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四水师二

长江水师营制长江水师提标中营、裕溪、芜湖、大通暨湖口镇标安庆、华阳六营,共计官弁二百五员名。已详上官制。兵丁书吏二千七百九十二名,内额兵二千五百八十六名、书吏二百五名。战船、坐船、飞划六百有六号,内大小舢板长龙战船三百九十二号、坐船二百十四号、飞划一百八十号。炮位八百四十八尊。兹将各营官弁兵书船炮详数统表如左。

长江水师提标、湖口镇标隶皖六营营制表

营名

提标中营提标裕溪营提标芜湖营提标大通营提标安庆营提标华阳宫合计六营员额、弁额互详官制衙署亲兵提辕、副辕共

舵兵头兵炮兵舱兵桨兵稿书、书识官兵书合计续表

督阵大舢板长龙无兵舢板小舢板飞划坐船船合计炮位合计

右表六营官弁二百五员名已详上官制。计六营稿书、书识二百有六名、内提督稿书四名,中营副将二名,都司各一名,提督书识八名,中营副将四名,都司守备各二名,有汛千、把总各一名,共五十二名。裕溪营参将稿书二名,都司各一名,参将书识四名,都司、守备各二名,有汛千、把总各一名,共三十三名。芜湖营游击稿书二名,都司各一名,游击书识四名,都司、守备各二名,有汛千、把总各一名,共二十四名。大通营参将稿书二名,都司各一名,参将书识四名,都司、守备各二名,有汛千、把总各一名,共三十三名。安庆营副将稿书二名,都司各一名,副将书识四名,都司守备各二名,有汛千、把总各一名,共四十名。华阳营游击稿书二名,都司各一名;游击书识四名,都司、守备各二名,有汛千、把总各一名,共二十四名,以上皆不存兵额。六营兵丁共二千五百八十六名、按,此数已较省志载同治初年原额减少。据各营报册云,光绪二十三年裁减,内除衙署亲兵外,其余兵丁分配各船,互详下。六营督阵大舢板船共八号、内提督二号,每营副参游各一号。每号内舵兵一名,头兵一名,炮兵二名,(浆名)[桨兵]十二名,共每船兵十六名。六营长龙战船共十二号。内每营左右哨都司各一号,每号内舵兵一名,头兵一名,舱兵一名,炮兵四名,(桨名)[浆兵]十二名,共每船兵十九名。又无兵舢板船共十二号、内每营左右哨都司各一号。六营舢板战船共一百八十号。内各营守备、千把[总]、外委各一号,每号内舵兵一名、头兵一名、炮兵二名、(浆)[桨]兵八名,共每船兵十二名。又飞划共一百八十号。内各营守备、千把[总]、外委各一号。查飞划自同治十一年添设,每年每船领银八两,自行修造。六营坐船共二百一十四号、内提督四号,中营副将二号,都司以下各一号,计四十八号。裕溪营参将二号,都司以下各一号,计三十五号。芜湖营游击二号,都司以下各一号,计四十五号。大通营参将二号,都司以下各一号,计三十三号。安庆营副将二号,都司以下各一号,计四十五号。华阳营游击二号,都司以下各一号,计二十五号。以上坐船皆折价银,另详下俸饷。六营各船炮位共八百四十八尊。内各营大小舢板、长龙,每船四尊;飞划、坐船皆无。

附:淮河水师

淮河水师凡三营,共设官勇四百五十三员名,分扎淮河要隘,以资巡缉。所有该营官弁营汛,每船弁勇枪械及各营薪饷。据光绪三十三年道里军火表,参以册卷。分表如左。

淮河长字水师中营官弁营汛表

职名员额

弁额职掌驻扎汛地州县界址统领统领三营,兼带中营驻寿州正阳关哨官带第一号炮船驻界首集厘卡太和县界哨官带第二号炮船驻五河县盐卡哨官带第三号炮船梭巡淮河下游哨官带第四号炮船梭巡沙河哨官带第五号炮船驻沫河口凤台县界哨官带第六号炮船驻颍上县厘卡哨官带第七号炮船驻五河县北卡哨官带第八号炮船驻颍上县厘卡续表

