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澹 宁 明 敏

──二十一年八月在汉藏教理院开学训词──

今天为世界佛学苑之汉藏教理院开学日期,太虚觉得非常荣幸!承当地长官,附近绅士冒雨来此,而筹备各院董也到山不少。本院虽粗具规模,未臻完善;但诸位竟能到这偏僻的山寺,造成这庄严灿烂的开学典礼 , 太虚谨先向诸位表示诚恳的感谢!

本院过去筹备期间,所经过的艰难困苦,方才何院护北衡已报告得很详细了。沟通汉藏文化使汉藏民族的感情日臻亲善,方才军部和峡防局代表也说得很明晰了。弘法须靠佛教僧徒本身的努力和精神的振作,并希望本院多多发展本山富源,冯县长更言之綦切。以上各位所说的,希各学僧特别注意!

印度佛教的传流,今有三个系统,而两个属于中国──即中国本部与西藏──;

其他一个就是锡兰。这三个系统可以表示三个时代不同的佛教:第一、小乘极盛的时代,传于锡兰;第二、大乘盛行的时代,传于中国;第三、密宗兴盛的时代,传于西藏。虽然佛教发源于印度,而现在印度本土的佛教,可说是没有了。中国虽占两个系统的地位,但汉、藏隔绝,不能融贯,这是我们中国佛教徒所当引以为耻的一件事!太虚三年前讲学欧美,提倡发扬世界性的佛学,创造更进一步的世界新文化,而应付这新世界的人心。旋与欧各邦学者,有发起世界佛学苑之举。

世界佛学苑章程里,曾有藏蒙佛学系的预定。前年到四川,恰逢刘军长有派僧入康藏之举;又适武昌佛学院留藏学僧法尊等来函说:可请昌都格西到中国来。于是向重庆诸院董提议,就在川东先成立一沟通汉藏佛学的汉藏教理院 。 其间一切筹备经过,我毫无尽力之处,迟至开学的前两天方抵重庆,说来殊为抱愧!但我既为本院的创议人,今已来此,自不能不负担相当的责任。就今天到会诸君的演说看来,希望于各学僧者很大;希望诸僧必须认清宗旨,身体力行,或能得到几分之几,实现几分之几!我为事缘所牵,不能长与诸僧相互伴同修习,特地拈“澹宁明敏”四字,作为本院永久院训,也即是诸僧此后修学的标准。今且拈来与诸僧咀嚼一番。

澹  澹、谓淡泊,即淡于欲。淡于欲,在佛法就是尸波罗密。即所谓持戒。若不甘淡泊,则贪欲心滋长,放僻邪侈,无所不为,于是种种嗔恨斗争因之而起。要除此种种不良恶行,即要甘淡泊,守清苦,所以第一即谈到淡字。淡于欲的欲,包含财、色、名、食、睡五欲。必也能清能谨,始能圆成澹练。清、如古人伯夷,耻恶声恶色之入耳目,所以孟子谓为圣中之清。必如此,乃可没有奢侈浮华。谨、即所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微而不断。从前曾参三省,颜回四勿,皆用的这谨慎工夫。所以必清必谨,乃能淡于所欲。

宁  宁、即宁静,即宁于心。我们的心,本有明觉之功用,与转变之大力,但非做宁字的工夫,不获实现。这宁字、在佛法里面,就是禅波罗密,即所谓修定。圆觉经说:‘无碍清净慧,皆由禅定生’;可见定心能发种种的明觉。吾人因种种──财、色、名、食──物欲环境包围,以致利令智昏,心为形役,不能转物而为物转,这都是因为没有宁静工夫之所致;即所谓无定力。一个没有定力的人,不是散乱,便是昏沉。昏沉、是堕在无记糊涂中去了。好比我们老大的中国朝野上下,只是一团杂乱无章,没有秩序的行动,不是失之于散漫,便是成了睡眠昏沉的状态;虽有广大之领土与众多之人民,无能为力。所以佛法教人,须修习禅定,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定须修奢摩他──止──以成就之。止、即止一切散乱昏沉,即是完成安定宁静的要素;而礼佛、诵经、持咒等诚敬的功夫中,亦能达到宁定。所以惟止惟诚,乃能宁于心。

