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第二 受三法之释

一〇七七

于受三法是三受。言色、涅槃者此等法是不可得。是故,说“缘一蕴而二蕴”等。言“于结生刹那,乐受相应者”是对有因结生而述。

一〇七八

然而,言苦受是于结生不可得之意义即于第二分不说结生。

一〇七九

于第三分,“于结生刹那”者是对有因结生而说。于此处余及由此以外其他诸缘,则全部恰如本文,归为三分而说。是故,称为“于因三。……乃至……不去三。”

一〇八七

然,于缘之结合,有因之异熟苦受是非有故,于因根论法,称为“异熟二”。于增上[缘]等之结合,于异熟亦唯二问。何故耶?增上静虑[及]道即与异熟苦受皆非有故。又,又于某[诸]缘之结合,于异熟则可得二分,于与异熟之结合于彼等[诸缘],亦唯[得二问]。

一〇九二

于逆答数之非前生缘,则无色及结生者无苦受故,而出二分。于非不相应缘,无色亦无苦受故,亦唯二而已,然,一切非色法所摄之俱生等诸缘,于此逆分则缺。何故耶?与受相应之法,由与受相应无俱生等则不生,然而无后生亦生故。

一一〇七

然,于缘根结合,“非前生一”者,是指于无色与结生之无因不苦不乐受相应而言。言“非业二”者,是对无因唯作相应思而说。其理由是乐受[又]缘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诸法而彼等[乐又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无因唯作思生起。于“从非因缘与非业缘与非异熟一”者亦与此同一理趣。“非不相应一”者是对无色向转而说。依此方法,全部组合之[答]数应了知。

一一二五

于顺逆,则唯[于逆]所得之缘为逆而存在。

一一二七

于逆顺,是摄一切非色法之俱生等唯顺之存在而逆是不[存在]。又,于无因心生起,无增上之意义,增上缘为顺则不存在。又,于相缘分等,后生是完全其意义不可得而阙如。又,于此处之所有者,作为顺而可得,作逆者亦可得是互相交换而结合。彼等以三、二、一之分种别者三。彼等全部之状态应如是考察。然而所有于相缘分所说者,于俱生分等之注释方法亦同此。

一一四〇

又,于问分,“依相应之[四]蕴”者,是依与其相应之诸蕴,或彼等之自因,或乐受等。

一一四四

“后悔”者是先于布施等,则“何故我作之耶?我之损失,宁不为耶!”如是而后悔。又,于静虑时,则“我静虑已断,呜呼!我与大众[相同]哉!”如是而后悔。

一一四六

“生痴”者是唯指与瞋相应之痴。同“缘痴”者是唯指相应之痴。

一一五八

“乐受相应之有分是依不苦不乐受相应之有分”者是称彼所缘之末后有分乃对应根本有分。“依出起”者是或依彼所缘,或依有分。其理由是随顺此两者由善不善证用而出起故,而言出起。“唯作依出起”者,于此处亦同理趣。“果依出起”者,果心是依有分。所以名为由有分之果而出。

一一五九

“苦受相应之[四]蕴”,是忧相应不善之[四]蕴。

一一六〇

“依不苦不乐受相应之出起”,是依彼所缘之客来有分,或依舍相应之根本有分。然而若根本有分为快俱行者之时,彼所缘乃无生起之理由,于证明之所缘以外之所缘而不苦不乐受之不善异熟生。彼等亦由证用而出故,称为出起。

一一六五

于俱生缘等之广说,其意义完全明了。因此,依上所述之理趣而不了知者无丝毫之存在,是故应善考察之。

一一九二

今于各各之缘得诸分全加归纳依数而表示,称为“于因三”等。此中,凡三应知是单纯之三句。“所缘九”者,是以一为终。“增上五”者,是依俱生增上而不相杂者三;及所缘增上之乐相应为乐相应;不苦不乐相应者是不苦不乐相应;彼等二者不可为算;而乐相应是依不苦不乐,不苦不乐相应是依乐,以上此等二者应计算,如是为五。“无间、等无间七”者,是乐二,苦亦二,不苦不乐三,以上如为七。“亲依止九”者,乐相应依乐相应之三亲依止缘,苦相应唯依本性亲依止缘,舍相应依三;苦相应依苦相应之无间、本性亲依止缘,乐相应依本性亲依止缘,不苦不乐相应依二种;不苦不乐相应者依不苦不乐相应之三;依乐相应亦然,依苦相应之无间、本性,以上如是为九。然,若于此处以缘分别者,本性亲依止缘者九,无间亲依止缘者七,所缘亲依止者四,以上二十一亲依止缘。

然于此处断除前生后生。其理由是,前生或后生是非色法不依非色法之缘为缘。“业八”者,是乐相应依乐相应之二种,苦相应唯依异刹那,余之[依不苦不乐]亦然;苦相应依苦相应之二种,依乐相应者无,余之唯异刹那而已。不若不乐受相应依不苦不乐受相应之二种,余[二者]唯依异刹那,以上如是为八。然若此处以缘分别者,异刹那者八,俱生者三,以上十一种业缘。又如前生、后生,不相应缘亦于此处断除。其理由是,非色法不依非色法之不相应缘为缘之故。“无有、去七”者是全等于无间、等无间缘。如是,于此处之三、五、七、八、九以上[答]数之种别者五。

一一九三

于依此等缘之结合,于[答]数少之结合者,除超过及不可得而外,其[答]数应知之。以因共所缘缘者不可得。无间等亦然。“增上二”者是除苦句其余之二。其理由是,以苦相应之因不名为增上。是故,彼等除不可得之意义。虽于其余之二亦同此理趣。于以上因根,为二、三以上[答]数之种别唯二。

