,激愤之下拒绝参加考试,从此潜心圣贤之学。读《大学或问》,见朱子反复强调主敬,乃知“敬”为《大学》的起点和基础。又得程子‘主一

  • 第八章有志竟成·孙中山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此古今之革命维新、兴邦建国等事业是也。予之提倡共和革命于中国也,幸已达破坏之成功,而建设事业虽未就绪,然希望日佳,予敢信

  • 第四节 炀帝荒淫·吕思勉

    左氏曰:俭德之共,侈恶之大。伊古以来,人君之以骄淫败者多矣,然其人或本无知识,堕于恶而不自知,若乃明知其恶而故为之,而又悍然不顾,纵恣无极,则未有若隋炀帝之甚也。炀帝于即位之岁,十一月,幸东都,即命于伊、洛营建东京。明年二月

  • 卷一·韩婴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者,不可与语仁;窘其身而约其亲者,不可与语孝;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

  • 言昭第六十(缺)·管仲

    失传

  • 提要·蔡模

    【臣】等谨案孟子集疏十四卷宋蔡模撰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杭之兄也赵顺孙四书纂疏载模所着有大学演説论语集疏孟子集疏今惟此书存据卷末杭后序称沈书以论语孟子集注气象涵蓄语意精宻至引而不发尤未易读欲取

  • 春秋大全卷三十七·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哀公【甲敬王三寅十三年】八年【晋定二十五齐悼二卫出六蔡成四郑声十四曹阳十五国亡陈闵十五僖十九卒宋景三十秦悼五楚惠二吴夫差九】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左传春宋公伐曹将还禇师子肥殿曹人诟

  • 卷十一·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十一     宋 陈深 撰定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元年【壬辰】春王【昭公於去年之十二月薨于外二子公衍公为季氏恶之而废嫡将立公之弟公子宋至六月公之丧至五日而宋始即位

  • 弟子职第五十九·管仲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少者之

  • 卷十六·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六宋 王质 撰周大雅文王一章文王在上于昭于天作此诗者大率以晓商人文王肇兴商人虽乆犹疑未纯乎周凡此皆晓之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疑者曰周险逺衰微七百余年之

  • 笃信品第四·佚名

    昔者舍卫国东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广。有五百馀家居在岸边。未闻道德度世之行。习於刚强欺诈为务。贪利自恣快心极意。世尊常念其应度者当往度之。知此诸家福应当度。於是世尊往至水边坐一树下。村人见佛光相。奇异莫不

  • 宴会·鲁彦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

  •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