明  明、即明于理,即般若波罗密,所谓得慧。本院宗旨,为研究佛的教理;佛的教、即说明宇宙万有缘生性空的真理。吾人不能深观遍照究竟正确的明了,所以对于陈列眼前的一切形形色色,各作不同之视察,即有不同之答案,有所见、有所不见,彼是此非,相互水火,不能得到真确究竟的明了。此佛所以有教,佛教即使我们究竟明此真理的不二法门。但这种明了,必由上面所说的淡于欲、宁于心、好好做去,始能得来。心经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即彻底的明于理。必清必谨,方能澹于欲;惟止惟诚,始能宁于心;欲澹、心宁,始能实地明照于理。佛法明理,仿佛如科学证验下来之结果。但须将昏沉之心,易为澹宁之心以达之,此即佛法的般若工夫──增上慧学──。所以、深观深照,乃能明于理。

敏  敏、即敏于事,犹云工作敏捷,做事敏活。在佛法勤学五明等种种方便无量功用。前三字,可说是理体,此第四字才是事用。谈到敏字,正所谓从体起用,从根本智而成后得智的大方便用,方便为究竟。但须从勤与劳的两方面双管齐下的做去,方能收到敏于事的好果。

何谓勤?勤、即勤快,亦即奋迅勇猛。如人看一本书,或歪或睡,走马看花,随便入目,结果只收得一种仿佛看过的效果,这都是因为他们的不勤奋 。 勤奋的人看书,则不然,看一本书必有一本书的长进 , 好者随即摘录,难索解者即翻字典、辞源。如今诸僧在讲堂听讲,须带纸笔墨砚应用的文具,一字一字须倾耳肃听,心寓手应,随即录记 。 所以、勤在六度里,是精进波罗密;在三十七道品里,是四正勤。勤快之反面即懒惰,懒惰的人也非不想求好,但不能勤快而欲求好 , 未免遇事只想图侥幸,享现成,而堕落到偷盗的罪恶中去。偷盗不一定要做强盗,凡图便宜,使欺诈,取巧揩油,这都是偷盗 。 这样、要想事业成就,真所谓未之有也。我们要想以佛法去救人救世,尤其非勤不可。但懒惰惯了,自己虽要勤,亦莫法去勤了。所以我们要把惯懒换作习勤,要日日去习勤。何谓劳?劳即劳苦,孟轲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也 。 能劳就能身心强健起来,体力增加起来,随做一事,都能心动身应、如量及时以起。诸生不要误会!以为劳心于写字读书就叫做劳。须知凡一切日用所需衣食住行,都要自身劳动去做。现在的时代,崇尚勤劳,在中国的社会,更宜以勤劳矫正痼疾,在出家人、尤其是读书的出家人,更宜勤而且劳。方才冯县长告诉我们的培植农林,开辟园地,都非勤劳不可!不要以为劳动不是学,须知这就是锻炼身心的真学!这才是你们真正的受用。中国人往往误解学字,以为光是读书罢了 ! 不错、读书固然是学问的一种,但修桥筑墙,砌路跑腿,何一非切身之学?复次、敏于事是事情上的实际行动,由行而知,乃为真知,亦为真学。由真学一往直前去做,必能得佛法的所谓悉地──成就──。菩萨行、从难行能行上行,佛功德、从无量劳苦中得。不劳而获,直无意思!

                       ┌财                         ├色      ┌澹──戒度────戒学………淡于欲─┼名      │                  ├食      │                  └睡      │                  ┌奢摩他(止)      ├宁──定度────定学………宁于心─┤      │                  └诚敬

    │                     ┌根本智    院训┼明──慧度────慧学………明于理┬体理─┤      │                 │   └后得智      │                 ├理事无碍      │                 │   ┌已生恶令断      │                 │   ├未生恶令不生      └敏──精(施忍)度─方便学…敏于事┴用事─┼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长

末了、希望各教职员、各学生,深切体会此四字之义,从内心中发动实行之,庶几汉藏佛教有融洽一炉之时候,汉藏民情有和洽一堂的机会;悬目的以努力前赴,全在各学僧身上。(岫庐记)(见海刊十三卷十期)

(附注)原题“在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开学训词”,今改题。

  


猜你喜欢
  佛说戒德香经·佚名
  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澧州洛浦安禅师·惠洪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六·明雪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卷第一(帝年上周秦)·费长房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道行经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道宣
  降象品第二十五·佚名
  卷六·佚名
  佛 法 要 略·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王伯成

