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六上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上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

己亥,上诣太庙告曰:“臣以今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上帝于南郊,先告祖考监知。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缺失,惧有责焉。况去年上天垂戒,早暮兢惕,恐无以承上帝好生之德,故不敢輙奉以配。惟祖神与天通,恐上帝有问,愿以此言敷奏帝前,善恶无隐,惟上帝鉴之。候南郊竣事,臣当率百司恭诣殿庭,告成大礼,以共享上帝之锡福。”

敕天下有司,凡遇灾异,咸以实闻。

遣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上谕之曰:“天生人材,必为世用。然人之材器有不同,明锐者质或剽轻,敦厚者性或迂缓,辨给者行或不逮,沉默者德或有余,卿等宜加精鉴。”同对曰:“陛下昭德四海,正贤俊丕应之日,臣等敢不尽心。”上曰:“人才不绝于世,朕非患天下无贤,患知人之难耳。苟所举非所用,为害甚大,卿等慎之。”于是各赐白金遣行。

庚子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正坛。第一成:设上帝位,南向。玉用苍璧,帛用苍色,牲用苍犊。笾、豆、簠、簋视宗庙。登一,实以大羹,爵三。坛上设大尊二,著尊、牺尊、山罍各一。坛下设大尊一,山罍二,实以五斋三。酒祝一,同玉、帛设于坛西。第二成:设大明位在东,星辰位次之,夜明位在西,太岁位次之。位用纯犊一,币各一。大明用赤,夜明、星辰、太岁皆用白。笾、豆各十,笾视上帝,则减糗饵、粉餈;豆则减饦食、糁食。簠、簋及登同上帝。东西各设著尊二,实醴斋事酒。先期,皇帝斋四日,致斋三日,陪祀、执事官同。前祀二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省牲、视鼎镬、涤溉。次日,有司陈设。至日清晨,车驾至大次,太常卿奏“中严”,皇帝服兖冕,太常卿奏“外办”,皇帝入就位。赞礼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中和之曲》。赞礼唱“燔柴,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皇帝再拜,皇太子及在位官皆再拜。赞礼唱“奠玉、帛”,皇帝诣盥洗位,太常卿赞曰“前期斋戒,今辰奉祭,加其清洁,以对神明”,皇帝搢圭,盥手帨手,出圭升坛。太常卿赞曰“神明在上,整肃威仪,升自午陛”,协律郎举麾奏《肃和之曲》。皇帝诣昊天上帝神位前跪,搢圭上香,奠玉、帛,出圭再拜,复位。赞礼唱“进葅”,协律郎举麾奏《凝和之曲》,皇帝诣昊天上帝神位前,搢圭奠葅,出圭复位。赞礼唱“行初献礼”,皇帝诣爵洗位搢圭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圭诣酒尊所,搢圭执爵受泛斋,以爵授执事者,出圭。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皇帝诣昊天上帝神位前跪,搢圭上香、祭酒、奠爵,出圭。读祝官取祝跪读讫,皇帝俯伏、兴、再拜,复位。亚献,酌醴斋,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终献,酌盎斋,乐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仪并同初献,但不用祝终献。赞礼唱“行分献礼”,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诣从祀神位前,搢笏上香、祭酒、奠爵,出笏俯伏、兴、再拜,复位。赞礼唱“饮福受胙”,皇帝外坛至饮福位再拜、跪、搢圭,奉爵官酌福酒跪进,太常卿赞曰“惟此酒殽神之所与,赐以福庆,亿兆同霑”,皇帝受爵,祭酒、饮福酒,以爵置于坫。奉胙官奉胙跪进,皇帝受胙,以授执事者,出圭俯伏、兴、再拜,复位。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赞礼唱“徹豆”,协律郎举麾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各徹豆。赞礼唱“送神”,协律郎举麾奏《安和之曲》,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赞礼唱,读祝官奉祝、奉币官奉币、掌祭官取馔及爵、酒各诣燎所,唱“望燎”,皇帝至望燎位。半燎,太常卿奏“礼毕”,上还大次,解严。其祝文曰:“臣荷眷佑,戡定区宇为亿兆主,今当长至。六气资始,典礼爰举,敬以玉、帛、牲、斋、浆、盛庶品,备兹礼燎,用伸昭告。”乐舞之制,与太庙同。乐章迎神曲云:“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庞洪。建圆丘兮国之阳,合众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乘云驾风。顾南郊兮昭格,望至尊兮崇崇。”奠玉、帛云:“圣灵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将,穆穆崇严,神妙难量,谨兹礼祭,功微是惶。”进爼云:“祀仪祇陈,物不于大,敢用纯犊,告其覆载,惟兹菲荐,恐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以观。”初献云:“眇眇微躬,何敢请于九重以烦帝聪?帝心矜怜,有感而通。既俯临于几筵,神缤纷而景从。臣虽愚蒙,鼓舞欢容,乃子孙之亲祖宗。酌清酒兮在钟,仰至德兮玄功。”亚献云:“荷天之宠,眷驻紫坛,中情弥喜,臣庶均欢,趋跄奉承,我心则宽,载献御前,式燕且安。”终献云:“小子于兹,惟父天之恩,惟恃天之兹,内外殷勤,何以将之?奠有芳斋,设有明粢,喜极而抃,奉神燕娭。礼虽止于三献,情悠长兮远而!”徹豆曰:“烹饪已陈,荐献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群臣骏奔,徹兹爼豆,物傥未充,尚幸神宥。”送神曰:“神之去兮难延,想遐袂兮翩翩,万里从兮后先,卫神驾兮迴旋,稽首兮瞻天,云之衢兮眇然。”望燎曰:“焚燎于坛,灿烂晶莹,币帛牲黍,冀徹天京,奉神于阳,昭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驾还,诣太庙,告祝辞曰:“日当长至,阳德初升,亲祀圆丘,大礼庆成,谨以牺牲庶品用伸报谢。”礼毕,上还御奉天殿,百官行庆成礼。翼日,宴君臣于奉天殿。

