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

──十四年冬在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中国佛教,自宋代后,谈修行者,不外禅、净。明清以来,莲池诸师极力倡导,净独广扬。而东邻日本,净土一门亦冠余宗;信崇既多,派别遂繁,略而言之,有四大宗:一、净土宗,传教大师传自中国。二、时宗、以平时念佛应与临终时恳切相等,临终时平稳应与平时相等为旨。三、融通念佛宗,以一人即多人,多人即一人;一行即多行,多行即一行为旨。四、真宗。其后三宗,名虽各异,实皆脱胎于净土宗,惟教义微别。又四宗中,真宗最盛,分寺数在二万以上,传教师数十万以上,信崇者数千万以上,合全国其他教徒,尚难相埒。余此次适由日本参与东亚佛教大会归国,因标此题,一谈大意。

中国净土,有三要义:曰信、愿、行。略释如次:  甲、信:一、依释尊经及菩萨论,信娑婆西过十万亿佛土,确有世界名曰极乐。又依日本天文家言,此亦应理。彼云:空中世间广大,故得说言虚空无边,世界无量,西方净土,应是实有。二、信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六道轮回,永不休息!人命无常,非旦则夕,若生净土,即得诸乐而无众苦。三、信净土法门,方便稳当,胜余法门。四、信法藏比丘,因地发愿,使此净土名闻十方,庄严灿烂超诸世界,称弥陀名即得往生。五、信佛性本具,平等平等,一切众生均得成佛。

乙、愿:既坚信已,应更发愿。愿、希望义,有通有别:通愿者,四宏誓是: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之四愿,大乘行者,俱应修习。别愿者,离娑婆苦,得净土乐,念念如是,不或间断。丙、行:既发愿已,应更修行。求生净土,须持宏名,以此法门最为实在;如得三昧,即于定境见弥陀佛。本宗初祖慧远大师,曾在定中三见弥陀,然未离色相,非究竟了;故念佛人要在临终能得往生。

日本真宗,创始亲鸾,依弥陀愿,称纯他力。弥陀、无量、观无量三经,及往生论,亲鸾上人并皆为注,而特重观无量经十念即得往生义。本宗不持诸戒,但以一念念佛为行;既行是已,方能起信,信已便证,所谓一念即得往生是。

二宗根本,同生净土,中国所重,信愿行三;日本真宗,惟重在信,全赖他力。比较而言,真宗易行,虽平常念佛,但报恩为旨。若依经论,中国净土,当最中正。(王锡光记)(见居士林林刊第十三期)


猜你喜欢
  第二十九卷·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二·佚名
  禅林宝训卷第四·净善
  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二二 大念处经·佚名
  勉行人努力·印光
  卷第一百一十三·佚名
  袪世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及唤起佛教徒的自醒·太虚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惠洪
  卷第四·雷庵正受
  三坛传戒正范卷一·读体
  下卷·大珠慧海
  古农佛学答问卷五·范古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十四·沈德潜

    ○陈诗  阴铿  渡青草湖  亦作庾信诗。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广陵岸送北使  行

  • 自序·叶申芗

    盖自玉台新咏专录艳词,乐府解题备徵故实。韩著香奁之集,青楼柳巷而言情。孟汇本事之篇,叙破镜轮袍以纪丽,词亦宜然,此本事词所由辑也。然美人香草,古来多寓意之文。而减字偷声,达者作逢场之戏。或缘情而遣兴,或对景以摅

  • 卷十·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漫成二首【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 杜臆二诗格调疎散非经营结构而成故云漫成】野日【一作月】荒荒【一作茫茫】白春【一作江】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邨径逐门成只作披衣惯常从

  • 卷九·陈耀文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九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少年游          晏同叔 重阳过後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栏向晓芙蓉妖艶特地鬭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蘂明媚欲囬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二 霜华满树兰雕

  • 原序·王安石

    唐百家诗选原序音有妙而难赏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无惑乎唐百家诗选之沦没於世也予自弱冠肄业於香溪先生门尝得是诗於先生家藏之秘窃爱其拔唐诗之尤清古典丽正而不冶凡以诗鸣於唐有惊人语者悉罗於选中於是心惟口诵几欲

  •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王力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一)詩詞的一般節奏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

  • 卷六·吴当

    ●钦定四库全书学言稿卷六(元)吴当 撰○五言絶句题古木铁石皆生色氷霜有岁华春雷龙启蛰星汉客乗槎天台玉汉桥道院八咏玉溪桥玉溪浮采鹢金锁贯晴虹自是知津者能成利涉功积果堂几树枣如瓜千年桃始华渠通沧海水门倚赤城霞

  • 卷三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四·脱脱

        楼钥 李大性 任希夷 徐应龙 庄夏 王阮 王质 陆游 方信孺 王柟   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

  •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敌军·蔡东藩

      却说钦宗死耗,传至宋都,廷议拟俟金使北还,然后治丧。左史黄中入语宰执道:“这是国家大故,臣子至痛,奈何尚可失礼?”陈康伯即答道:“左史言是。”当即日奏请治丧。中退后,康伯入奏照准,宫廷内外,相率举哀。一连数日,把金使要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冬十月。丁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皇

  • 第六十六册 天命十年八月至十月·佚名

    第六十六册 天命十年八月至十月十七日,汗曰:“饮酒之人自古有之。曾闻有因饮酒而得何物、习何艺之说乎?然因饮酒或与人殴斗,以刀伤人而抵罪,或坠马伤手足,折颈而亡,或为鬼魅所魇而死,或患闷气噎食之症,或失欢於父母兄弟,

  • 樊跋·王之春

    道光、咸丰以来,朝廷以如天之量涵冒远人,许各国通商,以息兵祸、纾民力;既中外如一,声教所可臮者,舟车、民物往来■〈辶交〉■〈辶昔〉,于是豪达识时者流综其緐赜,着为嫥学,号曰「洋务」,偁之者众;则机诈骛利之徒,往往依傅于其间,致

  • 卷二百五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五上 朱批高斌奏摺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苏州织造兼理浒墅关税务郎中【臣】高斌谨 奏为奏 闻事【臣】於本年二月十二日同巡抚【臣】张楷

  • 哀公卷二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微国。称侯者,本爵俱侯,土地见侵削,故微尔。许男者,戍也。前许男斯见灭以归,今戍复见者,自复。斯不死位,自复无恶文者,从灭以归可知。○复见,扶又反;下贤遍反。)[疏]注“随微

  • 十二门论疏 第四卷·吉藏

    十二门论疏 第四卷观相门第四所以有此门者有通别二义。通意有三。一者根性不同悟入各异。自有闻求四缘无四不悟闻捡三相无三而得道。故说三相门。二者欲通释诸方等经。经中自有明四缘毕竟空。自有明三相毕竟空

  •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大唐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无央数。尔时观世音菩萨。与九十二俱胝菩萨同座。时观世音菩萨。于晨朝从坐而起。整衣服合掌恭敬。头面礼佛而白佛言。世尊

  •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聂先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虞山瞿幻寄先生指月录一书。先是严天池先生。水月斋初刻。为禅林秘宝。海内盛行。板经数易。后如破山禅师。翻刻东塔禅堂。具德禅师。两镌天宁灵隐。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

  • 御选古文渊鉴·徐乾学

    六十四卷。清徐乾学 (1631—1694)编。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仕讲学士、礼部仕郎、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后受弹劾罢官。曾充《明史》总裁官,并奉命纂修 《大清一统志》,《清会典》。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