    (驾上云了)(高力士云了)(太真云了)(禄山上了)(外末宣住了)(正末扮上开)小生姓李名白,字太白。曾梦跨白鹤上升,吾非个中人也。 【仙吕】【点绛唇】鹤梦翱翔,坦然独向,蓬山上。引九曲沧浪,助我杯中况。 【混江龙】忽地眼皮开

  •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班固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 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令为文学就

  • 志第十七 五行·刘昫

    昔禹得《河图》、《洛书》六十五字,治水有功,因而宝之。殷太师箕子入周,武王访其事,乃陈《洪范》九畴之法 ,其一曰五行。汉兴,董仲舒、刘向治《春秋》,论灾异,乃引九畴之说,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一推咎征天人之变。班固叙汉史,

  • 臧榮緒晉書卷八·汤球

      劉毅   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僑居平陽。太守杜恕。請為功曹。沙汰郡吏百餘人。三魏稱焉。為之語曰。但聞劉功曹。不聞杜府君。書鈔引晉書。   武帝問劉毅曰。卿以吾可方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弘治二年十月乙酉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杨伟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命甘州领军狭西都指挥同知喻勇守备祧州○丙戌初贵州苗贼

  •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绎史卷二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武王克殷新书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鱼而太公弗与曰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尚书中候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曰修我度遵徳纪后恒称太子发 论衡武王望阳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三人名玛喇【勒 牝鹿也卷十三作密剌里卷二十二作马剌并改】哈扎【尔】齐 【司辔人也卷十三作火者赤卷一百三十五作合赞赤并改】托【

  • 樊山政书卷二·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汉中厘局张守禀批鄜州劳牧启恂禀批耀州绅士公禀批商州尹牧禀批西安府书办陈福堂控词批客民张敬顺控词批胡司狱禀批临潼县禀批王廵检禀批城固县生员赵丛蔚禀词批临潼县粮正汪德盛等禀词批临潼县民刘铭

  • 卷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宋 宋敏求 编帝王改元中改元载初赦改元开元赦改元天宝赦改天宝三年为载制改元上元赦去上元年号赦改元永泰赦改元大历赦改元中改元载初赦朕闻元皇纂历则天地以裁规大圣握图法隂阳以施化故

  • 卷第十四·朱熹

    明道先生语四亥九月过汝所闻刘绚质夫录绚问:「先生相别,求所以教。」曰:「人之相爱者,相告戒,必曰凡事当善处。然只在仗忠信,只不忠信,便是不善处也。」有人治园圃役知力甚劳。先生曰:「蛊之象,『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之事,惟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五·佚名

    宋 滕珙 撰重卦类论圣人重卦之义答袁侍郎此叚谓圣人因八卦已成重而为六十四皆是自然渐次生出各有次第重卦之由不但伊川先生之説如此盖大传亦云八卦成列因而重之矣但八卦所以成列乃是从太极两仪四象渐次生出以至于此

  • 编集条例·王与之

    编集条例分序官目録于每职之前欲因爵之尊卑权之轻重与其属府史胥徒之多寡有无以知所职之事安在诸家经先后以经文为序诸家先训诂次文义仿朱文公语孟集注例或诸家同注防而注防不甚分明者只録诸家之诸家辨析字义敷

  • 卷第二十八·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八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三往生高尼传法盛。居金陵道场寺习十六观想。一夕礼像。遇病假寐。见大士乘杂华云出宝色光前来相迎。时诸尼款门问疾。咸见光明迸溢。盛曰。佛及菩萨放

  • 古家佛学答问卷四·范古农

    自利行愿门(一) 皈戒问:皈依之式若何。答:在佛僧前焚香礼拜,长跪合掌,至心发愿誓言,弟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是三称。又言弟子某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如是三称。问:皈依三宝有何因由答:皈依佛,为佛有无量功德故。皈依法,

  • 第十八品·佚名

    第一章 人界论今称人界论。此处,执&ldquo;世尊生于世间,等觉于世间,伏世间而住,不染于世间&rdquo;之经为不如理,言&ldquo;世尊出现于兜率天宫,住于其处,不来人间界,显示只有唯相色&rdquo;者,乃指现在方广部之邪执。一(自)不应言

  • 道德经异同字·佚名

    道经异同字。唐无名氏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