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盖自玉台新咏专录艳词,乐府解题备徵故实。韩著香奁之集,青楼柳巷而言情。孟汇本事之篇,叙破镜轮袍以纪丽,词亦宜然,此本事词所由辑也。然美人香草,古来多寓意之文。而减字偷声,达者作逢场之戏。或缘情而遣兴,或对景以摅怀,或为怨以骋思,或空言而寄讽。文非一致,绪亦多端。每藉倚声,遂留佳话。是以记新腔于红豆,当时已传遍旗亭。写小字於乌丝,此日宜珍藏箧衍矣。溯夫青莲居士,忆秦苑之琼箫。红杏尚书,咏繁台之画毂。曲传暮雨,白香山恒念吴娘。被掩馀寒,张子野偏逢谢女。恋邮亭之一夕,难续鸾胶。对残月之三星,怕听鸡唱。搴帘顾语,相逢疑在梦中。抛髻啼妆,佳约频商别後。晓风杨柳,传绝调於霖铃。春雨杏花,寄新词於罗帕。亦复铜琶铁板,或豪气之未除。低唱浅斟,忍浮名之轻换。甚且花明月暗,步划袜於香阶。马滑霜浓,破新橙於锦幄。此尤传为秘事,洵足侈为艳谈也。更若萝屋静姝,兰闺秀媛,既工协律,亦擅ゼ词。瘦比黄花,寓幽情於爱菊。慧同紫竹,抒雅藻於踏莎。向金屋而剪缯,宫花簪鬓。望锦川而挥泪,山色添眉。复有逐妾辞闺,故姬去国。团扇动弃捐之感,罗裙怀沦落之嗟。念锦瑟之空尘,难吟豆蔻。恨金瓯之已缺,谁弄琵琶。燕子楼头,梦断彭城落月。鹃声马上,愁生蜀道残春。斯皆悲离恨之有天,欲埋愁而无地。但留怨什,宜播吟坛。他若记拟游仙,奇因纪梦。江亭龙女,题吴头楚之谣。月府仙姬,问五拍双鬟之授。遇钱塘之苏小,半阕歌传。访缙邑之李英,三峰阁在。情虽缥缈,意亦缠绵。又足补女史之遗闻,续虞初之新志也。然而引商刻羽,恒在当歌。促拍添声,多因顾曲。钗遗枕畔,价曾公库为偿。榴献座中,围藉髯翁以解。纟呙云梭玉,詹天游真个魂销。纨扇焦琴,刘改之几经肠断。徐臣之还思纤手,剖镜重圆。尹梅津之催唤红妆,寻芳再误。且有红楼少妇,紫曲名娃,才擅涛笺,慧工浪语。改山抹微云之韵,灵出犀心。吟花啼红雨之篇,巧偷莺舌。折来官柳,真蜀艳之可人。插满山花,羡严卿之侠气。凡兹丽制,问何事以干卿。偶辑艳闻,正钟情之在我。盥薇细读,雅宜当花天酒地之时。搦管亲裁,疑若在倚翠偎红之际。仆也颠比柘枝,痴同竹屋。辟既耽乎绮语,赋更慕乎闲情。品竹调丝,愧未能乎陶写。擘笺染翰,笑徒效乎钞胥。杨元素之遗篇,亡而莫觏。王仲言之旧话,秘已难窥。仅就耳目之所经,复惭见闻之未广。纵竭搜罗之力,终虞挂漏之讥。惟是篇因采摭而成,似应列原书之目。然其文或剪裁以出,又难仍旧帙之题。况敷藻偶繁,自必删而就简。亦传闻互异,尤宜酌以从同。缀玉编珠,细撷金荃之丽。吹花嚼蕊,闲资玉尘之谈。技本虫雕,只堪覆瓿。取同獭祭,难博解颐。但以裘非一腋所能成,念曾劳乎铅椠。寻欲千金而自享,将贻祸於枣梨云尔。三山叶申芗。

猜你喜欢
  朱嗣发·唐圭璋
  叶路钤·唐圭璋
  王益柔·唐圭璋
  卷四十·阮阅
  歴代诗话卷八·吴景旭
  第五十一回 说怀胎遂成话柄·陈端生
  第三十回 汴梁城内探高公 松陵驿前遇盗贼·萧晶玉
  第七回 只为求亲牵旧恨 翻教别友动新愁·萧晶玉
  深雪偶谈·方岳
  卷一百三十七·冯惟讷
  卷二百十八·曹学佺
  卷六百八十三·佚名
  卷一百·佚名
  第十七回 弄轻薄狂言戏主 观相貌俊眼知君·蒲松龄
  董颖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尹济翁·唐圭璋