哨官带第九号炮船驻八里垛沙关颍上县界哨官带第十号炮船驻三里湾厘卡阜阳县界哨官带第十一号炮船驻界首集厘卡太和县界哨官带第十二号炮船在营常川梭巡哨官带第十三号炮船驻三里湾厘卡阜阳县界哨官带第十四号炮船督阵溜船在营领饷哨官带第十五号炮船驻五河县厘卡哨官带第十六号炮船驻五河县厘卡哨官带第十七号炮船驻花园嘴防泗州界合计

以上中营汛守界限,东至沫河口凤台县界,西北至界首集与河南交界,正东五河县与江苏交界。

淮河长字水师前营官弁营汛表

职名员额

弁额职掌驻扎汛地州县界址管带管带全营驻扎凤台县南门外哨官带第一号炮船驻营领饷协操哨官带第二号炮船驻营差遣哨官带第三号炮船驻营上下巡缉哨官带第四号炮船驻正阳大关寿州界哨官带第五号炮船驻正阳大关寿州界哨官带第六号炮船驻五河县北卡哨官带第七号炮船驻石头埠

续表

哨官带第八号炮船驻寿州牙厘总局解饷哨官带第九号炮船驻六安州厘卡哨官带第十号炮船驻三河尖厘卡霍邱、阜阳交界哨官带第十一号炮船驻寿州牙厘总局哨官带第十二号炮船驻迎河集厘卡寿州界哨官带第十三号炮船驻淝河口土卡凤台县界哨官带第十四号炮船驻洪河口厘卡阜阳、固始交界合计

以上前营汛守界限,东北至姚家湾下一里怀远县界,正南至寿州城界,西南至六安州城界,正西至河南固始县交界。

淮河长字水师后营官弁营汛表

职名员额

弁额职掌驻扎汛地州县界址管带管带全营驻扎怀远县东门外哨官带第一号炮船驻临淮关凤阳县界哨官带第二号炮船驻临淮关凤阳县界哨官带第三号炮船驻盱眙大关哨官带第四号炮船驻新城口盐卡怀远县界哨官带第五号炮船驻盱眙大关哨官带第六号炮船驻浮山厘卡五河县界哨官带第七号炮船驻怀远外河口哨官带第八号炮船驻亳州大关哨官带第九号炮船驻洛河街怀远县界

续表

哨官带第十号炮船驻亳州关哨官带第十一号炮船驻怀远大关哨官带第十二号炮船常川来往巡防哨官带第十三号炮船驻蒙城土厘卡哨官带第十四号炮船督阵溜船存营领饷合计

以上后营汛守界限,东至盱眙县界,西至洛河街怀远县界,南至临淮关凤阳县界,北至亳州界。

淮河水师中营每船弁勇枪炮分计合计表船号

中营舢板只统计每船人数哨官舵工炮手水勇合计至皆同弁勇名每船枪炮前膛枪后膛枪前膛炮后膛炮全营合计枪炮至皆同枪杆炮尊存营枪炮前膛枪后膛枪前膛炮合计枪炮枪杆炮尊淮河水师前营每船弁勇枪炮分计合计表

船号

前营舢板只统计每船人数哨官舵工炮手水勇合计至皆同每船枪炮前膛枪后膛枪前膛炮后膛炮无合计枪炮至皆同枪炮存营枪炮前膛枪后膛枪炮无合计枪枪

淮河水师后营每船弁勇枪炮分计表

船号

后营舢板只统计每船人数哨官舵工炮手水勇合计至续表

每船枪炮前膛枪后膛枪前膛炮后膛炮无合计枪炮至枪炮存营枪炮前膛枪无后膛枪炮无合计枪炮无

沿革光绪九年四月防军水师册内开,长淮水师三营,一前营,一左营,一右营。先字二营,一正营、一副营。共五营。十一年巡抚吴裁撤先字副营,以所裁炮船八只发交先字营提督余先元,以备更换应用。并以淮河水师前、右两营及原带先字正营,均归统领,前、右两营即改为先字水师前、后两营。是为前、右二营改为前、后两营之始。嗣后正营改称中营,卷未详。九月,以淮河水师左营归寿春镇节制,改为卓胜水师。是为左营改设之始,至三十一年裁撤。光绪二十一年,中、前、后三营共炮船五十四只,每船水勇八名,是年修换炮船二十只。二十一年,巡抚福润裁撤炮船二成,计裁炮船十只,哨官十员,勇丁八十名。内中营三只,前营四只,后营三只。二十六年,每营裁存仅有炮船十四只,每船勇丁八名,共计炮船四十二只,勇丁三百三十六名,每船议添补名额。三十一年,经巡抚诚勋奏咨,添给长字中营舢板炮船三只,以资巡缉,哨勇薪粮按章支给。兹将光绪九年以来该营沿革之大端,依年次分表如左。据抚辕营务处调查报告,光绪九年以前卷未详。

