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念佛往生的原理

──二十年八月在华北居士林讲──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何等现熏何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以心识分别思量的。由这种因果通常道理,所以造上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地狱;造中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饿鬼;造下品五逆、十恶业的,当堕畜生。行下品五戒、十善的,感阿修罗报;行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道中;行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六欲天;行上品五戒、十善而兼四禅、八定的,可生色、无色界天。观四谛理,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可了生死而证声闻果。观十二缘起,从缘起流转门入还灭门,由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而得解脱证缘觉果。行六度或十度而成佛果。以上所说的造三品十恶业因,感生三恶趣果,由造三品五戒、十善因,感生三善趣果,由修出世三乘学因,感得三乘圣者的果,这种由何等业因成何等报果,都是据可思议力而说的。要成就何等果,就要造何等因;并要具足必须的缘。因、就是因缘,缘、就是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在这诸缘中,又可分析胜缘、劣缘、顺缘、逆缘等等。总之、这都是可思议因缘力所成的果。现在举一个明显譬喻来说明,如人的衣食住的享用,要由勤苦劳力才能得著,每人要物质享用丰裕,就要多勤苦劳力,这本可算明确实在的理。但这种常途可思议的因果道理,却要按部就班的循序以成,不能救急;而在世间却又每每要有救急的时候,如某处遇大水灾,或其他意外灾难,惰游的固得不到生活所需,就是平日很勤劳的也被水一充而尽,失其生活了。所以这就超于平常勤劳而获的道理之外,不但不应责罚他,反须要超于灾难以外的力来救济他。这种救济力,不在被灾难的人,是在救济的人中。可见可思议因缘力所生果,虽很实在明确,但不能包括一切因缘生法。所以进一步要说明不可思议因缘生果的理。依佛法法相中,说有五种不可思议力:──  一、定力──三昧力──不可思议:若有人造了定业,依可思议力当然不可转,但依三昧加持力,就得解脱。不过、定业有浅深不同,七地以前的菩萨,及声闻、辟支佛、人、天、的定力,都很有限,虽已有了不可思议的定力,可转变境相而未必都有实用;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得了定自在力,由定力可转变一切,如可使水转成火,地转成空,一切害人的工具可转成益人的工具,地狱苦境,依定力加持可成清凉,业报逼迫可成安乐,这所变的境,不但只有相,并且还有实用。

二、通力不可思议:通、是定慧所起的用,在八地以前,定力与通力有区别,由定力所变的相,没有实用,由通力所变的可有实用。到了八地以上,定通力就一致了,都可起实用。通力的不可思议,可举世间极明显的例来说明,如催眠术的精神治疗,他对于病者也不用药,只是由两心寂感发点灵通力,使病者的身心受他支配,于是病者可愈。这种不用药而治病的,就是不可思议的通力发端;平常以药治病者,就是可思议的因缘力。

三、借识力不可思议:在阿赖耶识中,本含藏无漏种及三界、九地有漏种,若欲界有漏种遇因缘生起现行,而得欲界异熟识,于是根身、器界都是欲界系,都是欲界异熟识所变现的,所见所闻都是欲界的,不能超欲界之上。但若由定或通的不思议力的胜增上缘,可借使阿赖耶识中的色界、无色界种或无漏种生起现行,身虽在欲界,就可以借用色无色界识以变现色无色界境;或借超过色无色界识以变现出世境。且在上界也可借下界识了下界境,如色界二禅以上常在定中,前五识不起现行,但要了知欲界时,身虽在二禅,可借欲界识了欲界境。这种借识的理,可直通到佛,佛可借异生的识,使异生知佛心中的事。如佛有日在一山中,曾使猕猴知佛心中事。由不可思议的借识力,就不受可思议之识拘缚了。