一一九四

依彼等说六种组合。彼等之中最初是对非异熟智不相应无增上法而述。第二同是对彼等异熟者;第三、第四同是对彼等之智相应[法];第五是对非异熟之有增上无痴;第六是对异熟有增上无痴而[说]。或最初是对一切之因;第二是对一切之异熟因;第三是对一切之无痴因;第四是对一切之异熟无痴因;第五是对一切有增上无痴;第六是对一切有增上异熟无痴而[说]。

一一九五

于所缘根“增上四”者,是依所缘增上而乐者依乐、依不苦不乐;不苦不乐者依不苦不乐、依乐,以上如是者四。于亲依止缘亦依所缘亲依止说为四。然组合者于此处唯一。

一一九六

于增上根等亦依前所述同理趣,凡得与非得者善考察而互相组合之[答]数应了知。

一二一九

于逆论者,于善三法之说同理趣,抽出为顺之诸缘、依其处所[答]分为逆数“非因九”者,于一切诸缘为九分说示。其等以由一为根,以一为终为九答,“乐受相应法是依乐受相应法之非因缘为缘,[曰]由乐受相应心而布施”等之论法,应是本文抽出而说。

一二二九

然于此处缘组合,“从非因缘……乃至……非亲依止八”者,是应知为异刹那业缘。因微力业是不依异熟之亲依止,然唯依异刹那业缘为缘。于此处之余与顺逆、逆顺之各各缘之组合,依得分同前所述之方法计算而得,是故不广说。

第三 异熟三法之释

一二三八

于异熟三法之“缘异熟法而异熟法者从因缘生”,是于因缘之十三[答]分所说,且纳彼等而示依答数,[一二六四]言“于因十三”。于“所缘五”等亦同此理趣。如是,于此处为十三、五、九、七、三、二,[答]数之种别者六。于彼等之缘组合,是依前所述理趣之[答]数应了知。

一二六八

于逆之“缘异熟法而异熟法从非因缘生”者,是于因缘之十[答]分所说,且纳彼等而示依其[答]数,[一三〇〇]说“于非因十”。于“非所缘五”等亦同此理趣。如是,于此处为十、五、十三、十二、二、一、九、三,其[答]数之种别者八。于彼等缘之组合,依同前所述之一理趣而应详知其[答]数。然本文被略之。然随此等所得[答]数之种别,其互相组合之顺逆及逆顺[答数]应了知。

俱生分与此同一理趣。缘依分、依止分、相杂分、相应分者乃如本文所决定。

一三五七

于问分之“善、不善己灭之时”者,是依此观而转之善与依偏贪等而转之不善等已灭之时。言“异熟即彼所缘性生”者,是欲界系异熟即彼所缘性生。因凡观证用与疑、掉举终了,而论无彼所缘者,是依此出处而应掩饰。

一三五八

“空无边处善是依识无边处唯作之所缘缘为缘”者是已得阿罗汉果,且于逆是对前未等至之等至而等至如是说。依此方法而于一切之答,且善考察本文,应知其意义。

一四〇五

于“因七、所缘九、增上十”等,亦依俱生增上、所缘增上、俱生依止、前生依止、无间亲依止、所缘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俱生不相应、前生后生不相应,按各各之状态应得诸答,如是此时应如其等至而全辨察。

同于逆等,依顺而抽出[答]分,由顺所得之逆[答]分,互相结合彼缘,于顺逆与逆顺单纯[之因根等]及依互相结合而起因根等得[答]分数之所得,非所得者为非得,以上全依前所述之同理趣而应知。如于此处,由此而后之二法三法者亦如是。

其理由是为发趣论本文乃无边无量。若其意义顺句而释者,则极长寿者之寿命亦尚且不足,然而若不释其一部分,其余依论法所示亦不能知其意义。是故由此而后唯此且不说,余之三法二法,于前未曾说之种类故,唯不可不说者我应说之。然我不说而进者乃信本文之理趣而应理解。

第四 已取三法之释

一五二九

于已取所取三法之问分,“所依是依已取所取[四]蕴之前生缘为缘”者是指转依而说,于结生,彼不依前生。

一五六〇

“已取所取之段食是依已取所取身之食缘为缘”者,此处名为已取所取之段食,是入业等起诸色中之营养。“依已取所取之身”,实是依业等起色身之食缘为缘。恰如色命根依诸业果色之扶养支持为缘,不依不能生。然依蛇咽蛙等之等身,言其生蛙身中之营养依食缘为缘,此皆不可取。因为生身中之营养者不依他身之食缘性为缘。

一五六一

“依为非已取所取之身者”即是于此时尚且亦依能生而有所得。

一五六二

言“依已取所取与非已取所取之[身]”者于此时对一方依于支持,对他方依于能生,或者两者皆唯依支持而言。然而二食乃一同为缘时,唯依支持而不依能生。

其余者于此处唯本文善观察而理解之。

第五 残余三法之释

一六六〇

于已染能染三法,于全依善三法所说之理趣而应理解。

一七五

于寻三法,“如业生智之净治”者,是天眼净治乃依彼等生起之净治(预习)。然指已生之复习时之净治而如是说。

余于此处,则如本文所决定。

五一七

于善三法,“乐俱行之有分是依舍俱行之有分之无间缘为缘”,是对彼所缘有分[与]根本有分而说。余于此处全依本文而应理解。

六六九

于见三法,“见所断之贪生”等,见所断乃生于异生,修所断乃[生]于预流,如是于上上,于下下乃不生应了知。尚且见所断法不依修所断法之一缘为缘。

余于此处则依本文之顺于善三法所说相而应理解。

第九 见所断因三法

第一章 相缘分

第一节 顺

七六七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二蕴。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缘二蕴。

七六八

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二蕴。缘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

七六九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缘二蕴而二蕴与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痴而心等起之色。于结生刹那,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业果之色,缘二蕴……,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业果色、所造色。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曰]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之色。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者……,[曰]缘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之色。