淮河水师中前后三营营制沿革表

年次

年光

年光

份光

份光

年光

年营名正营、副营、前营、右营、左营各一副营裁、左营改卓胜水师、前左二营改为前后二营、正营为中营前营、中营、后营各一前营、中营、后营各一前营、中营、后营各一前营、中营、后营各一统带

统领统带兼正营官统领前营、后营、正营营官前营、右营、左营、副营四前营、后营2管带2222哨官五营共81三营共5454裁弁存44裁存42中营添弁,共45每船

勇丁888889合计648432432352336405船只815454裁存44裁存42添存共45

右表自光绪九年起,至三十一年止,凡关于裁改添设者,皆载入。其不关裁改添设之年,不备载。据上表,淮河水师三营之营制具悉。兹再查取光绪三十二年报销底册,将三营薪饷列表如左。

淮河长字水师中营官勇月支薪饷表

勇饷一项口粮米折柴草在内下皆同单位均银一分

职名

统领

兼带中营哨官舵工炮手水勇统计员额

弁额薪饷公费合计

以上管带哨官薪水、公费皆加闰不扣建,舵勇以下皆扣建加闰以下前营、后营皆同。

淮河长字水师前营官勇月支薪饷表

单位均银一分职名

统领

兼带中营哨官舵工炮手水勇统计员额

弁额薪饷公费合计

淮河长字水师后营官勇月支薪饷表

单位均银一分职名

管带哨官舵工炮手水勇统计员额

弁额薪饷公费合计

以上统计中、前、后三营,官勇四百五十三员名,月支薪饷公费一千八百两二钱。

沿革查皖省善后防军支发水师官勇薪饷,向系参酌楚军章程。于光绪九年巡抚裕禄遵议复兵裁勇节饷案内奏明,裁减水勇,其应支饷项比照练军饷项新章。统带官每员月支薪水银一百两,营官每员月支薪水银五十两,哨官每员月支薪水银十两,各营公费月给三十两、二十五两不等,均不扣建。舵工每名月支口粮银二两五钱、米三斗,炮手每名月支口粮银二两二钱、米三斗,水勇每名月支口粮银二两、米三斗,柴草按勇数每月给银一钱五分。其口粮米一项,查照随漕折征定价,每石一两三钱,当将收支饷章咨部,现仍遵照新章支给。二十三年奉兵部、户部咨,准添扣各项减平。据光绪三十二年支应局报销册。

附:巢湖水师

巢湖水师凡一营,共设官勇一百五十一员、名,分扎巢湖流域,以资巡缉。所有该营官弁营汛,每船弁勇枪械及全营薪饷据光绪三十三年道里军火表,参以册卷。分表如左。巢湖水师官弁营汛表

职名员额

弁额职掌驻扎汛地距城里数管带管带全营驻扎巢湖哨官暂缺原带第一号炮船,以管带兼带驻巢县城外,梭巡湖面哨官带第二号炮船护巢县厘卡哨官带第三号炮船分扎薛宫殿距庐江县里哨官带第四号炮船分扎三河镇护厘卡哨官带第五号炮船分扎花塘河兼忠庙距巢县里哨官带第六号炮船分扎长临河距合肥县里哨官带第七号炮船分扎庐江县罗昌河护厘卡哨官带第八号炮船分扎烔炀河距巢县里哨官带第九号炮船驻巢县,稽查湖面哨官带第十号炮船分扎王家小河距巢县里哨官带第十一号炮船分扎丰乐河护厘卡距合肥县里哨官带第十二号炮船护巢县厘卡哨官带第十三号炮船分扎施口距合肥县四里哨官带第十四号炮船分扎柘皋河距巢县里哨官带第十五号炮船分扎新河口距合肥县里合计内第一号炮船哨官暂由管带兼带

查巢湖周围三百九十余里,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六十里。该营汛守界限,东至巢县城汛,西至合肥县城庐州营汛,南至庐江县城汛,北至烔炀河庐州营分汛。