大将军徐达率兵发北平,进取山西,右丞薛显等从。

辛丑,宴东宫官及儒士,各赐冠服。先是,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上时时赐宴、赋诗,商确古今,评论文字无虚日。是日,上命诸儒作《钟山龙幡赋》,置酒欢甚,乃自作《时雪赋》,故有是赐。

大将军徐达师次保定,明日遣右丞薛显率各卫兵取七垛寨破之,擒宣差闾闾、总管高元举等。

甲辰,以孔子五十六世孙希学袭封衍圣公,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置衍圣公官属曰掌书,曰典籍,曰司乐,曰知印,曰奏差,曰书写,各一人。立孔、颜、孟三氏教授司教授、学录、学司各一人,立尼山、洙泗二书院,各设山长一人。复孔氏子孙及颜、孟大宗子孙徭役,官属并从衍圣公选举,呈省擢用。授希学诰曰:“古之圣人,自羲农至于文、武,法天治民,明并日月德化之盛,莫有加焉,然皆随时制宜,世有因革,至于孔子,虽不得其位,会前圣之道而通之,以垂教万世为帝者师。其孙子思,又能传述而名言之,以极其盛。有国家者,求其统绪尊其爵号,盖所以崇德报功也。历代以来,膺袭封者,或不能绳其祖武,朕甚闵焉,当临驭之。初访世袭者,得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大宗是绍,爰行典礼,以致褒崇,尔其领袖世儒,益展圣道之用于当世,以副朕之至望,岂不伟欤?可资善大夫,袭封衍圣公。”授希大敕曰:“朕惟德相天地、道合四时若此者,古今罕焉,虽然始伏羲而至有元,圣相继、贤接踵未尝缺也,然如仲尼者无。且秦焚之后,亡于纪册,但存者未完,独仲尼诚通上下,泽敷宇内,所以自汉崇之,至唐追封文宣王,宋加至圣,元加大成,号封至极,血食无穷,其子孙世享荣禄,所以前代以阙里之邑职其子孙。今是邑缺官,导民族以贤推,惟孔希大最,今特以希大授承世郎,知济宁府兖州曲阜县事,汝往钦哉。”先是,元仁宗授孔思晦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赐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孔子之后袭爵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非所以尊崇先圣之意。明年,升嘉议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至是,上谓礼部臣曰:“孔子万世帝王之师,待其后嗣秩止三品,弗称褒崇,其授希学秩二品,赐以银印。”希学,思晦之孙也。