七七〇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疑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缘二蕴与痴而二蕴。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心等起之色。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疑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缘二蕴与痴……。

七七一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缘二蕴与痴而二蕴。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心等起之色。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

七七二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缘二蕴而二蕴。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缘疑俱行之[四]蕴而疑俱行之痴。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缘疑俱行之一蕴而三蕴与痴,缘二蕴而二蕴与痴。

七七三

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三。与等于见分别。

七七四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缘二蕴而二蕴。于结生刹那,缘所依而[四]蕴。

七七五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

七七六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缘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

七七七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缘疑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缘二蕴与痴而二蕴。

七七八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缘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缘二蕴与痴而二蕴。

七七九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增上缘……,三。等于因。缘修所断因法……,三。等于因。于增上无痴。

七八〇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曰]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缘一大种而三大种,缘[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所造色。

七八一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

七八二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

见所断……乃至……从无间缘,从等无间缘,等于所缘缘。

七八三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缘二蕴而二蕴。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四]蕴而痴与心等起之色。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缘二蕴而二蕴与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一蕴而三蕴与痴与心等起之色。

七八四

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缘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缘二蕴而二蕴。缘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掉举俱行之[四]蕴而痴与心等起之色。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曰]缘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缘二蕴而二蕴与心等起之色,缘掉举俱行之一蕴而三蕴与痴与心等起之色。

七八五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曰]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缘疑俱行、掉举俱行之痴而心等起之色。于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三大种,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俱生缘……,[曰]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略……。应等于因。

七八六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互相缘、依止缘、亲依止缘、前生缘、修习缘、业缘、异熟缘、食缘、根缘、静虑缘、道缘、相应缘、不相应缘、有缘、无有缘、去缘、不去缘。

七八七

于因十七、所缘十一、增上九、无间十一、等无间十一、俱生十七、互相十一、依止十七、亲依止十一、前生十一、修习十一、业十七、异熟一、食十七、根十七、静虑十七、道十七、相应十一、不相应十七、有十七、无有十一、去十一、不去十七、如是应计算。

第二节 逆

七八八

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缘疑俱行之[四]蕴而疑俱行之痴。

七八九

缘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缘掉举俱行之[四]蕴而掉举俱行之痴。

七九〇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缘无因之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于无因之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三大种],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

七九一

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

七九二

缘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疑俱行……。

七九三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掉举俱行之痴而心等起之色。于结生刹那,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而业果色,缘[四]蕴而所依,一大种……略……诸无想有情之……。

七九四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心等起之色。

七九五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心等起之色。

七九六

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增上缘生。等于俱生。

从非无间缘、非等无间缘、非互相缘、非亲依止缘。

七九七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曰]于无色[界],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四]蕴而疑俱行之痴,缘见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一蕴而三蕴与痴,二蕴而……。缘修所断因法……略……。等于见,三。

七九八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曰]于无色[界],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而二蕴,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而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掉举俱行之痴而心等起之色,于结生刹那……略……诸无想有情……。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曰]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曰]于无色[界],缘掉举俱行之缘痴而相应之[四]蕴。

七九九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而心等起之色,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心等起之色。

八〇〇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前生缘生。此亦应为二。

八〇一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后生缘、非修习缘、非业缘生。[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而见所断因之思。

八〇二

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缘……,[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而修所断因之思。

八〇三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业缘……,[曰]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思,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业缘……,[曰]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思。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思。

八〇四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曰]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相应之思。

八〇五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生。[曰]缘掉举俱行[四]蕴与痴而相应之思。

八〇六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异熟缘生。无结生刹那。

八〇七

非见非修……乃至……从非食缘……,[曰]外之……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

……从非根缘……,[曰]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缘诸无想有情之[四]大种而色命根。

……从非静虑缘……,[曰]五识。应为[四]大种。

……从非道缘……,[曰]缘无因之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诸无想有情……。

……从非相应缘……。

八〇八

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缘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四]蕴而疑俱行之痴。缘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一蕴而三蕴与痴,……二蕴。

八〇九

缘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则修所断因……,三。

八一〇

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缘二蕴而[二蕴],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缘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

八一一

缘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疑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缘二蕴。

八一二

缘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不相应缘生。[曰]于无色[界],缘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二蕴。……从非无有缘,从非去缘。

八一三

于非因三、非所缘五、非增上十七、非无间五、非等无间五、非互相五、非亲依止五、非前生十三、非后生十七、非修习十七、非业七、非异熟十七、非食一、非根一、非静虑一、非道一、非相应五、非不相应十一、非无有五、非去五。如是应计算。

第三节 顺逆

八一四

从因缘及于非所缘五……非增上十七、非无间五、非等无间五、非互相五、非亲依止五、非前生十三、非后生十七、非修习十七、非业七、非异熟十七、非相应五、非不相应十一、非无有五、非去五。非如是应计算。

第四节 逆顺

八一五

从非因缘及于所缘三……无间三、等无间三、俱生三、互相三、依止三、亲依止三、前生三、修习三、业三、异熟一、食三、根三、静虑三、道二、相应三、不相应三、有三、无有三、去三、不去三。如是应计算。

第二章 俱生分

俱生分是等于相缘分。

第三章 缘依分

第一节 顺

八一六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因缘生,三。等于相缘分。以修所断因法……,三。等于相缘分。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一。等于相缘分。以所依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

八一七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以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掉举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之色。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掉举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之色。

八一八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以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以]二蕴……,疑俱行以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以二蕴与痴为缘而二蕴。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以[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疑俱行以[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以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以二蕴与所依为缘而二蕴,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疑俱行以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