巢湖水师每船弁勇枪炮分计合计表

船号

巢湖营舢板只统计每船人数哨官舵工炮手水勇合计至皆同每船枪炮前膛枪后膛枪全营前膛炮合计前膛枪后膛枪全营炮至皆同枪炮存营枪炮枪无前膛炮合计炮至皆同枪无炮

沿革光绪九年防军水师册,巢湖水师一营,原有炮船十六只,二十三年裁撤一只,止存十五只。二十七年巡湖遇风损毁一只,暂以该营管带自备长龙船抵用。嗣于三十一年禀请修理船只,经巡抚诚勋以裁撤之澄清水师营舢板十五只拨归该营抵用,即以原有船只就地变价,以资修葺。据光绪九年至三十一年卷。

兹再据光绪三十二年报销底册将本营薪饷列表如左。

巢湖水师官勇月支薪饷表

勇饷一项口粮米折柴草在内单位均银一分

职名

管带哨官舵工炮手水勇统计员额

弁额薪饷公费合计

以上管带哨官薪水公费加闰不扣建,舵工以下皆扣建加闰。

沿革见上淮河水师薪饷沿革

又,查巢湖水师于光绪三十一年变通裁兵加饷,计暂裁哨官一员、勇丁九名,即以裁并节省薪饷,加给勇丁,此系暂为变通。兹仍遵照报销原额开列。

附:护卡巡江水师

护卡巡江水师共设官勇一百五十一员、名,分扎沿江各厘卡,以资巡缉。所有该管船哨分护各卡、每船弁勇名额及全营薪饷,分表如左。

护卡巡江水师船哨分扎各卡表

职名员额

弁额职掌驻扎卡名管带管带全营哨官分带炮船十五号分扎盐河、荻港、华阳、运漕、和州、凤凰颈、巢县、大通、湾沚各卡合计

护卡巡江水师每船哨弁勇名数表

船号每船弁勇合计舢板

只哨官舵工炮手水勇统计

沿革自咸丰年间设立厘卡以来,沿江各厘局护卡炮船历来情形不同,或由该局自备,或由水师派哨分驻。同治七年,长江水师改为经制水师,各卡旧驻哨船均改归长江分驻汛地,各卡炮船均饬由各卡自行筹备。八年,始由保安营派拨哨弁勇丁,移送牙厘总局,分扎各厘卡,以防偷漏。光绪初年裁撤保安营,改归牙厘总局节制,统由营务处选送派委。旋改由安庆左右三营内选派,归藩司主政。二十二年,改归抚辕札委,仍在安庆左右营内选派。

护卡巡江水师官勇月支薪饷表

勇饷一项口粮米折柴草在内单位均银一分

职名员额

名额薪饷公费合计管带哨官舵工公费合计

以上管带哨官薪水公费加闰不扣建,舵工以下扣建加闰。

沿革见上淮河水师薪饷沿革

附:裁撤水师

皖省自现存水师各营外,其已经裁撤者,计有三营。查光绪九年防军水师册,内开有水师先字副营,详上淮河水师沿革。计原设有营官一员、哨官八员、勇丁六十四名、炮船八只,于光绪十一年裁撤。又开有长淮水师左营,于光绪十一年改为卓胜水师,归寿春镇节制,详上淮河水师沿革。计原设有营官一员、哨官十九员、勇丁一百五十二名、炮船十九只,于光绪三十一年以船只多朽坏,勇丁多缺额,一并裁撤。又开有澄清水师一营。查澄清水师,于同治初年豫东平捻匪后,调驻江面,计原设有统领官一员、营官三员、哨官四十三员、勇丁八百余名、炮船四十二只、轮船一只。该轮船于光绪十七年撞坏裁撤,其余炮船于二十一、二、三等年先后裁减,至三十一年一并裁撤无存。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三 列传八十·赵尔巽
  第一百四十回 朱培德羊城胜敌 许崇智福建鏖兵·蔡东藩
  ●卷第六·胡三省
  ◎礼九(嘉礼)·徐天麟
  卷九·金履祥
  宋季三朝政要卷四·佚名
  卷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弘光实录钞卷四·佚名
  翁正春传·张廷玉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梁启超
  卷二十五·佚名
  卷四十·佚名
  卷三·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外集卷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九人事娱宾赋          【魏】曹 植遂衎賔而高防兮丹帏晔以四张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文人骋其妙説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圣贤之纪纲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七·徐乾学