四、善法力不可思议:诸佛、菩萨、一切三乘圣者所成的无漏功德法,等流的经典,或佛遗留的威仪、戒律、袈裟、舍利等,这些都名善法。这一切法就是佛果所成就无漏功德法身的均等流类,就是佛的等流身。所以乃至披一一缕的袈裟,就可消灾增福;若诵经典,或供养,或佩带身上,就可免种种灾难,成种种功德。乃至如法华经上说:若读诵法华经,就可得六根清净:眼可见三千大千世界色,耳可闻三千大千世界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就在他身上。由不可思议的善法加持力,就可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功用。这怎么是可思议因缘力所生果能比的呢?善法力所以这样殊胜的,就是在真实恳切的信心,完全仗他力,全盘的信任他,依他力就可得救。如千斤的石头,投在水中就会沉下去,但放在船上就可渡河,甚至于过海了。

五、愿力──誓愿力──不可思议:就是由心力集中所发生的极诚挚得意志力。如念佛的人之发愿往生,当时发愿,使心力集中在往生的誓愿,积久纯熟,成就为习所成的誓愿力,由此誓愿力所成功用,可以发现异乎寻常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如古时有二国王相争,一王打败,于是他集中心力,立誓发愿要作琰摩王,要制罚他的敌人。由他这种强的誓愿力,果然如他的愿,就成琰摩王了,可见愿力的不可思议。总上所说五种不可思议力,前三力是三乘圣者或成就禅定的人所有的,我们要想成就,也还要有相当加行,到了相当的程度,才能生起作用,这在一般人,似乎尚谈不到。但善法力和愿力,是人人可得到的,不必要问用功的程度的。如现在闻释迦牟尼佛所遗留的经典中说:西方有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所成的,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果真信佛的所说,信有弥陀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这世界是为摄受十方发愿往生的众生而设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愿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既这样容易,为什么其他的经中说:要修到地前四加行的菩萨,成就定慧,入初地时才能往生净土呢?那是就可思议因缘力所生的果而说的;若就不可思议力来说,就不然了,虽没有成就善根的,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恳切的愿力,就成了善根,就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就成为自己的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就有了分。现在举个很普通的例来说明,如有一个富翁,他立有一个遗嘱,说他所有的财产,帮助全世界六根残缺的废人。这时若有人是已残废了的,那么这人就有享用富翁遗嘱财产的分了。发愿往生极乐的人,就有了极乐的分,亦复如是。

以上所说的善法力和愿力,与普通说的念佛法门三要素:信、愿、行、也不相违。依善法力就是信心,发愿往生就是愿力,信愿真正确定坚固,那么无论行的浅深,都能往生;不过行的深,品位高就是了。这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议因缘生果力建立的法门,所以是最殊胜的。一般念佛的人,要明白这种念佛的根本道理,然后再发心念佛,才不致受任何异说动摇。(胡继欧记)(见弥陀净土法门集)

  


猜你喜欢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摄论章卷第一·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目次·松源崇岳
  卷九十一·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四卷·李通玄
  宗镜录卷第十九·延寿
  卷第二十·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如来生品第四·佚名
  法界安立图卷下之上·佚名
  卷二十五(下)·佚名
  联合国战胜后之平和世界·太虚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中·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回 孙继高受诬入县牢·佚名

    诗曰:姻缘由来前生定月老久已赤绳牵只因嫌贫将富爱竟敢害理与违天闲言敍过,书接上篇。但说兰英小姐闻听他父谋害孙公子,另寻富豪之言,勉强说道:“爹爹为孩儿终身,称这许多心力,只怕还有虑不到处。闻听人言,他那大长兄应试三年

  • 第八场·老舍

    时间 前场夜晚。地点 宣府城。人物 沈 衮 沈 褒 沈青霞 群众若干人 贾 石杨 顺 路 楷 中 军 校尉与兵丁沈青霞 (内)父老,兄弟!(唱二黄倒板)恨奸臣杀百姓天怒人怨! 〔沈褒捧酒,与沈衮引沈青霞上,群众后随。沈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十·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盛翼进仝选 五言律诗二 五言排律 七言律诗一 ◆五言律诗二 行乐词(陈子龙) 悯乱(李雯) 感秋(李雯) 独立(徐孚远) 避地(朱灏) 雨(夏允彝) 舟涸(陈子龙) 偕诸公集盛氏(陈子龙)&nbs