八一九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因缘生,三。

八二〇

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三。等于相缘分之所缘。修……,三。等于相缘分。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二蕴。于结生刹那,以所依为缘而[四]蕴,以眼处为缘而眼识,以身处为缘而身识,以所依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

八二一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掉举俱生以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从所缘缘……,[曰]以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以所依为缘而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

八二二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见所断因以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以]二蕴……,疑俱行以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二蕴与痴为缘而二蕴。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疑俱行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痴。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曰]疑俱行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与痴,二蕴与所依……。

八二三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修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二蕴,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二蕴。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掉举俱行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掉举俱行之痴。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掉举俱行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与痴,二蕴……。

八二四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三。修,三。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一。[曰]以所依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

八二五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二蕴……。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二蕴与……,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

八二六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修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三。等于见。

从无间缘、等无间缘。

八二七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见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见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疑俱行之[四]蕴为缘而疑俱行之痴与心等起之色。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疑俱行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与痴、心等起之色,以二蕴为缘……。以修所断因法为缘……略……三。等于见。

八二八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疑俱行令掉举俱行之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于结生刹那,以[四]蕴为缘而所依,以所依为缘而[四]蕴,以一大种为缘而三大种,诸无想有情之眼处为缘而眼识,以身处为缘而……以所依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掉举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之色,以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

八二九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以疑俱行之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疑俱行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痴。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以二蕴……,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疑俱行之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心等起之色,以二蕴……,以疑俱行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与痴,以二蕴与所依为缘而二蕴与痴。

八三〇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俱生缘生,三。

八三一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互相缘生。从依止缘、亲依止缘、前生缘、修习缘、业缘、异熟缘、食缘、根缘、静虑缘、道缘、相应缘……。

八三二

……从不相应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二蕴……乃至……四蕴是以所依为不相应缘。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不相应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生,而此][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疑俱行之[四]蕴为缘而痴与心等起之色[生],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见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以]二蕴……乃至……[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疑俱行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与痴、心等起之色,[以]二蕴……,[四]蕴与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

八三三

以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三。等于见。

八三四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不相应缘生。[曰]以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心等起之色,[以]二蕴……,[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疑俱行之痴为缘而……,以掉举俱行之痴为缘,心等起之色以痴为不相应缘而[生],于结生刹那,以[四]蕴为缘而所依,以所依为缘而[四]蕴[生],[四]蕴以所依为缘而不相应缘,所依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一大种为缘而三大种,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业果色、所造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不相应缘……,[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以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而[生],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以掉举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而[生]。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以[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以疑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之色,[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痴为不相应缘,以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而[生]。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修……乃至……等于见。

八三五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曰]以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二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以疑俱行之一蕴与痴为缘而三蕴,二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而[生]。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以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与痴为不相应缘,以疑俱行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而[生]。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二蕴……,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生],[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以[四]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疑俱行之一蕴与所依与痴为缘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与……,[四]蕴以所依为不相应缘,心等起之色是以[四]蕴与痴为不相应缘而[生],以疑俱行之一蕴与所依为缘而三蕴与痴,二蕴与……,以所依为不相应缘而[生]。以修……,三。等于见。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有缘、无有缘、去缘、不去缘……。

八三六

于因十七、所缘十七、增上十七、无间十七、等无间十七、俱生十七、互相十七、依止十七、亲依止十七、前生十七、修习十七、业十七、异熟一、食十七、根十七、静虑十七、道十七、相应十七、不相应十七、有十七、无有十七、去十七、不去十七、如是应计算。

第二节 逆

八三七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以疑俱生之[四]蕴为缘而疑俱行之痴。

八三八

以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掉举俱行之[四]蕴为缘而掉举俱行之痴。

八三九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无因之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为缘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于无因结生刹那……完备。以眼处为缘而眼识,以身处为缘而身识,以所依为缘而无因之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以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令掉举俱行之痴。

八四〇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疑俱行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疑俱行之痴。

八四一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以掉举俱行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掉举俱行之痴。

八四二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

八四三

以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修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

八四四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于结生刹那,以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业果色,以[四]蕴为缘而所依,[以]一大种……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

八四五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

八四六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所缘缘生。[曰]以修所断因之[四]蕴与[四]大种为缘而心等起之色,以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为缘而心等起之色。

八四七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增上缘生。等于俱生。

从非无间缘、非等无间缘、非互相缘、非亲依止缘、非前生缘。等于相缘分之逆,无异十三问。从非后生缘、非修习缘。

八四八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生。[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见所断因之思。

八四九

以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生。[曰]以修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修所断因之思。

八五〇

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所断因法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生。[曰]以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思,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以所依为缘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思。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生。[曰]以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思,疑俱行是以痴为缘而相应之思。以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曰]以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思,以掉举俱行之痴为缘而相应之思。

八五一

以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曰]以见所断因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见所断因之思,以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为缘而相应之思。

八五二

以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为缘而修所断因法从非业缘生。[曰]以修所断因之[四]蕴与所依为缘而修所断因之思,以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为缘而相应之思。

八五三

以见所断因法为缘而见所断因法从非异熟缘生。完备而无结生。

……从非食缘。[曰]外之……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

……从非根缘。[曰]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以诸无想有情之[四]大种为缘而色命根。

……从非静虑缘。[曰]五识俱行之一蕴……外之……食等起……时节等起……诸无想有情……。

……从非道缘。[曰]无因一……。

……从非相应缘、非不相应缘。于相缘分之逆而无异于非不相应,十一。

从非无有缘、非去缘。

八五四

于非因五、非所缘五、非增上十七、非无间五、非等无间五、非互相五、非亲依止五、非前生十三、非后生十七、非修习十七、非业七、非异熟十七、非食一、非根一、非静虑一、非道一、非相应五、非不相应十一、非无有五、非去五。如是应计算。