置磁州及武安县,隶广平府。

丙午,遣中书照磨兰以权赍诏往谕广西左、右两江溪洞官民曰:“朕惟武功以定天下,文教以化远人,此古先哲王威德并施,遐迩咸服者也。眷兹两江,地边南徼,风俗质朴,自唐宋以来,黄、岑二氏代居其间,世乱则保境土,世治则修职贡,良由其审时知几,故能若此。顷者,朕命将南征,八闽克清,两广平定,尔等不烦师旅,奉印来归,向慕之诚,良足嘉尚。今特遣使往谕,尔其克慎乃心,益懋厥职,宣布朕意,以安居民。”以权至广西卫,镇抚彭宗、万户刘惟善以兵护送以权将抵两江。会来宾洞人潘宗富寇掠杨家寨居民,以权谓宗等曰:“奉诏远来,欲以安民,今见贼不击,是放虎于山林也,何以庇民?”乃督宗等击之,宗富败走,遂安辑其地,两江之民,由是慑服。

中书及礼部定奏:“天子亲祀圜丘、方丘、宗庙、社稷,若京师、三皇、孔子、风云雷雨、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先贤等祀,则遣官致祭。郡县宜立社稷,有司春秋致祭,庶人祭里社、土榖之神,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祀。灶载诸祀典余不当祀者,并禁止。”上因谕群臣曰:“凡祭享之礼,载牲致帛,交于神明,费出己帑,神必歆之。如庶人陌纸瓣香,皆可格神,不以菲薄而弗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己力所致也。若国家仓廪府库所积,乃生民脂膏,以此为尊醪俎馔,充实神庭,徼求福祉,以私于身,神可欺乎?惟为国为民,祷祈如水旱、疾疫、师旅之类可也。”

丁未,以中书省照磨孙安为兵部侍郎。上谕侍御史文原吉曰:“朕近以儒者为御史,盖儒者通经史,识道理,为政能知大体,但恐其不谙台宪。故实卿等,宜悉以告之,庶几临事有所持循也。盖台官之长,即御史之师,卿等毋惜善导之也。”

大将军徐达师至真定,会副将军常遇春于柳亭,调左丞赵庸守保定,令收诸未附山寨,又令安吉卫指挥赵兴贵往守通州。

辛亥,顺德方册寨头目大靴李、太子崖寨府判李伯帖木儿、宁晋水寨咸刘二等俱诣大将军降。

壬子,拜怀柔、密云二县地入檀州。

癸丑,以大都督府都事张明善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盛原辅为山东行省参政,刑部尚书周祯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复以永城县隶归德州。初,永城隶开封,而道远不便,分省以为言,诏从之。

大将军徐达遣参随王成守赵州,兼领州事。

右丞薛显追及故元詹同、脱因帖木儿于石州,大败之,脱因帖木儿遁去。

甲寅,户部侍郎杭琪言:“近工部欲发苏、松、嘉、湖四府均工夫,修浚城池,臣切见各郡秋租未输,农方种麦,时不可违,若令给役京师,计其往复道途及役作之期,必经两月,未免费粮食,妨农功。况今北征军士,战袄未备,亦欲令民制办,宜从宽假,以纾民力。”上曰:“古者役民用其一,则缓其二,既徵其布帛,岂宜复劳以力役?”遂罢四府均工夫,止令制战袄,以给军士。

乙卯,大将军徐达令指挥韦正守真定营垒,遣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定州。明日,达发真定,次井陉,故元凤山寨守将李景春遣人来降。

戊午,都督同知康茂才克河中府。时解州闻喜县民结故元同佥吕德等据河中,与张思道连兵拒守,茂才调应天英武卫指挥朱明等兵击之,吕德等弃城遁。

大将军徐达等师度固关,至平定州,令右丞薛显取乱柳寨,不克而还。达进次新兴店,副将军常遇春逻骑获故元右丞汤和卿。庚申,达至寿阳县,守山寨头目郝某来降,令吉右丞守之,遂进至黄次站,获太原侦骑十五人,乃分兵扼榆次。