      济翁字磵民,庐陵人。   木兰花慢   寄朱子西   渺渺怀芳意,苦对景、可怜生。记燕外莺边,柳深竹嫩,度密穿青。如今淡烟细雨,正午窗半梦酒初醒。乐事怎堪重省,起来一饷愁萦。   悠然又把酒壶倾。摆不动离情。想闲

  • 卷六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四     宋 陈起 编黄大受露香拾藁 夏侯湛周诗成观者叹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 之性渊明高卧北窗兴寄篇什平生【阙】     心之死靡变古之君子其於天命民彞三纲五常大伦大法之

  • 卷三百四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二 高壁【字贵明山阴人】 拟鼓吹铙歌曲 维大明 元世失政太祖兵起淮泗遂定金陵开王业 维大明广且赫元之末治道失黜忠

  • 列传第三十二 罗结 伊馛 乙瑰 和其奴 苟颓 薛野 者 宇文福 费于 孟威·魏收

    罗结,代人也,其先世领部落,为国附臣。刘显之谋逆也,太祖去之。结翼卫銮舆,从幸贺兰部。后以功赐爵屈蛇侯。太宗时,除持节、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世祖初,迁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三·佚名

    嘉靖二年二月壬申朔△致仕大学士刘忠以登极恩加荫一子为中书舍人具书辞免 上优诏答之不允辞△癸酉△延绥巡抚右佥都御史周金升任未行以御史曹嘉论吏部语及之乞休不允△南京给事中鲁纶监察御史史梧等言往者甘肃总兵李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纪昀

    列传元 【十二】○元十二嶭塔喇海高诺尔王义王玉【枕】赵迪邸顺【琮】王善【庆 端】杜丰舒穆噜拜达勒贾塔尔珲鄂屯世英田雄张巴图张荣 赵天锡【贲亨】嶭塔喇海高诺尔王义王玉赵迪邸顺王善杜丰舒穆噜拜达勒贾塔尔珲鄂

  • 李景传·欧阳修

    李景初名李景通,是李繮的长子。即位后,改名王景。徐温死后,李繮专政,以李景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次年(943),李繮镇守金陵,留下李景为司徒、同平章事,与宋齐丘、王令谋住在广陵,辅佐杨溥。李繮要篡国时,召李景回到金陵为副都

  • 武宗本纪·张廷玉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名叫朱厚照,孝宗长子。其母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1492),立为皇太子。厚照天性聪颖,好骑马射箭。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死。十八日,朱厚照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

  •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司马光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

  • 张文襄公选集二·张之洞

    到两广任谢恩折(奏议)致总署(电奏)致冯萃亭(书札)致总署(电牍)致总署(电奏)致总署照会各统领速备战守(公牍)照会各统领酌仿基隆新筑炮台派兵援闽片(奏议)接济台湾军火饷项片致龙州潘抚台(电牍)致天津李中堂致总署晓谕中外曲直指明商教

  • 卷一百四十二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二上 朱批王柔奏摺 湖南衡永郴道【臣】王柔谨 奏为敬陈管见事窃【臣】一介庸愚知识短浅荷蒙 皇上鸿恩由厅员 特授监司 殊荣异数报称

  • 十六  兼爱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

  • 卷六·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六周易咸亨利贞编修【臣】万承苍程子曰君臣上下以至万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则有亨通之理君臣能相感则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则上下之志通以至父子夫妇亲戚朋友

  • 卷十四·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四 明 梁寅 撰 桑扈之什 桑扈 天子燕诸侯之诗也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兴也交交者飞往来貌桑扈名窃脂也桑扈以其春鸣桑间劝蚕事也有莺其羽言羽之鲜明莺然有文彩也胥者语辞祜者

  • 引·续法

    天台贤首。随宜示法。说天台贤首法者。不自知也。后人起念便隔作两截。重天台失天台。重贤首失贤首矣。执相泥名。分河立帜。此末法大弊。通人宜无所拣择轩轾於其间也。贤首宗阙五教仪。百亭法师为补缀成之。以毒攻毒

  • 蒙养诗教·佚名

    清代蒙学作品,作者胡〈棩去木〉

  • 官弈经·张居正

    《官弈经》是明朝重臣张居正的作品,由于张居正的特殊地位和显赫政绩,《官弈经》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张居正是中古代唯一的顺风顺水改革家,他的成功秘要在《官弈经》中有多重展现。清代名臣曾国藩对《官弈经》研悟颇深,他

  • 受菩提心戒仪·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先归命,次供养,次忏悔,次三归,次受菩提心戒,共五法,有偈颂,长行,两番明之,偈颂中,五法各有咒,长行后列五佛名。此以大菩提心,受普贤金刚职,为一切秉密教者受持之本,学者皆应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