第三节 顺逆

八五五

从因缘及于非所缘五、……非增上十七、非无间五、非等无间五、非互相五、非亲依止五、非前生十三、非后生十七、非修习十七、非业七、非异熟十七、非相应五、非不相应十一、非无有五、非去五。如是应计算。

第四节 逆顺

八五六

从非因缘及于所缘五、……无间五、等无间五、俱生五、互相五、依止五、亲依止五、前生五、修习五、业五、异熟一、食五、根五、静虑五、道五、相应五、不相应五、有五、无有五、去五、不去五。如是应计算。

第四章 依止分

依止分是等于缘依分。

第五章 相杂分

第一节 顺

八五七

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因缘生。[曰]相杂于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相杂于二蕴而二蕴。

八五八

相杂于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相杂于二蕴而二蕴。

八五九

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于结生刹那……。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曰]相杂于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所断因法……,[曰]相杂于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

八六〇

相杂于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曰]相杂于疑俱行者一蕴与痴而三蕴,……二蕴。

八六一

相杂于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二蕴……。

八六二

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相杂于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二蕴……。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疑俱行之[四]蕴而疑俱行之痴。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疑俱行之一蕴而三蕴与痴,于二蕴……。相杂于修所断因法而……三。

八六三

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相杂于二蕴而二蕴;于结生刹那……。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曰]相杂于疑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曰]相杂于掉举俱行之痴而相应之[四]蕴。

八六四

相杂于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曰]相杂于疑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相杂于二蕴与痴……。

八六五

相杂于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修所断因法从所缘缘生。[曰]相杂于掉举俱行之一蕴与痴而三蕴,于二蕴……。

八六六

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相杂于见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于二蕴而……。相杂于修所断因法而……一。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增上缘生。[曰]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于二蕴而……。

从无间缘、等无间缘。

八六七

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见所断因法从俱生缘、互相缘、依止缘、亲依止缘、前生缘、修习缘、业缘、异熟缘、食缘、根缘、静虑缘、道缘、相应缘、不相应缘、有缘、无有缘、去缘、不去缘生。

八六八

于因七、所缘十一、增上三、无间十一、等无间十一、俱生十一、互相十一、依止十一、亲依止十一、前生十一、修习十一、业十一、异熟一、食十一、根十一、静虑十一、道十一、相应十一、不相应十一、有十一、无有十一、去十一、不去十一。如是应计算。

第二节 逆

八六九

相杂于见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相杂于疑俱行之[四]蕴而疑俱行之痴。

八七〇

相杂于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相杂于掉举俱行之[四]蕴而掉举俱行之痴。

八七一

相杂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而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从非因缘生。[曰]相杂于无因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而三蕴,相杂于二蕴而二蕴;于无因结生刹那……。

八七二

于见所断因法而……从非增上缘。等于俱生。从非前生缘、非后生缘、非修习缘、非业缘、非异熟缘、非静虑缘、非道缘、非不相应缘。

八七三

于非因三、非增上十一、非前生十一、非后生十一、非修习十一、非业七、非异熟十一、非静虑一、非道一、非不相应十一。如是应计算。

第三节 顺逆

八七四

从因缘及于非增上七、……非前生七、非后生七、非修习七、非业七、非异熟七、非不相应七。如是应计算。

第四节 逆顺

八七五

从非因缘及于所缘三、……无间三、等无间三、俱生三、互相三、依止三、亲依止三、前生三、修习三、业三、异熟一、食三、根三、静虑三、道二、相应三、不相应三、有三、无有三、去三、不去三。如是应计算。

第六章 相应分

相应分是等于相杂分。

第七章 问分

第一节 顺

八七六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见所断因之诸因依相应四蕴之因缘为缘……乃至……。

八七七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见所断因之诸因依心等起诸色之因缘为缘。

八七八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见所断因之诸因依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因缘为缘。修……,三。……乃至……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是[依]非见非修……,一。

八七九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疑俱行之痴依相应之[四]蕴之因缘为缘。

八八〇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掉举俱行之痴依相应[四]蕴之因缘为缘。

八八一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疑俱行之痴依相应[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因缘为缘。

八八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因缘为缘。[曰]掉举俱行之痴依相应[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因缘为缘。

八八三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味着而欢喜见所断因之贪,缘彼见所断因之贪生、见生、疑生、所断因之忧生;味着、欢喜于见,缘见所断因之贪生、见生、疑生、见所断因之忧生,缘疑而疑生、见生,见所断因之忧生;缘见所断因之忧,而见所断因之忧生、见生、疑生。

八八四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诸圣者省察见所断因已断诸烦恼,已伏……前之……乃至……以见所断因之[四]蕴观无常、苦、无我……依他心智而[……],见所断因之四蕴依他心智、宿住随念智、如业生智、未来分智向转与痴之所缘缘为缘。

八八五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见所断因之[四]蕴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八八六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味着欢喜于修所断因之贪,缘彼而修所断因之贪生、掉举生、修所断因之忧生;缘掉举而掉举生,修所断因之忧生;缘修所断因之忧,而修所断因之忧生、掉举生。

八八七

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曰]味着、欢喜于修所断因之贪,缘彼而见所断因之贪生、见生、疑生,见所断因之忧生;缘掉举而见生、疑生、见所断因之忧生;缘修所断因之忧而见所断因之生忧、生见、生疑。

八八八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诸圣者省察修所断因已断烦恼,已伏烦恼……前现行……以修所断因之[四]蕴[观]无常……依他心智而[……],修所断因之[四]蕴是依他心智、宿住随念智、如业生智、未来分智向转与痴之所缘缘为缘。

八八九

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八九〇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修所断因之[四]蕴而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八九一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布施而……等于见三法而应广说、……向转与痴之所缘为缘。