癸亥,上欲举行耕藉田礼,谕廷臣曰:“古者天子藉田千亩,所以供粢盛,备饙饎。自经丧乱,其礼已废,上无以教,下无以劝。朕莅祚以来,悉修先王之典,而藉田为先,故首欲举而行之,以为天下劝。”时监察御史有历班而言曰:“耕藉田则力本者知所重矣。”上曰:“欲财用之不竭,国家之常裕,鬼神之常享,必也务农乎。故后稷树艺稼穑,而生民之诗作;成王播厥百榖,而噫嘻之颂兴。有国家者,其可弃是而不讲乎?”遂命以来春,举藉田礼行之。于是礼官奏:“《祭诰》: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亦曰帝社。郑玄谓‘王社在藉田之中’。《诗戴芟序》云‘春,藉田而祈社是也’。又《周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籨幽诗》:击土鼓以乐田畯。郑氏曰‘田祖,始耕者谓先农也’。汉立官社,文帝令官祠先农,先农,即神农也。晋武诏复二社。北齐及隋又改曰先农。唐神龙中,礼官祝钦明议以‘典礼无明文,先农与社本是一神’,妄为改作,请改先农坛为帝社坛,以应《礼经》王社之义。至开元,定礼又采齐、隋之议,复曰先农。宋陈祥道曰‘先儒谓王社建于藉田,然《国语》:王藉,则司空除坛农正,陈藉礼。而历代所祭先农而已,不闻祭社也。《诗戴芟序》所谓‘春,藉田而祈社’,非谓社稷建于藉田也’。今按祝钦明云‘先农,即社’、陈祥道云‘社,自社;先农,自先农。藉田所祭乃先农,非社也’,虽其说不同,要知其为重农报本之义一也!若夫藉田之制,则考于《月令》与《周官》,可见《月令》: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右,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藉田千亩于南郊,冕而朱纮,秉耒以耕,天子三推、三公五推、诸侯九推。返,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候、大夫皆御命曰‘劳酒’。季秋之月葳,帝藉之收于神仓地官、内掌,诏王后帅六宫之人,生种稑之种,献于王甸,师掌率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供粢盛,其制如此。然享先农之礼,与躬耕同日。礼无明文,惟《周语》云‘农正陈藉礼’,而韦昭注云‘陈藉礼者,祭其神,为农祈也’。至汉,以藉田之日祀先农,而其礼始著《汉书·仪》:春耕藉田,官祠先农,百官皆从,置藉田令丞。东汉《藉田仪》:正月始耕,常以乙日祠先农于田所,先农已享,耕于乙地。由晋以下,至于唐、宋,其礼不废。政和间,罢享先农为中祀,命有司行事,止行亲耕之礼。南渡后,复亲祠先农。元虽议耕藉,而竟不亲行,其祠先农命有司摄事。今议:耕藉之日,皇帝躬祀先农,礼毕,躬耕;藉田以仲春择日行事制。”从之。

上以手书召御史中丞刘基曰:“前太史令、御史中丞刘基世居括苍,怀先圣道,天下初乱,闻朕亲将金华,旋施建业。尔即别闾里,捐丘陇,弃妻子,应聘而起,从朕于群雄未定之秋,居则匡辅治道,动则仰观天象,察列宿之经纬,验日月之光华,发纵指示,三军往无不克。曩者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城之内变,尔多辅焉。至于彭蠡之鏖战,礟声激烈,如雷霆之临乎上,诸军大呼,鬼神为之悲号,自旦至暮,如是者凡四,尔时亦在舟中,岂非同患难者哉?今秋告以失伉俪,携幼子还闾里,久而未至,朕心缺然。今天下一家,尔当疾至,辅成治功,庶不负昔者多难之相与,特以手书谕意,命驾一来,良慰朕心。”

猜你喜欢
  宋本纪上第一·李延寿
  提要·周羽翀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蔡东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中兴小纪卷二十四·熊克
  第四四七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二八--四·佚名
  卷五十五·班固
  张齐贤传·脱脱
  卷之四十九  燕對錄(明)李東陽 撰·邓士龙
  三一、墨子生卒考·钱穆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钱穆
  卷五十二·佚名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明鉴易知录卷十二·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三·郭则沄

    叶鞠裳学使《储徽》诗云:“震象储徽自有真,黄袍末易即加身。渥丹冠制红绒结,幸绿车随绛漆轮。汉有曾孙名病己,晋迎周子逮成人。少阳春陆非常选,特切锺心耀掌珍。”纪端邸子溥亻隽之立为大阿哥也。又云:“妙

  • 卷三百五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古遗小集韩性同字伯循别号古遗与陈石堂同里而及其门入元不仕岳王墓妖星隳地芒角赤龙剑悲吼风萧瑟中原王气挽不回将军一死鸿毛掷秦家小儿真戏剧播防

