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句譬喻经地狱品第三十

昔舍卫国有婆罗门师。名富兰迦叶。与五百弟子相随。国王人民先共奉事。佛初得道与诸弟子从罗阅祇至舍卫国。身相显赫道教弘美。国王中宫率土人民莫不奉敬。於是富兰迦叶起嫉妒意。欲毁世尊独望敬事。即将弟子见波斯匿王而自陈曰:吾等长老先学国之旧师。沙门瞿昙後出求道。实无神圣自称为佛。而王舍我欲专奉之。今欲与佛捔试道德。知谁为胜。胜者王便终身奉之。王言大善。王即严驾往到佛所。礼毕白言:富兰迦叶欲与世尊捔尽道力现神变化。不审世尊为可尔不。佛言大佳。结期七日当捔变化。王於城东平广好地立二高座。高四十丈七宝庄校。施设幢幡整顿座席。二座中间相去二里。二部弟子各坐其下。国王群臣大众雲集。欲观二人捔其神化。於时迦叶与诸弟子先到座所登梯而上。有鬼神王名曰般师。见迦叶等虚妄嫉妒。即起大风吹其高座。坐具颠倒幢幡飞扬。雨沙砾石眼不得视。世尊高座淡然不动。佛与大众庠序而来。方向高座忽然已上。众僧一切寂然次坐。王及群臣加敬稽首白佛言:愿垂神化厌伏邪见。并令国人明信正真。於是世尊即於座上?然不现。即昇虚空奋大光明。东没西现四方亦尔。身出水火上下交易。坐卧空中十二变化。没身不现还在座上。天龙鬼神华香供养。赞善之声震动天地。富兰迦叶自知无道。低头惭愧不敢举目。於是金刚力士举金刚杵。杵头火出以拟迦叶。何以不现卿变化乎。迦叶惶怖投座而走。五百弟子奔波迸散。世尊威颜容无欣慼。还到祇树给孤独园国王群臣欢喜辞退。於是富兰迦叶与诸弟子受辱而去。去至道中逢一老优婆夷。字摩尼。逆骂之曰:卿等群愚不自忖度。而欲与佛比捔道德。狂愚欺诳不知羞耻。亦可不须持此面目行於世间也。富兰迦叶羞诸弟子至江水边。诳诸弟子我今投水必生梵天。若我不还则知彼乐。诸弟子待之不还。自共议言:师必上天我何宜祝一一投水冀当随师。不知罪牵皆堕地狱。後日国王闻其如此。甚惊怪之往到佛所。白佛言:富兰迦叶师徒迷愚何缘乃尔。佛告王曰:富兰迦叶师徒重罪有二。一者三毒炽盛自称得道。二者谤毁如来欲望敬事。以此二罪应堕地狱。殃咎催逼使其投河。身死神去受苦无量。是以智者守摄其心。内不兴恶外罪不至。譬如边城与寇连接。守备牢固无所畏惧。内人安隐外寇不入。智者自护亦复如是,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妄证求赂行已不正。怨谮良人以枉治世。罪牵斯人自投於坑。如备边城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非法不生。行缺致忧令堕地狱。

佛说偈已重告王曰:乃往昔时有二猕猴王。各主五百猕猴。一王起嫉妒意欲杀一王。规图独治便往共斗。数数不如羞惭退去。到大海边海曲之中。有水聚沫风吹积聚高数百丈。猕猴王愚痴谓是雪山。语群辈言:久闻海中有雪山其中快乐甘果恣口。今日乃见。吾当先往行视。若审乐者不能复还。若不乐者当来语汝。於是上树尽力跳腾。投聚沫中溺没海底。馀者怪之不出。谓必大乐。一一投中断群溺死。佛告王曰:尔时嫉妒猕猴王者,今富兰迦叶是也。群辈者今富兰迦叶弟子五百人是也。彼一猕猴王者,我身是也。富兰迦叶前世坐怀嫉妒。为罪所牵自投聚沫绝群断种。今复诽谤尽投江河。罪对使然累劫无限。王闻信解作礼而去昔有七比丘入山学道。十二年中不能得道。自共议言学道甚难。毁形执节不避寒苦。终身乞食受辱难堪。道卒叵得罪难可除。唐自劳勤殒命山中。不如归家修立门户娶妻养子。广为利业快心乐意安知後事。於是七人即起出山。佛遥知之应当得度。不忍小苦终堕地狱甚可怜伤。佛即化作沙门往到谷口。逢七比丘。化人问曰:久承学道何以来出。七人答言:学道勤苦罪根难拔。分卫乞食受辱难堪。又此山中无供养者,巢巢积年恒守俭约。唐自困苦道不可得。且欲还家广求利业。大作资财後老求道。化沙门言:且止且止。听我所言:人命无常旦不保夕学道虽难前苦後乐。居家艰难亿劫无息妻息会止愿同安利。欲望永乐不遭患难。是犹治病服毒有增无损也。三界有形皆有忧恼。唯有信戒无放逸意。精进得道众苦永毕。於是化沙门现佛身相。光像巍巍即说偈言:

学难舍罪难,居在家亦难。会止同利难,艰难无过有。比丘乞求难,何可不自勉。精进得自然,终无欲於人。

有信则戒成,从戒多致宝。亦从得谐偶,在所见供养。一坐一处卧,一行不放恣。守一以正心,心乐居树间。

於是七比丘见佛身相。又闻此偈惭怖战栗。五体投地稽首佛足。摄心悔过作礼而去。还入山中殒命精进。思惟偈义。守一正心闲居寂灭得罗汉道。

猜你喜欢
  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十有九章)·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下·湛然
  俱舍论记 第十五卷·普光
  密咒圆因往生集·智广
  净慈要语卷之上·永觉元贤
  卷之十七·即非如一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一卷·无性
  维摩义记卷第三(末)·慧远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五·岱宗心泰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順治十七年四月御札·道忞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佚名
  呈五次中央执监会国民政府请愿文·太虚
  卷第七十八·李通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297_1 【送人】王建   白日向西没,黄河复东流。人生足著地,宁免四方游。   我行无返顾,祝子勿回头。当须向前去,何用起离忧。   但恐无广路,平地作山丘。令我车与马,欲疾反停留。   蜀客多积货,边人易封

  • 卷三·杨慎

      ○打油诗  小市水涨,妓居北岩寺,黠少年作诗曰:“水涨倡家住得高,北岩和尚得松腰。丢开《般若经》千卷,且说风流话几条。最喜枕连添耍笑,由他岸上涌波涛。师徒大小齐声祝,愿得明年又一遭。”亦可笑。  ○皮

  • ◆赵教授文(青山稿)·顾嗣立

    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人。初名宋永,从弟宋安,字功可,以文章齐名,号「二赵」。先生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隐居不出。时当路屈耆年硕学主湖山讲席,强起为东湖书院山长,寻授清江儒学教授。青山为诗文脱略

  • 古意答客问·戴望舒

    孤心逐浮云之炫烨的卷舒,惯看青空的眼喜侵阈的青芜。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头明月枕边书。侵晨看岚踯躅于山巅,入夜听风琐语于花间。

  • 第十六出 谪遇 (仙吕入双调齐微韵)·丁耀亢

    (生巾服从人行装随上)蜀道难,直道难,直道难于蜀道难,人情险莫扳。路漫漫,雪漫漫,枫叶臣心一样丹,奸谀骨已寒。俺杨椒山自谏马市上疏,圣上已有觉悟之意,被严嵩奸臣用计沮蔽。反说俺挠乱边机,把俺发了锦衣卫,一拶一夹,

  • 卷四·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四       元 张宪 撰歌吟桃花马歌房星下饮瑶池清神光夜化花龙精东风满背骑不得水痕浄洗黄鱼腥斑斑朱英点晴雪滴滴真珠汗凝血高蹄蹴踏花雨香仰面嘶春春正热周家穆满游玄圃万里西驰觐王

  • 列传第二十七·李延寿

    薛安都 刘休宾 房法寿 曾孙豹 玄孙彦谦 族子景伯 毕众敬 曾孙义云 羊祉 子深 孙肃 弟子敦 烈薛安都,字休达,河东汾阴人也。父广,晋上党太守。安都少骁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安都乃求以一身分出,不取片资,兄许之,居于别

  • 卷三百六·列传第六十五·脱脱

        谢泌 孙何 朱台符 戚纶 张去华 乐黄目 柴成务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自言晋太保安二十七世孙。少好学,有志操。贾黄中知宣州,一见奇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清川县,徙彰明,迁着作佐郎。端

  • 卷下·刘餗

      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曰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武后时,投匭者或不陈事,而谩以嘲戏之言,于是乃置使先阅其书奏,然后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   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 提要·孙承泽

    (臣)等谨案元朝典故编年考十卷国朝孙承泽撰原本不著名氏今知为承泽作者大典志载承泽所著有元朝典故编年考与此本合也其书取元代朝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集以附益之共为八卷元史冗复漏略殊乏体裁此虽不能详悉

  • ●下篇卷三·陈洪谟

    钱塘倪公岳庚申夏以南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一时极有风裁,人畏奉之恐后,惟为都御史张公敷华一沮。盖公从南来,假锦衣官之宅以居,后欲偿以值,坚不受,云:“有盐在淮,乞一书与张,获支则已矣。”公从之,张得书,云:“我

  • 卷之三十九  立齋閒錄一(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卷28·陈邦瞻

    仁宗天圣(元)[五]〈本卷校改各条,除文下注明者外,均以《宋史》一二六—一二八《乐志》为依据,并参考薛《鉴》。〉年冬十月,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愿下有司考议。”于是学士承旨刘筠等议曰:“周人奏《清庙》以祀文

  • 卷五·林岊

    <经部,诗类,毛诗讲义钦定四库全书毛诗讲义卷五     宋 林岊 撰小雅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賔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賔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

  • 論議品第八·欧阳竟无

      〈以上決擇分〉   十二分論議.如來自廣分別諸法體相.名摩呾履迦。二藏論藏精別經義.名阿毗達   磨。然弟子自證無倒顯示諸法體相.亦名摩呾履迦。是故釋經論唯有一體.所謂鄔   波第鑠體是也.宗經論則有二體.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法门句义及次第  世间不解离明慧  大智通达教我等  归命无量功德身  应当敬彼如是尊  头面礼足而顶戴  以能荷佛难胜事  摄受众生利益故  如是

  • 01.说戒品·佛音

    说戒品 虽以如是包摄诸德的戒定慧三门而显示清净道,但太简略,为了饶益一切(众生)是不够的,所以再加详细叙述。这里先设些关于戒的问题:一、什么是戒?二、什么是戒的语义?三、什么是戒的相、味、现起、足处?四、什么是戒的功

  • 反啼笑因缘·徐哲身

    作者对于张恨水先生的文学,素来是佩服的。对于他那《啼笑因缘》,尤其是推崇的。既然佩服而又推崇的了,何以又敢做这《反啼笑因缘》呢?内中确有几层道理,应该在此声明一下:第一层是,无论那种小说,多少总有一点哲理,哲理是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