八九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布施……。如见三法。

八九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布施……。如见三法。

八九四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眼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以耳……以所依……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八九五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以眼……以所依……缘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而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八九六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曰]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见所断因之[四]蕴生。

八九七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曰]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与痴生。

八九八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八九九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见所断因之四蕴生。

九〇〇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修所断因之[四]蕴生。

九〇一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与痴生。

九〇二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九〇三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缘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而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生。

九〇四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增上缘为缘。等于见三法,有九问。

九〇五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无间缘为缘。[曰]前前之见所断因之四蕴依后后之见所断因之[四]蕴之无间缘为缘。

九〇六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无间缘为缘。[曰]前前之疑俱行之四蕴依后后痴之无间缘为缘;见所断因之[四]蕴依出起之无间缘为缘。

九〇七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无间缘为缘。[曰]前前之疑俱行之[四]蕴依后后之疑俱行[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

九〇八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无间缘为缘。[曰]前前之修所断因之[四]蕴依后后修所断因[四]蕴之无间缘为缘。

九〇九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之掉举俱行之[四]蕴依后后痴之无间缘为缘;修所断因之[四]蕴依出起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〇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掉举俱行之[四]蕴依后后掉举俱行[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一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疑俱行令掉举俱行痴依后后疑俱行令掉举俱行痴之无间缘为缘;前前之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依后后之非见非修所断因[四]蕴之无间缘为缘;随顺依进姓……,随顺依清净……略……灭尽[定]依出定者;非想非非想处依果等至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曰]前前疑俱行之痴依后后疑俱行[四]蕴之无间缘为缘;向转依见所断因[四]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曰]前前掉举俱行之痴依后后掉举俱行[四]蕴之无间缘为缘;向转依修所断因之[四]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四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疑俱行之痴依后后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向转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五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掉举俱行痴依后后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向转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六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无间缘为缘。[曰]前前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后后疑俱行之[四]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七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后后痴之无间缘为缘;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出起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八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后后疑俱行[四]蕴与痴之无间缘为缘。

九一九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无间缘为缘,三。进法等于见。

九二〇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等无间缘为缘。等于无间。依俱生缘为缘。……略……。相缘分等于俱生。依互相缘为缘……略……。相缘分等于互相。依依止缘为缘……略……。缘依分等于依止分。无别者之组合。

九二一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生亲依止——亲依止于见所断因之贪而杀生……破僧伽;亲依止于见所断因之瞋……痴……见……欲愿而杀生……破僧伽;见所断因之贪……瞋、痴、见……欲愿是依见所断因之贪、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二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亲依止于见所断因之贪而布施……起等至。亲依止于见所断因之瞋……痴……见……欲愿而布施……起等至。见所断因之贪……欲愿依信、慧、身乐、身苦、果等至及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三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曰]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见所断因之贪……瞋、痴、见……欲愿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四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修所断因之贪……瞋、痴、慢……欲愿依修所断因之贪、瞋、痴、慢、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五

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亲依止于修所断因之贪而杀生……破僧伽;亲依止于修所断因之瞋……痴……慢……欲愿而杀生……破僧伽;修所断因之贪……欲愿依见所断因之贪、瞋、痴、见、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自己于财物之欲贪依于他人财物欲贪之亲依止缘为缘;自己于所有物之欲贪依于他人所有物欲贪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六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亲依止于修所断因之贪而布施……起等至;亲依止修所断因之瞋……痴……慢……欲愿而布施……起等至;修所断因之贪……欲愿依信、慧、身乐、身苦、果等至及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七

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本性亲依止——修所断因之贪……欲愿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八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修所断因之贪……欲愿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二九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亲依止于信而布施……起等至;亲依止于戒……慧、身乐、身苦、时节、饮食、床座……亲依止于痴而布施……信……痴依信、果等至及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〇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亲依止于信……而执见;亲依止于戒……慧、身乐、身苦、床座……亲依止于痴而杀生……破僧伽;信是……床座是……及痴依见所断因之贪、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一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亲依止于信……而语慢;亲依止于痴……而语慢;信是……床座……及痴依修所断因之贪、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信是……慧、身乐、身苦、床座……及痴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信是……床座是……及痴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四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见所断因之贪、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五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信、慧、身乐、身苦、果等至及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六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七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见所断因之贪、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八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修所断因之贪、欲愿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三九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信、果等至及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四〇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四一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亲依止缘为缘。无间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本性亲依止——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亲依止缘为缘。

九四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前生缘为缘。所缘前生、所依前生。所缘前生——以眼观无常……以耳……以所依观无常……依天眼而色……依天耳界……色处依眼识;所触处依身识之前生缘为缘。所依前生——眼处是……身处依身识;所依依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与痴之前生缘为缘。

九四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前生缘为缘。所缘前生、所依前生。所缘前生——于眼味着、欢喜于所依,缘彼而见所断因之贪……见……疑……见所断因之忧生。所依前生——所依是依见所断因之[四]蕴之前生缘为缘。

九四四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前生缘为缘。所缘前生、所依前生。所缘前生——于眼……味着、欢喜于所依,缘彼而修所断因之贪生、掉举生,修所断因之忧生。所依前生——所依是依修所断因[四]蕴之前生缘为缘。

九四五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前生缘为缘。所缘前生、所依前生。所缘前生——缘眼……缘所依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生。所依前生——所依是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前生缘为缘。

九四六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前生缘为缘。所缘前生、所依前生。所缘前生——以眼……缘所依而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生。所依前生——所依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前生缘为缘。

九四七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后生缘为缘。后生——见所断因之[四]蕴依前生此身之后生缘为缘。

九四八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后生缘为缘。后生——修所断因之[四]蕴依前生此身之后生缘为缘。

九四九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后生缘为缘。后生——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依前生此身之后生缘为缘。

九五〇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后生缘为缘。后生——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前生此身之后生缘为缘。

