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17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辜讲
提到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当时的俾斯麦)时,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说:“管仲和另一位官员(召忽,春秋时齐国人,喜欢研究军国治理之事,公子纠曾聘其为师)同为国君大儿子(公子纠,春秋时齐国公子,曾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后被杀)的老师,年轻的王子(齐桓公)为获得王位,杀害了哥哥,另一位官员(召忽)宁愿与其学生一起死,以死殉职,而管仲却没有死。这么看来,难道管仲是一位有道德的人么?”
孔子回答:“这是因为管仲的伟大贡献,他的国君能够将帝国的王侯召集到一起,避免了当时的战争。怎么能说他违背了道德品质呢?像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说他违背了道德品质呢?”
猜你喜欢 明谦笫三十五·佚名 序·梁启超 卷五·朱熹 卷三·陈确 卷六·孙瑴 提要·杨复 卷十六·王质 第47章 燕义·戴圣 卷六·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方便般若二十品·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六·宗喀巴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