    二氏礼僧道制服唐制宗开元二年勅道士女冠僧尼不拜二亲是为子而忘其生傲亲而徇于末自今以后并听拜父母其有丧纪轻重及尊属礼数一准常仪【见金史】干学案二氏之徒自以出家离俗竟不为亲属制服彼其本教固然也今乃使之行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佚名

    兵部题行「闽海屡报斩获」残稿兵科抄出浙江巡抚喻思恂题本(崇祯七年十一月初一日抄送)兵部题行「兵科抄出福建巡抚沈犹龙题」稿海寇刘香残稿一海寇刘香残稿二兵部行「兵科抄出福建五虎游击郑芝龙奏」稿兵部行「兵科抄出

  • 一一三三 谕着派刘墉等详查全书馆缮字总数并各省采进书籍具奏·佚名

    一一三三 谕着派刘墉等详查全书馆缮字总数并各省采进书籍具奏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初二日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奉旨:御史左周奏请清查四库全书缮字总数,并各省采进捐交书籍分别办理一折,所奏是。着派刘墉、福长安、王杰、

  • ●台湾八日记(附台湾唐维卿中丞电奏稿)俞明震·佚名

    五月初五日,倭兵轮二十九艘游弋台北海面;复分泊各海口外:基隆、沪尾、澳底、金包里、八里坌、大姑崁,凡可登岸之处,皆有兵输。初六日,土民勾结挖金砂匪引倭人由澳底登岸。曾喜照所募土勇两营守澳底;成军甫三日,遇敌不敢战,均逃

  • 卷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七嘉礼册封亲王世子郡王之礼命下礼工二部制亲王及世子册寳以金郡王册印银质金饰  【若嗣封王注名于册寳印世相授】豫期礼部诹吉奏请命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为使内阁学士翰林院学士礼

  • 泾野子内篇卷十六·吕柟

    鹫峯东所语十年冬许象先辞归省先生曰近日诸友多北上汝独南还诸友中每告以随处力行汝此归亦当如是然于此等处须是看做一様方始是学出处元是一个道理不可谓处轻于出也先生一日谓诸生曰逝者如斯夫子见齐衰者冕者与瞽者过

  • 卷一百三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嘉礼七朝礼宋史礼志常朝之仪唐以宣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为便殿谓之入閤即古之燕朝也外又有含元殿含元非正至大朝防不御正衙则日见羣臣百官皆在谓之常?

  • 春秋说卷十九·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成公二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天子之丧创巨痛深越绋而行僣礼上帝之所不享也宣二年十月匡王崩三年春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公之五年十有一月定王崩葬不之会乃讲郊礼

  • 诗札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予既依汝南太守听写官言诗削牍去之然犹未达也往以札问讯遂有征诸咫尺者续续为记曰诗札虽然此非言诗之为笺也特不可忘矣走者官自称耳谨奉敎乡但解毛苌作毛传从来亦如是此否耳鲁人大毛公毛享作故训传

  • 慈仁品法句经第七(十有八章)·佚名

    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適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適无患,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尧恼,是

  • 普曜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竟往天。阿迦腻吒天。及余无数百千

  • 慈悲水忏法卷下·知玄

    一切诸佛愍念众生为说水忏道场总法今当归命一切诸佛。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弥勒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龙自在王佛 南无宝胜佛 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 南无袈裟幢佛 南无师子

  • 翻译名义集卷第八·法云

    五果篇第三十二律明五果。一核果。如枣杏等。二肤果。如梨柰。是皮肤之果。三壳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桧果。字书空外反。粗糠皮。谓之桧。如松柏子。五角果。如大小豆等。颇罗。此云果。庵罗。正云庵没罗。或庵罗

  • 溪山琴况·徐上瀛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明清之际徐上瀛著。在历代琴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造了琴况二十四论。继承儒家传统声乐美学思想,通过对琴声、琴乐的审美鉴赏,提出了“和”、“静”、“清”、

  • 颐庵居士集·刘应时

    诗别集。南宋刘应时撰。二卷。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与陆游、杨万里友善。此编有陆、杨二序,分上下卷,上卷收五七言古诗三十二首,下卷收七言律诗二十首,七言绝句五十首,