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乘律

佛说十善业道经一卷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制译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諠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正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猜你喜欢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上·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延寿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从沟通汉藏文化说到融合汉藏民族·太虚
  卷第二十四·霁仑超永
  卷之八·别庵性统
  卷二·晁迥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二卷·蕴闻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印光
  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第九(二诵之三)·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五·延寿
  卷第一·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太和正音谱目录·朱权

    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羣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

  • 列传第二十六 江统(子囗 惇) 孙楚(孙统) 绰·房玄龄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祖蕤,以义行称,为谯郡太守,封亢父男。父祚,南安太守。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

  • 卷三十七·志第十三·历七·张廷玉

        ◎历七   ▲回回历法一   《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作。其地北极高二十四度半,经度偏西一百零七度,约在云南之西八千馀昊。其历元用隋开皇己未,即其建国之年也。洪武初,得其书于元都。十五

  • 卷二十二·凌雪

    列传三十四 武臣传 李元胤、焦琏、王祥(附皮熊)、杨展、沐天波列传三十四武臣传李元胤、焦琏、王祥(附皮熊)、杨展、沐天波李元胤,字源白,榆林人。本姓孙,而育于贾;李成栋见而爱之,养以为子,因冒其姓。成栋先世山西卫官,少从高

  •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梁庄肃公适墓志铭王珪公讳适字仲贤世郓人父为翰林学士卒时公为最少未及仕他日因类其父所为制诏奏议并自所为文上之真宗览而叹曰梁某有子矣即除秘书省正字天圣初知开封府功曹参军故宰相吕夷简知府事时器公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李林甫专政唐宗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防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瑁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疎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夀

  • 开成·周绍良

    №开成001【盖】失。【志文】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左羽林军通直宣威将军守右卫勋贰府中郎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司马府君墓志并序河内雄族,代绩崇勋。霸国匡时,输忠定难,炽光茂绪者,其府君焉。

  • 魏元忠传·刘昫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因避讳武则天母亲名号而改名。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当时有一左史,是銩稨人,姓江名融,他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魏元忠

  • 卷二十九 职官一·龙文彬

    ◎宗人府(元大宗正府。 )洪武三年四月丙寅,置大宗正院。三十二年正月丙戌,改为宗人府,设令一人,左右宗正、宗人各一人。以秦王爽为宗人令,晋王冈为左宗正,燕王棣为右宗正,周王肃为左宗人,楚王桢为右宗人。其后以勋戚大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 洪武二十二年夏四月己亥朔,命杭、湖、温、台、苏、松诸郡民无田者,许令往淮河迤南、滁和等处就耕,官给钞户三十锭,使备农具,免其赋役三年。上谕户部尚书杨靖曰:“朕思两浙民众地狭,故务本

  • 大学翼真卷六·胡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天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矣然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本心莫不好善而恶恶然既有是形

  • 卷三·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名物钞卷三    元 许谦 撰王一之六【变四】传○疏汉地理志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南北短相覆千里瓒案西周方八百里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东周方六百里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方百里者百方千里也○华

  • 卷五·佚名

    释初品中摩诃萨埵【经】摩诃萨埵。【论】问曰:云何名摩诃萨埵?答曰:摩诃名大,萨埵名众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为大事,不退不还大勇心故,名为摩诃萨埵。复次,摩诃萨埵者,于多众生中最为上首故,名为摩诃萨埵。复次,多众生中起

  •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三十一门(五愿义 五戒义 五品十善义 五停心义 五圣支定义 五圣智三昧义 五智义 五忍义 五种菩提义 五种方便义 五种善法义 五行义 五生义 五无量义

  • 卷第十七·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七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天宝十三年。左溪玄朗禅师卒。师如意中得度。就会稽印宗法师啇略律部。依恭禅师研究心法。行头陀教。初南岳惠闻禅师悟法华宗旨以授慧思禅师。思授天台智者。

  • 冷庐杂识·陆以湉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

  • 法言义疏·汪荣宝

    汪荣宝撰。荣宝,字衮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驻日本公使。于声音训诂之学有很深造诣。校注汉人扬雄《法言》历时十余年而成书,初名《疏证》,1911年刊行后,晚年又毅然重作,改题《义疏》。稿本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一二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