  • 卷一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谿诗集【七】游卧龙山呈行可元章我辈逢山眼即青卧龙顶上喜同登图留沙碛懐诸葛诗诵江濆忆少陵巫峡云飞天一握瞿塘鱼化浪三层【俗谓瞿塘峡为龙门】

  • 卷中·李纲

      二十七日,余与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对于福宁殿,议所以用兵者。余奏上曰:“金人之兵,张大其势,然探得其实,不过六万人,又大半皆契丹、渤海杂种,其精兵不过三万人。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余万,固已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秋七月壬申朔赵鼎奏淮东宣抚司提举官董旼赍亲笔诏至军前谕移屯事韩世忠拜诏感泣上曰卿可作书报张浚此事张浚亦必喜今日庙堂不比靖康间有妨功害能之人凡军旅事彼此议定然后行之 左宣奉大夫朱胜非

  • 卷第一百五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七〔起柔兆敦牂(尽强圉协洽(丁未),凡二年。

  • 卷之五百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六月。癸丑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注记  ○谕内阁、恩寿奏、特倢■<曰融>■<石木>庸劣不职文武各员一摺。江苏海门厅同知王宾、性情执

  • ●卷七·王恽

    丧服小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所以尊祖祢也。《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

  • 四三 祖母·周作人

    关于祖母的事,须要略为补说一下。前一个祖母姓孙,母家在偏门外跨湖桥,是快阁的左邻,她的生卒年月记在家谱,不及查考,只于咸丰戊午(一八五八)年生一女,庚申(一八六〇)年生伯宜公,大约不久去世了。后来的祖母姓蒋,母家在昌安门外鲁墟

  • 王世积传·魏徵

    王世积,阐熙新..人。 父亲王雅,北周国的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王世积容貌魁伟,腰带十围,神情清爽,风标过人,有英雄豪杰的仪表。 在北周,有军功,授为上仪同,封爵为长子县公。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造反,世积随韦孝宽讨伐尉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五郊社考【臣】等谨按马端临作郊社考以叙古今天神地只之祀首郊次明堂次后土次雩次五帝次日月星辰寒暑次六宗四方次社稷山川次封禅次高禖次八蜡

  • 职官四○·徐松

    制置使【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八月二十六日,遂安军承宣使、充殿前都指挥使、京城副留守郭仲荀言:「护卫隆佑太后前去江宁府,节制一行军马及制置东南捉杀盗贼,东南安抚使、发运、监司、州军等依旧例并听制置司节制。今安抚

  • 贵言第三十一·佚名

    越剑性锐,必托槌砧以成纯钩;楚柘质劲,必资榜檠以成弴弓;人性虽敏,必藉善言以成德行。故槌砧者,夷不平也;榜檠者,矫不正也;善言者,正不善也。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修束;心暗于自照,则假言以策行。面之所以形

  • 戒子通録卷一·刘清之

    列女传 胎教古者妇人姙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徳过人矣太王之子曰王季王季成童靡有过失娶太任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徳之行

  • 与黄雪峰居士书·太虚

    吾今据以评判古人者,原不外观察古人平生所遗言义行事之萃全,以断其为何如之辈耳。来教既以儒、道属人天乘为是;又云“孔子以儒立教,以人道训世”,则弥见以孔子当属之人乘耳。乃复曰:孔子超乎儒教,非杨、墨、耶、回可同日而语

  • 五曹算经·甄鸾

    古代第一部实用数学读物,北周甄鸾著,共5卷。成书于6世纪,所谓“五曹”指五类官员,即田曹、兵曹、集曹、仓曹和金曹,该书为这些官员编写,每曹一卷。田曹卷为田地面积的计算,除给出一些规则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和圆

  • 诗林广记·蔡正孙

    诗话。宋蔡正孙编。二十卷。前有《自序》,题“岁在屠维赤奋若”,当作于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自序》云:“采晋宋以来数大名家及其余脍炙人口者凡数百篇,抄之以课儿侄,并集前贤评话及有所援据摹拟者,冥搜旁引,

  • 赵州真际禅师语录·从谂

    全一卷。为赵州从谂之语录。又作赵州和尚语录、赵州从谂禅师语录、真际大师语录、赵州录。唐代赵州从谂(778~897)撰,文远编,宋代栖贤澄諟校。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十三。辑录从谂之行状、上堂、示众、问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