九五一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后生缘为缘。后生——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前生此身之后生缘为缘。

九五二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修习缘为缘。[曰]前前之见所断因之[四]蕴依后后之见所断因[四]蕴之修习缘为缘。

九五三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前前之疑俱行之[四]蕴依后后痴之修习缘为缘。

九五四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修习缘为缘。[曰]前前之疑俱行之[四]蕴依后后之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修习缘为缘。

九五五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略……。此是三。非见非修……乃至……。于修习根,出起与向转皆阙如。等于无间缘而全备之十七问。

九五六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业缘为缘。[曰]见所断因之思依相应之[四]蕴之业缘为缘。

九五七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业缘为缘。俱生、异刹那。俱生——见所断因之思依痴与心等起诸色之业缘为缘。异刹那——见所断因之思依异熟之[四]蕴与业果诸色之业缘为缘。

九五八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之思依相应之[四]蕴与痴、心等起诸色之业缘为缘。

九五九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业缘为缘。[曰]修所断因之思依相应之[四]蕴之业缘为缘。

九六〇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业缘为缘。[曰]修所断因之思依痴、心等起诸色之业缘为缘。

九六一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业缘为缘。[曰]修所断因之思依相应之[四]蕴与痴、心等起诸色之业缘为缘。

九六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业缘为缘。俱生、异刹那。俱生——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思依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业缘为缘。于结生刹那……,异刹那——非见非修所断因之思依异熟之[四]蕴与业果诸色之业缘为缘。

九六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异熟缘为缘。转、结生。异熟之[四]蕴是依所依。

九六四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食缘为缘。[曰]见所断因之[三]食依相应[四]蕴之食缘为缘。

九六五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之[三]食依痴与心等起诸色之食缘为缘。

九六六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之[三]食依相应之[四]蕴与痴、心等起诸色之食缘为缘。修……三。等于见。

九六七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食缘为缘。[曰]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三]食依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食缘为缘。于结生刹那,段食依此身。

九六八

见所断因法依……根缘为缘,三。等于食。应作痴。修……三。

九六九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非见非修所断因之诸根依相应之[四]蕴之……略……眼根依眼识……身根……色命根依诸业果色之根缘为缘。

依静虑缘为缘,依道缘为缘。应作此等之有因。依相应缘为缘,于相缘分等于相应。

九七〇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不相应缘为缘。俱生、后生。等于见三法。

九七一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不相应缘为缘。俱生、后生。等于见三法。

九七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俱生、前生、后生。等于见三法。后生——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与痴依前生之此身。

九七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前生——所依依见所断因之[四]蕴。

九七四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前生——所依依修所断因之[四]蕴。

九七五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非见非修所断因法……,前生——所依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不相应缘为缘。

九七六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前生——所依是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不相应缘为缘。

九七七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不相应缘为缘。俱生、后生。俱生——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心等起诸色之不相应缘为缘。后生——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前生此身之不相应缘为缘。

九七八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不相应缘为缘。俱生、后生。俱生——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心等起诸色。后生——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前生此身之不相应缘为缘。

九七九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曰]见所断因之一蕴……。

九八〇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后生。俱生——见所断因之[四]蕴依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俱生——疑俱行之[四]蕴依痴、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后生——见所断因之[四]蕴依前生此身之有缘为缘。

九八一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曰]见所断因之一蕴依三蕴与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疑俱行之一蕴依三蕴与痴、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修所断因法……三。

九八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后生、食、根。俱生——非见非修所断因之一蕴依三蕴与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疑俱行之掉举俱行痴依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于结生刹那,诸无想有情……。前生——以眼而……以所依而观无常……依天眼而见色,依天耳界而闻声[……];色处依眼识;所触处依身识;眼处……身处……所依依非见非见所断因之[四]蕴与痴之有缘为缘。后生——非见非修所断因之[四]蕴与痴依前生此身之有缘为缘。段食依此身;色命根依业果之诸色。

九八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俱生——疑俱行之痴依相应之[四]蕴之有缘为缘。前生——于眼……味着、欢喜于所依,缘彼而见所断因之贪生、见生、疑……见所断因之忧生;所依依见所断因之[四]蕴之有缘为缘。

九八四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俱生——掉举俱行之痴依相应[四]蕴之有缘为缘。前生——味着、欢喜于眼[……];所依依修所断因之[四]蕴之有缘为缘。

九八五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俱生——疑俱行之痴依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前生——缘眼而疑俱行之[四]蕴与痴者生[……];缘所依而[……];所依依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之有缘为缘。

九八六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俱生——掉举俱行之痴依相应之[四]蕴与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前生——缘眼而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生[……];缘所依而[……];所依是依掉举俱行之[四]蕴与痴之有缘为缘。

九八七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俱生——见所断因之一蕴与所依依三蕴之有缘为缘;二蕴……疑俱行之一蕴与痴依三蕴之有缘为缘;二蕴……。

九八八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俱生、前生、后生、食、根。俱生——见所断因法之[四]蕴与[四]大种依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俱生——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俱生——疑俱行之[四]蕴与所依是依痴之有缘为缘。后生——疑俱行之[四]蕴与痴依前生此身之有缘为缘。后生——见所断因之[四]蕴与段食依此身之有缘为缘。后生——见所断因之[四]蕴与色命根依诸业果色之有缘为缘。

九八九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有缘为缘。俱生、前生。俱生——疑俱行之一蕴与所依依三蕴与痴之有缘为缘;二蕴……疑俱行之一蕴与痴依三蕴与心等起诸色之有缘为缘,二蕴与痴……。