  • 卷94 ·佚名

    方岳 次韵徐宰三雪 春其几何到端木,三信东风银粟粟。 眼惊天地有奇事,喜不自持诗陆续。 尔时茅屋亦堪画,有竹宁甘食无肉。 多年裿褐夜不暖,紫凤天吴共伸缩。 袖中书册字蝇头,略借瑶阶明月烛。

  • 干着急·徐志摩

    朋友,这干着急有什么用。 喝酒玩吧,这槐树下凉快; 看槐花直掉在你的杯中—— 别嫌它:这也是一种的爱。 胡知了到天黑还在直叫 (她为我的心跳还不一样?) 那紫金山头有夕阳返照 (我心头,不是夕阳,是惆怅!) 这天黑得草木全变了形 (天

  • 五集 二卷·钱德苍

    鸣凤记吃茶(小生随生上)【高阳台】司马清曹,郞官节钺,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锺,须知要守全节。执笏弹冠,相庆处,九重恩渥。凝望眼,豺狼当道,漫萦心曲。囓雪常持苏武节,埋轮要挽张纲毂。须臾白了少年头,愁眉蹙!下官杨继盛,字椒山,直隶

  •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欧阳修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骑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世长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使卒

  • 自序·钱澄之

    一、闽立国仅一年,某以乙酉冬十月始到行在。既补外吏,不悉朝事;又终日奉檄驱驱,无因得阅邸钞。兹编凡福州年月以前事,皆得诸闻者也。至于延平行政、赣州用兵,亦祗识其所亲见。江、闽士大夫多留心者,必已有成书也。一、粤事,自

  • 会匪纪略·孙衣言

    孙衣言撰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铜钱壮”,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

  • 三皇纪·张居正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这三个君,叫做三皇。德冒天下谓之皇。古人质朴,未有皇帝称号,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称之曰皇。纪,是记载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还有君长,以其年代久远,无可考见,故作史者以

  • 谢尚传·房玄龄

    谢尚,字仁祖,为豫章太守谢鲲之子。从小就有孝亲之情。七岁丧兄长,其哀恸之态超出礼法,亲戚无不感到奇异。到八岁,显得聪明早熟。谢鲲曾携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儿乃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无仲尼,怎

  • 木华黎传·宋濂

    木华黎,姓札剌儿氏,孔温窟哇之第三子。孔温窟哇随太祖平定蒙古各部有功。木华黎足智多谋,力大善射,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同为太祖部下,号称“四杰”。有一天随太祖三十余骑,行至溪谷之间遇寇,木华黎挽弓射之,三发三中。克

  • 卷一百五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知人宋理宗宝庆元年冬宗正寺簿梁成大转对首言大佞似忠大辩似讷或好名以自鬻或立异以自诡或假高尚之节以要君或饰矫伪之学以欺世言若忠鲠心实回衺一不察焉薰莸同

  • 第十五章 受纳大精舍·佚名

    因“象舍亦无余地,集其处彼虔敬之众于都之南门外[名]快乐难陀园”,为长老设座席令荫凉浓,清凉而翠绿深之王苑。(一、二)又长老由南门出而坐于彼处。只埋于[王]苑多数之名门妇女等亦来其所,坐于长老之近侧,长老为彼女等

  • 太极图说·周敦颐

    古代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用图式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即:无形无象的“无极”为原始、绝对的实体“太极”,由太极而化生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天地万物。南宋朱熹曾对该书进行注解和整理。明代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寂照三摩地经、寂照神变经。本经相当于西藏译本三部中之初部。系佛陀在灵山时,贤护菩萨就菩萨之依处、大慧智、方便化度等法请问佛陀。佛陀遂答有一‘三摩地’,称为寂照神

  • 宏智禅师广录·正觉

    凡九卷。宋代正觉禅师之语录。宗法、集成等编。又称天童正觉禅师广录、普照觉和尚语录、宏智广录、宏智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之法嗣,与临济宗之大慧宗杲,同被誉为当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高僧30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