九九〇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略……。依见之论法,三问应分别。应限定掉举。

从无有、去、不去缘。

九九一

于因十一、所缘二十一、增上十、无间十七、等无间十七、俱生十七、互相十一、依止十七、亲依止二十一、前生五、后生五、修习十七、业七、异熟一、食七、根七、静虑七、道七、相应十一、不相应九、有十七、无有十七、去十七、不去十七。如是应计算。

第二节 逆

九九二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九九三

见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后生缘为缘、依业缘为缘。

九九四

见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九九五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九九六

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九九七

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后生缘为缘。

九九八

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九九九

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一〇〇〇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前生缘为缘、依后生缘为缘、依业缘为缘、依食缘为缘、依根缘为缘。

一〇〇一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前生缘为缘。

一〇〇二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前生缘为缘。

一〇〇三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前生缘为缘。

一〇〇四

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依前生缘为缘。

一〇〇五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此处杂混俱生、前生。于本文应作于答数并应列举而计算。

一〇〇六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俱生、前生、后生、食、根。此处亦有所缘缘、亲依止缘,于本文无也,于[答]数应列举而计算。

一〇〇七

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此处亦杂混俱生、前生之问,于本文应无此作。

一〇〇八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一〇〇九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此处亦杂混俱生、前生之问。

一〇一〇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俱生、前生、后生、食、根。此处亦有所缘、亲依止缘。

一〇一一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见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

一〇一二

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依修所断因与非见非修所断因法之所缘缘为缘、依俱生缘为缘、依亲依止缘为缘。此处亦有俱生、前生。凡不写之问是于本文所算之字[数]不一致。其等于本文所不写是其[问]数甚明。若起疑问,于顺之有缘而寻求之。

一〇一三

于非因二十一、非所缘、非增上、非无间、非等无间、非俱生、非互相、非依止、非亲依止、非前生、非后生、非修习、非业、非异熟、非食、非根、非静虑、非道、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非无有、非去、非不去凡二十一。如是应计算。

猜你喜欢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安慧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佚名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卷第十六(附高僧神僧传)·丈雪通醉
  关于近人辨证法的讨论·太虚
  卷第五十六·佚名
  卷六十二·性音
  卷二十四·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六·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二卷·世亲
  投子青禅师·惠洪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佚名
  什么冤仇·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佚名
  卷四·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上·叶梦得

      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

  • 五集目录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录六卷之四十三己酉元旦元旦试笔咏玉石子竹如意陆治岁朝图命加赈湖北昨年被水州县诗以志事题汉玉带版六韵降旨加赈江西上年被水州县诗以志事新正乐夀堂得句倦勤斋

  • ●近光集原序·周伯琦

    士君子生乎盛时有文学才艺以结知于眀主词章洋溢于馆阁议论敷扬于朝廷所谓昭代伟人盛福全美者也凤凰鸣矣于彼髙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吾尝于故老大臣卷阿之诗诵之噫古之圣贤屯艰险难者多矣千载一时之遇所

  • 卷下·杨亿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杨亿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味灵篇。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晓案祇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钱惟演方瞳玄鬓粉闱郎。绛阙斋心奉紫皇。征士高怀云在

  • 隋本纪下第十二·李延寿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

  • 卷十二·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二 【起戊申宋高宗建炎二年尽庚戌宋高宗建炎四年】凡三年 【戊申】高宗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春正月金人?邓州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弘治八年十一月庚辰朔钦天监进弘治九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百官颁行天下○掌宗人府事驸马都尉周景卒景字德彰河南安阳县人丰姿秀丽励志问学初随父颙官山西晋王闻其贤欲妻之固辞乃免天顺辛巳尚 英宗元女重庆

  • 卷之五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一月。辛丑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午皆如之。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曾国荃。式百龄既经北来。所有南洋五船。着曾国荃即饬吴安康等统带赴闽归杨岳斌调度。该前

  • 卷三十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九寰宇通志序表凡例○寰宇通志序表凡例寰宇通志有景泰七年五月十五日御制序,是月初九日所上表,陈德遵笔也。总裁则阁中五人,纂修彭时等四十二人,有引用书目,有凡例。此书印装已备,方欲

  • 八十八 曹寅奏为恭请圣安并报地方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百姓接阅邸抄,伏闻圣体违和,闾阎里巷,皆恭焚斗香,争建保安万寿经蘸,日夜祷祝,祈佑无疆,仰乞圣躬万安。上召天地之庥祥,下慰苍生之?望。普天之下,虽

  •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合传。周勃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为挽救刘氏政权立了大功,所以司马迁把他作为汉初的主要功臣之

  • 吉顼传·刘昫

    吉顼,洛州河南县人。身高七尺,阴险毒辣敢于对君王谈论政事。考中进士,后任明皇县尉。万岁通天二年(697),箕州刺史刘思礼,自言就学于张憬藏,善于给人看相,说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应了图谶的征验,有“两角骐马..儿”的符命。吉顼

  • 正得是·石成金

    贵人十反 自以为贵,恒人贱格。心当逸而反劳,身当劳而反逸。百姓犯些小事,也不宽恕;自己贪枉,全不知愧。好工夫用在酒色应酬上,理民事反嫌繁冗。要下司清廉,却收其馈赠。名正言顺钱,偏矫廉不取;伤天害理之钱,却胡思乱想。夜宜卧

  • 人间世第四·刘文典

    〔注〕与人羣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 〔释文〕人间世此人间见事,世所常行者也。 〇郭庆藩曰: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云:言处人间之宜,居乱

  • 卷第二·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二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牛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後入牛头山幽

  • 卷十一·佚名

    顺三法三法发趣[第一] 善三法受三法一缘善.乐受相应法而善.乐受相应法从因缘生&hellip;&hellip;缘不善.乐受相应法而不善.乐受相应法从因缘生&hellip;&hellip;缘无记.乐受相应法而无记.乐受相应法从因缘生&hellip;&hellip;。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林亿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